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知道鴿子幾個月大才抱窩啊
三四個月齡後的鴿子可以。
B. 養鴿子的竅門
鴿子有肉鴿、觀賞鴿與信鴿之分。其中肉鴿以供食為目的,不僅肉質細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居多種肉食品之首,既是名貴佳餚又是高級補品。肉鴿以體型大,性溫順,繁殖率高,雛鴿增重快為主要特徵。
肉鴿的抗病能力強,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因此肉鴿養殖場的規模可大可小,可土可洋,在我國南方北方均可飼養。但是鴿廠的選擇應盡量遠離居民區,保持鴿舍安靜,避免人畜頻繁往來,不利於防疫。鴿舍要求寬敞,明亮,光線好,乾燥清潔。盡可能選擇地勢高,雨後不易積水,並無廢氣廢水污染,水質良好,供水方便的地方,有利於清掃消毒。
肉鴿的飼料簡單,採用原粒雜糧。通常採用的種類有玉米、豌豆、高粱、小麥、麻籽等。一對生產中的種鴿日飼料量150克左右。
肉鴿一般可存活10--15年,但繁殖年齡5-6年,最佳繁殖年齡2-4歲。通常一對肉鴿一年可繁殖6—8對,除8—10月間換羽期產蛋較疏以外,一年四季均可產蛋育雛。
肉鴿根據其生長發育情況可分為:乳鴿:指出殼後25——30日齡的幼鴿(又稱雛鴿或仔鴿)。因為3O日齡前的幼鴿是依靠父母鴿消化系統中的嗉囊所產生的鴿乳喂大的,所以叫乳鴿。由於乳鴿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因而把它當一道名菜。乳鴿生長快,飼養時間短,四周齡體重可達600克以上,即可食用。乳鴿出殼後,父母自然會精心的哺育其後代。但也有一些問題是父母鴿顧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員精心護理才能使乳鴿正常生長。剛出殼的乳鴿身體抗病能力差,但食量大,排糞多,如不及時清理容易發病。乳鴿長至3O天既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時供給其較細顆粒及質量好的飼料,經過一兩天之後鴿子就能自行採食了。
青年鴿:鴿子自孵出後長到個6個月,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青年鴿。青年鴿適合群養,有利於鴿子的運動和生長發育,為日後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打下基礎。
成年鴿:在經過4-6個月的生長發育期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開始配偶繁殖,撫育幼仔,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成年鴿。三四個月齡後的鴿子開始有第二性特徵出現,稱為鴿子的發情期。達到性成熟年齡的鴿子會表現出各種求偶的行為,並會自行交配繁育後代,這就是鴿子的自然繁殖法。但為了防止近親交配,鴿種退化,防止。「早婚」,「同性戀」或配對不當等現象,必須採用人工配對的方法,繁育優良後代。
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經交配終身不渝,人為拆散後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配對認可。為了防止因拆對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配對工作必須早計劃早安排。比較好的方法是:在鴿子養至四個月齡後,將雌鴿和雄鴿分別養在不同的欄里。但要注意飼養在同一欄里的同性鴿的品種和月齡也應相同或相近,防止大鴿子欺負小鴿子,造成弱小鴿傷殘。已經成熟的鴿子按照飼養者的目的對其包辦婚姻,將般配的公母鴿放在籠子中,使他們產生感情,以至交配產蛋,這需要10--12天的時間。大多數鴿子能在這段時間內培養出感情,成為恩愛夫妻,開始生兒育女的和睦生活。
母鴿經過交配三天產下兩枚蛋後,即開始孵蛋。夫妻配合默契,共同參與抱窩孵蛋的工作,且工作時間安排上比較明確固定,執行得非常認真。鴿子所產的蛋其孵化期相當一致,均為17-19天,絕大多數為18天。幼雛孵出後,夫妻共同產生鴿乳,用嘴對嘴的方法哺育幼仔,直至小鴿子能獨立生活。育雛期一般為25一30天。
應當注意,在孵化期飼養人員應按時和及時處理壞死蛋,通過照蛋發現無精蛋或死胚蛋,取出這些無用的蛋,從而可以進行個窩孵化。讓那些無蛋可孵的生產鴿可以重新產蛋,孵化,使生產鴿的群體繁殖量大大增加。
鴿子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鳥類,但是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消毒,細心觀察,防病治病,科學管理,科學喂養。飼養肉鴿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C. 農業知識
關於種蘋菇:
平菇高產栽培的產量標準是每1公斤原料達到2公斤以上鮮菇產量。所謂大面積達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鮮菇產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種誤導。
平菇栽培管理技術錯綜復雜,千變萬化,重點應抓住以下四個主要問題。
一、營養元素合理配給
