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五保戶和低保什麼區別
一, 五保戶就是農村中的三無人員,什麼是三無人員?
1無兒無女無法定贍養義務人,即使有兒女,也是那些無法照顧和贍養自己的重度殘疾人,或者是年邁的父母,他們的生活本應由自己來照顧,可自己也無能為力困稿。
2,無勞動能力,首先必須自己已經達到60歲或超過60歲,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就是那些重度的殘疾人。
1,一二級肢體殘疾人無勞動能力
2,一級視力盲殘殘疾人無勞動能力
3,一級,二級,三級智力殘疾人無勞動能力
4,一級,二級,三級精神殘疾人無勞動能力
以上這些都是重度殘疾人,他們都屬無勞動能力,只要他們符合上述條件,如無生活來源,無人照顧,即使有監護人,監護人也因為年邁沒有這個能力,照顧這些重度殘疾人,這些重度殘疾人可以在未成年時就可以成為五保戶,也包括未成年的孤兒。他們都可以去申請無保戶。
3,沒有生活來源,手裡沒有存款,即使有少量的還是可以的,這就是三無人員。是評選五保的最主要條件,缺一不可。無兒無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超過60歲,必須是本村的戶口,或是當地居委會的戶口。農村戶口的五保戶是可以有承包地的。
五保戶,又叫農村特困供養人員,保吃,保穿,保住房,保看病有醫療,保死後喪葬有人管。這就是五保。都是由國家供養。有集中在敬老院,整天衣食無憂。也有農村散養的五保戶,每年都有7000到8000元,完全滿足每年的生活需要,農村中的特困供養人員(五保戶), 其中的殘疾人的兩項補貼是不可以享受的,因為他們的日常開銷,足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所以,兩項補貼和五保金是不可以兼得的。
二,低保戶:農村的低保戶是以戶為單位才叫低保戶,低保戶首先是當地戶口,本村村民有承包地。
低保戶的家庭收入,要低於當地最低保障線,打個比方說,當地的低保線,每年6000元,你家的年收入不能超過6000元,這才可以去申請。不能有城鎮商品房,私家車,包括轎車,計程車,營運的貨車也不能有大型的農機具,不能有各類營業工商執照,不能有幾千元以上的高檔手機,超高的智能家用電器,也不能有高檔的服裝鞋帽,高檔的奢侈品。不能有超過低保線的大額存款,不能有股票基金,各類證券等。
低保戶的補助金,農村是差額補助,比方說:當地的保障金是6000元,你家裡有三口人,一年就應該是1.8萬元,看著還真挺誘人,別高興的太早,這些錢不是都給你家的,既然是差額補助,要去掉你家的收入,有承包地的收入國家給的各類補貼,出外打工賺的錢,養殖業外邊另過的兒女們的贍養費等等,七湊,八湊加在一起,就是你家的一年的收入,如果你家最低保障資金是1.8萬元,減去你家的收入一萬元,剩下的8000元,就是你家枝陸三口人一年的低保金,除以三,一年一人應得2666元再除上12個月一個月一口人大概在222元左右。這就是差額補助。
另一種是低保邊緣戶,所謂的邊緣戶,就是你家的年收入超過了當地最低保障線一點兒,最高也沒超過當地最低保障線的1.5倍,比方說:低保線是6000元超過1.5倍就是6001元到9000元之間就屬於低保邊緣戶,這樣的家庭只能在春節期間享受臨時救助 ,救助的資金要比低保戶少一半,參保合作醫療時,能免一半的費用。低保邊緣家庭中有殘疾人的是可以享受兩項殘疾人補貼。與低保金一起可以兼得。他們里邊有重度殘疾人的,可以享受脫離家庭實行單人保
1,一二級肢體殘疾人屬重度殘疾人
2,一級視力盲殘,屬重度殘疾人
3,一級,二級,三級智力殘疾人屬於重度殘疾人
4,一級,二級,三級精神殘疾人屬於重度殘疾人。
以上這四種人是可以享受脫離家庭,實行單人保。
以上就是五保和低保之間的區別。
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
五保對象也可指農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雖有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法律依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九條 農村五保供養包括下列供養內容:
(一)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汪搭孝居住條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五)妥善辦理喪葬事宜。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疾病治療,應當與當地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相銜接。
一般五保戶都享受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但低保戶不一定是五保戶。
