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給父母可以定什麼規則

給父母可以定什麼規則

發布時間:2023-05-25 17:10:33

A. 怎樣才能做好父母的立規矩

父母對孩子立家規不難,難的是執行力和家規取得的效果。

要想讓孩子做好父母立的家規,並取得好的效銷巧果,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孩子提出無理要求,堅決反對,不能妥協。孩子犯了錯誤,一定要有懲罰措施,不能視而不見和馬虎了事。執行幾次以後孩子虧升鍵就會知道以後怎麼做了。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大部分孩子都有「拖延症」,也就是做事磨蹭,拖拉。不剛凈利索。

父母幫助制定做事時間限定製,在笑逗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的事情就立刻停止,哪怕是作業,吃飯等,作業做不完老師會懲罰,飯吃不完自己餓肚子。執行一段時間,孩子的「拖延症」就會得到改善。

做好以上兩點基礎工作,再來立家規,做到有獎有罰。孩子執行起來就簡單了,效果就會好得多。否則都是形同虛設。

B. 英語作文你給父母制定的規則60詞

1 Exercise for half an hour every day. 2 Don't play Majiang for a long time. 3 Eat healthy food. 4 Talk with the children every day. 5 Help the children learn to do housework. 6 Allow the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7 Don't sleep too late. 8 Take a walk after dinner.

C. 英語作文 給父母定五條規矩

In my family,my father likes give me some manners.Likes sleeping at night 10:30 o』clock.And when I am suff the internet in the night,I must take a shower finished it firstly,and I just can suff the internet.When I am a children,I just don』t like anybody give me any manners,I like freedom.But I think some children need their parents give their some manners,they are too need somebody control their.Because they couldn』t control theirselves.Just like parents and teacher need differ from person to person to teach some children,I think some control need it.We are only can control theirselves,when their gonna the social can to be a useful person for one day.
中文翻譯:
在我的家庭,我的父親喜歡給我定一些規矩.像是睡覺晚上10:30睡覺啊.並且當我晚上上網的時候,我必須先洗完澡,並且才能夠上網.當我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不喜歡任何人給我一些規矩,我喜歡自由.但是,我認為一些孩子是需要他們的父母給他們一些規矩昌悶轎的,他們太需要有人能夠控制他們了.因為他們不能夠控制好他們自罩拿己.就像父母和老師需要因人而耐肆異的去教一些孩子們,我認為一些控制是需要的.我們只有很好的能夠管制好他們,當他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才有朝一日能夠在社會上成為有用的人才.

D. 贍養父母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子女和孫子女在一定情況下有贍養祖父母和祖父母的義務,兒媳不是其父母財產的合法繼承人,女婿不是其父母財產的合法繼承人。
《民法典》關於贍養老人的規定是父母贍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主要負責父母的贍養費,或者作為無條件的贍養義務,具體的贍養費,如果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
二、父母與子女之間特殊身份關系的監護規則是什麼
(一)父母的法定監護人地位。父母對子女基於特殊身份關系所承擔的撫養義務,決定了當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尚健在且具有監護能力時,是子女的第一順位法定監護人,並且不得拒絕履行此種監護職責。
(二)父母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讓父母通過遺囑方式,根據自己的意願指定監護人,不僅符合子女利益最大化,也是對其行使親權的尊重。
(三)監護人資格的恢復制度。民法典第三十七條規定,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的義務。第三十八條還設置了諒解制度,允許被人羨衫扒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表現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願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
《民法典》關於贍養老人的規定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贍養的義務。成年的子女對父母是負有贍養的義務的,主要還是屬於一種無條件的贍養義務,具體的贍養的費用的話,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六條
父母子女之間的法律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三十七條
【監護人資格被撤銷後負擔義務不免除】
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第一百九十六條
【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
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塌御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兄昌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E. 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

父母在於孩子相處時往往帶著自己比孩子大的傳統觀念,在交流過程中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其實這是不對的,真正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也遵守規則。下面是我整理的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 1

准則1:制定必要的規則

孩子2歲起,父母就該要求他不要亂跑,不要將食物亂扔在桌子上等等,並且在什麼時候都該遵守。這些行為規范的制定,對他以後的成長是十分有利。

提示:如果孩子違反了規矩,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或粗暴無理,父母就有責任加以制止。

准則2:讓孩子學做家務

孩子3歲起,父母應讓他明白:家裡父母是起主導作用的。可以把一些適當的「工作」分給孩子做,如吃飯前將自己的玩具收起來;用後的蠟筆要放回原處;上學的孩子可以讓他收拾飯桌等。適當參與家務,能讓孩子漸漸地學會獨立。