平菇屬木腐菌類中的一個異養生物、體內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養分,但它能依靠菌絲細胞分泌的各種酶的作用,來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現成的營養物質或人工配製的多種「全營養」培養基。營養物質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實體的物質基礎,就廣義來講,凡能為其提供能量、合成細胞物質及在新陳代謝中起調節作用的物質,都是平菇的營養源。主要分為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和生長素等。
生產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質量要優。所選用的各種物質必須新鮮、於燥、無霉爛變質、無蟲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爛變質的原料均不宜作培養材料,即使成功,也難高產。其次是培養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適的碳氮比為34~40:1 。如果氮素不夠,會明顯影響產量,若氮素過高,輕則會導致菌絲徒長,營養生長周期延長,推遲正常出菇時間。重則若栽培方式不當,導致料內游離氮不能有效揮發,將會嚴重抑制菌絲生長,甚至在料中生長大量鬼傘類雜菌。第三是添加無機鹽類營養(礦質營養)的比例不能失調。鈣能促進菌絲體的生長和子實體的形成;磷不僅是核酸和能量的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謝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鉀在細胞組成、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呼吸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別為:鈣1.5%~2%,磷1%~1.5%,鉀0.3%。總而言之,營養是平菇高產的物質基礎,基礎打牢了,奪取高產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種基因應考核論證
優良菌種是奪取平菇高產的重要條件,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但優與劣的鑒別標准呢?通常所說的菌絲長滿瓶或袋,菌齡適宜,外觀無雜菌、蟲害,菌絲潔白、濃密、粗壯即為優良菌種。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並不能說明該品種(菌株)就優良。而真正的優良品種除具備上述外觀標准外,還必須具有優良的內在品質和潛在因素,即遺傳基因穩定。要求出菇溫度范圍廣,穩產高產,菇形美觀,柄短蓋厚,色澤亮麗,風味獨特,既要有抗雜性,又要有抗遺性。因此,引種時須嚴格考核,做好出菇試驗。如國平1號、國平2號、慶豐1號、三峽1號等菌株,均具備上述特徵,可稱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環境因子綜合調節
平菇生長發育,對外界環境條件有著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並滿足其要求時,才能獲得豐收,奪取高產。溫度是平菇生長發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環境因素之一。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溫型的菌株出菇溫度差異顯著,不同生產季節的溫度相差明顯,生產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分門別類,採用靈活的管理措施,特別是在發菌期對料溫的有效調控,出菇期將溫度調控到該品種的最適范圍,這更是重中之重。水是萬物生命之源,平菇生產的成功與優質高產,關鍵在於水。料內水多則含氧量少,不利菌絲生長,水少則營養分解困難,不利出菇。發菌期基質含水量為65%,出菇期含水量達到68%~7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時,長出的菇大而肥厚,色澤鮮艷品質好。空氣是控制平菇菌絲長速和菇體質最的「試金石」,發菌期和出菇期料內氧氣充足,室內空氣新鮮,菌絲體和子實體便生長旺盛,長速快,產量高,質量好。同時,空氣也可對原基分化取到調控作用,對料內減少供氧有利於分期定時出菇。適宜的光照既可刺激原基分化,又可調劑菇體的色澤及產品質量。pH值是影響平菇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發菌期pH值在7~7.5時,既可以滿足菌絲生長,又可抑制雜菌發生。出菇期的PH值以5.8~6.2為宜。由此可見,綜合調節各環境因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管理技巧靈活應變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管理是重點。」管理的技巧在於應變靈活。在各個生產環節中,必須抓住管理重點,明確主要矛盾,當嚴則嚴,當活則活。如培養料的營養比例,基質含水量,消毒滅菌,發菌期和出菇期的溫度控制,出菇期的水分管理等工作,一定要嚴而又嚴,不能有絲毫馬虎,稍有疏忽,可能會導致全盤皆輸。
平菇管理萬變不離其中,重點離不開「溫、濕、氣」三要素。在溫度管理中嚴禁一個「高」字,水分管理中切忌一個「多」字,空氣管理中牢記一個「暢」字。只要把溫、濕、氣三者關系靈活應用,把握准確,奪取高產便十拿九穩。