「五保戶」:是指城鄉居民,終身未婚、或已婚未生育子女,以及身體殘疾;身邊沒有子女贍養的孤寡老人,年滿60歲後無生活保障;需要依靠政府救助的人和家庭。
「低保戶」:是指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平均收入,低於所在地政府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下」,生活困難的人和家庭戶;經戶口所在地人民政府,上門入戶走訪調查,暫時性給予生活保障金救助的人和家庭;「低保」是一年一評,家庭收入達到或超過「低保線」以上的;經復議審查確認,下一年度取消低保救助金。低保救助政策是臨時階段性救濟,不能終身享有的。
低保救助:
①:因患重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無固定經濟來源,家境貧寒生活無保障的人、家庭成員。
②:突發自然災害,造成家庭生活無保障;需要政府關懷的人和家庭。
③:家境貧寒無經濟收入,還要供養子女上學的;尤其是貧困地區家庭,子女上大學是無生活保障的;需要政府給予救助的家庭。
④:「二級」重度殘疾以上,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保障的殘疾人;納入政府救助體系。
⑤:其他符合低保救助條件的……
主要區別
五保戶,需要「受養人」提出書面申請,與戶口所在地社區(村委會)簽訂「五保供養協議書」,報政府民政部門批准;社區(村委會)對「受養人」履職「五包」責任,即:包吃、包住、包穿、包醫、包葬。
簽訂五包合同後,村委會(社區)按合同盡責,給予五保戶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直至終老安葬。
五保戶死亡後,生前的宅基地、房產、及生前有價證券,納入村集體(社區)所有,與「七大姑八大姨」不相干。
什麼是五保戶。和低保戶什麼區別?
——五保戶
1.享受五保戶待遇的條件
①終生未婚
②無配偶
③無子女
④鰥寡孤獨
⑤無生活來源
⑥年滿六十周歲
2.五保戶供養金
①供養金:735元 12個月
②養老金:110元 12個月
③年關節補助:200 500
④去世喪葬費:8000
(但是必須火化)
——低保戶
1.享受低保戶待遇的條件
①家庭極度貧困,核定人平純收不得超過4030元
②不得有商品房和小 汽車
③不得有大額存款
④因病致貧
⑤因殘致貧
2.低保戶最低生活扶助金
200 300元 12個月/每人
看了以上五保戶和低保戶的不同的前提條件,你就知道兩個之間不同之處。
以上是我個人對本地正在實行的政策簡要的給你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五保戶是,終身一個人,到老沒有法定人照顧之人,這其中就有殘疾所造成的,家庭破產所產生的,年輕不勢力所造就的等,低保戶的性質是國家稅費改革後,應對收稅的政策邏輯而產生國家政策,低保戶不論什麼樣的人群低於了地方人均收入的人都可以納入,根據現行稅費的邏輯,是人有消費就有稅產生,人無時無刻都在為國家產稅,哪么國必須得保障每個人的最低生活保礙,所以有了低保戶的產生
一:五保戶:
五保戶:是指無兒無女、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進入老年,沒有生活來源、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年人;
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安葬,體現了 社會 制度的優越性;
五保老人、有村組、民政部門共同養老與安葬;五保老人去世後,其財產歸村組所有;
二:低保戶:
低保個人(家庭),是指個人或家庭:①:因天災人禍,殘疾、智障,沒有收入、生活不能自理;②:個人及家庭的收入、低於當地的最低水平;
此類人員及家庭:①:有政府發給最低生活費用,②:有財政支付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交費的費用;
低保戶,當個人及家庭的收入、高於當地平均值以後,就要去銷低保的待遇;
第一,什麼是五保戶?
所謂的五保戶,就是指對農村中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的老人,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實行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如果是孤兒就保教)的五保政策,而且這種政策是終身制的,只要成為五保戶,就可享受終身。
簡單的說,五保戶屬於無兒無女,無依無靠,需要政府幫助生存的人。他們的確定需要自己或者委託他人提出書面申請,經當地相關組織確認後,與戶口所在地的社區或者村委會簽訂五保供養協議,報所轄地區民政部門批准。責任單位負責對五保戶落實五保責任,保障其基本生活,直至終老安葬。
第二,與低保戶有什麼區別?
