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過世兒女要注意哪些細節

父母過世兒女要注意哪些細節

發布時間:2022-05-03 01:29:57

Ⅰ 父母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1、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2、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戴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戴綠。

3、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不管你是什麼身份,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

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Ⅱ 父親去世子女忌諱穿什麼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版年。守孝期間,子權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Ⅲ 父母去世子女有什麼忌諱

第二點: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上面是網路的繼承法.具有法律效應的法律條文.
從第十條我們不難看出:
你的父親死亡後.繼承遺產的第一順序是:
配偶.
也就是你的母親.
然後才到子女.
綜合上面兩點可以得出結論.
說句忌諱的話:
除非你的母親死亡,否則你將無權繼承你父親的任何遺產.
(先說句對不起了).
或者你的父親生前有遺囑已經說明留下的遺產一部分分給你,
一部分給你母親的話.那就按遺囑來分.
通過在網路查詢:
分家.
這只是風俗問題,並不涉及到法律.既然牽涉不到法律的話,就談不上繼承.
如果真的要分家的話,只能請你們家族中的長輩來主持,並簽定協議,雙方簽名不得反悔.
從你所說的情況,你母親肯定能分的到房子.起碼居住權利是要留給老人的,這是必然.
如果你暫時沒有住房的話,那隻能是自己解決.錢財方面,如果你母親沒有工作的話.當然是分的比較多.你自己有獨立生存能力的話只能十萬只能分到三萬到四萬左右.

Ⅳ 老人去世後兒女們的穿衣禁忌

不能穿顏色太鮮艷的衣服,也不要穿太特別或者太暴露的衣服,盡量穿得莊重得體一些。

Ⅳ 談談父親去世兒女搬家忌諱有哪些

父親去世兒女搬家忌諱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疑問,當我們類似於父母或者是其他直系親屬去世時,搬家就不能夠非常草率的進行,因為有某些封建倫理的說法,另外如果我們在父親去世後不久,就立刻搬家的話,也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第一、搬家時間

父親去世兒女搬家忌諱有哪些呢?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一般來講,直系親屬去世時都需要在120天之後,或者是說三個月之後才能進行搬家,至於為什麼有這個說法,需要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說是100天為標准,當年父親去世滿百天之後,你就可以進行搬家,如果沒有特殊例子,那麼需要靜待一段時間是最好不過的了,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立即搬家。

第二、如何收拾已故老人的物件

一般來說,去世老人的物件都比較難以打理,因為有許多珍貴物品,以及平時活動所留下來的筆跡等等,所以說在收拾他的物品的時候,能不丟棄的就盡量不要丟棄,保持原狀,另外如果父親在去世之前要求不搬家,那麼,我們應盡量將其屋內的擺設以及相關物件保持原狀,並且,在搬家的時候,應該額外考慮仔細,必要時我們可以避免將去世老人的物品搬走。

第三、其他事項

如果過了搬遷的時間,比如說過完百天之後我們再搬家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盡量避免損壞老人留下的物件,以及其他珍貴的資料等等,我們可以選擇在所有物品都搬完之後,最後再搬去世家人的各種零碎部件,這樣可以避免遺漏,同時我們要知道的原則是能少搬就少搬,能推遲就推遲,根據古代倫理說法,老人們的思想是非常穩固的,他們希望能夠留在原來的房子里。另外在搬遷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將新房和老人留下的舊房都要處理得乾乾凈凈,不留灰塵,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拿水來對傢具以及房屋能沖洗的部分地方進行沖洗,這樣可以洗走晦氣,迎來美好的新生活。

當然,父親去世兒女搬家忌諱有哪些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具體問題具體來分析,不能完全根據古代留下的封建理論,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具體斟酌,從而研究出更好的搬家方案,也能有效的避開這些搬家的忌諱。

