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胃癌給孩子檢查哪些項目

父母的胃癌給孩子檢查哪些項目

發布時間:2023-05-22 20:11:52

1. 胃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查大便。很多患有銀乎銀胃癌的患者,大便都會有異樣。查大便並不能確診胃癌,但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如果多次大便檢查隱血持續陽性,應懷疑胃腸道腫瘤的可能,進行進一步檢查。
2、胃鏡檢查。因為胃鏡能夠直接看到胃的內部,所以是檢查胃癌的必查項目之一。在各種檢查方法中,胃鏡被公認為是診斷胃癌的最好方法,特別是在早期癌的診斷上。胃鏡檢查清晰,可直接觀察到胃粘膜的病變,尤其對隆起、膨脹、潰瘍型病變,可同時做活檢,很快鋒宴明確診斷,使用價值很高。胃鏡是普查胃癌最可靠的方法,對於胃癌的早期發現,國際通行的是胃鏡檢查。許多人都比較怕做胃鏡檢查,認為胃鏡檢查十分痛苦,一些患者在上消化道腫瘤初期未作檢查,因此延誤了診斷,直到了晚期才查確診為癌,為時已晚。
3、CT檢查。胃癌的CT檢查是分情況的,一般說來,可能並不需要CT檢查。就胃癌來說,如果用CT來診斷較早期的胃癌,且不說需要用特殊的顯影液和昂貴的費用,其檢查的可靠性也遠遠比不上胃腸鋇餐造影或是胃鏡檢查;如用於診斷晚期胃癌,想了解胃癌是頃歲否已向肝臟等臟器轉移,或是尋找癌症向周圍轉移的淋巴腺,那時做CT檢查才有實際意義。

2. 胃癌手術兩年後做檢查應該檢查什麼項目.

胃癌術後需要定期的復查,復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癌症的復發,伏蠢如果發現復發,就可以得到及時的治療,而胃鏡檢查可以比較准確的診斷出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可以知道黏膜的異常變化,如果患者實在不想接受胃鏡檢查的話,那也要定期回醫院檢查以下項目:
1.一般檢查:體格檢查,大便潛血試驗,CEA,肝功能等檢查,術後2年至終生,每6個月1次。
2.影像學檢查:X線胸片、B超(肝、膽、胰、腎等),術後半年至3年內,每6個月1次;3年以後,每年1次至終生。
3.X線鋇餐:術後至術後3年內,每6個月1 次;術後3年以族敏後,每年1次至終生。
4.特殊檢查:術後1年至3年內,每年1次骨掃描檢查;以後酌情對待。CT、MRI等缺穗陪酌情選用。