提示:父母不必因擔心孩子會摔壞碗碟,或做事手腳太慢,而放棄讓孩子鍛煉的機會。其實,勤勞和關愛就是從點滴中積累培養起來的

准則3:滿足合理的要求

如果孩子提出要求並不過分,應該接受,這樣可以逐步讓孩子懂得被重視和被尊重。譬如,媽媽正在洗衣服,孩子希望媽媽能帶他去戶外玩一會兒球。你可以告訴他,等衣服洗完後馬蠢櫻上就帶他去。

提示:滿足孩子要求,不要建立在中斷自己正在做事情的基礎上。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尊重他人。

准則4:有時需要「鐵心腸

如果孩子已經買了不少玩具,還不斷讓你買新的玩具,不然,就大聲哭鬧。這時父母應清楚地明白,孩子的哭是因為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所以此時不需要過分地安慰他,否則會使孩子將此理解為你的同情和你認輸,並且以此作為「要挾」的方法。有時讓孩子在生活中有些「不滿足」,對他成長是有益處的。

提示:父母不必自責心腸太硬,恰恰相反,這種做法對培養一個有規矩的孩子是很有好處的。別擔心,孩子對不愉快的事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忘掉的。

准則5:開拓孩子朋友圈

如果父母與孩子過分親密,每分每秒都與他在一起,會使孩子離不開你,就很難和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成為朋友。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讓孩子走出家的環境,去接觸更多的人。

提示: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對孩子的依賴會逐步增長,相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則會逐步降低。如果父母發現自己需要依賴孩子來充實自己的時間,那麼就該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

准則6:不要做空洞的恐嚇

如果孩子不聽話,你又沒有制住他的法子,久而久之,你就在孩子面前喪失了權威和信用。有時你實在沒耐心再嘮嘮叨叨下去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你就必須說到做到,不為孩子的可憐相所動。但你在給他下最後通牒之前要想清楚。假使你老是嚇唬孩子又總是說了之後不執行,他就會覺得你沒用,漸漸地蔑視你的權威。最糟糕的是,孩子將無視你良性的誘導,使得你濫用更多對孩子身心健康不利的事情作恐嚇。

提示:切忌用一些大而無當的諸如:「把你塞到地底下去」之類的話恐嚇他,那是最沒效力的。

准則7:不要一發脾氣就罵孩子

即使再氣憤,也不該當眾罵孩子,這是很傷孩子自尊心的。要知道,父母一項很重要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的尊嚴。用粗魯的言辭罵孩子彷彿給孩子貼上標簽,這個標簽會給孩子一個印象,時間久了,孩子就認為自己就是那樣子的人。

提示:如果你發現自己太急躁游櫻了,可以對孩子作適當解釋,告訴他今天得快點,我們還有事。讓他感覺你的急脾氣是對事不對人。如果不注意,已經罵出口了,應趕快對孩子道歉。來自父母的道歉是很有效的,承認自己錯了,也等於告訴孩子以後他錯了應該怎麼辦。

准則8: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駁自己的配偶

你告訴孩子該睡覺了,你丈夫打斷說:「讓他把這套節目看完吧,還早呢。」由於配偶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為家長[微博]之道上也各不相同,一方可能是威嚴型的,另一方可能是溫婉型的。如果當著孩子表現。

你們的分歧,孩子以後遇事就會利用父母間的不一致鑽空子。這類小小的分歧往往會在日後釀成大問題。

提示:如果你覺得配偶在做的事情神檔叢你不同意,先讓他去,待會兒再跟他私下商量,不要當著孩子表示你的不同意見。有許多夫妻從不在一起討論他們的為父為母之道。應在一個有閑的晚上,聊聊各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想法,作些適當的讓步,爭取達成共識,這樣不僅有利於教育孩子,也易於增進夫妻感情。

准則9: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怨恨情緒

如果孩子對你說「我恨你,媽媽。某某某比你好」之類的話,你立即作出十分激烈的反應,是大可不必的。最好的做法是暫且環顧左右而言他。

提示:事後可以反省一下或者與配偶談談,說不定你近來的脾氣是大了一點。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控制孩子的情緒。同孩子聊聊他哪裡不開心,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他的怨忿情緒談話。

