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把孩子逼迫到自殺,還說都是為了孩子好,硬是把孩子逼到自殺!
社會在進步,團伏但不是代表每個人都會進步!
作為父母,有的就認同自己的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更不可能接受新的知識。
即便有的父母沒有把孩子逼禪或納到自殺,但是口頭語都是「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固然是對的。
但是,有時候大家是不是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作為父母的人,難道就真的一點新知識不接受賀沒嗎?與社會來講,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悲哀?
『貳』 一個家長能把孩子逼到什麼程度
朋友是一位心理咨詢師,他曾經告訴我這樣一件事:
大約半年前,我幫助過的一個女學生失蹤了。這個女生十幾歲,個子高挑長相可人,有一個旁人看來富裕的家庭。作為獨生女,她的父母在物質上可以說從來都給她最好的。在學校里,這個女生基本保持班級前幾名,馬上要參加高考,她的老師告訴她父母,就她的成績來說,考上985、211這類名校是沒有問題的。
『叄』 在父母「逼迫」下長大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重度抑鬱症。
我十七歲女兒,抑鬱症三年。休學後復學失敗,學業無望,前途堪憂,能正常生活即是目標。
信奉「黃荊棍出好人」的爸爸,望女成鳳的爸爸,為女兒買了很多試題,翻來覆去反復刷題,讓幼小的孩子心生焦慮,揚言要去自殺。
爸爸長達五年時間里,耳提面命,要求女兒必須成績優異,必須考上重點中學,否則會揍她。
幼小的孩子天真到蠢,以為會被打死,有生命危險。成天惶惶然如驚弓之鳥。每到考試,就尋思要離家出走或者自殺。後來發展為考試焦慮症,半年時間里根本無法走進考場。
慢慢地,全面崩潰,繳械投降,離開了重點高中的重點班,從此,再難回到正常的人生軌道。
家長們,還要逼迫孩子,還要雞娃嗎?
身心 健康 就是最好的學歷和最遠大的前途!
身心 健康 的孩子,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就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我姐兩口子對我外甥從小的管教就是"逼迫式",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現在外甥已28歲,他的人生軌跡是怎樣的呢?
外甥從小非常調皮,望子成龍的姐姐兩口子對他實行了法西斯式管理,孩子從小做作業的時候兩個人一左一右盯著,一直到高中,那氣氛我看了都覺得壓抑。
為了配合孩子學習,他們把電視搬回了爺爺奶奶家。怕孩子碰手機上癮,兩個人都使用老年機。幸好,那個時候沒有班級微信群。所以,孩子的童年沒有動畫片,少年時期沒摸過手機,至於游樂園更是孩子想也不敢想的奢望。
他們家到處掛滿了勵志的名人名言,英語單詞,數學公式,連衛生間也不放過。孩子的作息時間也完全按時間表來安排,雷打不動。
姐姐姐夫還信奉沒有不怕打的孩子,只要孩子學習上稍有退步,姐夫的皮帶就打上去了,最嚴重的一次,他大夏天的打孩子,孩子直接休克了,進入醫院。
經過嚴苛管理的外甥也按照他們的規劃一步步走來,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矛,大學上了一所211,畢業後考了我們縣稅務局的公務員。
姐姐姐夫兩口子十分得意,自以為成功,又開始安排外甥的婚事。外甥在大學期間談的女友,姐姐姐夫百般不允,非讓外甥找個我們本地的公務員。於是剛工作了一年的外甥,骨子裡的叛逆終於被激發了,他不與任何人商量,辭職遠赴北京去闖盪的了。
姐姐姐夫氣得幾乎要背過氣去,但是外甥斬釘截鐵,意志堅決的對他們說:"你們安排了我二十多年的人生,我為什麼就不能為自己活一次?以後混的好壞,我都不後悔,只要不在你們面前就行,這種每天被你們指指點點的日子我過夠了。"
也許被姐姐兩口子壓抑的太久了,外甥與人溝通的能力很差,在北京一家私企幹了一段時間,因人際關系的原因又辭職,現在去了我們的省城濟南。
但他無論出去多久,都不會主動給姐姐打個電話,他寧願在微信和我這個做姨的溝通一下,也不願和父母多說一句話。
他的心裡是恨父母的,因為他的童年就是個學習機器,他的回憶里充滿了母親的諷刺,父親的毆打。他寧願放棄安穩的工作,也要逃離這個另人窒息的家。
感覺姐姐姐夫走了極端,孩子是我們的,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人生,他有他的精彩,而不是提線木偶一樣的被人安排一生。
看了同事家兒子從小學時的班級第一的學霸,淪落到高中班裡倒數的學渣後,我逐漸改變了對女兒的教育態度!
