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有哪些話切忌不可對父母講

有哪些話切忌不可對父母講

發布時間:2022-04-23 23:57:27

A. 為什麼有些話父母要忌說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雖然親密,但對孩子說話也不能隨隨便便。因為,孩子與父母在年齡、閱歷、心理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不注意這一點,對孩子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勢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應注意自己的措辭。

父母對孩子說話時要有所忌諱,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忌說損傷話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鐵不成鋼,動輒損孩子。什麼「你這個笨蛋」、「一點出息也沒有」、「活著干什麼,還不如死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會受到創傷。

「你怎麼不像你姐姐?她門門功課都拿滿分!」這樣的話語,無疑會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殆盡。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正給孩子造成了不安的情緒。「是啊,為什麼我不能像她一樣?父母不喜歡我了。」他的反應往往是:第一,覺得遭到了貶黜,一無是處甚至沒有希望;第二,擺脫人見人愛的姐姐;第三,為沒人喜歡自己而憤憤不平。

這時,更為恰當的表達是:「我知道你擔心你的成績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記住:你倆各有所長。我們也很看重聰明的孩子,你們各有惹人疼愛的優點。」

——忌說嚇唬孩子的話

「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個人拋在這里!」你真會這么做嗎?孩子當然希望你不會當真。因為小孩子最怕單獨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聽多了類似的威脅,已對此充耳不聞了。這種爭執往往發生在公共場所,一旦你失去控制,孩子就贏了。較有效的方法是:當他太出格時,你把他抱起來。這樣,他就會明白你不允許他在公共場所胡鬧。

——忌說命令話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耍威風,沒有一點民主空氣。有的家長一味限制孩子,什麼也不準。說話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學後不許與同學玩,不許到同學家裡去,不許把同學帶到家裡。」「你每天除了學習,別的什麼也不許干。」由於孩子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會變得遲鈍,沒有創造力。

——忌說氣話

有些缺乏修養的父母,稍不順心就拿孩子撒氣。在家沒好臉,說話沒好氣。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去去去,滾一邊去」、「不要說話,給我裝啞巴」。孩子有時間點事情,也沒好氣地說:「不知道,別問我。」「老問啥,沒完沒了的……」這些使孩子橫遭冷落的氣話,是父母應該忌諱的。

——忌說侮辱話

有的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當發現孩子有什麼「不端」,則認為大逆不道,不是冷靜地弄清情況,而是憑主觀臆斷。說什麼「你這個不要臉的小畜生」、「小流氓」

………

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側擊、指桑罵槐的現象,弄得孩子反駁也不是,解釋也不是,只好委屈地忍受著。

有傷孩子心理的話,也是父母與孩子交往時應該忌諱的。

——忌說埋怨話

當孩子犯錯誤之後,他會感到很無助。「我怎麼會這樣?我真傻。」他後悔當初沒聽從父母的話。就在這時,媽媽說:「我早就跟你說過會這樣。」轉眼間,孩子的無助就變成了自衛。出於反抗母親輕蔑的語氣,出於擺脫自視蠢笨的自卑,他開始辯解。要麼在絕望中屈服,要麼在憤怒中反叛;兩樣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較好的表達方法是,媽媽說:「你試過自己的方法了,可沒成功,對嗎?真為你難過。我也是這么過來的。」

——忌說欺騙話

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騙孩子的話一般有:

「聽媽媽話,明天給你做好吃的、買漂亮衣服。」

「好好念書,考好給你錢。」

這些話不落實,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這種話比沒說的後果還壞。

——忌說寵愛話

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愛子女。常常聽到什麼「你是媽媽的心肝兒」、「命根子」、「眼珠子」。有時孩子耍潑,要什麼,「好,媽這就給你換。」甚至罵自己也笑,打自己還說「好」。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壞毛病,應該改正。

B. 面對父母,你有說過哪些不該說的話

有時候和父母因為一些事情意見不合,鬧得不開心的時候,總是會給父母說一些比較過分的話,像覺得他們很煩啊什麼之類的,但是那隻是因為太生氣了,其實自己心裡還是特別尊敬他們的。

C. 求10條子女最不應該對父母說的話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羅嗦」其實是一種幸福,不知道以下幾句是不版是常對你爸媽說的,如果出現權頻率過高,你應該好好檢討了!

1、好了,好了,知道,真羅嗦!

2、有事嗎,沒事?那掛了啊。

(父母打電話,也許只想說說話,我們能否明白他們的用意,不要匆忙掛了電話?)

