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進行一次與父母師長的心靈對話,在與長輩的溝通中汲取成長的動力。作文
爸爸媽媽,在您們的照料下,我已經度過了充滿歡樂的十年了。您們一直都把最好的東西給我。我有漂亮的卧室,精緻的學慣用品,條件優秀的學校……我就像童話里的「小公主」一樣,無憂無慮的成長。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您對我很好。
十年了,你精心培育了我,使我一天天快樂地長大。而你們自己卻不知為我流了多少的汗水和淚水。爸爸媽媽,我決不會讓你們失望,是你們為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會用這對最有力的翅膀,飛向那浩瀚的知識海洋。
父愛如山,大愛無言。爸爸你在我的記憶中總是嚴厲的。
我與您似乎很少開過玩笑。偶爾與您說笑,但過後總覺得很別扭。您總是如山那樣沉穩無言。但無論如何,我都知道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
當我偶然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時,心中還懷揣著一絲驚懼,是你們用溫潤如玉的愛將我迎接,你們的愛是我來到這個世界所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多少個蒙著薄霧的晨曦,你們驚喜而難以置信地注視著我那溫香如薔薇的小臉,在心裡默念著對我的祝福。清晨朦朧的陽光穿過窗欞,輕輕地在你們的臉上均勻地塗抹上一層聖潔的金色。
愛如無言的流水,細膩的滋潤著每一個點滴。風起雲涌、日升月落、冬去春來、花謝花開,在你們的話語中,我逐漸認識了世界,開始了思考。你們不但生我養我,而且還教給我做人、授以我知識,有道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女兒心中始終懷著一份感動,卻只能以在小事上關懷體貼、學業上更加努力作為報答。就如同弱草只能為春日增添三分綠意,以報答自然的滋養;秋葉只能以落地為泥,來報答大樹的養育。
我平常很喜歡看書,你們也從來不反對,而是給我買很多的書。到現在我的書已經能放滿一書櫥了。你又怕我的看書多了把眼睛的視力弄壞了,又在床頭上買一盞漂亮的護眼燈。
媽媽,還記得那些畫畫的時光嗎?受不住練畫畫的苦時,你也會狠狠地打我,逼我堅持下去。有段時間,超負荷的練畫畫時間令我幾乎崩潰,單調的反復令我覺得無聊透頂。很多次,我幾乎要去撕爛我所有的宣紙,但後來還是忍住了。現在想來,畫畫不但給了我對的了解以和畫畫的熱愛、手指的靈活以及大腦的開發,更培養了我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媽媽,女兒真的很感激你!
爸爸,或許你很少像媽媽那樣教我什麼,但你卻確實影響我了很多。你從來都是那麼正直、善良、勇敢、堅強、敬業、能吃苦而且知識淵博,你用你的好品質影響著我,永遠做著我的榜樣。每一次和你談話總令我受益匪淺,總令我明白一些人生的重要哲理,總能夠讓我在迷茫的時候豁然開朗。爸爸,女兒真的很感激你!
爸爸媽媽,你們都是在自己行業里的精英,女兒從小便將你們當作驕傲。你們都是那麼的敬業而且持之以恆,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十分有方法。媽媽,是你給了我最重要一個習慣:愛讀書。讀書是令我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廣泛涉獵令我了解了許多各個方面的知識,為人處事也會更為成熟。爸爸媽媽,女兒真的很感激你們!
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讓我們彼此永遠相親相愛,共同路過風雨交加的夜晚,守望著最美麗日子的到來。
⑵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老師和家長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讓許多老師和家長感到揪心,老師和家長們也應該從中吸取一定的教訓,比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以及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讓學生們能夠懂得保護自己,愛惜生命,不要輕視自己的生命,那麼針對這一個問題,小匠老師下面來分享自己的幾點看法。
第一、家長不要過於寵溺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長太過於保護自己的孩子,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變得十分嬌氣,其實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其實也是在傷害孩子,被家長所過度溺愛的孩子,內心過於脆弱,遇到一點困難內心很容易遭受打擊,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也較差,在頻發的學生跳樓事件當中,不少學生就是由於受到了家長過度的保護和寵愛,以至於自己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的時候,一時之間便想不開,甚至會傷害自己,做出輕生的舉動。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讓孩子能夠在挫折當中學會成長,提高心理素質,改善自身的不足,家長不能夠過度寵愛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能都接受,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要給自己的孩子嚴格一些,懂得磨練他們的意志,讓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不膽怯,敢於去面對。
第五、家校之間要做好溝通學校和家長之間一定要做好溝通,家校之間的合作才是把孩子培養成才的基礎,老師如果在學校發現學生有不當的行為和表現,一定要及時告訴家長,並跟家長商量解決的辦法,而家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懂得尋求老師的幫助,才能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那麼,除了小匠老師上面所分享的這些觀點以外,你們認為從頻發的學生跳樓事件當中,家長和老師還應該吸取哪些教訓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問題,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擊關注!