同事姐姐,脾氣暴躁, 在我們單位以從小就對孩子嚴格要求而出名。但那時候他家孩子的好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單位幾個女人相齡相仿,孩子也都差不了幾歲,她家兒子稍年長兩歲,當時上小學,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名,哪次考了第二名就會招來她的一頓懲罰。
每次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後,大家都會互相詢問孩子的成績,她那時候一直是大家眼裡「別人家孩子」的媽媽!
在大家的艷羨的眼光中, 他家孩子上初中了,成績沒那麼拔尖了,但也是班裡中上等。
她對兒子管理更嚴格了,別人家孩兒做完作業大都出去和夥伴玩會兒。但她家孩兒不行,做完作業再另外補些習題做。孩子一旦達不到目標,非打即罵。
有次放學看到別的學生都是說說笑笑,她家孩兒一個人溜著牆往家走,一副膽怯的樣子,看著令人心疼。
有次在單位聊天同事說起來,她家孩兒晚上一個人在房間里寫作業,她推門進去,孩子慌慌張張地遮掩著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習題集後面有答案,做題遇到不會的,孩子在偷偷翻答案。
同事看到後暴怒,順手操起一本厚厚的辭典朝孩子頭上砸了過去,書棱砸到了孩子,頭被砸破了,鮮血順著臉流了下來。後來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還縫了兩針才止住。
關鍵是同事和我說的時候絲毫沒有一點慚愧的感覺!反而覺得嚴厲點是對他好!
不過還好孩子順利考上本地的重點高中,上高中住校後孩子可能被壓抑多年,開始徹底放飛自我。
學習沒人再逼迫,從高一開始學習是一路下滑,還談了個戀愛。同事軟硬兼施,但無濟於事。最後高考連三本也沒考上,只上了個普通的專科,令人惋惜。 後來我調動了工作,也好多年沒再見,不知道最後孩子咋樣了。
@輕舞飛揚小女子結合題主的問題——父母逼迫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從同事教育孩子的例子,我慢慢改變了對女兒的教育。
一、 原則問題嚴格要求,但生活民主。 涉及到原則問題不商量,比如晚上早回、先做作業再去玩;遇到其他事情把孩子當大人商量著來,讓孩子有參與感。
二、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管制。 愛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能玩的年紀就讓孩子多走出家門,去和小夥伴多玩耍,哪怕他們之間鬧個別扭、有個矛盾。既鍛煉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開發智力的一種方式。
三、小時候成績沒那麼重要,但養成個好習慣很重要! 幼兒園和小學時孩子的成績只要能保持中上,就說明孩子不笨。小時候費點勁幫孩子養成個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初中以後家長會省勁很多!
孩子在不斷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也能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成為合格的好父母、好家長。
說說我堂弟吧,現在基本上和父母已經斷絕來往了,他是真的恨他們,恨不得自己不是他們的孩子,現在三十了,事業有成,但對異性卻畏之如虎,這一切都是拜小嬸所賜。
堂弟真的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小名叫皮皮,就是很皮實的意思,小時候壯得跟個牛犢子一樣,可愛,活潑,家裡邊的團寵,我媽最喜歡叫他小肉墩。老是跟在我們後邊跑,這些快樂往事只有六年,上小學後,曾經的慈母已經變成了法西斯,一大堆學業,不允許和小夥伴玩,說影響大,其實嬸就是一個小學畢業,估計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吧,除了簡單粗暴,她不會別的,有人干涉的話,她會罵的你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包括我爺爺奶奶和小叔,都不能倖免,小叔就是一個妻管嚴。在家沒有話語權,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兩口子如出一轍。
盡管如此,他學習一直不錯,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娃娃,但就是過得太痛苦了。初中,他考的最好的中學,但是離家遠,有時候一個月回家一次,有一次我去學校看他,終於從他臉上看到了久違的笑容,這個時候我已經高二了。記得當時我還給他買了幾個烙餅吃,他高興得很,已經是一個高大壯的小夥子了,還像一個小姑娘一樣內斂,羞澀,看上去莫名讓人同情。有一次,我聽我媽說,小嬸跑到學校去大吵大鬧,什麼原因呢?皮皮不願意回家,找同學家長借錢,然後讓同學家長去找他爸媽要,其實,這也無可厚非。
但小嬸不高興啊,覺得丟了面子,於是氣沖沖的跑到學校,在校門口點名道姓的大罵,各種污言穢語,皮皮哭得很傷心,當時有幾個女生心軟也跟著哭,校長看不過眼了,讓幾個老師勸她,勸不住,只好報警。好在沒多久,堂弟初中畢業了。中考以後,他更加沉默了,放暑假在家,有時候一坐一半天一言不發,小嬸高興啊,這孩子終於聽話了,哪裡也不去了,周圍的人直搖頭,只覺得這娃娃造孽。怎麼攤上了這樣的父母。堂弟上高中後,學業緊張,小嬸准備在高中附近租房子住照顧他,他直挺挺的給他們跪下,說求你們別租房,小嬸勃然大怒,拿起一根棍子就打,隨便你打,一聲不吭。後來,打累了,也放棄了,因為她從堂弟的眼中看到了刻骨的恨意,估計也怕了吧。