低保戶主要是指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政府最低標准,也就是包括天災人禍,重大疾病等因素,或者在所謂的生活保障線以下的生活困難群體。他們的確定是由戶口所在地政府相關人員入戶走訪調查,確定核准後,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屬於階段性的一種救濟方式。一般是一年一評,待達到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上,就會在下一年度取消救濟。
換句話講,雖然五保戶和低保都屬於民政局管,但是它們的區別還是蠻大。五保戶主要是沒有勞動能力,無兒無女,無人贍養撫養。所以屬於終身制救濟;而低保戶是指當事人由於各種原因,包括天災人禍,重大疾病,收入低於當地生活保障線等,由政府給予必要幫助,不過這屬於階段性救濟,需要一年一評,不是終身制。
關注燎原雜談,你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五保戶,定型於1994年下發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評定標准為「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現在「五保戶」被《 社會 救助暫行辦法》中的「特困人員」給合並,評定標准幾乎等同前文所述,享受政策則是「(一)提供基本生活條件; (二)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三)提供疾病治療; (四)辦理喪葬事宜」
低保戶,最初主要針對城市居民,最早提出是1997年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定型於1999年頒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此後,針對低保人群是否應該包括農民的爭議不斷,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將這個問題推到風口浪尖,結果在2003年低保政策開始向農村發展,2004年基本定型。目前,城鄉低保都劃入《 社會 救助暫行辦法》,評定標准為「國家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
綜上,「五保戶」=「特困人員」比低保還貧困,享受的政策也要更多一些,
一、什麼是五保戶
五保戶是指農村中既無勞動能力,又無經濟來源的老,弱,孤,殘的農民,其生活由集體來供養,實行了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簡稱為『五保』,享受五保待遇的家庭則叫五保戶
二、什麼是低保戶
低保戶就是在城市已經建立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條保障線』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實行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
三、五保戶和低保戶的區別
1.五保是全保
五保是無兒無女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才能享受
2.
低保是對城鄉因病,因殘生活出現困難的人員的一種政府救助,標准要低於五保
四、五保戶申請條件
1.村民本人申請或者由村民小組提名,村委會向鎮 社會 事務辦領取《農村五保戶申請,審批表》一式三份,並交給村民申請填寫或村委會代填,村委會審批簽章後,報鎮 社會 事務辦
2.鎮 社會 事務辦入戶核實後,將審批表一式三份報鎮政府審批,並加蓋鎮政府公章,一份鎮存查,一份交村委會,一份報區民政局並且領取巜農村五保供養證書》,鎮將供養證書填寫,編號,並且加蓋鎮政府公章後交五保戶本人收執
3.實行集中供養的,由鎮政府每個月按照標准發給五保戶供養費或集中在敬老院統一供養,實行了散居親屬供養的,由鎮政府,受委託的扶養人和五保的對象三方簽訂《農村五保戶供養協議書》一式三份,三方可各執一份,受委託撫養人應負責五保戶的供養問題
五、低保戶的申請條件
凡持有非農業戶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達不到117元的城市困難居民,不論其年齡,職業, 健康 狀況,住所以及單位性質如何,都應納入城市低保范圍
六、結語
1.農村有兩種弱勢群體,就是五保戶和低保戶了,國家為了保障到這兩個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專門出台了相應的福利政策,五保戶和低保戶同樣都是農村受助的對象
2.若是有符合五保和低保申請條件的,多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得到屬於自己的權益
B. 五保戶可以享受哪些政策成為五保戶要滿足什麼條件
關於五保戶可以享受政策和條件,下轎搜面我給你說說:首先明確一點,所謂五保,就是在吃、穿、住、看病以及將來去世後的埋葬這五個方面,都要受到保障。五保老人是保葬,如果是未成人,那麼他的教育也要受到保障。
吃穿方面的政策
農村五保戶對象,一般都是孤寡老人,重度殘疾人,還有無父母撫養的未成年人。國家每年會給他們發放五保補助,以我們陝西榆林來說,分散供養的五保戶每年補助為5500元,集中供養戶補助6300元。這些補助費用可以滿足他們日常的吃喝穿等。當然平時民政部門還會送一些米面油,被褥等生活日用品給五保人員。有些慈善機構還會在節假日送些補貼費用。
五保戶,是農村最困難的群體。國家出台以上五方面的保障政策,以此來確保農村五保戶的正常生活。
C. 海南上學政策2022
海口市2022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實施細則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及我省行動方案,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教基廳〔2022〕1號)、《海南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和《海口市2022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總體要求