雙孢菇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1、原料及配方
栽培雙孢菇的原料主要是稻草、大麥草、小麥草和家畜糞,最近報道也有用玉米稈和玉米芯栽培的。按100平方米投料計算,常用的幾種配方是:
(1)、麥(稻)草1500公斤、牛糞150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3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
(2)、玉米稈1600公斤(鍘成3cm長的段 )、干糞(牛、馬、雞、羊糞)1600公斤,石膏粉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石灰30公斤,尿素15公斤、添加劑15公斤,發酵劑10公斤。
2、堆制發酵
提前將草和糞分別預濕,堆放2-3天。
底層先等距離橫放幾根木棒,然後鋪寬1.5m,厚0.3m,長度不限預濕的麥草,其上鋪一層厚3—5cm的糞層,再按上法依次鋪草、鋪糞。從第4層開始,每鋪完一層澆一次水,澆水量隨層次的加高而加大,當料堆到80—90cm高時,再均勻橫放幾根木棒,上面繼續鋪料加水。一般料堆高度以1.5m為宜,上下垂直,堆頂應為魚脊背形。料堆結束後,上面蓋棚膜,防雨增溫。待料堆蹋實後,抽出所有木棒,洞孔做為通氣孔。
3、翻堆
建堆4—5天後,堆內溫度可升至65—75℃ 。當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第一次翻堆。翻時應內翻外、外翻內、上倒下、下倒上、打碎糞塊,抖松草料,料乾的地方,適當補水並分層加入總量一半的其它輔料。在首次翻堆時必須把培養料的濕度調節合適,使含水量達到65%(抓料指縫見水為宜),以後盡量不再加水。復堆後寬高不變,仍照前述留通氣孔。翻堆共要進行4次,每次間隔時間為6、5、4、3天。在第二次翻堆時加入剩餘的輔料。結合最後一次翻堆,噴灑敵敵畏、敵殺死、菇哈哈、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克霉靈等殺蟲殺菌劑。
4、二次發酵
第4次翻堆後把培養料趁熱運入菇棚內,分成數堆,拉掉草簾,關閉棚口,進行高溫發酵,如氣溫低,要在棚內生火加溫,使棚溫達到60℃ 後保持10小時即停止加熱,再過2—3天結束發酵。然後打開通風口,降溫排氣。發酵好的培養料為棕色,既有光澤,手感蓬鬆,易折斷,有酒香味。
5、接種發菌
將發酵好的料鋪成寬1-1.2m,厚18-20cm,長度不限的畦床,待料溫下降到30℃ 以下時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種1.5瓶,先穴播,留少量菌種再撒於表面。種接完後蓋地膜或報紙,拉上草簾,關閉棚口。5天後,可打開通風口,每天掀膜通風1次,以促進菌絲生長定植。棚溫保持在25 ℃左右,當菌絲拉滿料面時,應揭掉地膜,降低料表面濕度,促進菌絲向下生長。
6、覆土
當菌絲快長透料底時便可覆土,覆土選擇,葯劑處理及方法同雞腿菇。二次覆土後3-4天內,床面每天噴輕水2次,使土壤濕度達到土粒壓扁但邊緣不裂縫的程度,以促進菌絲向上生長。
7、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透土層時,要加強通風,抑制菌絲生長,促進菇蕾形成。當床面開始出菇時,每天噴2—3次出菇水,注意噴水量不能太多,不能過猛,且噴水後要及時通風。棚內溫度控制在13—20℃, 溫差不能過大。特別是春季氣溫不穩定,菇棚常出現15℃ 以上的溫差,會導致大批幼菇死亡。要採取如搭小拱棚、加草簾、生火等措施保溫。
菌蓋長到直徑4-5cm時開始採收。溫度高時每天採收兩次,采完一茬菇應清理菇床,摘除死菇、爛菇。夏季生產一般採收三茬,每平方米可採收7公斤左右。秋季生產,當年能收1-2茬,11月下旬以後,菇棚進入越冬管理階段。管理要點是減少噴水(每周噴一次),降低溫度(保持在4 ℃左右)。待春季氣溫回升後,並給床面噴營養水,促使春季出菇加大棚內濕度,將土壤濕度調節到出菇階段。
關於養鱔魚:
從養殖方式來看,靜水無土養殖法不僅新,而且具有節水、建池成本低、馴食配合飼料容易等諸多優點。而要想學到靜水無土生態養的真諦,我們先來認識一個人。周文宗是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研究黃鱔的養殖技術,在既缺水,又沒土的實驗室里,他提出了黃鱔的靜水無土生態養殖法,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反復實踐,終於讓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成為可能。
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的核心技術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樣性和共生互利的原理,從而達到提高黃鱔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防治病蟲害的目的。而要想實現黃鱔的靜水無土養殖,首先要為黃鱔營造一個恬靜、舒適的家園,據我了解在建魚塘的時候有方向性的問題這個鱔魚池有沒有這樣的問題。
