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分愚孝和

孝順分愚孝和

發布時間:2020-12-28 15:17:10

① 孝和愚孝有什麼區別

孝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對父母長輩的奉養和順從。
分為兩部分,一是奉養,這是天內經地義的,是中華傳統容文化的美德之一。二是順從,從古代文化角度而言,這也被認為是天經地義。
而所謂愚孝,其實主要是從第二方面來說的。就是對父母一味地順從。而有些老人,為老不尊,要求子女做的事,或者不合理,或者不合法,或者不合道德,或者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又不合道德,。這幾種情況下,對父母一味遷就,就是愚孝了。

② 中國自古以來以孝為先,那麼愚孝是什麼意思呢

愚孝的意思就是在父母還能做事的時候,什麼都不讓他做,像菩薩一樣供著,他說什麼話都是一律不顧事實和適宜的去聽從,生了病也會不顧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保障,花大錢買命也只讓老人不義,這樣的孝順就是愚孝。如果真正孝順自己的父母。就要對父母態度上恭敬,物質上要盡力的去贍養,讓他們的精神生活也過得非常自在,盡量的抽時間去多陪陪老人。

其實孝順是每個人都想去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分對錯情理的去孝順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愚孝分子。

③ 孝順和愚孝成正比嗎愚孝的概念是什麼

我理解的愚孝:凡是父母要求的都去做,凡是父母說的都是對的。顯然不成正比,封建的桎梏還沒有完全解脫。當你不能改變什麼,你只能去服從:但如果可以,就必須抗爭到底。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中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財富。凡是都可分為兩個方面,都要辯證的去看

④ 什麼是孝順什麼是愚孝

孝順就是依照老人的意願去行事,給老人吃好穿好,然後讓老人開心。不頂撞老人聽老人講講過去的事情。
愚順就是瞎孝順而不是得到老人的認可我想是這個樣子的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給個採納支持一下,謝謝

⑤ 該如何區分「孝順」和「愚孝」

愚孝就是以父母為中心,會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會因為父母而不顧一切哪怕是傷害他人的行為。永遠不要以父母的標准作為自己的標准來行事。其實這樣做事不對的。

⑥ 大家說下愚孝和孝順區別

愚孝是不管對錯,都盲目聽從,盲目執行。孝順是做應該做的,符合法律規章制度的,道德標准高的。愚孝經不起歷史檢驗,而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孝敬和古代愚孝的區別是什麼

孝字的解析
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做「孝」。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培養好下一代,以對祖先和社會有所交代;作子女的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
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象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母,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的人講「孝順」,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針對父母的,「孝」就是「順」,順從父母就是「孝」。可是您知道嗎?真正的「孝」其實有著更深層的含義,是更廣義的做人的品德。它並不僅僅是針對父母的,對父母的「孝」只是其內涵中的一部份,更不是簡單的順從父母就是「孝」。

儒家經典中有一部書叫《孝經》,非常詳細的記載了孔子對「孝」的內涵的解釋。
孔子說,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意是說,孝,在小處體現在同親人的關繫上,中體現在同君主的關繫上,在大處體現在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和道德修養上。換句話說,對父母的孝,是孝在小處的體現,孝是一個更廣義的人的品德。

因為一個人所處的地位的不同,所要承擔的責任也不同,「孝」的具體表現也不完全一樣。對於天子來說,愛自己的親人,就不敢對別人不好,尊敬自己的親人,就不會怠慢他人。將對自己親人的愛敬應用於天下人身上,百姓就會深受其惠,這是天子的「孝」。對於士大夫來說,用對自己父母的愛敬來對待君主和年長於自己的人,不失忠順,是士大夫的「孝」。而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遵從天地之道,勤儉節約,供養父母,就是尋常百姓的 「孝」。也就是說,真正的「孝」是指一個人能夠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身邊的一切人,「孝」是一種超越了血緣關系的更廣意義上的博愛。「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無私博愛的胸懷是對父母親人愛的基礎,而對父母親人的愛是這種更寬廣的博愛在親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所以孔子說,先教導百姓懂得博愛,就不會有人遺棄自己的親人。

現在很多人一提起「孝」,就想起「光宗耀祖」。我想這大概來源於孔子在《孝經》中也說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珍惜自己的身體生命,是孝的開始;修身遵從道義,名揚後世,使父母榮耀,是孝的終極。可是大家看到了「揚名於後世」,卻忽視了「立身行道」。要知道,「立身行道」在前,「揚名於後世」在後。在人類普遍道德水平比較高的時候,揚名後世的都是有德之士,「揚名於後世」 是「立身行道」的必然結果,卻不是做人的目地。「孝」是通過「立身行道」達到的。當人類道德開始下滑的時候,「揚名於後世」變成了目地,於是就有了不擇手段向上爬的人。其實真正的「孝」是通過修身養德實現的。

那麼,到了具體的行為上,「孝」體現在哪裡呢?是不是給父母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孝呢?不是的。當然作為子女,贍養父母是應該的,但是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一個修身養德的人,會給父母帶來長久的幸福和安寧。而一個驕傲妒嫉的人,哪怕他得到了一時的利益,時間久了也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災難。所以孔子在《孝經》中認為,如果一個人做不到榮辱不驚(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哪怕他每天用豐厚的飲食供養父母,也說不上 「孝」。一個人內在的道德修養,遠比表面上的行為表現重要。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順從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實這是將「孝」片面理解的結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陷君王於不義,做子女的 「孝」是不要陷父母於不義。所以如果君主或者父母做的不對,做臣子或者子女的一定要爭。也就是說,對父母的孝順不能以犧牲是非為代價。如果以孝順父母為名做了不對的事情,其實也是陷父母於不義,那就更談不上「孝」了。

中華文化有著很深的內涵,但是歸根結底,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孝」也是一樣。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定會無私地關愛自己的親人;而一個自私的人即使在沒有矛盾的時候能夠對父母很好,到了關鍵時刻想到的很可能還是自己。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道德也在下滑,「孝」的涵義逐漸被歪曲了,變得狹隘和表面化。其實當社會上的人可以為了對親人的「愛」無所不為的時候,這個社會已經就很危險了。

⑧ 孝敬和古代愚孝的區別是什麼

試題答案:【答案】來C 試題自解析:【解析】試題分析: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的本分,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孝敬父母要尊重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體貼父母,關心父母等,題干是逆向選擇題,不正確的是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也不批評和制止,才是孝的最高境界。考點:怎樣孝敬父母。

⑨ 怎麼分清男人是孝順還是愚孝

聽取意見自己分析,為止孝順
無論對於錯,都盲目聽從,這是愚孝

閱讀全文

與孝順分愚孝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保基本養老院 瀏覽:582
特種工退休要工資表嗎 瀏覽:332
養老院競爭對手有哪些 瀏覽:444
農村養老保險交幾百元劃算 瀏覽:646
馬鞍山退休最低工資標准 瀏覽:917
長壽區衛生計生委 瀏覽:790
觀瀾養生會所哪裡 瀏覽:205
本溪市夕陽紅養老院 瀏覽:369
中國90歲醫生做手術 瀏覽:925
80歲老年人養老 瀏覽:562
父母離異的孩子結婚登記需要什麼 瀏覽:504
私人可以創辦養老院嗎 瀏覽:644
浙江2017退休金上調 瀏覽:828
考大專體檢去哪裡 瀏覽:588
80歲女人晚上小便多是什麼原因 瀏覽:471
鄭州便宜的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465
事業編工人退休年齡是多大 瀏覽:493
政府如何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 瀏覽:797
如何解決農村父母的養老 瀏覽:141
老年人總是猜疑配偶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