准則10:停止說教

有時候你覺得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你說到臉紅脖子粗孩子仍無動於衷。要知道演說是不能代替行動的。假如你一邊告訴6歲的孩子不能撒謊,一邊又萬分得意地告訴家人你找了個什麼樣的借口推辭了一個你不想參加的會議,這等於在變相地同意孩子以後可以不說實話。

提示:看看孩子是怎麼同他的小朋友們交流的。同孩子說話時常常看著孩子的眼睛,問問他對你說的是怎麼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你自己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你的孩子。尤其是你在家裡同配偶說話的方式會成為孩子同人交流的一種模式。

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 2

1、讓孩子學做家務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培訓班,但卻有可能得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在動手能力這方面缺乏鍛煉。

哈佛大學的學者曾做過一項研究: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父母讓孩子做家務,能讓孩子漸漸地學會獨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被需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勤勞和關愛就是從點滴中積累培養起來的。

2、不要一發脾氣就罵孩子

孩子在小時候很喜歡模仿,尤其是對父母進行模仿。對孩子亂發脾氣,一方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陰影,傷孩子自尊心的。另一方面會有樣學樣,可能長大後也會比較脾氣暴躁。

當你發現自己太急躁時,可以對孩子作適當解釋,讓他感覺你的急脾氣是對事不對人。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可以先遠離孩子,等到冷靜下來在說。倘若你已經罵出口了,應趕快對孩子道歉,承認自己錯了,也等於告訴孩子以後他錯了應該怎麼辦。

3、停止說教

在某件事情上你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說到臉紅脖子粗孩子依然無動於衷。有時候我們要言傳身教,給孩子直接行動上做榜樣。同孩子說話時看著孩子的眼睛,問問他對你說的是怎麼看的。要記住,你自己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你的孩子。

4、制定必要的規則

給孩子制定一個必要的規定,由小到大。比如孩子2歲起,要求ta不要將食物亂扔在桌子上,並且要認真遵守。如果孩子違反了規矩,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或粗暴無理,父母就有責任加以制止。

5、有時需要「鐵心腸」

對於孩子的教育,還寬容時不要斤斤計較,但是該堅持時一定要「鐵心腸」。

比如孩子買了不少玩具,還不斷讓你買新的玩具,不然就哭鬧不停。這時父母要清楚孩子的哭是因為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我們不能因此而縱容ta們,有時讓孩子在生活中有些「不滿足」,對他成長是有益處的。

6、滿足合理的要求

當孩子提出可以接受的要求時,家長可以滿足,這樣能讓孩子懂得被重視和被尊重。當然滿足孩子要求,不要建立在中斷自己正在做事情的基礎上。比如,你在洗衣服,孩子希望帶他去戶外玩一會兒球。你可以告訴他,等衣服洗完後馬上就帶他去。

7、開拓孩子朋友圈

即使家長和孩子能夠成為很好的朋友,還是有年齡上的差距。父母應該讓孩子走出家的環境,去接觸更多同齡的孩子。

不然孩子長大後很難離開父母,孩子也很難和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

8、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駁自己的配偶

由於配偶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為家長之道上也各不相同,一方可能是威嚴型的,另一方可能是溫婉型的。如果當著孩子表現你們的分歧,孩子以後遇事就會利用父母間的不一致鑽空子。

假如你覺得配偶在做的事情你不同意,先讓他去,待會兒再跟他私下商量,不要當著孩子表示你的不同意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和孩子都是家庭的一份子,需要每個人都參與。每位父母都不是天生的教育家,都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一起成長。

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 3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但是絕不能把他們當作花來培養,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溶入社會。讓孩子學會與其他人特別是同學們友好相處,處理好他自己上下左右的關系是今後走上社會的基礎。而這種社會意識的培養主要是靠家庭、家長。下面,本人結合家庭教育孩子的實際淺談幾點體會。

首先努力讓孩子學會寬容。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他們有他們的想法。特別是他們受到委曲、被人誤解、甚至受到無意的傷害時,孩子就會很生氣,這時候如果引導不好、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心理發育不正常。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計較,別人有的我不一定有;比你優秀的同學也有缺點,比你差的同學也有優點,關鍵是要發揚優點;要勇於容忍別人的不對,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等。如有一次孩子回家後很生氣,一問才知是平時經常在一起的夥伴說不跟她玩了,我問那你有沒有對不起別人,她說沒有,我說那沒關系,明天你當什麼事也沒發生,學會容忍。後來就一切如故了。