魚池面積一般在18平方米左右,池高40 -50cm,這樣便於管理,進水口設置在南牆,排水口則在靠近北牆的池底,以便排污徹底;為了防止下雨池水暴漲,所以還要在北牆設置溢水口,高度在距池底30cm左右地方,。黃鱔的攀爬能力很強,建池時,一定要砌一個10厘米左右的牆沿,以防止黃鱔演繹勝利大逃亡的故事。黃鱔住慣了PH偏酸的泥窩里,一下子把它放進鹼性濃度很高的水泥池,難免會水土不服。所以,建好魚池,一定先要用千分之一濃度的過磷酸鈣進行脫鹼,浸泡一個星期後,換上清水後,還要檢查池水的PH是否達到了6.5左右,最保險的方法是放上幾條泥鰍,半個小時以後,如果泥鰍翻肚,說明還是偏鹼性,需要重新脫鹼,如果泥鰍完好如初遊走自如,這時,就可以給黃鱔添置家當了黃鱔生性膽小,喜歡鑽洞,所以靜水無土生態養殖中,給它模擬一個黑暗的魚巢非常重要,用廢舊的自行車輪胎壓上一個黑色塑料袋是個不錯的主意,既能給黃鱔一個舒適的安樂窩,又能降低成本,一舉兩得。
黃鱔喜歡群聚,但又個性,所以,輪胎要採用大、中、小不同規格的,讓它們自由選擇,脾氣相投的住在一起。根據我們觀察黃鱔大部分都鑽到輪胎裡面,大概到60%-70%,另外有10%-20%鑽到塑料袋裡面還有10%-20%在水草下面,這是因為黃鱔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各有所好以,輪胎的多少要根據觀察後增減,像這樣顧頭不顧尾的搶地盤,顯然是輪胎少了,要及時增加,以免引起黃鱔的爭斗,造成傷亡。設置魚巢時還要注意,輪胎的開口一定朝外,這樣可以讓黃鱔有足夠的活動場所。食台要放在中間,方便黃鱔攝食,也便於管理人員觀察。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草」,所以投放水草也是黃鱔靜水無土生態養殖的關鍵技術之一。在黃鱔池裡養水草,不但可以調節和凈化水質,還可以給黃鱔提供小憩的地方,遮蔭避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我們的實驗證實特別水花生的含黃酮類物質 對黃鱔病蟲害的作用可以跟慶大黴素的作用相似投放水草時,水草的面積不宜過大,至少四周要留出1/4的空間,讓黃鱔充分享受自由。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不同的季節要合理的搭配水草比例。一般夏天以水葫蘆、水花生為主,春天和秋天以水花生浮萍為主,冬天最好不要放水。因為鱔魚喜歡鑽水草。水草一般浮在水面上,冬天降溫的時候很容易凍傷鱔魚給黃鱔池搭涼棚,是黃鱔靜水無土生態養殖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是因為黃鱔靜水無土養殖的池面較小,水位較淺,在夏天水溫極易超過300C,使黃鱔有應激反應,引來殺身之禍。所以,一定採取遮蔭措施。在池邊種植葡萄、絲瓜、等攀援植物。也是不錯的主意,不但能享受著收獲的喜悅,還能給黃鱔池遮陽避暑。建魚池、搭魚巢,架遮陽網,鋪的、蓋的都有了,這時,您還不能急著把黃鱔寶寶請回家,因為水草、輪胎上,難免有寄生蟲、細菌。所以一般在魚種放養前15天,用10PPM的硫酸銅和100PPM的高錳酸鉀混合液,進行全池潑灑,殺蟲的、滅菌的就都有了,浸泡1個星期後,換上清水,就可以放養小雜魚、泥鰍、蟾蜍、田螺了,您要是以為這些小傢伙會跟黃鱔的爭權奪利,那可是冤枉它們了,其實泥鰍是增加氧氣的強將,但每平方米不能超過0.3公斤,而且要在黃鱔馴食成功後放養,否則,貪吃的泥鰍會吃掉黃鱔所有的口糧。
蟾蜍則是給黃鱔治病的良醫,每個池中放1-2兩只就可以了,否則上竄下鑽蟾蜍,會攪得黃鱔不得安寧。田螺是清除黃鱔糞便的勤雜工,但也不能超過每平方米0.25公斤,多了也會跟黃鱔爭奪氧氣。有了這么舒適的環境,配備齊全的護工。就可以把黃鱔寶寶請回家了。這幾年黃鱔養殖的發展速度很快,而種苗就明顯顯現出供應不足的尷尬局面。這也就給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他們精心編造了一些美麗謊言來誘騙養殖者上當,謊稱可以面向全國提供「特大黃鱔」種苗,並稱這種黃鱔具有「生長快、易飼養。」「從孵化到長到1公斤,只要7個月。其實所謂的「特大黃鱔」種苗,是騙子們在騙得客戶交了引種款後,再派人從市場上購買本地價格低廉商品小黃鱔。養殖戶往往運回後,養殖不到一個月便全軍覆沒,永遠也看不到快速增長的盛況。所以,想養黃鱔的農民朋友,在引種時,一定要到有孵化能力的場家引種,當地有野生資源的,最好進行野生囤養。那麼野生囤養要注意那些問題呢?捉回來的野生黃鱔,不要馬上放入池內,野生環境下生活的黃鱔,難免身上有細菌、寄生蟲,所以,要先按大小分出不同規格,然後用3PPM的鱔寶1號進行消毒,以免放養時,把病菌帶入清潔的魚池。魚種的篩選工作需要3到4天時間才能完成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質量不好的魚 挑到這里來 質量不好包括什麼呢用四個字來說查形觀色顧名思義,首先要檢查鱔魚的身體,不入魚巢的尾巴捲曲的,斷尾的,這些病態的鱔魚,都是淘汰的對象,其次觀察鱔魚的顏色,有傷斑的嘴巴和肛門紅腫的,一定要挑出,千萬不要讓他們濫竽充數,攪混一鍋湯。
在這3到4天暫養期中,每天清晨的換水工作避不可少,否則就會因為缺氧,給黃鱔帶滅頂之災。為了殺滅黃鱔體的寄生蟲和細菌,還要給黃鱔吃些中草葯,給吃慣了小魚、小蝦的黃鱔吃中草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把中草葯喂給貪吃的黃粉蟲吃,然後,再把服過葯的黃粉蟲,喂黃鱔,這樣它就不忌口了。餵食的時間要在傍晚,一個是陽光不那麼刺眼,第二溫度適宜,餵食量掌握在黃鱔體重的1%,就可以了經過3到4天的挑選,身體健壯的就可以放養了。放養前,還要用10PPM的硫酸銅,浸泡8分鍾左右後,就可以讓它們住進新房了,黃鱔戀舊,你要是在食台的上方放養,以後它就會經常回食台上來玩耍,這樣非常利於馴食。放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不同的規格放入不同池內,以免以大欺小。放養兩個小時內,要細心觀察,剛到新家,難免有些爭斗,所以有不入巢的,受傷就要及時淘汰。到了傍晚就要開始人工馴食了。人工養殖黃鱔為什麼要馴食呢?
