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把3年實際繳費算到視同繳費里有什麼影響,退休金是多了還是少了
實際繳費年限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具體如何影響到養老金待遇,要看當地的養老金內計發辦法。比如,大容部分省份,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都是「1」(你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年社平工資就是繳費指數),如果那3年你的繳費基數低於社平工資,那麼實際繳費年限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就對個人更有利!反之,則不利。
但是,養老金計發辦法並不由個人選擇,而且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來確定一些具體操作規定。你可能是原行業單位的人,可能1995年就開始養老保險繳費,但是從1998年開始建立個人賬戶。實際上,當時行業養老保險統籌時,個人繳費基數都不高,主管部門想讓員工少交點,單位則按工資總額多交點。那3年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對員工更有利!
希望採納。
⑵ 視同繳費年限對退休金的影響有多大
快十年的視同工齡確實是對你的退休金有很大的影響。建議你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盡量補回吧。
⑶ 視同交費少一個月,對退休後養老金有多大影響
摘要 您好,根據您提供的情況,視同繳費少一個月,對養老金影響微乎及微。
⑷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
我國社保中的視同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 : 視同繳費年限,出現的情況復雜. 在一些情況下,這幾年你雖然沒有繳費,但是國家可以認定為你等於繳費.多繳一年,養老金待遇會有些增加,如果視同繳費年限能夠認定過來 ,對我們將來的養老金待遇是有好處的.我們...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 - :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一、關於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是把勞動者實際參加工作但未實際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年限根據法律規定計入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中,直接影響退休後領取養老退休金的數額.二、關於實際交費年的退休費與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其計算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
我的退休養老保險中的視同繳費年限應該怎麼算呢? - : 不為求賞,願意幫忙! 既然樓主是「55年參加工作,到95年退休」的,那麼,現在討論您的「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質意義.如果非要議論您的「視同繳費年限」的話,大致可以推斷是1955年參加工作至1995年退休的40年工齡都屬於「視同...
工人退休所說的視同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 : 「視同繳費年限「是針對1992年前(那時還未實行社保)國企的員工而言,即國企員工從參加工作時起至實行社保繳費制度時止這一個時間段視為已經繳費年限,在退休時合並計入累計繳費年限.
如何理解退休人員按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 - : 展開全部92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按百分之百)93年以後按實際繳費年限.折算工齡就是說以前某人,幹了整4年特殊工種(滿1年增加3個月作為退休待遇)變成5年.社保辦退休時多出1年不認賬,也不作為退休待遇.
退休審核一次性報告單視同繳費年月是啥意思 - : 視同繳費時間就是你開始上班到國家正式實施養老保險繳費的時間
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工資時有何區別? - : 視同繳納沒有就是相當於你沒有繳納但是也給你算了,但是 這部分基數可能並不是你的實際工資,可能是社平工資....
退休社保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問題 - : 養老保險的領取有兩個條件:1.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2. 累計繳納養老保險滿15年 但是需要知道,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因為: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當地實行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以後才有繳費基數,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在退休計算養老金時,是按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算繳費基數的.
視同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 :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上面這段話通俗的說意思是:單位參加社保的時間記得好像是1996年,就是說1996年以並沒有社保,各單位都是這個時間才開始交的,那麼你如果是在1996年以前參加工作了,那麼以前的工作時間均認為你繳了費一樣計算在裡面(算連續工齡),即視同繳費年限.如:你工作了20年,單位繳社保15年,那麼就應該算你20年繳費時間....
⑸ 視同繳費年限,到退休時會比實際繳費同等條件下少拿退休金嗎
視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年限是一樣的,同樣都算正常工齡。如果不放心上社會保障公網查詢一下就能知道個大概。
⑹ 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工資時有何區別
社保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時的年限一般沒有什麼區別。在計算退休漲工資時有些區別,比如有規定繳費年限每年多少工資,視同繳費年限每年增加多少工資,全部是繳費年限的一般高於視同繳費年限漲的金額。
⑺ 合同制工人沒有視同繳費,退休時有什麼影響嗎
這一或是要詳細情況深入分析的!
同工同酬職工沒有視作繳費年限,僅有具體繳費年限對離休時的養老金計算是沒有一切危害的,所有是具體繳費年限的人,養老保險金僅有養老退休金、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2個一部分;具備視作繳費年限的人,要提升過渡養老保險金。下邊和大夥兒共享我的個人見解;
換個叫法,也就等同於你工作中了三十年,可是在辦理退休時,工作員和你覺得,你前邊十五年工作中的企業並沒有給你繳納社保,那麼事實上你也就剩餘十五年的交費了。那麼離休之後的養老保險金當然就需要降低一半乃至大量!
因此 ,假如在社會養老保險改革創新前有工作經驗,可是卻沒有視作繳費年限,是會立即危害到退休後的養老保險金的!
⑻ 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1、視同繳費年限,顧名思義,一般指的是在我們國家沒有實施養老保障制度以前,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就被稱為視同繳費年限。
2、實際繳費年限,則是指在我們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之後,大家繳納社保的年限就被稱為實際繳費年限。
理解了這兩個概念的不同之後,我們來看看在養老金計算中他們有什麼具體的計算要求:
首先,辦理退休手續後的退休人員每月所領取的養老金繳基本養老金,而基本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個部分構成的。
基礎養老金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平均繳費指數有關的。但因為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沒有視同繳費指數,因此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來說,就會按照實際繳費年限的平均繳費指數來計算。而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來說,視同繳費指數會按照職務、級別、薪級等來確定退休生活的補貼。
個人賬戶要老金主要根據個人養老金賬戶退休時的累計余額和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相關。但是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是沒有個人賬戶的。但如今,國家已經要求建立起個人賬戶,對於保護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個人利益有很大作用。
過渡性養老金則是和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在機關事業單位會把過渡性養老金作為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償。
⑼ 合同制工人沒有視同繳費退休時有影響嗎
真正的合同制工人,影響不大!
綜上,我認為合同制工人沒有視同繳費,他就有實際繳費,何況很多地方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將國營合同工納入了視同繳費范圍,所以對他的養老金影響不是太大。因為那個時代工人的工資都非常低,加上繳費的比例也低,所以繳費的金額很少。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跟固定工比肯定是有區別,但影響不大。換句話說,合同制工人跟固定工比,按政策理論上講,合同工沒有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沒有過渡性養老金。但是他們有實際繳費年限,就是繳費金額低有點影響也不大。
⑽ 退休計算退休工資視同工齡於交費年限如何平均計算
1、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2、計算參考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10)視同繳費年限對退休工資有影響擴展閱讀:與實際繳費年限的區別實際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理解實際繳費年限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實際繳費年限是職工個人的繳費年限,不應與職工所在企業的繳費情況聯系在一起。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把實際繳費年限與企業的繳費情況掛鉤,規定若企業不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則不計算該企業職工的實際繳費年限,這種做法侵害了職工個人的利益。二是職工個人必須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若是非足額繳納,欠繳年限暫時不能計算為實際繳費年限,待職工補齊欠繳本金和利息後方能計算。根據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老保險
1、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2、計算參考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
回答
您好,視同繳費年限演算法如下:(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您好,視同繳費年限的開始計算時間是從您參加工作開始之日開始計算,一直到2014年7月為止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哦~
您好:社保不敢說3年交費養老,平安做到了,平安贏越人生3年交費,年年領取到終身
如果是個人統計的可以將自己的平時開支統計一下,想晚年有同樣的生活水平就要商業險來扶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