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1.「孝抄敬」與「孝養」的區別:
孝敬指孝順父母,尊敬親長。
孝養指竭盡孝忱奉養父母。孝養應該更偏重行動和物質方面。
2.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回報父母的教導之恩。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事。百行孝為先、萬善孝為首、都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大善事、大好事。
❷ 孝敬長輩關心他人的心得體會 急需!!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以父母的衰老為代價的,不知不覺間自己也為人父母了,此時方才深覺父母當初養育我們的不易。在我們感念親恩的同時,也想到為人父母的自身素質,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子女以後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顏。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電視、新聞、各種媒體上看到,老人孤苦無依,養大眾多孩子卻無一人孝養的報道,老人的白發,破衣、哭訴,和無助乾枯的眼神,每每讓我喉頭哽咽和腹中氣脹。現場的訪問讓我們看到這些用冠冕詞彙掩蓋著自己不孝養的種種理由:說爹娘,不愛我,孝也無情。弟兄姐妹那麼多,憑什麼就我養。沒能力,先顧了小家裡的妻兒....良知和理智在慾望的淫褻中日漸消亡。我不知道是什麼消磨了這些人的意志,抹殺了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沒了親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順二義,孝易順難。孝無貴賤之分,能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的遞減,如果沒去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想來報答親恩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有時候也並不全是用物質來衡量的,電視上一個公益廣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個兒女打電話來都是問音響好不好,還有什麼缺乏,然後給老人個理由不回家吃飯就各自去尋歡,最後的鏡頭是老人在空大房間的沙發上歪睡,手邊的遙控和電視的沙沙聲,道盡寂寞。
「孝為百行先」,從古到今歷來都以是否孝順父母作為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准,孝順父母,既是傳統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不扶養的人,他還會關愛什麼?
但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開始用冷靜的眼光觀察,用冷靜的耳朵聽聞,用冷靜的心情處理,用冷靜的頭腦思考。同是養了孩子,有的孝順無比,有的卻是如此禽獸不如?難道和父母的教養就全沒了關系?難道那些不孝順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說的報應輪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過上一種生活:夕陽樹下,在那悠悠而來的晚風里,一張張皺皺紅潤的臉,印在晚霞的老樹上,沒有哀嘆,卻掛著一絲可掬的笑容。
四:
孝順,孝順,是近來大腦里閃現最多的一個詞彙。今天我想談談思考過後我對於「孝順」的認知,僅僅是個人意見,不具普遍性,各位有異議的同學,歡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見,亦可一起討論,歡迎跟貼或來電。
所謂孝順,需要從「孝」和「順」兩個方面來考慮。孝——孝敬,中華兒女自古尊崇孝道,這是美德,也是為人之本,「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壞不到哪兒去。」——忘了是誰說過的,確實有道理,這也是我結交朋友的一個原則。另外一個方面呢,順——順從,我們從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聽話」,真沒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我們怎樣的人格,從小事事「聽話」,那麼長大以後,中華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個「聽話」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說,一味的順從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講原則。不講原則的順從,弄不好就會害了自己,還得害了老家兒,再不濟還得捎帶著傷了幾個無辜的墊背之人。想想只是當時自己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來處理事情,才會搞得這樣糟糕,再不幸者或許真會影響到今後的生活,何苦來的?
我們自從一出生就是沒有選擇地來的這個世界,爹媽給了我們生命,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不是為自己而活的。我一向認為我們之所以來到人世走這么一遭,實則就是為了還債,尤其是還父母的債。也許我是有些極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夠理解寧的決定吧,至少是從這個角度講,就因為他是他,就因為我是我,所以我們都沒有做錯什麼。
不想去刻意評價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心中自有個衡量的標准,也許我們這類人認為的錯,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個人,認為那就是對,也對啊,你不能說人家是錯啊,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見吧,只要我們堅持做個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很不容易了。
❸ 形容孝順的成語
形容孝順的成語有:
1.【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2.【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3.【示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魯迅《朝花夕拾·》
1.【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2.【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3.【示例】:人以~是教,家惟禮義廉恥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三回
1.【解釋】: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2.【出自】: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1.【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2.【出自】:《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1.【解釋】: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出自】: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3.【示例】:戲綵娛親,老萊子之孝。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祖孫父子》
❹ 佛說孝敬父母的功德有多麼大
1 佛說:孝養父母,比供養三賢十聖的功德還要大。
2 佛陀的教誨,第一就是教我們孝養父母,知恩報恩。孝養父母是覺悟的行為,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孝養父母的。孝順是隨順性德,不是隨順煩惱,不是隨順無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師道,在佛法裡面有沒有成就,實在說要看他對於這個師道做到了多少。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懂得孝親,而後才知道尊師,所以至善圓滿的教育還是要從孝親尊師上去紮根。
3 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孝親尊師」常常是相提並論。
4 「孝親」非常重要,從孝親這才能夠「尊師」。我們對老師真正能夠尊敬,老師的「道」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做師長的,要教學生孝養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師重道。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開發性德,教我們明心見性的。我們的心地,本具無量智慧、德能、才藝;孝道與師道,是開發心地寶藏的鑰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開發的道理?這開發的工具,就是「孝敬」。
5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孝敬」這兩個字擺在第一。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不孝順父母的,沒有不尊敬師長的。學佛的人不曉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這個佛法決定是不得其門而入。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是違背性德,去搞六道輪回。一個人,如果不孝養父母、不奉事師長,什麼成就都談不上。
6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薩都降臨他家裡呵護保佑。佛經上說,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而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大乘佛法,是以孝道為基礎;孝道到極處,就圓滿成佛。要幫助父母破迷開悟,常生歡喜心。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志做到圓滿,孝道才圓滿。
7 佛門講,能夠勸父母念佛求生凈土,叫父母從此以後永遠不再受輪回的苦報,這是大孝。家教,是根;聖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人,如果具有孝悌之心,就一定會守禮。把父子、夫婦、長幼的關系處理好,是孝。喜歡成就別人,把人事關系處理好,是悌。孝,是圓滿的性德。五倫八德,做得圓滿,才算是真孝。好好地念佛、學經教,就是孝養父母。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門中之罪人。
8 真正的善根,是孝道;真正的福德,是念佛。「凈業三福」第一條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修行要從這里開始。不孝順父母,怎麼能成佛作祖?
