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女朋友的父母因為我家裡沒錢不同意我們在一起怎麼辦
女朋友的父母,因為我家裡沒有錢,不同意我們在一起怎麼辦?那就看你女朋友的決心了。如果你女朋友嫁的不是錢,而是你這個人。那就什麼事情都好說了。雖然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可有的時候錢不能買來一切。做一個有志的青年,我覺得錢都不是問題,隨時隨地都能掙到錢。如果是一個窩窩囊囊的人,可能有再多的錢也不夠他花。如果實在不同意,那麼你就問問你女朋友的意思,如果你女朋友堅決和你在一起,那麼啥事兒都不是個事兒。因為有你女朋友在幫助你,很多事情會迎刃而解。
❷ 女兒嫌棄家裡窮,還怪父母沒本事 這怎麼教育
如果孩子已經成年了,家長可教育的餘地很小了,只能開誠布公地和孩子談一談。
在談話的時候,第一點先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的確,因為家長提供的助力較小,所以讓孩子的生活比別人更艱難一些。其次,要和孩子承認,的確是自己能力欠缺,所以不能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教育。最後,要和孩子說明,盡管父母能做的不多,但是,在成年後 能夠改變命運的還是自己,也許父母在成長時候提供不夠 但是父母已經做到自己能做的了,剩下的事情 ,父母沒有直接責任。
當成年的孩子在說出埋怨的話時,其實在他內心已經是給自己的無能推卸責任了。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的確很大, 但是如果父母不繼續產生負面影響,去積極修補的時候,就不能把責任推給自己的原生家庭了。但是,成年人最難被他人教育,只能是自己意識到有問題並積極區尋求幫助時才有的解決。
如果孩子還未成年,還可以繼續教育。在孩子抱怨的時候也是先去理解孩子,不要給孩子扣帽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厲害,超能的,這種想法天然就存在。父母需要告訴孩子,自己也是個普通的父母,也有能力不足,但是會給孩子提供自己能提供的。父母自己會努力做的更好,孩子也要和父母一樣里來努力改變。
如果父母自己本身不努力,還不斷逼迫孩子,最後肯定是孩子去埋怨父母無能,把所有壓力放到自己身上,希望通過改變自己達到滿足他們的要求。
❸ 如果你父母沒有錢,還很沒志氣,該怎麼辦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家長沒錢,那你就自己努力,好好進取。人家父母可能就喜歡目前的生活狀態,安貧樂道呢,那是人家的生活方式。你不滿意,你可以改變自己。自己努力,多賺點錢。可能和好的人比起來,不算有錢,但是和大部分人比較是非常有錢了,所以不要有自卑的想法,多去 馬路上走走,你會發現窮人真的很多。
❹ 孩子嫌棄爸媽窮,怎麼辦
結論先上,我個人認為教養方式最好和家庭經濟環境一致。所以沒有什麼應該窮養和富養的分別。我討厭窮人家的孩子打腫臉充胖子去富養,也不贊同有錢的家長故意挖坑讓孩子去體驗什麼「挫折教育」。
那怎麼判斷過不過量呢,我自己的觀點是這樣,打個比方,家庭年收入刨掉房貸之類的固定支出比如還剩30萬,一家三口,在孩子身上支出超過10萬我就覺得過量了,在我的印象里反正大家都該一樣。孩子的重要性不應該超過家長本身,也不應該低於。
因為經濟條件和行為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很難偽裝的。家裡沒有這個條件這個氛圍,真的不要強行搞。雖然原理上講你的唉聲嘆氣,你的不堪重負,你不經意之間對孩子的埋怨。有些不需要說,孩子都是能感知到的。首先不用去腦補其他答主幻想出的的可能出現的家庭場景。
因為我不太贊同其他答主的預設立場,我認為開出租+工作辛苦 ≠ 家裡窮。題主所描述的內容里這些論據不足以推導出這個女孩「家裡窮」這個結論。當然存在這個可能,但是很難百分百確定。講道理,據我所知在一二線城市裡如果是本地人開出租辛苦歸辛苦,但是貧困的比例並不會太高。因為家裡窮根本就不是問題的「關鍵點」,因為家長是開出租的,在題主親戚眼裡看來他們很辛苦,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拿得出三門興趣課的支出,同時持續了長達5年之久,無論是在一線還是二線城市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興趣班我個人推測是早就開始了,而不是5年級了才開始學)。
