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花自己賺的錢,父母還管,自己的錢不讓自由支配的話咋辦
其實怎麼說呢,父母管那是因為不信任,怕你亂花錢,總想著以他們的經驗之談來給你把把關,或者說節約慣了,總想把錢攢下來給以後花錢的時候用。但是事實上,年青一代的想法,思想觀,消費觀都有很大的不同了,自己能掙錢是好事,但是不能自由消費就會顯得有點無奈了。其實,讓父母操心了,就是自己有些方面可能做的不是很成熟,如果自己能把這個收入合理規劃,理性消費,並把這些想法時不時地給父母溝通,並不斷影響他們,那麼你給父母呈現的不僅是我娃兒能掙錢了,還會規劃了,比我們規劃得都好,孩子長大了,可以給他更多自由了。這樣的話不是更好嗎
『貳』 因為錢而跟父母吵架,父母不讓我花錢,我打算自己去賺錢,父母又不肯該怎麼辦
我給你的建議是,接受父母的規則,盡量挑選符合父母消費觀的物品。
因為你和父母的消費觀不一樣。不要為難父母。你覺得你的父母收入還不錯,完全能滿足你的消費觀,但是你可能不了解,父母對他們的經濟有符合他們價值觀的分配比例。等到你經濟獨立了,你就可以按你的價值觀來分配你的經濟收入了。
我上大學後跟父母經濟賬劃清。學費和生活費是我自己寫字籌的。至今如此。然後中間反饋給過家裡許多錢和東西,具體數字記不得了,反正給爸媽買各色數碼和奢侈品,簡直算我的愛好之一。但我和家裡關系並沒問題,實際上,從小到大,關系都好得很。我父母對我好得,我自以為無可挑剔。
仔細想想,大概是因為這樣吧。我小學升初中時,我覺得,能不花家裡的錢,好像是件不錯的事呢。我自己在中學時,去我爸辦公室玩,幫過忙,打字、起草文件、做一些簡單的翻譯。大概也感受到了他的工作投入產出比。說已經知道人間疾苦了有些過,但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說穿了,也無非是:知道父母辛苦,也知道自己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軌跡,所以想盡量給他們做些補償(盡管沒法完全做到),如此而已。所以我覺得和父母其實不應該為了錢的事情爭吵太多了,給了是好心,不給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