9「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你要不能盡心盡力孝養父母,你那阿彌陀佛白念了,不能往生。佛家講的「孝養父母」,是指修行有了成就,這與世間講的有所不同。你能夠如教修行,修得有成就,你就是「孝養父母」。
10 所謂「一子成佛,九代的祖宗都享天福」,這是「孝養父母」到了極處。真正孝子念佛,往生凈土,不但報今生父母之恩,也報累劫父母之恩。如果你學佛,修行得不好,就是大不孝。我們念佛要得一心不亂,要得功夫成片,要往生決定有把握,要從孝敬修起。
❺ 「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1.「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孝敬指孝順父母,尊敬親長。
孝養指竭盡孝忱奉養父母。孝養應該更偏重行動和物質方面。
2.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回報父母的教導之恩。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事。百行孝為先、萬善孝為首、都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大善事、大好事。
❻ 孝敬老人的成語
孝敬老人的成語有慈烏反哺,菽水承歡,綵衣娛親,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一、慈烏反哺
1、意思是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讀音:cí wū fǎn bǔ
3、引證
元 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譯文是經常談論馬有垂韁,狗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祥的烏鴉反哺。
4、例子
阿英《花鳥爭奇》:「慈烏反哺,有母子愛。」
譯文是慈祥的烏鴉反哺,有母子之間的愛。
5、用法:作賓語,定語
二、菽水承歡
1、意思是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2、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3、引證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發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譯文是入則孝,出則弟,如何遠離白發的父母?到不如把豆子水之歡,甜化鹽之分。
4、例子
菽水承歡,貧士養親之樂,義方立教,賢父愛子之心。
5、近義詞有菽水之歡,讀音shū shuǐ zhī huān ,意思是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三、綵衣娛親
1、意思是指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讀音:cǎi yī yú qīn
3、引證
漢 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譯文是老萊子孝順奉養雙親,快七十歲,嬰兒娛樂,穿著五色綵衣,曾經取漿上堂,跌仆,於是躺在地為小孩蹄,有的美鳥鳥在父母身邊。
4、例子
你笑了,太好了,那小弟我綵衣娛親的任務已經完成,就先告辭啦。
5、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四、晨昏定省
1、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2、讀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3、引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
譯文是不只是將親戚朋友一概拒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早晚問安,一個頭發都跟其他的就行了。
4、例子
雖不能晨昏定省,但一定要常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
5、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五、寸草春暉
1、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2、讀音:cùn cǎo chūn huī
3、引證
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是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4、例子
老師今天出了寸草春暉的作文題,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永遠記得父母之恩。
5、用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
❼ 什麼是孝順,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導語:孝順二字,你的理解。
5、精彩回答:
我覺得孝順父母是要尊重父母的意見。經常回家陪陪父母,和父母聊天吃飯。即使有時候有些事情會和自己的觀念不一樣,嘴上同意父母的觀點,但是還是得按照自己的做法來。大事聽聽父母的意見,因為他們是過來人,經驗比我們多,但是最後拿主意的必須還是自己,雖然我們在父母眼裡是孩子,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也應該有自己的擔當和責任,好多事要自己想清楚結合父母的觀點然後再做決定。我覺得有時候不一定要聽父母的,雖然他們是過來人,但是以後的道路也是自己的,不能什麼事都聽父母的,不能愚孝。要把問題分析給父母,說明自己已經長大了,一些事應該自己做決定了??心疼自己,讓自己健康,不讓父母擔心也是孝順。努力工作,努力學習也是孝順??
❽ 孝敬事跡
孝順的故事
★大白香象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 瀑布成美酒
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酒不喝沒什麼關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笤紓
❾ 百善孝為先怎麼孝敬父母尊敬父母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對父母尊重,但尊重不是盲目的順從。如果父母的那些行為錯誤了,我們也可以指出來。
孝子賢孫就是孝順父母的有德行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父母給了我們來到世間的機會,父母哺育我們長大成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報答的就是父母。
青年人不孝敬父母極大可能是因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在這個時候的青年往往都對自己的父母表現出不耐煩。對父母發脾氣。
而另一種是因為有些人結婚後,婆媳關系不好。男方懼怕自己的老婆,所以對父母逃避。這也是一種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