黃鱔的馴食,也就是馴化黃鱔吃配合飼料黃鱔吃配合飼料。可以使黃鱔的營養更加全面均衡為黃鱔的規模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可以說黃鱔人工馴食,是衡量黃鱔人工養殖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如果說黃鱔馴食成功了,那麼黃鱔的人工養殖基本成功了一半要想讓吃慣了野食的黃鱔吃配合飼料,就像小孩吃慣了母乳,改吃牛奶一樣難,黃粉蟲是黃鱔的最愛,所以,以黃粉蟲為誘餌,訓練黃鱔吃配合飼料是個好辦法。一般第一天黃粉蟲佔80%,其他配合飼料佔20%。以後黃粉蟲以每天10%的量遞減,配合飼料以10%的量遞增,葷素搭配。但是黃粉蟲不能低於40%,否則無法滿足黃鱔口味。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險,所以黃鱔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許多未雨綢繆的措施,都是來自亡羊補牢的經驗,所以病蟲害的防治馬虎不得。
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最常見的有三種細菌性爛尾病、神經紊亂症,還有列印病。用葯物防治一般用高錳酸鉀比較好用1%的高錳酸鉀濃水,塗抹在上面嚴重的直接把高錳酸鉀粉塗抹在上面,一般一個星期以後就可以看到傷口開始癒合細菌性爛尾病是細菌引起的,雖然不會置黃鱔於死地,但它可以誘發很多細菌性病害,所以得了,就要盡快治療。一般常用的金黴素 1噸水用7-8克 浸泡7-8個小時 3-4天就可以了 每天一次 另外一個用氟哌酸
水質的好壞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判斷水質好壞呢?一個是根據它的水色 水的顏色 一般來說 像這個水就比較好 黃綠色比較好 如果黑色的 褐色的灰白色的 一般人工養殖效果不好 我們也可以用肉眼判斷 一般見底比較好 但不能清澈水清則無魚田螺是對氧氣非常敏感的傢伙,如果缺氧,它就會扎堆,這時就要及時換水了。為了保證良好的水質,要經常檢查池水的PH值,如果是偏鹼,就用1PPM的漂白粉,進行調節,如果偏酸PH值6.5以下,則用10PPM生石灰調節,通常水位保持在3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另外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要做好越冬防護。雖然上面已經結冰很冷,只要有充足的氧氣黃鱔也能安全越冬據我們的記者調查,規格在100克以上的黃鱔批發價為每公斤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目前國內市場年需求量近300萬噸,港澳地區的需求也呈增長趨勢。而現在供應黃鱔市場的主要貨源來自野生捕撈和一定數量的野生鱔反季節囤養。需求的增長和資源的減少,使黃鱔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價格也穩步提高。所以,養殖黃鱔正當時,而黃鱔靜水無土養殖,不但節水,而且建池成本低,既可室內養殖,也可室外養殖;既可庭院養殖,也可工廠化養殖,所以,感興趣的農民朋友,不妨試一試。
關於養鴿子:
鴿子有肉鴿、觀賞鴿與信鴿之分。其中肉鴿以供食為目的,不僅肉質細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居多種肉食品之首,既是名貴佳餚又是高級補品。肉鴿以體型大,性溫順,繁殖率高,雛鴿增重快為主要特徵。
肉鴿的抗病能力強,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因此肉鴿養殖場的規模可大可小,可土可洋,在我國南方北方均可飼養。但是鴿廠的選擇應盡量遠離居民區,保持鴿舍安靜,避免人畜頻繁往來,不利於防疫。鴿舍要求寬敞,明亮,光線好,乾燥清潔。盡可能選擇地勢高,雨後不易積水,並無廢氣廢水污染,水質良好,供水方便的地方,有利於清掃消毒。
肉鴿的飼料簡單,採用原粒雜糧。通常採用的種類有玉米、豌豆、高粱、小麥、麻籽等。一對生產中的種鴿日飼料量150克左右。
肉鴿一般可存活10--15年,但繁殖年齡5-6年,最佳繁殖年齡2-4歲。通常一對肉鴿一年可繁殖6—8對,除8—10月間換羽期產蛋較疏以外,一年四季均可產蛋育雛。
肉鴿根據其生長發育情況可分為:乳鴿:指出殼後25——30日齡的幼鴿(又稱雛鴿或仔鴿)。因為3O日齡前的幼鴿是依靠父母鴿消化系統中的嗉囊所產生的鴿乳喂大的,所以叫乳鴿。由於乳鴿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因而把它當一道名菜。乳鴿生長快,飼養時間短,四周齡體重可達600克以上,即可食用。乳鴿出殼後,父母自然會精心的哺育其後代。但也有一些問題是父母鴿顧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員精心護理才能使乳鴿正常生長。剛出殼的乳鴿身體抗病能力差,但食量大,排糞多,如不及時清理容易發病。乳鴿長至3O天既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時供給其較細顆粒及質量好的飼料,經過一兩天之後鴿子就能自行採食了。
