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在尊重長輩,孝敬長輩方面做的怎樣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學會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上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把教育的方式弄錯誤導孩子。現在和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尊敬長輩。
父母的正面引導。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不懂事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導。比如在上學或是出門遊玩的時候,看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要告訴孩子主動地打招呼。在帶孩子串親或是家裡面來客人了,要分開的時候要教孩子禮貌的說再見。這樣孩子就會順其自然的學會。
教孩子感恩。每到節日或者是孩子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姑姑們都會給孩子送些小禮物慶祝,孩子非常的高興。當爺爺奶奶們過節的時候,讓孩子引導孩子同樣送點小禮物答謝他們,長輩們高興,孩子也會高興,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也很快樂。
從小中督促孩子事。一個家庭有很多成員,一家三代子一起住,孩子與爺爺奶奶接觸比較多,在爺爺奶奶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引導孩子為爺爺奶奶做點小事。例如奶奶在洗衣服做飯燒柴的時候,教孩子給奶奶搬個板凳坐,這樣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學會有孝心。
孩子的正確行為要給與肯定。當爸爸上班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把衣服和包給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會效仿媽媽,當爸爸再次上班的時候,也會給爸爸拿衣服,那包,這樣爸爸就要很高興的誇獎孩子的行為,並要鼓勵孩子以後這樣做很好。
父母要做好榜樣。在生活當中,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一個還榜樣,只有家長們對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也會對爸媽學會尊重。吃好吃的時候要先給父母送過去,孩子看到了就會明白尊老之道。
㈡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孝敬長輩
學會感恩和孝敬父母是每個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功課,這門課家長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引導非常重要。
要注重在小事中教育孩子感恩父母。怎樣讓孩子知道感恩和孝敬父母呢?
小事一:平時我們出門上班,孩子總是哭鬧不讓我們上班,要我們陪陪他。這時候我們就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上班賺錢,賺了錢才能給你買吃的、喝的、玩的,如果不上班,這些都沒有了,孩子聽了,大多會不鬧了。這時候再引申,你長大了要不要買東西給爸爸媽媽啊,買什麼呢?這樣,引導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小事二:母親節托班布置作業,讓孩子為家長做一件事。這時候引導孩子,你天天誰對你最好,誰天天做飯給你吃,是不是奶奶,奶奶對你好不好,我們要不要為奶奶做一件事,那我們倒水給奶奶喝吧。這樣,引導孩子懂得感恩長輩。
不僅要在小事中耳聞目染的感染孩子,同時,家長也要對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和孝敬,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你怎麼對待你父母,你孩子以後也會那樣對待你。
要教孩子感恩和孝敬父母,就要和他做朋友,讓他明白做父母的難處,更多的是讓他去實踐,是幫忙做家務,去幫大人完成一些工作。
這樣孩子就知道現在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經過父母不斷的努力,辛勤的勞動,還有無限的付出才得到的,而不是隨手可得喊一下哭一下就出來了,孩子不能嬌生慣養,特別不能完全遷就。
要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的能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導,需要共同進退。比如在給孩子零花錢這個問題上,不是直接把錢給孩子,而是讓他們通過做家務、幫助他人獲取,這樣雖然會有一些功利性,但只要指導得當,可以鍛煉孩子的能力,還能讓他知道生活不易。
㈢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我的女兒13歲,來對爺爺奶奶十源分孝敬,有什麼吃的,總忘不了他們,從來不頂撞老人,因此贏得了左鄰右舍的一致好評。這是因為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效仿"晨則省,昏則定"的古訓,但平時確實比較注重對她進行正面引導的緣故。記得從上幼兒園時,孩子還不太懂事,每次出門時,我們總是提醒她和爺爺奶奶說再見;放學回家,也不忘記提醒她和爺爺奶奶打招呼……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與爺爺奶奶的感情不斷加深。有一次,姑姑對孩子說:"你奶奶為了節約,每次飯剛好就把插頭拔掉,飯都燒成夾生的,好難吃呀。"誰知我女兒一本正經地告訴姑姑說:"姑姑,你怎麼可以這樣說話呢?奶奶幫我們做家務很辛苦的。"這件看起來很小的事,在我心裡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孩子心裡有爺爺奶奶,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
㈣ 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怎樣教育 心
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讓孩子知道長幼有別,尊重父母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並沒有處在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上:要麼就是疼愛過度,要麼就是過於嚴厲,不左就右,很難權衡。