她 跑到學校找到女孩,扇了她兩耳光,罵她是不要臉的狐狸精,小小年紀就知道勾引男人,女孩又羞又氣,哭得梨花帶雨,一氣之下跳樓了,好在救回來了,但堂弟出名了啊,大家指指點點的,不過,學校給了堂弟最大的保護,他順利畢業,考上了211,暑假的時候,他就在城裡打工,不回家,他媽來找過好幾次,他避而不見。
在大學里,我姐依然給他打錢,他依然勤工儉學,依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眼神一片灰暗,大學畢業後,他媽要他考研究生,他不回答,不理睬,考進了濟南某單位,這個時候真的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他徹底擺脫了父母的桎梏,他媽就是一個窩里橫,不敢出遠門,所以只能幹著急,有一次,她找到我,讓我帶她去,我說沒空,她馬上翻臉,指指點點開罵,我說你給我閉嘴,我可不是皮皮,由得你搓圓捏扁,事到如今,你還拎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你真可悲。她罵罵咧咧走了。
小嬸不會微信,QQ更沒有,唯一的電話號碼也被皮皮拉黑,想聯系聯系不上,氣得她一天在家裡打雞罵狗,小叔一直悶頭幹活兒,天天耳朵被小嬸荼毒,他屁都不放一個,也算是奇葩。
由於小嬸給皮皮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他不敢談戀愛,對異性畏之如虎。我和我姐去濟南 旅遊 的時候,他請我們吃飯,他已經變得樂觀開朗,眼神清澈明朗,這孩子被逼得那樣,居然沒有抑鬱,沒有長歪,真的是可喜可賀。由衷為他高興,遺憾的是,他始終不找女朋友。對此,我倒是可以理解,寧可孤獨,也絕不將就,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何必太委屈自己呢。
堂弟不理不睬 他們,他們著急啊,眼看著年紀越來越大,就只有這么一個孩子,老了可咋整呢。所以,見天的發牢騷,很多人說她就是活該,自作自受。
只能說,為人父母不經過考試,真的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
嚴厲的教育也會令孩子成年後在性格、人格、行為處事方面和各種價值觀上出現問題,讓我們來具體地分析一下:
一、易形成冷酷無情的性格
嚴厲的教育,常常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情。長期生活在嚴厲的規條環境中,人就會變得冷漠、無情,他們無法理解,甚至無法接受別人給予的愛與關懷,他們的性格里也是冷酷、冷漠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行事為人從不講一點的親情、友情,也毫無愛心與同情心。導致他們的人生始終會陷在一種孤傲的狀態下,親人遠離,朋友沒有,在這種狀態下,他們又會更加無情,始終會在一種惡性的循環中周而復始。
二、易誤入歧途
2010年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對全國犯罪的未成年人抽樣調查發現:父母對孩子過於嚴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中小學的孩子,在叛逆時期都會表現得偏執、難管、任性,有些家長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嚴嚴地加以管教。甚至有的家長咒罵自己的孩子,什麼難聽就說什麼 ,以解心頭之氣,像什麼「不學好」,「早晚得進監獄」「活著幹嘛死了得了」等,還有一些嚴厲苛責的管理方式,都另這一時期的孩子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加重了他們的叛逆心理與行為。
三、劣性刺激使行為問題更嚴重
過度嚴厲的批評與苛責,這使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家長的良性激勵與支持太少或沒有時,孩子身上的行為問題便會得以強化,加劇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為的產生,有些孩子會「破罐破摔」、離家出走,自殺和一些反 社會 的行為出現,直到觸犯法律,真的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人生從此顛覆。
據「全國未成年人犯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42.3%的孩子表示「恨過自己的父母」,當問及原因是什麼?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關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
所以面對種嚴厲的教養方式,要用之適當,用之適度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無條件的愛與關心,包容與接納,信任與支持。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機器,不應該受父母的操縱,活出 精彩的自我 。然而,很多父母卻總是以權威者自居,強迫孩子聽自己的話,不聽話就打罵,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而聽父母的話。要知道,一個聽話的孩子最多隻能成為父母的復製品,永遠也不能像小鳥那樣伸開翅膀翱翔藍天。你 想 你 的孩子 成為 復制 品 ,機器人?相信 你 還是 希望 他 能活 出 不一樣 的人 生 。那 就不要 逼迫 他們 做你 認為 對 的,為 孩子 們好 的,這些 也許 並 不是他們 喜歡的,不是 他們 想 要的,讓 他們 不要 成為 我們 這 一代 痛苦的繼續 ,讓 他們 去 拼搏 他們 自己 想要 的明天 。
看了同事家兒子從小學時的班級第一的學霸,淪落到高中班裡倒數的學渣後,我逐漸改變了對女兒的教育態度!