3. 每分鍾就有一人死於胃癌!如果你有這些情況,必須及時篩查

胃癌是發生於胃黏膜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第二位。據相關數據,每年約有49.8萬人死於胃癌,幾乎每分鍾就有一個。 胃癌的日益高發、年輕化和高死亡率,是我國居民面臨的嚴峻現實。 由於50歲後是胃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在40歲左右進行胃癌篩查,這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時機。這個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將抱憾終生。 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90%;很多可以在胃鏡下手術,不用開刀,不用切胃;塵蔽豎 晚期胃癌則<30%;也就是說,進展期胃癌有70%的人活不過5年! 然而我國發現的胃癌約90%屬於進展期,預後極為不利。 更為重要的是,胃癌在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者有一些不特異的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一般的小毛病;一旦出現症狀比如消瘦、貧血、胃痛、嘔血、黑便、腹部包塊等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晚期了。 因此,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對目標人群進行胃癌篩查。 每年死亡49.8萬,幾乎每分鍾就有一人死於胃癌 目前,我國胃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仍位居世界第一,根據陳萬青等人發布的中國2015年癌症統計數據: 我國2015年新發胃癌病例67.88萬例; 死亡49.8萬例; 平均每天死亡1364例,幾乎每分鍾都有一人死於胃癌! 其中男性新發47.77萬例胃癌(排第2位,肺癌,胃癌),死亡33.93萬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近年來男性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因為基數較大還是應引起關注。 女性新發20.14萬例胃癌(排第3位:乳腺,肺癌,胃癌),死亡15.87萬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胃癌多並耐發於中老年人群,45歲開始高發,60-74歲年齡段發病和死亡最高。但是也不乏30歲以下的年輕人。 哪些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幾種風險因素的疊加,往往會增加患胃癌的幾率。 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則不能,比如遺傳因素和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提前發現它,及時干預處理。 1.性別: 40歲以上男性更容易患胃癌。 2.年齡: 年過40後,人們患胃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多數診斷出胃癌的患者都在60多歲到74多歲之間。 3.地理位置: 中國的山西、遼寧、福建、山東、浙江等高發地區,胃癌高發多與食用腌漬食物和飲水有關。 4.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似乎是胃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發生在胃下方(遠端胃)的胃癌。若胃部長期受這種細菌感染,就可能導致胃炎(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內層的癌前變化。根除後能降低約39%的罹患率。 5.胃淋巴瘤: 特定類型胃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也稱MALT瘤派大)的患者有更高的胃腺癌風險。 6.飲食習慣: 攝入大量熏制食物、腌魚腌肉、加工肉類、燒烤和腌制蔬菜的人往往會有更高的胃癌風險。腌漬食品中常常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通過某些細菌(例如幽門菌)轉化後,會形成導致胃癌的化合物。 7.吸煙: 吸煙的人胃癌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尤其是對胃上部靠近食管部位的癌症。 8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賁門處(胃上方最靠近食管的位置)發生癌變的一個可能原因,但是這種關聯性有多高還不明確。 9.胃部手術史: 這些人患胃癌幾率會更高。這可能是由於胃部不能產生足夠的胃酸,來防止過多的生產亞硝酸鹽細菌的出現。術後小腸到胃的膽汁迴流也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10.惡性貧血: 胃粘膜的某些細胞會產生一種物質,叫做內因子IF,來幫助我們吸收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沒有充足內因子的人可能會患上維生素B12缺乏症,從而影響人體產生新紅血細胞的能力且造成其他的身體問題。這種情況稱為惡性貧血。 11.肥厚性胃病: 胃粘膜過度生長導致胃粘膜褶皺過大並造成胃酸濃度過低。 12.A型血: 由於未知原因,A型血的人有更高的胃癌風險。還有比這更無辜的躺槍嗎?更要命的是到現在還搞不清原因。 13.消化道腫瘤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患癌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6倍。所以這類人要在更早進行篩查,比如30歲左右。 14.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 包括萎縮性胃炎、腺瘤 *** 肉、殘胃、腸化和異型增生、久治不愈的胃潰瘍等。。。 哪些人需要篩查? 我國建議以40歲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進行胃癌篩查。符合下列第1條和2~6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①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③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病人一級親屬;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需要篩查哪些項目? 在檢查方法上,胃癌篩查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和內鏡檢查兩方面。 一、血清學篩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 作為針對無症狀健康人群的胃癌篩查界限值,具有較好的篩查效果,可以篩查出是否屬於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17)檢測: 研究表明,當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發生風險。血清G-17聯合PG檢測可以提高對胃癌的診斷價值。 (3)HP感染檢測:(幽門螺桿菌) 目前認為HP感染是腸型胃癌(占胃癌絕大多數)發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 在萎縮發生之前根除Hp,幾乎可100%預防腸型胃癌的發生。 即使發生了腸化和不典型增生,根除hp仍能阻滯病情的進一步演化。 因此,在胃癌的篩查流程中,HP感染的檢測成為必要的篩查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檢查HP只能查出抗體是否陽性,也就是說,不能斷定是否現症感染; 臨床上常採用的檢測方式是碳13/14呼氣試驗; 它簡單便捷、費用低廉,准確率高達99%,是目前的首選。 (4)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 目前常用腫瘤標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腫瘤標志物在進展期胃癌中的陽性率僅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陽性率低於10%,因此對於早期胃癌的篩査價值有限,不建議作為胃癌篩查的方法。 二、內鏡篩查 (1)電子胃鏡篩查: 胃鏡+活檢是目前診斷和發現胃癌的金標准,目前我國大多數基層醫院都配備了先進的電子胃腸鏡系統,內鏡醫師水平也逐漸成熟。 由於普通胃鏡會有不適感,所以大多數醫院都開展了無痛胃鏡和舒適內鏡檢查技術,使胃鏡檢查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舒適、無痛的檢查。 (2)磁控膠囊胃鏡篩查: 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的主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具有全程無痛苦、便捷、診斷准確度高的優點。 通過有效的胃准備和磁控操作技術,對胃病變的診斷可實現與常規電子胃鏡高度一致的准確性,有助於發現胃癌前病變或狀態,可用於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規模篩查。 但是,其缺點是費用較高,不能取活檢和鏡下治療,發現可疑病變,仍需要普通內鏡重復檢查。 (3)高清內鏡精查: 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而且還能提供病變深度、范圍、組織病理學等信息。同時,充分的檢查前准備(包括口服黏液祛除劑如鏈霉蛋白酶等、祛泡劑如西甲硅油等、局麻或鎮靜)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檢出率的基礎。 胃鏡精查 目前通過胃鏡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檢等先進技術),能發現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並且能開展鏡下早癌治療術。 三、怎麼胃鏡篩查? 胃癌高危人群,每年進行1次胃鏡檢查; 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早期胃癌篩查的流程圖 參考國內外的既往胃癌篩查方法,結合國內最新的臨床證據,建議推薦的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如下圖。 上述措施對盡早確診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病情,節約醫療資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關鍵在於胃癌的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進行早期胃癌的篩查,無疑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4. 胃癌檢查需要做哪些項目