青年鴿:鴿子自孵出後長到個6個月,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青年鴿。青年鴿適合群養,有利於鴿子的運動和生長發育,為日後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打下基礎。
成年鴿:在經過4-6個月的生長發育期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開始配偶繁殖,撫育幼仔,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成年鴿。三四個月齡後的鴿子開始有第二性特徵出現,稱為鴿子的發情期。達到性成熟年齡的鴿子會表現出各種求偶的行為,並會自行交配繁育後代,這就是鴿子的自然繁殖法。但為了防止近親交配,鴿種退化,防止。「早婚」,「同性戀」或配對不當等現象,必須採用人工配對的方法,繁育優良後代。
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經交配終身不渝,人為拆散後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配對認可。為了防止因拆對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配對工作必須早計劃早安排。比較好的方法是:在鴿子養至四個月齡後,將雌鴿和雄鴿分別養在不同的欄里。但要注意飼養在同一欄里的同性鴿的品種和月齡也應相同或相近,防止大鴿子欺負小鴿子,造成弱小鴿傷殘。已經成熟的鴿子按照飼養者的目的對其包辦婚姻,將般配的公母鴿放在籠子中,使他們產生感情,以至交配產蛋,這需要10--12天的時間。大多數鴿子能在這段時間內培養出感情,成為恩愛夫妻,開始生兒育女的和睦生活。
母鴿經過交配三天產下兩枚蛋後,即開始孵蛋。夫妻配合默契,共同參與抱窩孵蛋的工作,且工作時間安排上比較明確固定,執行得非常認真。鴿子所產的蛋其孵化期相當一致,均為17-19天,絕大多數為18天。幼雛孵出後,夫妻共同產生鴿乳,用嘴對嘴的方法哺育幼仔,直至小鴿子能獨立生活。育雛期一般為25一30天。
應當注意,在孵化期飼養人員應按時和及時處理壞死蛋,通過照蛋發現無精蛋或死胚蛋,取出這些無用的蛋,從而可以進行個窩孵化。讓那些無蛋可孵的生產鴿可以重新產蛋,孵化,使生產鴿的群體繁殖量大大增加。
鴿子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鳥類,但是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消毒,細心觀察,防病治病,科學管理,科學喂養。飼養肉鴿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D. 鴿子多大離開父母
小鴿子離開親鴿的哺乳,很難存活的,等到出生20天,就可以人工喂養了,那時給它喂些小麥,碎玉米,高粱穀子等農作物,還有如果你是籠養的話,一定要考慮消毒和保健的問題,.保健就是防止鴿子缺少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弄那些紅土啊,貝殼啊.沙子啊魚粉啊什麼的按比例拌給它吃,太麻煩,我覺得不如放養,鴿子缺什麼,它會自己找些東西吃,自我調整.養鴿子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給它准備充足的水喝。出殼25天的幼鴿一般就要離開父母鴿,開始下巢飼養。做好疫苗防疫後,要讓幼鴿自己獨立吃食喝水。剛開始時的幾天,要把鴿子放在降落台上幾次,讓它們盡快熟悉周圍環境和學會進出鴿棚。沒有成鴿的欺辱,幼鴿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會讓幼鴿早早不依靠父母鴿獨立,使小鴿子成熟期明顯縮短。
E. 養鴿子的進
鴿子有肉鴿、觀賞鴿與信鴿之分。其中肉鴿以供食為目的,不僅肉質細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居多種肉食品之首,既是名貴佳餚又是高級補品。肉鴿以體型大,性溫順,繁殖率高,雛鴿增重快為主要特徵。
肉鴿的抗病能力強,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因此肉鴿養殖場的規模可大可小,可土可洋,在我國南方北方均可飼養。但是鴿廠的選擇應盡量遠離居民區,保持鴿舍安靜,避免人畜頻繁往來,不利於防疫。鴿舍要求寬敞,明亮,光線好,乾燥清潔。盡可能選擇地勢高,雨後不易積水,並無廢氣廢水污染,水質良好,供水方便的地方,有利於清掃消毒。
肉鴿的飼料簡單,採用原粒雜糧。通常採用的種類有玉米、豌豆、高粱、小麥、麻籽等。一對生產中的種鴿日飼料量150克左右。
肉鴿一般可存活10--15年,但繁殖年齡5-6年,最佳繁殖年齡2-4歲。通常一對肉鴿一年可繁殖6—8對,除8—10月間換羽期產蛋較疏以外,一年四季均可產蛋育雛。
肉鴿根據其生長發育情況可分為:乳鴿:指出殼後25——30日齡的幼鴿(又稱雛鴿或仔鴿)。因為3O日齡前的幼鴿是依靠父母鴿消化系統中的嗉囊所產生的鴿乳喂大的,所以叫乳鴿。由於乳鴿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因而把它當一道名菜。乳鴿生長快,飼養時間短,四周齡體重可達600克以上,即可食用。乳鴿出殼後,父母自然會精心的哺育其後代。但也有一些問題是父母鴿顧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員精心護理才能使乳鴿正常生長。剛出殼的乳鴿身體抗病能力差,但食量大,排糞多,如不及時清理容易發病。乳鴿長至3O天既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時供給其較細顆粒及質量好的飼料,經過一兩天之後鴿子就能自行採食了。