⑶ 家長該如何與老師做好配合,一起激發和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教育不僅僅是針對學校的,父母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學校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也需要進行配合,要做到家校共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更加有利。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配合學校,學校安排的任務認真的配合,並且需要對孩子進行關心,經常和老師進行溝通,看看孩子在學校是否有不適應的地方。而且還可以時刻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看看孩子近期的成績是否有進步,如果成績退步了可以和老師分析下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學習成績退步的。
⑷ 如何提高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能力
一、用愛心讓家長信任你
人可以漠視富華,人可以漠視貧窮,人可以漠視別人的贊許,人可以漠視別人的嘲諷,人可以漠視凡此種種,但沒有人能完全漠視關愛,這就是之所以愛會成為人世間永恆不變的主題,教師用愛心開啟家長的心扉,家長將無比信任你,為你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的一個學生潤兒的家長對我的信任始於我的幾張信箋。潤兒的爸爸在廣州做生意,媽媽是民政局的一位領導,二人工作都很忙,有一段時間,我發現潤兒的學習很費力,回家的作業也完成的不好,周末時我便把作業給她記好,回家著重練習什麼都給標明,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我說的話便多了,孩子告訴我她媽媽生病了,病痛難忍時便摟住她邊流淚邊說自己還不如死去,孩子講話時那怯怯的模樣讓人心疼,我便在一個晚上展開信紙,給潤兒的媽媽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向她介紹了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告訴她孩子的進步,讓她放心,並真誠地說孩子需要母愛,因為母親是巍峨的大山,可讓女兒依靠,母親堅若磐石,可讓女兒停歇,母親是溫馨的港灣,可讓女兒泊靠,希望她能戰勝疾病,並告訴她,作為孩子的老師,只要我能幫得上的,我定當盡力。一封帶著我對學生、對家長的深切關愛的信換來了家長的保姆的埋怨:「這老師在信上寫了些什麼,讓大姐看了直哭」,原來病床上的家長感動於我對她眼中那並不十分優秀的女兒的關愛,感動於我寫的關於母親的一席話與她寫的自傳體散文驚人的相似,感動於我才二十幾歲便擁有了那份真情與善解人意,以至於她捧著我的信反復讀,讀一遍哭一遍,後來她撐著病體給我回信,數頁信箋字里行間盡是信任之情,開期末家長會時,已是骨癌晚期的她硬是在保姆的攙扶下帶著假發一步一挪來到我的教室與我見上了最後一面,她握著我的手說:「孩子在你這兒,我放心,不管孩子以後還會不會在你身邊念書,我們母女倆都會永遠記著您」,一句放心,那是多麼大的信任,這種信任就源於教師至情至信的一顆愛心!