但是問題不在於投入,問題在於家長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但是卻忽視自身。比如有的家庭里經常做一桌子菜有些菜就只能孩子吃,別人一碰就鬧,這樣孩子就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家庭中心,家長為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不做就是欠我的。極易後期對家長產生怨恨。
教育技能才藝方面的投入,如果要有一個具體目標的話那也應該是「希望有一個相對其他孩子的特長,同時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來源於實力,來源於某一方面實體強於其他人。可是三門課程都太分散了,彈琴 畫畫 跳舞。5年級的孩子課外的時間還要分配到另外三樣才藝上,哪一樣可能都很難成為優勢技能從而達到上面那個目標。因為孩子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由於技能熟練度不高,可能每樣都很難得到誇獎,於是乎在這個孩子眼裡。而經常能得到誇獎的方面竟然是「漂亮」。
到這里這個孩子的心態就已經有些跑偏了。這個孩子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美貌」這個技能點上。「美貌」可以帶來誇獎和關注,那我自然就想要更多。所以所有能夠強化「美貌」這個技能的相關物品對孩子來說都屬於「強需求」如:衣物 配飾 化妝品等。而且這個需求已經產生,是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比如說教去消除的,解題思路只能是「滿足以及如何滿足」。凡事只想通過話術雞湯或者現身說法之類的虛招來解決問題,你們先把這碗雞湯自己先一口乾了,然後再看看自己的物質需求有沒有什麼變化。
那些永遠都只想通過說教來解決問題的家長就像永遠扯情懷畫大餅的領導一樣讓人討厭!
其實對成年人來說小額金錢或者物品的區別並不大。但是在孩子有限的價值觀體系裡,5毛錢的貼紙和2塊錢的貼紙區別就已經非常大了,簡直就是奧迪和奧拓的區別~~~~而且滿足這個需求的代價並不高,極小的付出帶來極高的滿足感。適度滿足是非常有必要的。真的不用去考慮什麼「孩子會被金錢腐蝕之類的」扯犢子理由,無論是消費也好,玩手機之類的事凡事有度只要不過量就沒有危害,不要拋開劑量談毒性。
雖然「美貌」不是一個5年級孩子應該著重關注和發展的「技能點」。在孩子看來,她抱怨的根本就不是家裡窮,家長沒投入。她在抱怨資源為何沒有集中到對她來說增益最大的強需求之上,她在抱怨的是為什麼要把錢花在哪些她根本就不感興趣的內容上面。她真正想說的話就是:
~~~~~~~~~~~~~~~~~~~~~~~~~~
「我這么漂亮不給我買那些同班女孩的漂亮衣服,卻花錢逼我去學哪些沒有卵用的東西!!!」
~~~~~~~~~~~~~~~~~~~~~~~~~~
可是孩子如果確實就是很漂亮,萬一是這樣的呢: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堵疏結合,我的方案和建議如下:
1.三門課外輔導跳舞 彈琴 畫畫,讓孩子三選一,孩子自己選的,往往就是相對於其他兩門更有興趣和動力的那門課。剩下課停掉。減少關注點有可能培養出新的強勢「技能。分散對於「美貌」的注意力。(決策時不考慮沉沒成本)
2.關注點始終放在課堂學習上,作為親戚和家長,孩子那門課好就誇哪門,不好的不要提。
3.五年級已經已經有了初步的金錢概念,而且孩子已經有了物質上的需求(購買喜歡的小物品,五年級喜歡的東西應該也貴不到哪裡去),這個需求一定要適度滿足。把之前停掉的兩門課的20%的課時費直接給孩子做零花錢,絕不增加。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要買什麼,如果不夠也有途徑可以去滿足,如學習成績提高或者攢幾個月或者做家務。
4.設置金錢獎勵,學習成績在班級綜合提高5名,獎勵為零花錢的50%(少了強化作用太低)。
5.剩下的錢要麼留著,要麼家長花到自己身上,而且要當著孩子的面花掉,向孩子傳達出「這些錢的支配權是家長,我養育你,投資你不代表我欠你的,在家庭里我們的重要性是平均的」。切記:說教沒卵用,執行才能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