其次努力讓孩子學會助人。

現在孩子都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索取得多,付出得少,缺少樂於助人的熱情。我經常教育他要樂於助人,把幫助別人當成快樂的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而且幫助別人要不圖回報。如她回家說她那組經常有同學忘了帶紅領巾、乘車卡等而扣分,我就勸她不要埋怨別人,埋怨別人是沒有用的,而要提醒別人下次不要忘了。聽到孩子經常幫助別人做值日等,我們都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經常有其他同學打電話來詢問今天的作業是什麼,我都支持她要耐心細致地幫助其他同學。

第三努力讓孩子學會參與。

迫於學習的壓力,現在孩子習慣性、依賴性較強,積極參與的精神欠佳,積極參與精神既是成功的開頭,更是團隊不可少的關鍵因素。班級組織活動,我都放手讓她參加;對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我都放手讓孩子去做。如由於我家離學校較近,我就放手讓她過馬路,自己上學。同時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適當導入社會意識教育,也至關重要。如有一次她突然問我:爸爸工作積極,錢是不是多些。我就說:「做任何工作都要積極,都要認真做好,錢多錢少沒關系的,錢多的事要做好,錢少的事也要做好。之所以這樣才能培養良好的情商,才能溶於他們自己的團體中去。

總之,雖然社會之門尚未向孩子打開,但是我們要為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備。平時我都很少過問孩子的成績,只問孩子的在校生活,交談學校中的事,耐心傾聽她的見聞及看法,關心她不愉快的事。孩子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被老師同學所認可是我們家長的最大心願。

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 4

與人相處是必不可收的,因為一個人一旦脫離了社會群體,失去了社會交往,就會產生孤獨感和恐懼感,給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破壞。那家長教育孩子與人相處應注意哪些,才能更好的讓孩子融入團體。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索研究下家長教育孩子與人相處應注意哪些,趕緊來收入囊中吧。

1.理智設定您的期望

由於大多數兄弟姐妹都會發生爭執,對於孩子們之間應融洽相處,父母應該保持合理的期望。「現實情況是,如果你有多個5歲以下的兒童,你可以預見,大約每6分鍾孩子們就會發生某種爭議,不至於是拉扯頭發這種,但會是某種爭執,」曼恩說。 「於是,家長會懂得,解決問題的道路是漫長的`。」要嘗試開始使用一些簡單的策略,比如要求爭吵的孩子必須安靜地玩耍,一起互相幫助,分享玩具和合作。

2.避免在兄弟姐妹之間進行比較

保證家庭和諧的最重要規則之一是,確保你永遠不會讓一個孩子有這種感覺:他或她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好或更壞。「不要試圖用比較去鼓勵孩子,不管你想如何引導孩子:看你的兄弟做的有多好,你為什麼不能像他這樣呢?」曼恩建議。 「孩子是完全處於自然天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不要楞插手進去。畢竟,你會喜歡和一個你經常需要一爭高下的人玩游戲嗎?」

3.玩游戲時讓每個人都贏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較好的處理競爭,但小一些的孩子參與競爭時會感到比較困難,曼恩說。 「合作的游戲讓大家能一起輸或贏,鼓勵大家互相幫助,而不是作弊爭先。」她解釋說。「這種游戲最好的幫助是,你可以把任何游戲變成合作性的。在游戲結束時,每個人都會到終點線,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曼恩說。提醒您的孩子,你的家庭成員,你們需要互相幫助。大孩子可以幫助小孩子,反之亦然。」

4.依靠既定規則

如果您發現經常發生的爭論主要是圍繞著誰坐在車上,誰能第一個得到獎勵或吃飯時誰可以坐在家長旁邊等等,那麼你需要制定一個標準的規則來決定。「在托兒所的老師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他們會安排特別的日子裡,孩子們輪流分發零食,或決定在講故事的時間輪到誰能坐在大人的旁邊」,曼恩說。「當這些事件由一個中立的第三方來決定時,就能消除沖突,因為這不是媽媽和爸爸的選擇,而是日歷決定的。」

5.留出一些獨立空間給孩子

孩子們往往會發動領土爭奪戰,希望能在家庭中有屬於自己的地方和空間。給每個孩子提供專屬他自己的東西,從而讓生活更簡單。「即使孩子們共用卧室,重要的是要為他們劃定各自獨立的空間,無論是一個書架或一個特定區域也好,劃定每個孩子的范圍」,曼恩建議。「孩子們也經常試圖爭取得到家長的注意。每個孩子要得到與父母獨處的時間,這段時間內要避免讓他的兄弟姐妹們來打擾。」