同事姐姐,脾氣暴躁, 在我們單位以從小就對孩子嚴格要求而出名。但那時候他家孩子的好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單位幾個女人相齡相仿,孩子也都差不了幾歲,她家兒子稍年長兩歲,當時上小學,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名,哪次考了第二名就會招來她的一頓懲罰。
每次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後,大家都會互相詢問孩子的成績,她那時候一直是大家眼裡「別人家孩子」的媽媽!
在大家的艷羨的眼光中, 他家孩子上初中了,成績沒那麼拔尖了,但也是班裡中上等。
她對兒子管理更嚴格了,別人家孩兒做完作業大都出去和夥伴玩會兒。但她家孩兒不行,做完作業再另外補些習題做。孩子一旦達不到目標,非打即罵。
有次放學看到別的學生都是說說笑笑,她家孩兒一個人溜著牆往家走,一副膽怯的樣子,看著令人心疼。
有次在單位聊天同事說起來,她家孩兒晚上一個人在房間里寫作業,她推門進去,孩子慌慌張張地遮掩著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習題集後面有答案,做題遇到不會的,孩子在偷偷翻答案。
同事看到後暴怒,順手操起一本厚厚的辭典朝孩子頭上砸了過去,書棱砸到了孩子,頭被砸破了,鮮血順著臉流了下來。後來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還縫了兩針才止住。
關鍵是同事和我說的時候絲毫沒有一點慚愧的感覺!反而覺得嚴厲點是對他好!
不過還好孩子順利考上本地的重點高中,上高中住校後孩子可能被壓抑多年,開始徹底放飛自我。
學習沒人再逼迫,從高一開始學習是一路下滑,還談了個戀愛。同事軟硬兼施,但無濟於事。最後高考連三本也沒考上,只上了個普通的專科,令人惋惜。 後來我調動了工作,也好多年沒再見,不知道最後孩子咋樣了。
@輕舞飛揚小女子 結合題主的問題——父母逼迫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從同事教育孩子的例子,我慢慢改變了對女兒的教育。
一、 原則問題嚴格要求,但生活民主。 涉及到原則問題不商量,比如晚上早回、先做作業再去玩;遇到其他事情把孩子當大人商量著來,讓孩子有參與感。
二、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管制。 愛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能玩的年紀就讓孩子多走出家門,去和小夥伴多玩耍,哪怕他們之間鬧個別扭、有個矛盾。既鍛煉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開發智力的一種方式。
三、小時候成績沒那麼重要,但養成個好習慣很重要! 幼兒園和小學時孩子的成績只要能保持中上,就說明孩子不笨。小時候費點勁幫孩子養成個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初中以後家長會省勁很多!