Ⅵ 父親去世子女有何禁忌

老人逝後,孝子要守孝三年。
《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這段文字記錄了孔子與宰我的對話,大意是:宰我問孔子:「守孝三年的時間太長了,一年就夠長的了。君子在三年中間不行禮,禮一定要廢棄;三年不奏樂,樂一定要毀掉。舊糧已經用完了,新糧已經收成了,鑽木取火也到了改換木料的時候了,一年也可以了。」孔子說:「吃著稻米,穿上綢緞衣裳,你於心安嗎?」宰我說:「安呀。」 孔子說:「你於心安就做吧!君子在居喪期間,吃美好的食物也不覺得甜,聽美好的音樂也不覺得快樂,日常起居都不安適,所以是不肯那樣做的。現在,你於心安,就做吧。」宰我出去以後,孔子說:「宰我是不仁的人啊,兒子出世,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那三年的喪服,是天下共同的喪期。宰我呀,在他父母那裡也得到三年的愛撫了吧?」
父母亡故,守孝三年,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綿延至今不絕。宰我不仁,早已被人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守孝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三年之約仍然在人們心中,被世人視為大禮。淮北一帶對孝子守孝有許多講究,給「三年喪期」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孝子穿三年白鞋。舊時孝子的白鞋是父母亡故之日臨時縫制的,鞋底鞋面鞋口全白,沒有二色。如今孝子已不再縫制白鞋,都是直接從商店裡買來白色宗酸鞋或運動鞋、皮鞋。解放後,穿白鞋的時間逐漸縮短。如今時興西裝,與運動鞋不搭配,生活節奏快,忙於生產工作,出入公共場合,不再苛求穿白鞋,農村尚能穿仨月倆月,城市裡穿十天半月,意思到就行,「五期」內的祭奠儀式上多以黑紗戴孝了。
三年內不辦嫁娶喜事。直系子孫,即便定好了婚期也要更改,有的在老人彌留期間,匆匆把事情辦了,還有個說法叫「沖喜」,辦喜事能把老人的病災沖走。還有的因各種原因等三年有困難,就在老人入土後立即辦喜事,不貼「喜」字,不放鞭炮不聽響(喇叭)。如果是後來要辦喜事,也可以遷就著掛三個年頭計算。
三年內正月十五不蒸燈。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燈的習俗,面燈上分別捏出一到十二個褶子,對應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掀鍋後,從燈里所蓄的蒸汽水推斷月份的旱澇,預測年景。人在三年守孝期間,沒有蒸燈的權利,但可以點燈。鄉鄰們用籠布包三個五個面燈送去,說給孩子點個燈吧。主人答謝。不在於幾個面燈的價值,在於人家能想到自己,與自己共同懷念老人。人緣好的能收到數十上百盞面燈。
三年春節不貼門對子(春聯)。過春節時,不貼門對子不聽響。從門前過路的人一見便知這家有變故,也會為之嘆惋,念一聲:這家子老的去世了。到第三個春節可以貼黃色或藍色門對子。親屬的門對子也有講究,哥哥嫂子死,弟為幼,為長者執禮,大爺大娘死,其父為幼,自己父母健在也當執父母禮。弟弟弟妹死,兄為長,叔叔嬸子死,若父母健在,其父為長,均可貼紅色門對子。有時堂兄弟之間處理不當,也會反目。
三年沒有好時運。說父母去世三年內做事不順利,凡事要格外謹慎,不冒險,不經營大生意,不與人斗惡。這大概是因為心情極度悲傷,情緒不穩,做事易出差錯。有時孝子與人斗惡,人們便用「三年沒有好時運」相勸,孝子很容易接受,斗惡的對方也會謙讓。
這些習俗,都是用來勸人恭敬父母,身教子孫,引導父慈子孝,使人倫有序,社會和諧,承載的是傳統美德。雖然今天已是百無禁忌,而這些習俗依然在人們心中莊重地保留著,三年守孝的儀式雖然難以做到,而世人心中皆有三年之約。

Ⅶ 母親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親人去世後忌諱身邊沒有親人,以前的人很注重傳宗接代這個說法,如果有老人去世,身邊必須有自己的親人或者後輩在身邊陪著,以便逝者去世時,還有人陪著她,不孤單。逝者在陰間的時候也不會太牽掛這邊,他們才會安息。如果逝者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死去,那就是最大的福氣,如果老人死在兒女的懷里,是兒女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子女在穿孝服時切忌不走親訪友,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守孝期間,子女也要避免穿一些鮮艷的衣服,也不要濃妝艷抹,飲酒作樂。如果你的親人去世了,不要過於的傷心難過,在天堂里,他們如果看見你這個樣子,他們也會很難過,他們不喜歡你那麼消沉,打起精神努力吧,為了你的親人。

Ⅷ 帶小孩子參加葬禮需要注意什麼

對於3歲及以下的孩子,一般建議不要來殯儀館參加葬禮。對於4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是重要的親人過世,可以考慮帶他們來殯儀館參加葬禮。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參加葬禮前,要向孩子解釋葬禮儀式,談論葬禮上有可能會做的事

比如,「葬禮是為了讓大家都去送送外婆,告訴她我們都很愛她。」「葬禮上,我們會看到外婆躺在那裡,身體已經不能動了,但我們可以給她送一朵花,還可以和她說說話。」「我們可能會很難過,還可能會哭,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都很愛外婆。」

二、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在經歷親人過世期間,孩子提出任何有關的問題,照料者都要及時回答,並且保證孩子明白回答,可以問他:「你還有別的問題嗎?」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反復問相同的問題,照料者要耐心傾聽和回答,因為他們需要反復回答問題幫助他理解所發生的事情。

三、學習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向孩子示範悲傷情緒的合理表達

如果照料者傷心流淚,可以告訴孩子:「我很難過,因為想念XX,過一會兒就好了」;如果照料者難以控制的大哭,最好能避開孩子,以免讓孩子感到恐懼。

參加葬禮的積極意義

葬禮,是一堂最生動的演示課程。在葬禮上,所有人的行為,包括人如何釋放情緒,如何向逝者告別,如何表達悲傷,這些都是真實的。作為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葬禮現場可能會有人情緒失控,但是請孩子放心,他會是安全的。

當然,讓孩子參加葬禮也是他們學習和探索如何面對自己的生與死的需要。葬禮能幫助他們對此有一個恰當的認識,誠實地面對親人的離去,在面對接下來更多艱辛的生活時踏出積極的一步。

Ⅸ 家有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應該忌諱什麼

家有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應該忌諱,不要貼紅色的對聯,我們這里。

Ⅹ 家裡父親去世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

閱讀全文

與父母過世兒女要注意哪些細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社保養老金月交多少 瀏覽:269
買賣二手房房主年齡大於70歲 瀏覽:242
結婚後怎麼對待女方父母 瀏覽:702
南寧個人交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149
老人家中風吃什麼補品 瀏覽:867
老年人睡衣用什麼面料好 瀏覽:241
孝順感人瞬間 瀏覽:408
新沂市健康體檢站是做什麼 瀏覽:834
臨時工養老保險有什麼政策 瀏覽:281
體檢前尿液應該什麼顏色 瀏覽:520
什麼昵稱適合老人 瀏覽:779
調整基本養老金完成 瀏覽:238
公婆回農村養老 瀏覽:248
呼市高檔養老院 瀏覽:252
2020農村養老截止日期 瀏覽:277
老年公寓推廣方案 瀏覽:784
徵兵體檢血壓正常證明怎麼開 瀏覽:6
老年人飯後腹部痛吃什麼葯 瀏覽:654
社保退休待遇戶籍 瀏覽:529
蘇州養老院收費標准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