為了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我們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只有將這個平衡點維持在最好的位置上,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才能合理平穩地發展。孩子應該在我們的幫助與指導下生活與學習,而不是被父母完全掌控。
我們只有給予孩子適當獨立的空間,孩子才有思考的餘地。否則,只是按父母的吩咐行事,就變成了我們跟孩子要孝敬,而不是孩子主動孝敬父母了。
■ 讓孩子了解養育的辛苦與不易
現在的孩子,多數不知道父母賺錢辛苦,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太小,與他們溝通工作上面的事情完全是天方夜譚。因此,孩子想要什麼就給錢去買什麼,不想掏錢的時候,就訓斥孩子,這樣的舉動並無益於我們維持父母形象,也讓無辜的孩子成了「犧牲品」。
為了讓孩子更合理地消費,讓他們知道養育的辛苦與不易,我們應該適時提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賺錢辛苦,不能一看見喜歡的就向爸爸媽媽要錢去買,不買就鬧。這樣,既恢復了孩子的知情權,也能讓孩子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從心裡產生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激。日後,當孩子再次看見喜歡的東西想要購買時,就會想起爸爸媽媽賺錢不易,會思考完畢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 從生活小事開始,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我們培養孩子孝敬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做到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而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我們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孩子。比如飯後要求孩子主動收拾碗筷、自己的小衣服可以自己洗滌、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等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包辦,而應該給孩子發揮的機會。孩子經常鍛煉,自然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當然,一切不能操之過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個性特點來具體引導、耐心培養、熱情鼓勵。這樣,既培養了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一舉兩得,我們做父母的何樂而不為呢?
■ 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我們一直因為孩子對自己的惡劣態度而感到困擾不安,那麼,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否就有良好的態度呢?孩子的好習慣是我們培養的,那麼,孩子的壞習慣是跟誰學的呢?答案也是我們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與觀察力都很強,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什麼態度,孩子對我們就是什麼態度,這就是最直接的影響,我們就是孩子或好或壞的榜樣。
所以,我們在工作之餘要多與老人相處,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長輩。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㈤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懂得孝順踐行孝道
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父母越是對他嬌慣,他越是不懂得孝敬父母,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與其罵孩子不懂得孝順,不如從小教他學會孝敬,讓他懂得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呢?小編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以身作則:現在的孩子特別的聰明,他們會觀察大人怎麼做事,作為父母,與其整天的喊著要孝敬,不如以身作則,孝敬自己的老人,當孩子看到你們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孝敬的時候,自然記在心裡,也會變得孝敬。
2/6
通過身邊的小事提醒:教給孩子孝順,要從身邊的小事進行,例如穿衣,吃飯,孩子吃飯時,父母就要教給他,要將好東西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吃,因為他們上了年紀需要照顧,並讓孩子親自將好吃的遞給長輩,孩子得到言傳身教,就會養成孝順的習慣。
3/6
讀書講故事:古代有很多關於孝順父母長輩的故事,父母可以通過讓孩子讀書,或者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孝敬長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讓孝順二字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同時也讓他知道了這是一種美德。
4/6
和老師溝通: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講一些相關的故事或者舉辦一些類似的活動,通過某些方式,讓孩子知道家長的不容易,激發他們內心的孝順之心,並引發孩子們該如何孝順父母的思考。
5/6
幫父母做家務:做父母的甘願任勞任怨,他們再累也會挺著,而不會想到讓孩子幫助自己,建議父母讓孩子做點家務,能夠幫助自己分擔一些事情,這也是孩子肯於分擔,能夠疼苦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
6/6
教孩子文明禮貌:孝敬的敬裡面有禮貌,恭敬的意思,孝敬一詞中,除了孝之外,還有一個敬意在裡面,而敬則需要通過教孩子講文明禮貌,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質來完成,從小讓孩子恭敬禮貌,對於培養他的孝敬之心也是挺有幫助的。
㈥ 如何引導幼兒孝敬父母