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堅持義務教育國家辦學主體和公益屬性,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吵游落實區級政府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市級統籌、區級為主、鎮街參與、學校實施」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完善入學聯合審核機制,加強招生工作管理,規范招生入學秩序,確保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有序推進,社會穩定。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以區為主。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全市統一部署,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實施。
(二)堅持免試就近入學。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實施戶籍地保障,隨遷子女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入學政策。科學劃定公辦學校片區范圍,堅持免試就近入學。民辦學校堅持免試入學原則,落實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招生。
(三)堅持規范有序。維護良好教育生態,促進教育公平,嚴肅查處招生違規行為,確保招生入學工作平穩有序。
三、招生對象
小學一年級:年齡滿6周歲的適齡兒童(2016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初中一年級:小學六年級畢業生。
四、城區公辦學校招生
(一)入學辦法
根據適齡兒童人數、學校分布和規模、行政區劃、交通狀況等因素,為每所義務教育學校科學劃定招生片區范圍;教育部門根據學位供給、戶籍、住房和合法穩定就業等情況,積極穩妥推進以單校劃片為主,單校劃片和多校統籌相結合的入學方式。符合入學條件人數少於學校招生計劃時,原則上以單校劃片接收入學;符合入學條件人數超出學校招生計劃的,採取單校劃片和多校統籌相結合的辦法,以隨機派位方式確定入學名單,未能在劃片學校入學的,由教育部門統籌安排到周邊有富餘學位的學校入學,依法保障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海口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
1.自有住房居住。適齡兒童少年與父母(法定監護人,下同)在海口市城區自有住房實際居住的,以單校劃片為主,由片區學校接收入學。
入學所需材料:
(1)父、母及適齡兒童少年的《居民戶口簿》。
(2)《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或商品房買賣合同等其它合法證正橋明(居住祖宅或自建房的,需提供該住房的有效材料及鎮(街道)、村(居)委會開具的相關證明材料)。
2.租房居住。適齡兒童少舉碰猛年與父母租房居住的,應是適齡兒童少年與父母在海口城區的唯一合法穩定住所,且連續居住滿二年,以單校劃片和多校統籌的辦法,視學位情況在轄區內統籌安排入學。
入學所需材料:
(1)父、母及適齡兒童少年的《居民戶口簿》。
(2)區房屋租賃管理所制發的《房屋租賃證》,租住時間自2022年8月往前推算連續滿2年以上(房屋租賃證落款時間應在2020年8月31日前)。
3.隨祖輩居住。適齡兒童少年與父母隨祖輩(直系親屬)同戶口簿同居住,且父母及本人在海口城區無第二處住所的。居住的住房是自有的參照本類第1項執行,居住的住房是租賃的參照本類第2項執行。
入學所需材料:
(1)適齡兒童少年與父母一方隨祖輩(直系親屬)同在一起的《居民戶口簿》。
(2)住房材料參照本類第1或2項提供。
海口市鄉鎮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在符合以上條件基礎上,需父母一方最近1年在海口市城區工作,參加海口市職工社會保險(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兩項),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繳納省社保的,工作單位須在海口市。
第二類:非海口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
父、母及隨遷子女在海口市實際居住並持有2年以上的《海口市居住證》,父母一方最近一年在本市工作,且有合法穩定住所。
1.自有住房居住。隨遷子女與父母在海口市城區自有住房實際居住的,以單校劃片和多校統籌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入學,即符合入學條件人數少於學校招生計劃時,原則以單校劃片方式,由片區學校接收入學;符合入學條件人數超出學校招生計劃時,則以多校統籌方式安排入學。
入學所需材料:
(1)父、母和隨遷子女的《居民戶口簿》。
(2)父、母和隨遷子女的《海口市居住證》,滿2年以上(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連續滿2年)。
(3)《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或商品房買賣合同等其它合法證明(居住祖宅或自建房的,需提供該住房的有效材料及鎮(街道)、村(居)委會開具的相關證明材料)。
(4)父母一方最近1年參加海口市職工社會保險(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兩項),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繳納省社保的,工作單位須在海口市。
