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員工福利要交個稅嗎 稅務局解答員工福利哪些要交稅
「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文)規定下列收入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並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一)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
(二)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
(三)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於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
例如,企業從福利費中按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發放給職工的供暖費補貼、防寒費、防暑費等,應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
另外,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已實現貨幣化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車改補貼、通訊補貼不再作為福利費開支,應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並計征個人所得稅。其實我們過節的月餅,粽子之類的,也是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1)退休企業分離擴展閱讀:
一、企業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職工工資、獎金、津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的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發放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以下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
(一)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等發放或支付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職工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暫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
職工療養費用、自辦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或未辦職工食堂統一供應午餐支出、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的供暖費補貼、防暑降溫費等。
(二)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集體宿舍等集體福利部門設備、設施的折舊、維修保養費用以及集體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人工費用。
(三)職工困難補助,或者企業統籌建立和管理的專門用於幫助、救濟困難職工的基金支出。
(四)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企業重組涉及的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按照《財政部關於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9]117號)執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五)按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獨生子女費、探親假路費,以及符合企業職工福利費定義但沒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條款項目中的其他支出。
二、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待遇,已經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應當納入職工工資總額,不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管理;
尚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企業發生的相關支出作為職工福利費管理,但根據國家有關企業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統一規定,不得再為職工購建住房。
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應當納入工資總額管理。
2. 建築業企業法定代表人退休無社保企業可以參加投標嗎
沒有參與投標,但是該招標項目的利害關系人,是可以質疑的,在質疑沒有滿足的情況下,才能投訴《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招標人應當自收到評標報告之日起3日內公示中標候選人,公示期不得少於3日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對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評標結果有異議的,應當在中標候選人公示期間提出招標人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3日內作出答復;作出答復前,應當暫停招標投標活動第六十條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認為招標投標活動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10日內向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投訴投訴應當有明確的請求和必要的證明材料就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五十四條規定事項投訴的,應當先向招標人提出異議,異議答復期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參加投標的兩個原則當前,尚未完全實現「建管分離」,「子承父業」的管理模式還未徹底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惡性競爭等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物業管理企業必須把握市場准入和公平競爭兩個原則市場准入是指凡是具備招投標資格的物業管理企業都可以自由參與市場競爭,政府和企業不得以任何理由來阻止和干擾其行為,這是保證物業管理招投標「公平性」的地步一步市場准入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要徹底打破長久以來沿襲的「誰建設、誰管理」的物業管理模式,建立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雙向選擇機制;另一方面,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實施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即外地的物業管理企業可以自由參加競爭並享受同等待遇,同時,本地的物業管理企業也可以去參加外地的物業管理投標活動在市場准入原則的基礎上,參加投標的物業管理企業還要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由於物業管理招投標實施的時間較短,配套的法律、法規也不盡完善,加上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一些固有思想觀念的影響,使招投標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違反「公平」的現象,如招標中的不規范操作、競標中的惡性壓價等等,這些都不利於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最終會危及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物業管理企業應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被訴訟單位要參加投標最好有律師在一旁幫助,這樣能夠了解更加清楚和詳細的投標內容避免給自己產生麻煩
你好:按照投標文件對投標人的要求,如果沒有該項要求,可以參加。但是你公司存在被員工追究違法責任的法律風險。