項目一、血液檢查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血沉增塊。
項目二、糞便潛血檢查多持續陽性。
項目三、胃液檢查胃液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樣沉渣。胃酸缺早好乏。乳酸濃度多增高。
項目四、x線鋇餐檢查為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早期胃癌x線征較難發現,中晚期胃癌鋇餐陽性率可達盯氏90%。
項目五、纖維胃鏡檢查是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活檢結合細胞學檢查可提高胃癌的診斷率。
項目六、血清學檢測血清學檢測診斷胃癌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凱睜散

5. 警惕父母可能遺傳給孩子的十種病

1、 高血壓

如果父母都患有高血壓,那麼子女以後患上高血壓的概率高達45%,如果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壓,那麼子女患病的概率是28%,如果雙親血壓整張,那麼子女患病的幾率只有少少的3%。這就顯示了一串在高血壓疾病上的力量。

2、 高血糖

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概率大概是40%,如果父母雙方都患了糖尿病搭猛,那麼子女患病的幾率高達70%。

3、 高血脂

在三高中知名度不高的高血脂,其實很常見,絕大多數高血壓和高血糖患者都會有血脂異常。由遺傳基因缺陷造成的血脂異常大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臨床有個名稱叫做家族性血脂異常。

4、 乳腺癌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家族裡面母親或者姐妹有患乳腺癌的經歷,那麼本人的發病幾率比一般的女性高出3倍左右。

建議這樣的高危人群需要每個月做乳房自檢,定期到專業機構接受乳腺檢查,及早發現疾病信號。

5、 胃癌

胃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患胃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出3倍。

建議大家不要長期大量飲酒,特別是喝高度數的白酒,並且減少高鹽食物的攝入。如果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要去醫院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看看有沒有感染。

6、 骨質頃枝納疏鬆

骨質疏鬆都有遺傳性,這一點相信很多小夥伴是不知道的。比如母親患有骨質疏鬆症,那麼女兒骨折、駝背、彎腰的危險性都比較大。

7、 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疾病,父母或者兄弟中如果有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那麼本人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比沒有家族史的人高出4倍左右。

8、 過敏、哮喘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或者對花粉、粉塵過敏,那麼孩子患病的幾率是30%-50%如果父母都患有哮喘或者過敏,那麼孩子患病的幾率更大。

建議在兒童期進行早期治療,可以減少成人期的發病率。

9、 抑鬱症

抑鬱症也有一定概率的遺傳性,如果父母、同胞、子女有患抑鬱雀沒症,那麼遺傳概率是14%。

如果發現親屬經常悶悶不樂、體重顯著增加或者降低、失眠、有輕生念頭等等,建議及早去醫院檢查治療。

10、肥胖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重度肥胖症患者,那麼孩子超重的概率高達40%,如果雙方都肥胖,那麼孩子肥胖的概率高達70%。

6. 9種高發癌症篩查清單,分別是什麼

9種高發癌症分別是:肺癌、肝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

1、肺癌

高危人群:年齡為50~75歲;每年吸煙大於等於20包,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長期被動吸煙者(基本每天接觸,超過20年);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篩查方法:每年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若查出肺內結節,需遵醫生建議,或專科就診進一步檢查、監測。

2、肝癌

高危人群:年齡40~69歲;患有乙肝、丙肝,或攜帶乙肝、丙肝病毒者;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篩查方法: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聲檢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建議同時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體檢測;如發現異常應進一步做增強CT檢查。

3、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年齡45~74歲;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本人有其他惡性腫瘤病史;曾患腸道息肉;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長期(近2年持續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瀉,連續2周出現黏液血便等肛腸症狀。

