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年金與補充養老金的區別
1,管理模式不同
企業年金:採用「錢」「權」分離的模式,強調資金與權利的分立、獨立。
補充養老金:補充養老保險財產或由企業自行管理,或以儲蓄存款和商業團險的形式交由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管理,無法保證財產的獨立性和安全性。
2,關系不同
企業年金: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補充養老金:補充養老則是企業自己組織的,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所建立的一種輔助性的養老保險。
3,特點不同
企業年金:企業年金不僅是勞動者退休生活保障的重要補充形式,也是企業調動職工積極性,吸引高素質人才,穩定職工隊伍,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補充養老金:補充養老保險基金資產只能用於支付受益人養老所用,並不因公司管理層變更或者企業破產等而改變其支付目的。
② 退休領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金還需交稅
扯淡呢!
養老金不在個人所得稅之列。
準是單位有點什麼事想收你點錢罷了。
③ 企業年金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有區別嗎
1、從法律定位看,原有補充養老保險財產性質不明確,如果購買的是保險產品,補充養老保險財產成為保險公司的負債,並不與保險公司的資產相獨立,當保險公司出現虧損、破產、倒閉時,這部分財產也會面臨風險;而企業年金採用信託方式管理,企業年金資產被規定為信託資產,保證了年金財產與企業財產、受託人財產、託管人財產相分離,財產安全不受其他各方經營風險的影響。
2、從管理模式看,原有補充養老保險財產或由企業自行管理,或以儲蓄存款和商業團險的形式交由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管理,都無法保證財產的獨立性和安全性;而企業年金採用「錢」「權」分離的模式,強調資金與權利的分立、獨立。
各年金管理人各司其職,互相監督、制衡,並接受各監管部門的監督。從制度上保證了企業年金運作的規范性,減少了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過程中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發生,最大程度保證了企業年金基金的安全。
3、從實際運作看,原有補充養老保險要麼由企業自行運作,由於專業能力較差,使得補充養老保險財產面臨較大風險;要麼以儲蓄形式存入商業銀行,雖然安全性得到保證,但是收益率過低;要麼購買保險產品,但由於保險產品費率不透明,因此實際收益難以保證。
而企業年金各當事人提取的費用比例由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明確規定,扣除費用後的所有收益都歸委託人/受益人所有,保證了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作中企業和個人的最大利益。
4、從配套政策看,與原有補充養老保險相比,企業年金的各項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對企業年金的管理模式、運作流程、投資限制、管理機構的資格認定等都有明確規定。並且,企業年金還可以享受稅前列支的優惠政策。
以下為拓展資料:
企業年金
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企業年金是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正在完善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二支柱」。
在實行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中,企業年金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實行的企業補充養老金計劃,又稱為"企業退休金計劃"或"職業養老金計劃",並且成為所在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是指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所建立的一種輔助性的養老保險。它居於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二層次,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與基本養老保險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區別主要體現在兩種養老保險的層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聯系主要體現在兩種養老保險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企業年金 網路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網路
④ 什麼是企業補充養老金和補充醫療保險。
說的簡單一些其實就是補充醫療保險主要是一年一做,保障的時間主要是本自然年,能對職工的門診和住院的醫療費用進行二次報銷。