青年鴿:鴿子自孵出後長到個6個月,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青年鴿。青年鴿適合群養,有利於鴿子的運動和生長發育,為日後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打下基礎。
成年鴿:在經過4-6個月的生長發育期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開始配偶繁殖,撫育幼仔,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成年鴿。三四個月齡後的鴿子開始有第二性特徵出現,稱為鴿子的發情期。達到性成熟年齡的鴿子會表現出各種求偶的行為,並會自行交配繁育後代,這就是鴿子的自然繁殖法。但為了防止近親交配,鴿種退化,防止。「早婚」,「同性戀」或配對不當等現象,必須採用人工配對的方法,繁育優良後代。
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經交配終身不渝,人為拆散後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配對認可。為了防止因拆對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配對工作必須早計劃早安排。比較好的方法是:在鴿子養至四個月齡後,將雌鴿和雄鴿分別養在不同的欄里。但要注意飼養在同一欄里的同性鴿的品種和月齡也應相同或相近,防止大鴿子欺負小鴿子,造成弱小鴿傷殘。已經成熟的鴿子按照飼養者的目的對其包辦婚姻,將般配的公母鴿放在籠子中,使他們產生感情,以至交配產蛋,這需要10--12天的時間。大多數鴿子能在這段時間內培養出感情,成為恩愛夫妻,開始生兒育女的和睦生活。
母鴿經過交配三天產下兩枚蛋後,即開始孵蛋。夫妻配合默契,共同參與抱窩孵蛋的工作,且工作時間安排上比較明確固定,執行得非常認真。鴿子所產的蛋其孵化期相當一致,均為17-19天,絕大多數為18天。幼雛孵出後,夫妻共同產生鴿乳,用嘴對嘴的方法哺育幼仔,直至小鴿子能獨立生活。育雛期一般為25一30天。
應當注意,在孵化期飼養人員應按時和及時處理壞死蛋,通過照蛋發現無精蛋或死胚蛋,取出這些無用的蛋,從而可以進行個窩孵化。讓那些無蛋可孵的生產鴿可以重新產蛋,孵化,使生產鴿的群體繁殖量大大增加。
鴿子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鳥類,但是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消毒,細心觀察,防病治病,科學管理,科學喂養。飼養肉鴿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F. 在家如何養鴿子
鴿子有肉鴿、觀賞鴿與信鴿之分。其中肉鴿以供食為目的,不僅肉質細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居多種肉食品之首,既是名貴佳餚又是高級補品。肉鴿以體型大,性溫順,繁殖率高,雛鴿增重快為主要特徵。
肉鴿的抗病能力強,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因此肉鴿養殖場的規模可大可小,可土可洋,在我國南方北方均可飼養。但是鴿廠的選擇應盡量遠離居民區,保持鴿舍安靜,避免人畜頻繁往來,不利於防疫。鴿舍要求寬敞,明亮,光線好,乾燥清潔。盡可能選擇地勢高,雨後不易積水,並無廢氣廢水污染,水質良好,供水方便的地方,有利於清掃消毒。
肉鴿的飼料簡單,採用原粒雜糧。通常採用的種類有玉米、豌豆、高粱、小麥、麻籽等。一對生產中的種鴿日飼料量150克左右。
肉鴿一般可存活10--15年,但繁殖年齡5-6年,最佳繁殖年齡2-4歲。通常一對肉鴿一年可繁殖6—8對,除8—10月間換羽期產蛋較疏以外,一年四季均可產蛋育雛。
肉鴿根據其生長發育情況可分為:乳鴿:指出殼後25——30日齡的幼鴿(又稱雛鴿或仔鴿)。因為3O日齡前的幼鴿是依靠父母鴿消化系統中的嗉囊所產生的鴿乳喂大的,所以叫乳鴿。由於乳鴿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因而把它當一道名菜。乳鴿生長快,飼養時間短,四周齡體重可達600克以上,即可食用。乳鴿出殼後,父母自然會精心的哺育其後代。但也有一些問題是父母鴿顧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員精心護理才能使乳鴿正常生長。剛出殼的乳鴿身體抗病能力差,但食量大,排糞多,如不及時清理容易發病。乳鴿長至3O天既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時供給其較細顆粒及質量好的飼料,經過一兩天之後鴿子就能自行採食了。
青年鴿:鴿子自孵出後長到個6個月,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青年鴿。青年鴿適合群養,有利於鴿子的運動和生長發育,為日後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打下基礎。