二、用事實讓家長理解你
理解是矛盾化解的催化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事情會使家長難以理解或者說平心靜氣地理智接受,而要得到家長的理解,最好的事實是學生對你的喜歡、對你的愛,用學生對你的肯定開啟家長的心扉,家長自然會被軟化,給你多一些理解,使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少一些阻力。
我們班曉楠晚上睡覺前和同學玩不小心摔到床上,嫩嫩的小臉蛋成了鐵青色且腫得很高,這種意外是誰也不想發生的,但孩子玩樂的天性又使它那麼不可避免,第二天孩子就要回家了,當時我們晚班老師劉教師坐學校班車送曉楠回家,一下車,孩子的爸爸本來一張笑眯眯地迎接孩子的臉龐在見到孩子的一瞬間霎時變了,極不高興地要問劉教師怎麼回事,爸爸心疼女兒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這時是曉楠見爸爸要發火,輕輕扯扯爸爸的衣角,讓爸爸不要那麼和老師說話,於是曉楠的爸爸雖心疼女兒,但沒再說什麼。第二天周六我和劉老師又買上食品、水果從大連趕往開發區去看望曉楠,在她家,她爸爸又跟我說了句心裡話:「老師,你們那麼遠幾經周轉來我家看孩子,我們心裡很高興,放假時,才過了三天,孩子就把『矯紅萍』你的名字三個字寫在小黑板上看來看去,為什麼?你們對孩子好,所以孩子喜歡你們,說真的,平常要是有一次孩子說你們不好,這一次的事我肯定沒完沒了!」我在慶幸一次矛盾順利化解的同時,也想到了,愛我們的工作、愛我們的孩子要像愛自己一樣,因為那樣孩子對老師便多了一份愛、多一份喜歡,家長自然對你多一份理解,孩子一言一行在家長心目中,勝過千百個理由、勝過千百次解釋,所以學生是老師與家長談話間最有力的事實。
三、用才華讓家長佩服你
教師的才華對家長而言是顆定心丸,學生的才華對家長而言是顆開心丸,與家長溝通時,用才華開啟家長的心扉,讓家長佩服你,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將如沐春風般順暢。
我們班小桐父母文化層次都很高,他們是在走遍了大連所有私立學校後來到我們學校的,是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坐在校長室里看了我一節課後才決定把孩子交給我的。自身很優秀的家長在審慎再審慎時看中了培根,而在無意間暫時信任了我,跟這個層次的家長溝通,壓力很大,但動力也很大,因為在《哈佛女孩劉一婷》這本書滿街都是時,我們已經共同研討過多次了,我們共同談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我們共同探討孩子的個性發展,我向她求教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心性,她也認真摘記我給她兒子所做的個性分析拿回家全家品讀,因此,我認為和這樣的家長溝通,無須說得太多,表現出你的才華是最好的溝通材料。小桐上我們班後,從普通同學一點點成為班級班長,之間的進步很大,他父母對此很高興,對我也是謝意流於言表,但上三年級時,小桐要轉學,轉學的理由可能很多,也可能只有一個,我找小桐就轉學問題談過兩次話,但我心裡很清楚,像這種家庭在孩子轉學這個問題上,孩子的意見是可以忽略的。那個學期期末家長會,一向是媽媽來開家長會的小桐,爸爸媽媽一起坐在教室里看孩子們的表演,聽我的講話,家長會上,我跟家長們談得最多的是教育觀念問題,我講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講過「四子同進哈佛」的事情,講過「教育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講過我看的一個電視劇「哪兒一定有個小馬駒」的觀後感,講過我對在軟體園看到的「大連國際雙語學校,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則廣告的個人看法,那次家長會開完後,小桐媽媽拿著我給小桐寫的鑒定找到我們的紅校長,說話間不禁流淚,之後又找到我,說:「矯老師,你的教育觀念很新,我們全家人現在都猶豫了,我們捨不得離開這里。」那天我們談了很多,那次放假後幾天,紅校長和小桐媽媽幾乎是同時給我來了電話,告訴我同一個好消息——小桐不走了。當時接完兩個電話,想想小桐家長由最初的點滴信任到現在的幾分信任,我不禁慨嘆,一個教師,對社會中其他領域你可以不專業,但在教育領域內你必須有吸引家長、吸引學生的專業才華!
四、用真誠讓家長平視你
太迷信權威就會流於盲目,而鄙視權威又會流於浮華,家長看高或看低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都是不科學的,所以用真誠開啟家長的心扉,讓家長平視你,可使你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順利解決而不至於影響全局。
上學期我們班新轉來一個學生舸兒,家長很細心,到孩子的寢室看,看鋪的被褥,到教室看,跟我談話,當時就說我說話太溫柔,言談間不無能否管住她兒子的擔心,她兒子個子小,按個子排座,只可坐前面,但家長跟我說坐前面坐後面都不好,這樣一些家長看重的大問題,我都一一給解決好,我的用心家長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所以有一天她推心置腹又跟我談了一個問題,她說她兒子太調皮,班級人少一點,老師可以多看著他點,所以她想把孩子轉到人數較少的四班,但又怕這樣學校會對我有看法,影響到我的工作,所以想徵求我的意見,我當時非常真誠地告訴家長說:「一個教師教二十幾個學生和三十幾個學生,他分配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注意力肯定不一樣,而且四班班主任夏老師人非常好,教學能力也很強,尤其數學教學很棒,舸兒數學學習是弱項,所以到四班也是很好的,只要對孩子有好處就行,我這方面你不用擔心,當然我很喜歡舸兒,他能繼續在我們班,我會很高興,對他的教育,我不能保證什麼,但我會盡力。」其實,說這些的時候,我的心裡也是有擔心的,但我想,這時候我應該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理解家長的心情,我覺得這就是真誠,我的這份真誠也換來了家長對我的信任、對我工作的關懷,後來舸兒沒有轉班。我想說,面對家長,不用抬高自己,也不能貶低自己,實實在在把現狀展現給家長,讓家長平視你,讓他自由選擇,當他選擇你時,那便是一個心甘情願的選擇,這時會使你的教學少了很多因家長看高你而不得時的失望,會使你的教學少了很多因家長看低你而不悅時的挑剔!
