㈠ 是不是讀書越多,就越人情冷漠,越不孝順,越自私
給你舉一些例子復
現在農制村還有賣女兒的,就是看哪家聘金高就嫁給哪家,女兒不聽話還要說她不孝順。那你覺得這種對一輩子的幸福不負責任,是孝順嗎?她如果反抗,就是不孝順嗎?
就如我爸,他特別羨慕鄰居家一個家長隨意罵兒子們(不是你們想像的文藝假罵,就是真罵,侮辱罵,罵得豬狗不如那種),罵完兒子們還得去親熱地叫老爸,他覺得這才叫孝順,並且還一直給我們講,他多麼根深蒂固地認為就該這樣。因為我們會給他講道理,讓他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他說我們不孝順。乖乖被罵閉嘴,這是孝順嗎?
讀書多了,可能懂得道理更多,更知道公平公正自由是什麼東西,他就不願意再接受那些「刁民」的無理要求,自然就顯得冷漠不孝順自私。那些「刁民」的認知里,就是你應該完全付出,不要有條件,你就不能有你自己的考慮,那才是個人。
我可以反問一句,除了少數的人渣(讀書的和不讀書的都有),其他正常的讀書人,如果有人怪他們「人情冷漠,越不孝順,越自私」,那該看看責怪他們的這群人,本身有沒有素質。
㈡ 母愛其實是自私的…自私到為了自己孩子的利益可以傷害別人 所以我並不覺得母愛偉大 別說我什麼不孝順
到你自己做了媽媽就知道了母愛偉不偉大
㈢ 不和自私,不孝順,愛花錢的女人
這三個特點
隨便拿出一個來
都不能跟這樣的人交往
尤其是
不孝順的人
㈣ 自私的人只在乎自己不在乎別人,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不在意別人的感受,心裏面只有自己,自私的人不孝順對嗎
自私不等於沒有孝心。自私的人處處為自己考慮。
㈤ 擔心孩子長大自私不孝順,如何從小培養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版楷模。當然,培養權孩子的孝心,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我們要放棄說教,善於利用身邊的小事對孩子進行培養。比如,吃東西時,先把好吃的分給長輩;經常帶著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過節日時,帶著孩子送禮物給長輩……
父母知道如何孝敬長輩,並將其化為具體行動,久而久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有了孝心。
㈥ 現在的90後都是極其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孝順父母也不懂事的孩子。這一代人是真正可悲又可憐的一代人
這是大人抄的問題,很多無心的襲話會給孩子潛意識的!比如:小寶上幼兒園回家,大部分家長會問「小寶今天吃了餅干沒有?吃了幾塊?」假設餅干是幼兒園每天發的,話是關心孩子的身體,但小孩會想:哦!原來我是要吃餅乾的,同學吃幾塊我吃幾塊。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哪裡都不願意吃虧。。。所以就自私了。家長的覺悟一定要高!很多東西不是學校說的就一定對,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這話對的,可是下句「學海無涯苦做舟」這話嚇人吧?學東西是很苦的事啊!!你們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判斷,你占點小便宜,小孩會效仿以此來炫耀。尊重孩子,蹲下來和他說話,和他交朋友,經常和他一起鬧,和他站在一條線上,你是朋友你說話他自然聽,你的好他自然學,總一副父母的姿態指揮他他煩不?叛逆就這樣來了,你越讓我這樣我就那樣。。問有意義的話:有沒有幫同學老師做事情??這樣他的潛意識:哦!原來我是應該幫同學和老師做事情的。孩子一旦不自私,有利他心,這樣的孩子你用怎麼管,做好道德教育早晚都能幹出點成績來。。
㈦ 我是不是很自私,不孝順
人生的秘密就是生、老、病、死。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為了父母自己即肯花錢又肯出力,你就是孝子。孝不孝就看一切言行是不是真心。
㈧ 父母自私。沒有責任心,會導致孩子不孝順嗎
會的,父一個過來人告訴你,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孩子也會學有樣學樣,父母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走岔路,這就是所謂的上樑不正下樑歪
㈨ 老婆比較自私而且不孝順
你可以告訴她一些重要性。生活的美好!讓她改變一些!這樣會好很多的呢!
㈩ 為什麼有些公公婆婆一定要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又處處看不慣,搬出去又覺得特自私不孝順,因為這樣,我已經
你別理他們唄,問問你老公什麼看法,實在不行就搬出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他們覺得你不孝順就讓他們這么覺得唄,反正他們老了還不是要你們養,他們敢作以後就別養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