而補充養老金則是一個長期的險種,目前我們的職工基本少都有社保的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的養老保險,而有一少部分職工還有補充醫療保險,而真正有補充養老金保險的職工還是非常少的,而恰恰就是補充養老金這個險種卻是一個很有長期效益的險種,我們目前職工所繳納的基本養老金保險,在幾十年以後我們恐怕只能從中領取到僅僅夠我們一般生活的養老金,而如果要想有一個良好的晚年生活,我們就要從年前的時候開始打算,而企業給職工辦理的補充養老金保險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保障,通過企業職工共同負擔,共同出資,一起積累一筆可觀的財富,並且這個財富拿到保險公司進行運作,還可以得到一個相對較好的穩定的收益,這個就是補充養老金的魅力所在。
而對於樓上所說的目前北京還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則是不準確的,目前北京市已經出台相關的文件,可以提取上一年職工收入的百分之五以內的金額來給職工做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補充養老金保險,而國家給予稅前列支的政策,請注意:現在北京市的提取比例已經從原來的百分之四提高到了百分之五了,特此說明。如果您還想了解相關的補充養老金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的內容,可以去我的個人博客看看,說不定可以幫助您,我的網址:
http://hi..com/%C9%E7%B1%A3%B2%B9%B3%E4%D2%BD%C1%C6
⑤ 企業年金是提高退休待遇的有力補充嗎
對於很多企業職工來說,相對於養老金而言,「企業年金」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也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我國出台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並付諸實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認為,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有利於完善職工薪酬體系,同時也能夠增強人才吸引力、穩定職工隊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企業年金的職能之一是為了吸引人才長期在用人單位工作。也就是說,員工在企業工作的時間越長,企業給付的年金補助就越多。《辦法》在表述上從自願設立企業年金改為自主建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體現了國家更加鼓勵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態度。」董克用說。
⑥ 職工在企業工作年滿退休後企業有沒有一次補嘗金
年滿退休是正常行為。企業無過錯哪來賠償金。最多給感謝慰問金。
⑦ 企業補充養老金如何計發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一般採用個人帳戶方式,即企業和職工個人繳納的補充養老專保險費按月記入職工補充養老屬保險個人帳戶,具體計算辦法可以按企業當年補充養老保險費的人均額為基數乘以系數,系數可按職工的本企業的工齡、職務、職稱、崗位等因素確定。對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有特殊貢獻的人員,可以規定較高的系數。也可以依據職工距離退休年限的長短確定不同的系數。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方案規定辦理。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後,其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余額按照《繼承法》的規定,由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一次性領取。
在企業實行補充
養老保險制度
之前已經退休的人員,是否給予追加性補充養老金,以及給付的辦法和標准應在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方案中確定。
⑧ 企業並軌退休補加多少養老金
連漲三年仍未彌補收入差距
我國的退休職工養老金「雙軌制」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2005年間,機關退休金年均增長13.07%,同期企業退休職工的收入年均增長僅有6.92%。
2006年7月1日,公務員開始實行新的工資制度,退休公務員工資也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上調。
2007年,為了解決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差距過大、早期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偏低等問題,國家做出了逐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標准,從2008年~2010年「連漲三年」的決定。但到目前為止,企業職工與公務員退休金的差距仍然未能得到有效彌補,反而有進一步拉大的差距。
財政統籌與企業自籌雙管齊下
「企業職工在職和退休以後,收入落差很大,特別跟公務員相比,差距就更大了。」赴京參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表示,她所在的公司,一個相當於處級幹部崗位的企業職工,退休後加上公司額外補貼的幾百元錢,總共拿到的退休金也只有2000元上下,而有在公務員系統任同一級別職務的親友,退休後至少也有六七千元。
「像我這樣的到了40歲之後,肯定會考慮今後的退休生活。平時工作忙,退休後想出去旅遊,但如果退休後你的收入捉襟見肘,那想去旅遊簡直是不可能的。」孫丹萍表示,希望國家能夠建立更加合理的機制,讓不同崗位公民之間的退休金差距能夠更加平衡一些。