五、用贊美讓家長協助你
做教師的都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吝惜贊美,贊美的作用遠遠大於批評指責,他能調動起人的所有積極因素,激發其源於內心的責任感,我們與家長溝通時,也要善於贊美家長,用贊美開啟家長的心扉,會使家長高興地與你結為同盟,形成一種強大的教育合力,協助你的教育教學工作。而我的贊美工作常常安排在學期末的家長會上,因為家長會影響面廣、帶動性強,並且是贊美全體家長與個別家長相結合,贊美家長素質高、贊美家長懂教育、贊美家長愛孩子但不護短、贊美家長不僅愛自己的孩子,也關心全班的孩子,為班上孩子做了許許多多的事,這樣的贊美常常帶來的是更多的家長對班級更多的關注,班級事情老師一人做與老師和學生一起做相比、再和老師學生家長一起做相比,其間力量相差是懸殊的,所以對家長,不要吝惜你的贊美,你的教學工作取得了家長的協助,那才是最完美的教育組合,才是最佳教育效果出現的根本保證。
⑸ 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如何交流才能相輔相成
孩子長大了,上學了。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一個相同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該如何與老師交流。如何在家長和老師之間,實現相輔相成的交流,實現順暢的溝通,實現溫情的對話。有效地去解決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切問題。那麼,家長到底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思考呢?
5、信任老師,在這個基礎上,與老師交流,自然就會相輔相成。
信任,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老師無法讓家長產生信任,如果家長無法信任老師。那麼,根本無法做到,在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相輔相成的交流。那麼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如何踐行這種信任呢?首先是家長,要先無條件地信任老師。這是,家長應該先做到的。之後,是老師,精心守護,這一顆一顆信任的心。讓家長感受到,老師是在很用心的守護著家長對老師的這份信任。這樣,在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就必定會相輔相成。
6、連接著老師和家長的除了孩子,還有國家,以國家做根基,進行交流,自然就會相輔相成。
孩子是家長的孩子,但是孩子也是國家的孩子。學生是老師的學生,但是學生也是國家的學生。是國家,是國家,是國家在家長和老師之間,聯系著,連接著。國家是根,國家,才是孩子教育的根。只有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孩子的教育,去解決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切事情。自然在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得相輔相成。
⑹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該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呢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些正能量的行為,不要總是抱怨。如果孩子做了錯事,父母不要責備或者打孩子,一定要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也不要幫助孩子解決,可以提供一些思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慢慢的孩子就能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會很尊重自己的父母,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
總結
父母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那是別人父母教導結果。
⑺ 經過學習,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老師的偉大。但是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如何更好地和父母、老師溝通,
人教版: |
⑻ 家長如何與老師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校配合共同促進孩子發展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學校教育。那麼在教育當中,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父母怎麼和老師的溝通。沒有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為孩子回來說的話,未必都是准確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很難教育好孩子。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缺點多一點兒的孩子,家長更應注意和老師溝通。先給父母做一個小小的測驗: 在每一個新的學年,你是否主動去拜訪孩子的老師? 你是否以請教專家的態度去拜訪老師? 你是否提供老師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資料? 你是否接納老師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你是否同意老師的一些困難,包括牢騷在內? 你是否對老師一些作法表示支持? 你是否很少打斷老師的話? 你是否專注的聽老師的敘述? 你是否相信老師的專業能力? 你是否在談話結束前感謝老師的辛勞? 以上十題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個以上,相信你和老師的溝通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個之間,你和老師的溝通似乎有點問題,回頭看一看回答「否」的題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贏取合作之鑰。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個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時間,誠實的面對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嗎?是自認為懂得多嗎?是防衛性過強嗎?還是從沒有和老師溝通的經驗?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學校教育。那麼在教育當中,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父母怎麼和老師的溝通。沒有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為孩子回來說的話,未必都是准確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很難教育好孩子。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缺點多一點兒的孩子,家長更應注意和老師溝通。 溝通方法: 一、要尊重老師,才有效果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麼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 ——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痴,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於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託在老師是不實際的。