6.不要讓無聊導致戰爭

當沒有什麼可做的,家長也沒有關注孩子們,孩子們就會彼此打架。這種類型的沖突沒什麼可擔心的,曼恩說。「打鬧並不總是因為爆發了沖突,有時戰斗本身只是游戲的一部份,」她說。「例如,在汽車上,如果他們感到厭煩,孩子們會選擇打一架,這樣會帶來興奮,也可以得到父母的注意,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回報。」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總會找點事做,就帶齊東西,讓他們忙碌起來,無論是書籍,DVD播放器或全家人可以一起玩的游戲都行。

7.與您的孩子分享

自己的故事有時候,父母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會很有幫助,可以幫助他們的孩子產生共鳴,並發現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處的類似情況,曼恩建議。 「書本中的故事很好,或任何你可以記得的事例,關於如何與其他孩子學會相處,學會共享和相互尊重等美德。」

家長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哪些准則 5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專家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專家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專家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青春期並不可怕,父母只要通過適當的引導孩子,學習與孩子和平相處,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還有家長需注意要有耐心。

F. 有哪些關於孝敬父母方面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一定正確~~~

G. 家庭100個規則

1、手持正義,肩挑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勤學苦練,努力登攀。

4、舉止穩重,言語文明,團結友愛,永奪先進。

5、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吃虧,勿使人吃虧。

6、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造福子民,服務社會。

7、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歷如。

8、尊老敬賢,扶危濟困,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9、不做虧心事,不賺昧心錢,心裡有盞燈,肚裡能撐船。

10、余敗人勝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讀書,勤勤懇懇治家。

12、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

13、一日「三省」好處多,來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壯不努力,老大被人譏;少壯不立業,老大徒傷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兒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長旺。

16、攢錢聚財,取之有道,男女老幼,處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俠義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儉肢毀啟節約,科技致富,讀書為先。

19、積谷防飢,積德防老,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20、夫妻相敬,舉案齊眉,婆媳相讓,一家和氣。

21、不做虧心事,不怕夜敲門,不怕樹影斜,只要身心正。

22、手足貴相助,夫妻貴相從,長幼貴有序,鄰里貴寬容。

H.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定:

第十三條 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四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第十五條 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

第十六條 贍養人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居住或者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

第十七條 贍養人有義務耕種或者委託他人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者委託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歸老年人所有。

第十八條 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

第十九條 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3、《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可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

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5、《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對於不贍養老人的,要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8)給父母可以定什麼規則擴展閱讀:

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後果:

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主要應包括: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患病時提供醫療費用和護理;妥善安排住房並維修;耕種老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人的林木和牲畜。

收益歸老人所有。關於贍養費,是需要贍養的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在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所要求的權利。

有兩個以上子女的,可以根據子女的經濟情況,共同負擔。如發生糾紛,可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由法院判決。

贍養包括兩種情況:

1、子女對父母的贍養。

《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

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

為保障受贍養人的合法權益,《婚姻法》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晚輩對長輩的贍養

《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

這種贍養是有條件的,即須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負擔能力,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死亡。上述規定是保護老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措施。

實踐中需注意的問題:子女為贍養人時即兒子、女兒處於同等地位,所有贍養人都須承擔義務。人民法院在處理贍養糾紛時依法要求共同義務人承擔贍養責任。

依據各自的經濟能力共同負擔被贍養人的贍養費。對法院判決拒不執行的可依法強制執行。對極少數遺棄、虐待老人嚴重,構成遺棄罪、虐待罪的依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I. 好習慣家庭規則

1、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

(2)見到客人主動問好

(3)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

(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

2、誠實守信的習慣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

3、守時惜時的習慣

(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

(2)放學後按時補課,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3)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4、懂得感恩的習慣

(1)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

(2)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

(3)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4)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5)要尊重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的勞動。

5、勤儉節約的習慣

(1)愛惜學慣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

(2)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

(3)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

(4)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

(5)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6、遵守秩序的習慣

(1)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

(2)上下學排路隊,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

(3)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加塞,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

(4)愛護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7、勤於動手的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8、鍛煉身體的習慣

(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

(2)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

(3)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9、講究衛生的習慣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

(2)飯前便後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

(4)宴伏碼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

(6)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孩子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孩子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廳汪習慣