篩查方法: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學法糞便隱血試驗(FIT);每1~3年做一次糞便 DNA檢測;每5~10年做一次精粗擾細放大腸鏡檢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次檢查時間。

4、胃癌

高危人群:年齡45歲以上;長期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喜食高鹽或腌制飲食等;有患胃癌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篩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檢測,有助於判斷有無胃黏膜萎縮及萎縮程度,可作為每年常規篩查項目;幽門螺桿菌檢查,判斷有無感染,可作為每年常規篩查項目;當上述檢查發現異常,建議做精細放大胃鏡檢查,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根據醫師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也可以直接做精細放大胃鏡檢查,這是胃癌早期篩查金標准。

5、乳腺癌

高危人群:年齡45歲以上;有50歲前患乳腺癌的一級親屬;有對側乳腺癌史;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

篩查方法:彩超檢查,45歲後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攝片檢查。

6、甲狀世梁腺癌

高危人群:童年期有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由於其他疾病進行過頭頸部放療;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等既往史或家族史;甲狀腺結節大於1厘米,且結節生長迅速,半年內增長到1厘米以上;或甲狀腺結節大於1厘米,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聲困難、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且排除了聲帶岩返旦病變(炎症、息肉等);甲狀腺結節大於1厘米,且伴頸部淋巴結腫大;降鈣素高於正常范圍。

篩查方法:一般人群在30歲以下,可每2~3年做一次臨床頸部體檢;高危人群或3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頸部超聲檢查;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一次頸部超聲檢查。

7、宮頸癌

高發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現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宮內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宮頸上皮內瘤變2、3級,子宮頸原位腺癌,子宮頸浸潤癌接受過治療的女性。

篩查方法:年齡24~29歲者,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篩查;年齡30~64歲可選擇每3年一次的細胞學篩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篩查;如果細胞學與HPV篩查都是陰性,可改為每5年一次;年齡65歲以上者,若過去10年內,連續3次細胞學篩查為陰性或連續2次HPV陰性,無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病史,不需要再篩查。

若宮頸病變曾達到CIN2-3級或有原位腺癌病史,應在病變自然消退或臨床治療後持續篩查20年。

8、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齡40~69歲;喜食腌制、煙熏食品;喜食過燙食物、剩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居住在食管癌高發區。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需胃鏡檢查,下一次檢查時間以第一次檢查結果而定(遵從醫生建議)。

9、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年齡50歲以上;長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篩查方法:直腸指檢,可每年一次;超聲檢查;高危人群可每兩年進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檢測。

7. 家裡的直系親屬有哪些疾病,需要孩子定期檢查

漫漫是一位年輕的寶媽,她的個性非常好強,做什麼事情都要求很高,在懷孕之前,她做了十分詳細的規劃,備孕的每一個步驟都嚴格把控,就是希望自己能夠生一個優質的寶貝,但後來漫漫的想法發生了改變。在一次產檢的過程中,醫生懷疑漫漫的寶寶可能存在心臟缺陷,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在等待的那幾天里,漫漫的心裡產生了千萬種的想法,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甚至會偷偷抹眼淚,去拿結果的時候,漫漫對於孩子的種種期望,現在只剩下健康這一點了。



5.高度近視

普通的近視不一定會遺傳,但高度近視是會遺傳的,如果父母的近視度數比較嚴重的話,孩子將來很容易發展成近視,有的很小就會出現近視症狀。

閱讀全文

與父母的胃癌給孩子檢查哪些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市敬老院主頁 瀏覽:475
吳江區老年人醫保有多少 瀏覽:633
煮長壽面怎麼不會粘連 瀏覽:226
事業單位男工人退休年齡是多少年 瀏覽:336
看手相什麼人長壽 瀏覽:981
戶主不是父母如何證明親子關系 瀏覽:269
山東老年大學星期三書法老師電話 瀏覽:712
悟性不高的孩子父母如何擺正心態 瀏覽:802
子女的房子給父母怎麼辦理合算 瀏覽:969
北京連鎖品牌社區養老機構 瀏覽:545
養老保險退保比例 瀏覽:12
工廠為什麼要做電測聽體檢 瀏覽:652
收回個人養老保險賬務處理 瀏覽:560
雙方父母談房怎麼辦 瀏覽:591
勞動法關於養老金的問題 瀏覽:123
不懂父母養育恩話怎麼說 瀏覽:327
南陽2018農村養老金標准 瀏覽:863
常州抗體檢測在哪裡檢測 瀏覽:980
醫保定點養老院 瀏覽:923
延吉養老金建模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