如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某某老師,不好意思打擾您,我是某某的家長,我常聽到孩子談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謝謝您這么認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裡,說他在學校里發生……(把事件長話短說),我想這問題得請教您,看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如何配合……」之後,耐心的傾聽老師的說明。 二、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兩者之間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如果家長需要教師協助幫助孩子解決,則必須及時告知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僱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正確定位之後,心態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而是會真誠地把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協作者的態度告知教師,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接著,耐心地聽聽教師的解釋,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風格。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雙方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對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三、積極主動,及時溝通 在這個問題上關鴻羽教授說的好:「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這是因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而我們當家長的多數人不搞教育工作,沒那麼多時間看教育理論的專業書籍;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們家長一輩子才養活一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鑒別孩子的優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估價往往容易偏頗。 作為學校往往比較強調老師要家訪,而作為家庭,應該強調家長主動去拜訪老師。這是因為現在教師負擔很重,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都經常訪問,而我們當家長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家長注意:)家長最好一個月左右到學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只靠家長會了解是不夠的。開家長會時,那麼多家長都在等著,老師不可以能對您孩子的情況談很多。別人不去的時候,您去訪老師,可以細談,從學習到紀律,從思想到生活,細致了解一下。您想,全班幾十個孩子,哪個孩子的家長經常去學校訪問教師,教師自然就得多觀察、多了解這孩子,不然家長來了說什麼,這無形中就督促教師多關注您的孩子了,這不是很好嗎? 家長千萬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系。要想發現微小的變化,必須與老師經常聯系。 另外,家長如果主動和老師聯系,要注意幾個細節:1、看時間表 :不要選老師午休時間,如果是在工作時間打電話或面訪,先問問老師方不方便,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2、看場合,家長來學校接孩子,有時想跟老師面談,要看老師是否正在開會或是否正有緊急的事要處理,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擾;3、如果家長對老師處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滿意,可以提建議,但不要命令教師怎麼做;4、如果孩子與班上同學發生沖突,家長可以轉告老師協商處理,但不要直接到學校去找某個同學理論,這樣做,也會將問題激化。家長跟老師溝通需要注意的另外幾個注意事項,希望對家長能有所啟發。 四、家長要有好心態 有的家長一旦被老師叫到學校來,心裡就會有種惶恐的心理,認定孩子又在學校犯錯誤了,又要到學校挨老師批評了。見到老師以後,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訓一頓再跟老師點頭哈腰賠不是,再說一堆保證以後會如何管教的話。這樣是家長把孩子在校犯錯等同於自己犯錯,遇事先道歉賠禮,而不是先跟老師了解問題及問題的根源再對症下葯,這樣的溝通顯然是無效的。 有的家長很反感老師把自己請到學校,認為這樣即浪費時間又丟臉,覺得老師喜歡小題大做,遇細風說暴雨,這樣的抵觸心理很明顯不利於教育的順利進行。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以後,不是認真追尋問題的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把一腔怒火帶回家中,對孩子進行責罵批評。如果剛好當天因為別的事情不順利不稱心如意,那孩子的遭遇會更慘,家長會把一切問題都歸責於孩子,懲罰隨心,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心理和逆反心理,於事無補。 五、多配合,常聯系 多配合。老師的教學是需要家長配合的,要一起幫助孩子導入正確的方法。一是配合教師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與毛病,經常關心孩子的喜怒,了解他(她)的心理,促其成為「三健」人才(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個性)。二是平日里要注意督察孩子作業。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常聯系。與老師聯系,要注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聯系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交流,也可以電話或簡訊交流。交流的主要內容:一是了解孩子在校的綜合表現。諸如學習態度、體育鍛煉、參加活動等等,切不可一味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二是提出教育教學建議。如果發現孩子的任課教師在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務必及時反饋給老師,如果不好直接與老師說,可以通過班主任進行轉達。但是,記住一點,作為家長一定要多信任老師,要學會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喜悅,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 六、只有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回來告訴家裡人,就是想得到一種傾訴,一種宣洩,一絲安慰。這應該是好事,他這是和你在溝通,他沒有把任何事都埋在心裡,然後終於在某一天來個不良情緒的大爆發。如果這個時候,你用心地傾聽完孩子的訴說,適時抱抱孩子,輕輕地拍拍,輕言細語地安慰幾句,再給他擦擦流下的眼淚,比什麼都強;等孩子靜下來的時候,再給老師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或者和老師約見一下,具體作個了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說不定第二天一到學校還沒等你處理孩子已啥事都沒有了,說不定昨天打架的同學今天又勾著肩膀喊好兄弟了。 