2.租房居住。隨遷子女與父母租房居住的,應是海口市城區的唯一合法穩定住所,且連續居住滿二年,以單校劃片和多校統籌的辦法,視學位情況在轄區內統籌安排入學。
入學所需材料:
(1)父、母和隨遷子女的《居民戶口簿》。
(2)父、母和隨遷子女的《海口市居住證》,滿2年以上(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連續滿2年)。
(3)區房屋租賃管理所制發的《房屋租賃證》,租住時間自2022年8月往前推算連續滿2年以上(房屋租賃證落款時間應在2020年8月31日前)。
(4)父母一方最近1年參加海口市職工社會保險(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兩項),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繳納省社保的,工作單位須在海口市。
3.隨祖輩居住。隨遷子女與父母隨祖輩(直系親屬)同戶口簿連續居住在祖輩名下本市城區自有住房滿二年的,且父母及本人在本市無第二處住所的,居住的住房是自有的參照本類第1項執行,居住的住房是租賃的參照本類第2項執行。
入學所需材料:
(1)隨遷子女與父母一方隨祖輩(直系親屬)同在一起的《居民戶口簿》。
(2)父、母和隨遷子女的《海口市居住證》,滿2年以上(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連續滿2年)。
(3)住房材料參照本類第1或2項提供。
(4)父母一方最近1年參加海口市職工社會保險(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兩項),從2022年8月往前推算。繳納省社保的,工作單位須在海口市。
(二)入學程序及日程安排
1.網上申請學位7月21日9時至27日24時。
所有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申請就讀本市公辦學校,均須在規定時間內登錄「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台」申請學位,如實登記入學信息。同時將戶籍、住房等入學所需材料拍照並清晰上傳。
「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台」登錄入口:1.「海口教育發布」微信公眾號;2.海口市教育局官網 http://jyj.haikou.gov.cn。3.海易辦APP。
不在規定時間內登錄平台申請學位的,視為放棄本市城區公辦學校入學申請。7月27日24時,網上報名時間截止後,報名信息不可修改。
錯過登記但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可於8月11日至12日登錄「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台」進行補登記,由市、區教育部門統籌安排入學。
2.入學審核7月28日至8月14日。
學校採取線上審核和線上復核兩種形式進行入學信息審核。家長可在「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台」申請記錄中查看審核結果。
(1)線上審核,7月28日至8月10日。網上申請信息將與海南省大數據進行比對核驗,學校進行審核。主要比對核驗戶籍、居住證,不動產證(房產證)、商品房買賣合同、房屋租賃證,社保等信息。
(2)線上復核,8月11日至14日。學校聯合街道(社區)通過大數據對實際居住情況進行核查。對線上審核未通過或有需要進一步核查的,堅持非必要不線下原則,學校主動告知監護人需要補充的入學相關材料,監護人對補充材料拍照並上傳到報名平台;確實只能通過線下提交核驗的,可以到學校補交相關材料進行核驗。學校根據線上審核及復核情況在平台上作出審核意見。
審核不通過的,學校要告知申請人回戶籍所在地入學或選擇民辦學校就讀。
3.學校公示新生名單8月11日至17日。
分批次在市、區教育局網上和學校公示欄公示新生名單,公示時間不少於3天。
4.新生報到8月18日前。
學校為新生辦理報名注冊手續,對到校報到新生建立學籍。不在規定時間內到校報到的,視為自動放棄該校入學資格。
8月18日,義務教育城區公辦學校招生工作結束。
(三)其它說明
1.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在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就近就便優先安排。由學校、家長洽談協商,共同制定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或家長陪讀等措施,依法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益。
2.房屋規劃用途應為住宅或公寓。商城、商場、酒店、鋪面、作坊、工廠、倉庫、寫字樓等加工、營業場所不作為居住地申請劃片入學。
3.適齡兒童少年及其父母在海口市城區自有住房居住,有多處住房的,以現居住地為准。
4.適齡兒童少年及其父母以居住地申請入學,若該住所(套)目前有學生正在劃片對口學校就讀的(同一法定監護人不受此限制),符合入學條件的由實際居住地的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用於申請城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登記入學的住房,一套房(自建房一幢視為一套房)6年內只享有1個小學學位、3年內只享有1個初中學位(同一法定監護人不受限制)。
5.適齡兒童少年及其父母以共有房產為居住地申請入學的,要依法取得全部產權人的同意,按照一戶一生管理(同一法定監護人不受此限制)。
6.棚戶區拆遷戶原則上以原居住地對口學校接收入學為主。如跨原學校片區居住的,根據學位情況統籌安排。棚戶區拆遷完成滿2年的,不再考慮在原片區學校入學,以實際居住地為准。如選擇住房安置的,可持住房安置協議按安置地申請入學。
7.無法在原住址繼續租賃需重新租房居住的,重新租住的居住地與原租住地在同一個學校片區內,且前、後房屋租賃證能有效銜接,可連續累計租房居住時間。