1、給孩子做孝敬父母的榜樣 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對長輩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卻冷落甚至虐待長輩,正所謂「為長不尊」,他們對孩子的「孝心」教育肯定是無效的。因此,家長應做孩子孝敬父母的榜樣,善待長輩,關愛自己的父母,盡做子女的義務,回報養育之恩。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2、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是孝心的基礎。然而,感恩這種情感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必須通過教育。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因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感恩的心也需要經過教導才會產生。愛孩子,就應該要在你忙的時候,讓孩子幫你做些家務;在你累的時候,讓孩子為你捶捶背;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從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也因此而愛父母,在愛中領略被愛。孩子漸漸長大,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3、孝心教育從小事入手 讓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塑造和培養。如:平時教育孩子要關心父母的健康,要幫父母分擔憂愁,要幫助父母做家務。當孩子不會時,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橫加指責,孩子做得好時,要多表揚鼓勵。孩子只有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嘗到為別人付出的快樂。當孩子「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當為他們多做事」的觀念逐漸形成時,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義務感和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孝心」,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讓其從小養成好慣。
㈦ 「百善孝為先」,如何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首先父母自己先應該做出良好的表率。有些家庭的父母上不孝順雙親,下不愛護幼小,他們根本就沒有給孩子起到一個帶頭表率的作用。等他們孩子長大的時候,也會像他們一樣對待自己父母的。
而且還要告訴孩子孝順的意義在哪裡?孝順往小里說可以讓家庭更和睦,往大了說對整個民族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如果每家都能這樣教育孩子,那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大大的向前邁一步。
最後就是要告訴孩子,要長期的把孝順堅持下去。短時期的孝順只是表面功夫,只有堅持去做,才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㈧ 幼兒園孝敬老人的有哪些
幼兒園尊敬長輩教案:孝敬父母
教學目標:
1、充分感受、體驗、父母對我們的愛。
2、我們應該如何孝敬父母,愛父母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感受、體驗、父母對我們的愛及我們如何孝敬父母。
教學准備:
掛圖、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主題
1、彈唱歌曲《爸爸媽媽一樣好》
2、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唱的歌曲有誰?(爸爸媽媽)他們對小寶寶怎樣?(愛小寶寶)爸爸媽媽的小寶寶誰呢?(我)。
二、暢談父母對自己的愛。
1、師以自己為範例講解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對了,任何一個人在爸爸媽媽的眼裡都是寶貝。老師也一樣,記得老師在生小寶寶時,老師的媽媽守在老師的身邊兩天兩夜沒合眼,當我和我的小寶寶平安無事了,老師的媽媽卻生病了。每當想到這里老師就特別的感動,也特別愛自己的媽媽。那下面請小朋友們說說爸爸媽媽讓你感動的事情。
2 、幼兒訴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如:我病時爸爸媽媽怎樣……爸爸媽媽每天為我怎樣…… )幼兒暢所欲言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好,對自己的愛、
3、師:是的,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麼我們小朋友長大了,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孝敬我們的父母呢?
三、觀看課件《恣蚊飽血》的孝敬故事
師: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恣蚊飽血》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閔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
1、播放課件《恣蚊飽血》
2、幼兒說說觀後感。(主要說說閔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如:父親回來主動打招呼,幫父親洗碗,關心父親,為了讓父親睡好覺脫衣引蚊子等)。
四、討論暢談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幼兒互相討論
2、回報討論結果。 在幼兒回答時,教師加以引導,主要歸納以下幾點:關心父母,尊敬父母,對父母有禮貌、好好學習,不做壞事、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總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通過這節課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對我們付出辛勞與愛,也知道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孝敬我們的父母老師感到很高興。老師希望小朋友說到做到,從現在起做個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課後延伸
師:下面老師布置兩個作業給小朋友;
1、回家對爸爸媽媽說句「我愛你」
2、幫爸爸媽媽洗一次腳。
六、區域活動
語言區:投放有關孝敬的故事書或故事磁帶。
音樂區:投放有關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
㈨ 幼兒園禮儀公開課孝敬長輩
幼兒園,讓孩子在禮儀公開課上孝敬長輩,這種活動,還是挺有意義的,能夠讓孩子們更好的人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才能夠更好的來面對家庭。以及為人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