成年鴿:在經過4-6個月的生長發育期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開始配偶繁殖,撫育幼仔,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成年鴿。三四個月齡後的鴿子開始有第二性特徵出現,稱為鴿子的發情期。達到性成熟年齡的鴿子會表現出各種求偶的行為,並會自行交配繁育後代,這就是鴿子的自然繁殖法。但為了防止近親交配,鴿種退化,防止。「早婚」,「同性戀」或配對不當等現象,必須採用人工配對的方法,繁育優良後代。
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經交配終身不渝,人為拆散後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配對認可。為了防止因拆對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配對工作必須早計劃早安排。比較好的方法是:在鴿子養至四個月齡後,將雌鴿和雄鴿分別養在不同的欄里。但要注意飼養在同一欄里的同性鴿的品種和月齡也應相同或相近,防止大鴿子欺負小鴿子,造成弱小鴿傷殘。已經成熟的鴿子按照飼養者的目的對其包辦婚姻,將般配的公母鴿放在籠子中,使他們產生感情,以至交配產蛋,這需要10--12天的時間。大多數鴿子能在這段時間內培養出感情,成為恩愛夫妻,開始生兒育女的和睦生活。
母鴿經過交配三天產下兩枚蛋後,即開始孵蛋。夫妻配合默契,共同參與抱窩孵蛋的工作,且工作時間安排上比較明確固定,執行得非常認真。鴿子所產的蛋其孵化期相當一致,均為17-19天,絕大多數為18天。幼雛孵出後,夫妻共同產生鴿乳,用嘴對嘴的方法哺育幼仔,直至小鴿子能獨立生活。育雛期一般為25一30天。
應當注意,在孵化期飼養人員應按時和及時處理壞死蛋,通過照蛋發現無精蛋或死胚蛋,取出這些無用的蛋,從而可以進行個窩孵化。讓那些無蛋可孵的生產鴿可以重新產蛋,孵化,使生產鴿的群體繁殖量大大增加。
鴿子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鳥類,但是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消毒,細心觀察,防病治病,科學管理,科學喂養。飼養肉鴿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G. 養肉鴿子怎麼養
1、舍選好鴿場、建好鴿舍: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無「三廢」污染的地方建場。鴿舍應乾燥清潔,空氣清新,光照適宜,通風良好。
2、控即控制環境:出殼雛鴿羽毛未豐,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多雨季節應搞好鴿舍衛生,保證通風乾燥,炎夏季節要防暑降溫,注意通風換氣。
3、科學配料:多喂小粒飼料,增豆和去殼小麥,減少有殼穀粒。各種飼料要浸泡後,晾乾再喂,青年鴿的日糧中應增加玉米、小粱等穀物,產蛋鴿飼料中應含有足夠的蛋白質和等。
群養式鴿舍通常採用單列式平房,每幢鴿舍長12~18米,檐高2.5米,寬1.1米,內部用鴿籠或鐵網隔成4~6小間,每個小間可飼養種鴿32對,或青年鴿50對,全幢可飼養種鴿128~192對,或養青年鴿200~300對,由1個人管理。
每間鴿舍要前後開設窗戶,前窗可離地低些,後窗要高些,在後牆距地面40厘米處開設兩個地腳窗,以有利於鴿舍的通風換氣。鴿舍的前面應有1米寬的通道,每小間鴿舍的門開向通道。
通道兩面是30厘米寬、5厘米深的排水溝。鴿舍的前面是運動場,其大小應是鴿舍面積的2倍,上面及其他三面均用鐵網圍住,門開在通道的兩頭。
H. 鴿子怎麼養
1、鴿子是一種群居禽類,只養一隻是不合適的,所以最好是好幾只一起養(一開始的話也不適合養太多...)鴿子對於周圍的環境,事物和人具有很強的記憶力而且可以維持很長時間,對於經常接觸的人也會親近的很快。所以一定要堅持每天親自給鴿子餵食,但是不要試圖伸手去抓或者撫摸鴿子,因為鴿子是一種很膽小的動物,很容易受到驚嚇。
4、鴿子長至能飛之後,每天至少讓它飛2次,回來後喂一次食,加強它對「家」的概念。
I. 籠養的鴿子孵出來的小鴿子多久要和大鴿子分開
最最理想的是在25日齡的時候就需要給分開了。因為25日齡的幼鴿,基本都已經會自己吃食物了。這時候給分離一是不會再加重親鴿的負擔,可以讓其盡快的恢復體質。
二是對幼鴿盡早的隔離也有助於幼鴿的獨立成長的。剛剛隔離的時候,記得要完全不讓幼鴿看到大鴿子的。要不幼鴿還是會總去纏著那親鴿要食物的。
給獨立的關有個四五天後,也就是幼鴿滿月時,那麼你就可以放幼鴿出來讓幼鴿認識它的出生地了。為日後的開家做准備。
在35日齡時,幼鴿基本翅膀羽毛長好已經是可以飛到鴿棚上或者周邊的樓房等處觀察環境的。到了有45日齡幼鴿也已經會跟大鴿子短暫的家飛了。50日齡時,幼鴿就會開始退換第一根主羽,之後就是每15天左右退換一根。退到第3根的時候,身體上的小羽也基本開始跟這要退換了。之後退換的第5根大羽時,幼鴿的尾巴羽毛也開始退換。一直退換到10根主羽完全退換好,這時候也就差不多是6月齡的,幼鴿也就宣告已經成年了。你可以給安排對象配對並可以自己再繁殖下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