8.招收外國籍學生的中小學校必須按規定向省教育廳申請並取得核准備案。學校向省教育廳按需領取JW202表,申領的JW202表僅限本校使用,招收的外國籍學生由學校歸口管理。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華僑華人適齡子女及外國籍適齡兒童少年,參照海口市戶籍入學辦法執行。提供以下材料:(1)父、母及適齡兒童少年的身份證(護照);(2)適齡兒童少年在海口市臨時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的《境外人員住宿登記表》(合法居留簽證);(3)住房材料(參照自有住房或租房的要求提供)。
9.居住證、房屋租賃證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月至5月期間中斷續證的,可視為延續。
10.小學、初中在校學生不得再按一年級新生申請入學。違規申請的,取消入學資格。
11.對提交虛假材料申請入學的,取消入學資格,並將虛假材料報送當事人工作單位及移交公安等相關部門查處。
12.海口市鄉鎮指我市主城區外圍16個鄉鎮,即永興鎮、石山鎮、東山鎮、龍橋鎮、龍泉鎮、新坡鎮、遵譚鎮、大坡鎮、甲子鎮、龍塘鎮、雲龍鎮、紅旗鎮、三門坡鎮、舊州鎮、大致坡鎮、三江鎮。
五、鄉鎮公辦學校招生
各鎮村中小學負責招收本轄區內的適齡兒童少年(含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招生范圍由區教育局劃定。招生報名期間,申請人須登錄「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台」申請學位,如實登記入學信息,學校對入學申請信息進行審核,為錄取新生辦理報名注冊手續,全面做好控輟保學工作。
六、民辦學校招生
(一)招生辦法
1.招生原則。民辦學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招生計劃招生,實行免試入學,與公辦學校同步信息登記、同步報名、同步錄取、同步注冊學籍。民辦學校在海口市范圍內招生,招收具有海口市戶籍或持有效期內的《海口市居住證》的適齡兒童少年。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選擇民辦學校就讀,可填報1個民辦學校志願,民辦學校依據報名志願錄取新生。當人數少於學校招生計劃數時,全部錄取;當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時,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
2.錄取辦法。民辦學校按照政策性直招、對口直升初中、隨機派位三個類型依次錄取新生。政策性直招、對口直升初中屬直接錄取類,學校直接在招生平台上錄取,不參與電腦隨機派位。已被民辦學校錄取的學生,教育部門不再為其安排公辦學位。
政策性直招。主要有2類:一是符合國家和省、市教育優待相關政策的優待對象(包括烈士子女和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消防救援人員子女以及高層次人才子女等)。二是民辦學校(集團)教職員工適齡子女。
對口直升初中。民辦一貫制學校符合入學條件的小學畢業生可申請對口直升該校初中。
隨機派位。符合入學條件的人數少於學校招生計劃數時,全部錄取該類報名新生;符合入學條件的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時,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
(二)招生程序和日程安排
1.網上申請學位7月21日9時至27日24時。
申請人在規定時間內登錄「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台」,登記入學信息,進行網上報名和填報志願,每個適齡兒童少年可填報1個民辦學校志願。
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就讀本市民辦學校須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報名。
7月24日前,民辦學校(集團)教職員工適齡子女、對口直升初中兩類人員應向學校提出申請,由學校在招生平台上審核錄取並報教育局備案。
7月25日,市教育局公布民辦學校政策性直招和對口直升初中後的剩餘招生計劃數。家長可參考剩餘招生計劃數在報名平台修改報名信息。
7月27日24時,網上報名時間截止後,報名信息不可更改。
2.派位錄取7月28日至8月10日。
7月28日至8月3日,市、區教育局分批次將符合政策性直招、對口直升初中和依志願報名人數中符合入學條件且人數少於學校招生計劃數的學生直接派位到學校,向社會公布需參加電腦隨機派位學校名單。
8月4日至8月7日,學校組織電腦隨機派位工作,公布錄取結果。
8月8日至10日,未被民辦學校錄取的,報名系統自動將該生信息返回至片區或轄區內公辦學校。家長如選擇就讀其它民辦學校,可再次申請有空餘學位的民辦學校。
3.公示新生名單8月4日至10日。
分批次在市、區教育局網上和學校公示欄公示新生名單,公示時間為3天。
4.新生報到8月10日前。
學校為新生辦理報名注冊手續,對到校報到新生建立學籍。不在規定時間內到校報到的,視為自動放棄該校入學資格。民辦學校不得拒絕接收已錄取且在規定時間內報到注冊的學生。_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義務教育招生入學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海口教育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規范管理,確保義務教育招生工作平穩有序。各相關單位要成立招生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招生工作。學校負責本校招生工作的組織和具體實施,校長是學校招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增強服務意識,做好來訪群眾、家長和學生的接待和政策解釋工作。