孫丹萍建議,國家可以通過財政傾斜建立一個平衡協調機制,再根據企業的盈利及經營狀況適當進行補貼,效益好的企業多出一點,效益差的企業就少出一點,建立一個全社會退休職工養老金的大蓄水池,保證退休職工的福利待遇能夠得到有效補充。
企業職工曾是「雙軌制」受益者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府參事室主任張嘉極表示,實際上,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職工與公務員退休金並不存在「雙軌制」,後來引入了市場機制,企業的工資獎金以及退休金,直接與效益掛鉤,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獎金上不封頂,而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則相對固定。改革之初,很多企業風光一時,獎金收入非常高,這也是當時不少公務員流行「下海」的一大原因。
但是後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國有企業需要考慮到成本核算,不可能給退休人員無限制增加待遇。另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公務員隊伍裁減30%,公務員工資收入開始提高,近些年隨著經濟發展,公務員與企業退休人員的收入差距這才開始顯現。
「所以說,『雙軌制』實際上是由不同的體製造成的,企業職工也曾是『雙軌制』的受益者。」張嘉極表示,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效果也不錯,但目前確實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政府需要認真進行調研論證,看究竟這種差距正常不正常,收入懸殊是嚴重還是一般,然後再去考慮怎麼進行平衡,是財政撥款,還是要求企業加大補貼力度,不能夠簡單化、一刀切。
專家分析
社保制度最初設計有缺陷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褚福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務員、企事業職工所謂的退休「雙軌制」說法,有基於社保制度最初設計的缺陷,但伴隨企業養老金、年金制度的完善也正逐步改善。
褚福靈解釋說,公務員從事公共服務走財政撥款符合制度設計,但走市場化的企業,工資標准可以上下浮動,退休金原本也是希望更多發揮市場的作用。
他認為,從現在民眾關注的結果來看,主要是退休收入存在過大的差別,不符合社會保障的初衷,需要做進一步調整。
褚福靈告訴記者,造成社保雙軌制稱謂存在幾個重要的原因和出路,一是原有的制度需要不斷的完善,特別是需要照顧社會底層的勞動者的利益,並適當提高非公務員的退休待遇;二是採取強有力的手段保障制度執行不打折扣,避免制度設計淪為擺設;三是逐步減少公務員與企事業單位的退休差距,讓社保真正發揮象徵社會公平的再分配手段。
他表示說,當前之所以存在雙軌制的討論,一方面是因為為數眾多的私營部門規避繳納社保,或按照最低標准繳納社保費用,比如2000元工資,卻按照1000元工資水平繳納社保,從而造成退休金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一些企事業單位職工對社保制度缺乏認識也是重要原因。事實上,退休制度設計就對繳納的度作出規定,工資不低於當地平均工資60%,最高平均工資的300%,但現實的執行過程卻發生較大的問題。
網路民意
82%網友認為不合理
在人民網發布的2010年全國兩會調查中,共列舉了就業問題、民主監督、教育公平等16個話題,截至昨晚9時,「養老保險」以57956票高居榜首,成為兩會期間網友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各項城鎮職工社會保障制度中,42%的網友關注退休後的養老保險,61%的網友認為,企業退休職工的退休金不僅應當上調,更應向公務員看齊。高達82%的網友認為,企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養老制度實行「雙軌制」非常不合理。
「退休、醫療等等方面的雙軌制傷透了幾千萬企業退休人員的心!」網友發帖表示,企業退休職工與公務員一樣,有學歷、有職稱,甚至有職級,為國企貢獻了一輩子,為什麼退下來只有人家的幾分之一的養老金呢?「我們強烈要求取消雙軌制,還公正、公平於民。」
有網友認為,按機關和企業之分,在醫療保障、養老保險、工資分配等方面實行的雙軌制,將使得企業在職和退休職工與事業單位人員收入差距過大,退休雙軌制既不合理,也不公平,企業和公務員退休金差距太大,無形中將造成貧富差別,部分企業的退休職工已到貧困底線。
網友聲音
IP:60.175.130.建議建立不分行業、職級按退休工齡計算養老金的制度。比如每年工齡100元,以45年工齡為最高限。國家另外製定對特殊貢獻者的補貼政策,在調整養老金時掌握好調低及限高的節奏,既加大對低養老金收入的調節力度,同時防止高養老金收入的過快增長。
IP:60.217.241.工資改革必須有個利益迴避制度,絕不允許自己給自己定工資標准、自己給自己加薪。公務員是人民僱用的僕人,工資標准當然由人民制定,也就是由人民的代表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這樣才是合法的。國際慣例是,政府企業各級人員的薪金標准參照公務員工資制定。因為政府企業也是人民的,其各級職員工資也必須得到人民的批准才合法。
⑨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如何計算,退休職工如何領取養老金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一般比率較低,職工到齡後,可向企業申請退休,企業勞資人員會向社保經辦機構申報辦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