3. 事業單位的職工,後來政企分離被分到企業,退休以後,可以享受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待遇么
不能。但在事業單位的工齡視同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在退休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4. 個人社保可以分開交嗎比如只交醫保和養老保險。
有兩種情況:
如果你在公司上班,個人社保由公司從工資中統一扣繳,需要從工資代扣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 ,工傷險、失業險、生育險這三種個人不需繳納,全部由公司繳納。
如果是城鄉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己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醫保可以參加居民醫保,不用參加企業職工醫保。
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不可以分開交,個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否可以分開交取決於當地政策,但大多數地方不可以分開繳納(未成年人可以單獨辦理醫保)。
根據相關規定,參加醫療保險是職工的權利,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企業應該按規定統一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含醫療保險。如果是參加單位職工保險是要求繳納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
因此,對於職工而言,社保和醫保是不可以分開交的,交社保就包含了醫療保險,而企業不可以只為職工辦理醫保,不交醫療保險,這是違規的。
(4)退休企業分離擴展閱讀:
個人社保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以個人名義參加社會保險,按照文件的話說,應該是「個體勞動者、自由職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個人社保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基本保障。
社保是對保障未來生活的一種保障,國家鼓勵有條件的都應該交社保。
社保中心查詢
社保卡信息可在市勞動保障信息查詢系統的觸摸屏進行查詢,觸摸屏分布在市各區勞動保障局服務大廳、各區醫療保險管理中心服務大廳、就業管理局服務大廳以及大部分街道辦事處服務大廳。通過觸摸屏,可查詢個人的參保繳費和待遇享受信息。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在觸摸屏打開市勞動保障信息查詢系統首頁後,選擇【社會保障卡】按鈕。進入社會保障卡應用登錄頁面。插入社保卡。通過觸摸屏的數字鍵盤輸入社保卡密碼,點擊【確認】按鈕。若有錯誤請根據系統提示重新輸入密碼,若驗證成功系統將進入用戶操作部分。
如密碼輸入錯誤可通過【刪除】、【重置】按鈕修改。登錄成功後選擇要查詢的內容進行查詢。包括卡基本信息查詢、公共數據查詢、就業與失業查詢、社保保險查詢、醫療保險查詢、低保和優撫查詢、生命與健康數據查詢。
上網查詢
登陸所在城市的勞動保障網或社會保險業務網站(以當地社保局的以公布為准),填寫個人身份證號和密碼,個人賬戶查詢密碼統一被初始化(包括第一次查詢人員),請使用初始密碼查詢(請立即修改),原網站個人賬戶查詢密碼失效。
5. 職工福利費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職工工資、獎金、津貼、納入工回資總額管理的補貼答、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發放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
職工福利費是指用於增進職工物質利益,幫助職工及其家屬解決某些特殊困難和興辦集體福利事業所支付的費用。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3條第5款規定:「社會保險費的費基、費率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目前,對於社會保險的繳費基數和費率的規定,體現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失業保險條例》。
雖然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繳費費率各不相同,但繳費基數均統一為職工工資總額。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4條指出:「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6. 社保裡面有統籌總額與個人總額分開兩個賬戶,是什麼意思
統籌是相對於個人帳戶而言的。
拿養老保險的來解釋吧:
公司如果是屬於事企業單位,需要繳納員工總工資的20%進入社會養老保險的統籌基金。個人繳納月收入8%進個人賬戶。
如果是個體經商戶,需要繳納員工工資的12%進入社會養老統籌基金。個人繳納月收入8%進個人賬戶。
靈活就業人員,自行繳納當地社會月平均工資的20%,其中12%進統籌,8%進個人。
退休後的養老金:繳納年*統籌+個人賬戶/120
但是你只用關心個人賬戶的錢的多少。統籌部分不是你曾經繳的多就多的,那是按社會平均處理,並且是保值的哦。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個人8%,各地比例不同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6)退休企業分離擴展閱讀:
基金收入
指根據國家規定,由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的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繳納的社會統籌基金,以及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形成基金來源的收入,包括:單位繳納的社會統籌基金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
基金支出
指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准從社會統籌基金中支付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個人的養老金、喪葬撫恤補助,以及由於保險關系轉移、上下級之間調劑資金等原因而發生的支出。
包括:基礎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補貼、喪葬撫恤補助、其他支出。
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自1997年改革後,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也就是既包含現收現付制的社會統籌部分,由年輕一代繳費來贍養退休者,也包含累積制的個人賬戶。企業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20%左右,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
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自2006年起全部用於建立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
基礎養老金與社會平均工資和個人歷年繳費指數有關,具體演算法為:
職工退休時當地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x(1+本人平均工資指數)/ 2 x 本人全部交費年限 x 1% ;
月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個人賬戶基金積累額除以計發月數所得。5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為192,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39。
7. 買斷工齡多年,不知國家有沒有二次經濟補償政策
支付標准與工齡掛鉤,與職位無關。可查2002年859號文《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
8. 新勞動法的內退政策
沒有新勞動法,只有95年的勞動法,你說的如果是08年實行的勞動合同法,那也沒有內退政策,你所謂的內退只是針對國有企業,所以不可能寫在勞動法裡面,勞動法是大法,對所有企業而言,現在的企業不會有內退了
9. 以前是事業單位,後改製成企業單位,退休後養老金是分開算嗎
不會分開計算,事業單位未繳費部分工齡,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合並於繳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