9個學習好習慣

(1)提前預習 (2)專心聽講 (3)愛提問題 (4)及時改正錯題

(5)查尋資料 (6)不磨蹭 (7)仔細審題 (8)勤於動筆 (9)認真書寫

9個做人好習慣

(1)心態積極 (2)孝敬老人 (3)勤儉節約 (4)持之以恆 (5)充滿自信 (6)守時惜時(7)誠實可信 (8)善待他人 (9)不給他人添麻煩

9個衛生好習慣

(1)飯前便後洗手 (2)早晚刷晌哪牙 (3)每晚洗腳洗襪子(4)手臟了及時洗(5)不隨意席地而坐(6)常換衣服常洗澡(7)不隨地吐痰(8)不亂扔垃圾(9)隨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9個飲食好習慣

(1)定時定量 (2)細爵慢咽 (3)吃飯時不說話不出聲(4)愛惜糧食 (5)不挑食不偏食 (6)不吃不合格食品(7)不邊走邊吃 (8)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 (9)少吃零食

9個閱讀好習慣

(1)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 (2)手不釋卷 (3)專心致志(4)做摘抄畫重點 (5)讀、寫.、思相結合 (6)愛護書籍(7)善於使用工具書 (8)姿勢正確 (9)善於交流心得

9個安全好習慣

(1)遵守交通規則(2)遵守公共秩序(3)不急追猛跑(4)不玩火(5)不逞能(6)離家離校要向加長或老師打招呼(7)右行禮讓 (8)有自我保護意識 (9)不做危險動作

9個運動好習慣

(1)每天運動一小時(2)認真完成每一次練習(3)全面鍛煉身體(4)常到大自然去(5)循序漸進(6)做好准備活動(7)經常散步(8)積極參加體育比賽(9)不斷嘗試新項目

9個勞動好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家裡的事情主動做(3)別人的事情幫助做 (4)按操作程序勞動(5)學會共同勞動 (6)勞動中注意自我保護(7)找竅門探索巧幹 (8)勞動結束後整理現場(9)愛護和珍惜勞動成果

9個禮貌好習慣

(1)進別人的房間要敲門 (2)不亂翻別人的東西(3)用雙手接遞長輩的東西 (4)坐有坐相,站有站相(5)禮貌待客(6)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7)使用禮貌用語(8)在公共場合要保持安靜 (9)見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J. 家庭規則有哪些

家庭規則:

1.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進行

例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家裡很亂時,不要說:「看你把家裡弄得一團亂,快把你的玩具收了。」而是說:「寶寶玩完了,可以把拿的玩具收起來嗎,不然下次就找不到了。」

2. 制定了規則就要嚴格執行

例如:媽媽叫3歲的小寶吃飯,小寶只顧著玩頭也不抬。媽媽大聲說:「小寶,你再不來吃,你最喜歡的雞腿就沒有了!」可是叫了幾遍小寶都沒反應,媽媽只好嘆口氣把雞腿放到一邊,等小寶什麼時候想吃了再吃。

對一個人來說,禮貌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見人懂得先打招呼,受到幫助懂得表示感謝,給他人添麻煩了,懂得道歉。除此還有,在圖書館不大聲喧嘩是禮貌,不隨地丟垃圾是禮貌,看到公園美麗的花朵,不摘走是禮貌。

沒有人會喜歡沒有禮貌的孩子。即使你有能力,沒有禮貌,在社會春仔也是難以立足,人際陸森稿交往早孝,需要對別人擁有基礎的禮貌和尊重。遇到升職加薪,能力相同,領導首先考慮的也是那個待人彬彬有禮,而非囂張跋扈的員工。

閱讀全文

與給父母可以定什麼規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年退休工資是多少 瀏覽:562
長壽秘訣不吃肉 瀏覽:834
父母的老寒腿怎麼過冬 瀏覽:702
老年大學的班級管理服務 瀏覽:98
濟南市退休工資計算 瀏覽:407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體檢 瀏覽:459
四川資陽養老保險自己交多少了 瀏覽:633
中老年人吃什麼牛 瀏覽:972
社保什麼時候可以退休拿到 瀏覽:696
江西省農村養老金最新政策 瀏覽:375
蘇州吳中養老金 瀏覽:396
25年工齡能有多少退休金江蘇常州 瀏覽:430
年紀很老了還能買什麼養老保險 瀏覽:373
哪些人體檢查最痛苦 瀏覽:362
遷戶口後還能領取原省份的養老金嗎 瀏覽:322
16歲女生90斤身高150正常嗎 瀏覽:336
淄博礦務局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599
父母生病陪護一天給多少錢 瀏覽:240
如何做好減肥養生館 瀏覽:777
退休金8千元要否打禾兌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