如果一聽孩子受欺負了,就跳起來罵老師罵其他的孩子,然後沖到學校去理論,那麼以後這個老師的課你孩子不用上了:我爸(媽……)都說這個老師不好,我還上他課干什麼;老師呢,也不用和那孩子交往了,說不定再和對方的家長幹上一場,後果不堪設想。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渠道有家訪、面談、電話聯絡等。不同的溝通方式,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和老師是既「怕」又「愛」的矛盾統一體。對於性格「叛逆」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出了問題,老師即時向家長反映,就反感老師「打小報告」,所以最好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說你怎麼這么了。對於性格比較溫馴的孩子,出了問題,無論家長與老師怎麼溝通,都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式採取「熱處理」還是「冷處理」也是要十分注意的細節。 交流溝通的時機也很重要。很多老師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在上課時間或課余過多地打擾老師顯然不近人情。這點家長也應注意把握分寸。 注意事項: 一、不要找借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往往借故於「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長,即使是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也要找親戚朋友替開)。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家長,多數都是被老師請到學校,被動地與老師見面。因此建議有這樣溝通障礙的家長,請你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做家長的「天職」,建立積極溝通的意願,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二、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清的「懼意」,有很多的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經常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完全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而當起孩子老師的學生。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家長與老師由於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個和諧的溝通氛圍,容易產生一些溝通障礙,導致老師對家長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有意見。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乾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走人溝通的死胡同。 任何溝通都需要誠意,家長與老師也不例外,如果家長拿出溝通的誠意,而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能夠平和、客觀,這樣就容易統一認識,選擇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老師講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三、不做態度蠻橫和沒有主見的家長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四、不要為孩子不良表現強找「理由」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聽取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老師要重點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問題。有些家長過於偏愛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揚孩子的話,不能接受批評孩子的話,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進行搪塞錯誤的行為,從而造成老師對家長教育觀念不能接受。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對問題要誠懇。但也不要放棄保護孩子的安全線。 五、以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家長老師要經常通氣。溝通方式可以和老師商定或選擇你最擅長的。 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簡訊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簡訊是個折中的方案。你感到溝通有困難時,也是不錯的方式。一切為了孩子,一切溝通都是為了孩子更好、更優良,只有與老師合作,我們的孩子才會提高更快;只有與老師多溝通,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優良。
⑼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1、先讓孩子給自己定定目標、計劃,這樣在學習的時候會有一個方向,督促自己去學習。
2、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3、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4、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5、題型是有限的,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⑽ 父母和老師之間,應該要如何去配合呢
第一。父母與孩子之間要經常溝通。引導式教育。或者說謊式教育。
第二。管得太嚴啦,孩子沒有自由了。就有叛逆。所以對孩子不能太嚴厲。
第三。也不能放縱得太厲害。這個火候要掌握好。放得太開,容易出一些問題。
第四。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那就是社會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個成年人都能處好。
第五。人民教師都是挺隨和的。教師一般來說都很好相處。不用過多憂慮。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長的首要任務。現在有很多家長由於種種原因而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因為工作的壓力,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為家庭不和睦沒人管教孩子,還有的乾脆把孩子寄宿在別人家裡,這樣使老師很難與家長很好的溝通。因此老師非常希望家長能認識到: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師說得一無是處。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詆毀老師,損毀老師的形象。第三,要堅持檢查孩子的作業。家長可以通過檢查孩子的作業,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不至於看到考試成績了而大吃一驚。有的家長對老師讓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的「簽字」這一點極為不滿,其實家長們反過來想一想,老師讓家長簽字,目的是為了家校聯手,共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