孩子在不斷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也能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成為合格的好父母、好家長。
看到這個問題很痛心,因為看到這樣的悲劇太多,也包括有段時間的我和我的孩子。
希望每一個家長都懂得和記住:孩子是個體,他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他是有思想有 情感 的活生生的一個人。
我們沒有權利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生活,選擇我們認為舒服的生活方式,選擇我們認為好的專業,好的朋友,甚至於好的結婚對象。記住,那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
最近看的《小捨得》。我們家和南儷家像極了,一直佛系,孩子成績一般,但活潑開朗獨立外向。我的改變是在孩子四年級升五年級時,被同學叫去參加某學習機構的家長課堂,我覺得我的教育理念被徹底顛覆了。讓我覺得我的孩子沒救了一樣,沒學上,甚至將來沒工作。
我一口氣把語數外全給孩子報上了,一到周末,一大早就送去補習班,回來補習班作業,學校作業,還有我自己給孩子買的。我變得越來越焦慮,孩子也一樣。但結果讓我更加焦慮,成績不但沒提升,還下滑了。
直到孩子畢業,孩子一定要選擇住宿學校,我突然醒了一樣,我的孩子想要疏遠我,躲著自己的媽媽。我開始反思,兩年,歇斯底里的控制孩子。
現在的我們家又恢復了平靜,孩子選擇她喜歡的事情,我告訴孩子什麼事你只要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就可以,拿不準的事情孩子還會和我聊,想聽聽我的意見,我覺得這樣挺好
父母在學習上不要逼孩子,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我們要靜待花開。被逼迫學習的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有的重度抑鬱,出現自殘甚至自殺傾向,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得不償失。
孩子就像森林裡的樹 ,有的樹適合做成桌子 ,有的樹適合做椅子 ,有的適合加工成筷子,孩子也是一樣 ,有的孩子適合學習 ,有的孩子不適合學習 ,可以讓他學一項技術 ,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平庸 ,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凡的人 。
不 一定出類拔萃的人 生活得就幸福 ,普通的人生活就不幸福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孩子只是通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但他不屬於我們 ,他有自己的人生選擇 ,只要不後悔就行 。
被逼迫長大的孩子 ,以後的生活也不會幸福 。
當代中國孩子不像之前用腦子但活蹦亂跳哪都玩,現在的孩子用腦很多還沒有足夠的運動,在父母的壓迫下會長期壓抑自己。像我們班高三那年有不少於五個人休學,包括我,因為幻聽抑鬱等等,不乏成績很好的優等生。我找到了我們這些人內在的共同點-長期壓抑自己。
長期的壓抑自己,壓抑自己內心的 情感 ,變得「懂事」,要知道愛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真的不是什麼褒義詞,長期壓抑自己內心,沒有了自我,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哭樂,沒辦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甚者讓自己成為一具行屍走肉,空有一副軀殼卻沒有啦靈魂,缺少那種激情澎湃活著的感覺,當周遭環境壓力變大自己就會衍生出抑鬱焦慮等等情緒。
現在我們班的這些孩子大多數沒什麼變化,還是在勉強的活著,掙扎在底層邊界,但也不乏其中有家底很好的人,不用怎麼讀書也能好好的養活自己。所以說你的生活過的好不好有誰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你只為自己而活就好了。
『肆』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都喜歡把自己子女逼得無路可走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國的父母總是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樣其實給孩子製造了很大的壓力,常常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充分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和快樂,而個人認為,之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把期望都寄託在自己孩子身上,最主要的還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因素所決定或者是所影響的。
首先就是很多父母他們是自己在事業上都是比較平庸的,而他們已經人到中年,自己的人生已經徹底定型,因此他們想改變種現狀只能夠將這種希望寄託在自己孩子身上。在學習上,在特長方面的培養上,他們都是為自己的子女費盡了心思,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考慮自己子女的實際,或者是注重自己子女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沒有與自己的子女好好的溝通交流,而是強制的將自己的想法灌輸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其實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很多時候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恰得其反的,只會讓自己子女背負很大的心理壓力,或者是讓自己的子女產生逆反心理,與自己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離。
其次就是很多父母對於自己子女的教育和培養過於的焦慮了,因為現在城市的父母在子女教育和培養整體的氛圍都是比較激烈和內卷的,而這樣激烈的競爭和內卷毫無疑問,加深了這些父母的焦慮感,而這些父母往往將自己內心的焦慮轉嫁到自己子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在學習上,在綜合素質層面出類拔萃,能夠更好的適應將來的職場競爭,雖然說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樣也會給自己子女製造很大的心理壓力,也是不利於自己子女的成長。
還有一方面因素就是很多父母是出於自己的面子因素和自己的自尊心,他們總喜歡和自己身邊的親戚,同事或鄰居等熟人談論和攀比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來尋找自我優越感,所以說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總是在學習上給自己的孩子很大的壓力,讓孩子對於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其實這樣的出發點本身就是錯誤的,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培養孩子的真正目的和意義,這些父母也是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
其實不管怎樣作為家長都應該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讓自己的孩子真正了解和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讓孩子明白自己奮斗的目標並不是為了滿足和實現自己父母的期望,而是要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的精彩,不要給自己的將來留下遺憾。
『伍』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逼」出來的過度的逼迫會有哪些危害
不是的,這樣的認知是不對的。過度的逼迫會讓孩子非常的有壓力,讓孩子非常痛苦,同時也會讓孩子很反感,可能會出現叛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