(二)加大宣傳引導。教育行政部門要與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通力合作,加強輿論宣傳引導,規范新聞報道,充分、深入、細致解讀招生入學政策。要積極宣傳身邊的好學校,努力為每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創造條件。
(三)落實教育優待政策。按照政策落實對烈士子女和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符合條件的消防救援人員子女以及高層次人才子女等的教育優待。由本人向受理單位提出申請。受理單位依照國家、省市有關政策進行審核,將審核通過名單製成名冊並在規定時間內送至市、區教育局。市、區教育局根據有關辦法並結合學位情況統籌安排入學,將教育優待名單發至相關學校,保障其入學。具體辦理程序詳見附件4。
(四)嚴肅招生入學工作紀律。各學校要堅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招生入學的紀律要求:嚴禁無計劃、超計劃組織招生,招生結束後,學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採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嚴禁提前組織招生,變相「掐尖」選生源;嚴禁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嚴禁任何學校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不得為違規跨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辦理學籍轉接。
(五)強化過程監管督查問責。市、區教育局和紀檢派駐組要加強對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監督檢查,建立完善招生入學監督工作機制、違規問題曝光機制和通報制度。在電腦隨機錄取過程中,嚴格執行五個監督,即行政監督、紀檢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嚴密、嚴格、嚴謹。健全違規招生查處和責任追究機制,堅決糾正和嚴肅查處各種招生違規違紀行為,對發生違規招生、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後果的學校,要立即組織調查核實,視情節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減少下一年度招生計劃、停止當年招生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罰,並及時向社會通報。教育督導部門要將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納入責任督學日常督導范圍,適時對各校招生入學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督導。對於因監管不到位、履職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後果的地方,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努力營造規范有序、令行禁止的良好生態。違規招生舉報電話:市教育局68724610、秀英區教育局68668714、龍華區教育局66568640、瓊山區教育局65826216、美蘭區教育局65314979。
法律依據
海口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_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及海南省行動方案,全面落實全國、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海南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2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義務教育招生制度,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
D. 父母在三亞買社保半年小孩可以在三亞上學不
可以上學。
海南上學需要戶口本,出生證明,打預防針的本子,父母的身份證,就可以去上學了。
不過還是得看你上幼兒園還是小學,上公立學校還是私立亮中學校,公立學校的小學就不只這些了敬隱山,還得要房產證,土地證,居住攜喊證明的,你想去哪個學校還是去那個學校問問看。本地小孩上小學一年級時,如果有自己房子的,憑房產證和水電交費單,就可以在管轄區學校就近報名
E. 子女上學爸只交了社保沒交醫保可以嗎
可以的,仔神搭子女報名上學,如果不是本地戶籍,學校會要念拿求父母出示社保繳費證明,對醫保是否繳費沒有瞎局明確規定。
F. 海南農村獨生女戶可以當五保戶嗎
獨生女兒出嫁,辦理了獨生子女證後,還可以申請五保戶嗎?不行的。
五保戶必須60周歲以上,沒有子女或者子女全部死亡沒有孫女或者孫子的人才可清賣以申請,獨生子女是不可以申請,因為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不是出嫁就沒有義務。
所謂五保,其實就是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依據我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五保戶可有自己親戚或政府贍養,五保戶必須是低保戶,五保戶有自己親人贍養的,政府各種補貼給贍養人,死後遺產歸贍養人,由政府贍養的,補貼歸養老院所有,死後所有財產歸國家所有。(需要跟村委渣正者或者政府簽一份協如薯議)不管是誰,只要有贍養他的都可以,但最好有自己孩子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