3、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4、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一些他們已經力不能及的事,我們因為關心而制止,但不要這樣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無用。)

5、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

(父母的建議,也許不能起到作用,可我們是否能換一種回應的方式。)

6、叫你別收拾我的房間,你看,東西找都找不到!

(自己的房間還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老人的好意。)

7、我要吃什麼我知道,別夾了!

(盼著我們回家的父母總想把所有關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們默默領情就好。)

8、說了別吃這些剩菜了,怎麼老不聽啊!

(他們一輩子的節約習慣,很難改,讓他們每次盡量少做點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說了,煩不煩

10、這些東西說了不要了,堆在這里做什麼啊!

(他們總想把跟我們成長有關的東西都收藏起來,也許占滿房間,多年後,看到自己還是嬰兒時的小棉襖,是不是很驚喜。)

D. 爸爸媽媽哪些話,請不要常掛嘴邊

我們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筆者認為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做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起到教育的示範效應。

特別是現代社會,年輕的父母們一邊要忙著掙錢養家,一邊又要為教育孩子著急上火。

我們對年輕父母,關心孩子,教育孩子、渴望孩子成長的心情,充分理解和肯定。可是,我們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成長的心歷路程。

雖然家長對孩子關懷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家長們的話,往往不被孩子理解,甚至變成討厭的話題,這到底是為什麼?。

E. 有些話真的不該對父母說,對嗎

你在自我安慰了.

再說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也是千古以來就有的了.

父母的意見再與你相左,也是本著為了你好的本意去說的.既然你都這樣覺得對他們,小心以後你兒子也一樣的這樣子對你!

希望到時候你可以原諒他!

F. 青少年在叛逆時期,有哪些話不可以給他們說

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樣,同時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言傳身教,對家庭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除了行為上的以身作則,父母們還要注意對孩子"語言上的教育",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當中,正確恰當的表達舉足輕重。



現在仍有很多父母推崇"棍棒式教育",並且認為不管什麼方面孩子都應該聽自己的,這種牽制性要求孩子"聽話懂事"的教育或許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卻是不可取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做到的是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去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有時候,父母越是強制,孩子往往就越是叛逆。如果總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不給孩子一點空間和自由,不僅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還會導致親子關系疏遠,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絕非易事,這是一門學問,家長們是在與孩子不斷地相處與磨合中逐漸學會如何去教育孩子的,以上的三句話,作為父母可是要注意了,希望家長們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千萬不要踩雷。

G. 有些話父母要忌說講的是什麼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雖然親密,但對孩子說話也不能隨隨便便。因為,孩子與父母在年齡、閱歷、心理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不注意這一點,對孩子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勢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應注意自己的措辭。

父母對孩子說話時要有所忌諱,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忌說損傷話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鐵不成鋼,動輒損孩子。什麼「你這個笨蛋」、「一點出息也沒有」、「活著干什麼,還不如死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會受到創傷。

「你怎麼不像你姐姐?她門門功課都拿滿分!」這樣的話語,無疑會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殆盡。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正給孩子造成了不安的情緒。「是啊,為什麼我不能像她一樣?父母不喜歡我了。」他的反應往往是:第一,覺得遭到了貶責,一無是處甚至沒有希望;第二,擺脫人見人愛的姐姐;第三,為沒人喜歡自己而憤憤不平。

這時,更為恰當的表達是:「我知道你擔心你的成績不如姐姐好。我要你記住:你倆各有所長。我們也很看重聰明的孩子,你們各有惹人疼愛的優點。」

——忌說嚇唬孩子的話「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個人拋在這里!」你真會這么做嗎?孩子當然希望你不會當真。因為小孩子最怕單獨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聽多了類似的威脅,已對此充耳不聞了。這種爭執往往發生在公共場所,一旦你失去控制,孩子就贏了。較有效的方法是:當他太出格時,你把他抱起來。這樣,他就會明白你不允許他在公共場所胡鬧。

——忌說命令話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耍威風,沒有一點民主意識。有的家長一味限制孩子,什麼也不準。說話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學後不許與同學玩,不許到同學家裡去,不許把同學帶到家裡。」「你每天除了學習,別的什麼也不許干。」由於孩子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會變得遲鈍,沒有創造力。

——忌說氣話有些缺乏修養的父母,稍不順心就拿孩子撒氣。在家沒好臉,說話沒好氣。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去去去,滾一邊去」、「不要說話,給我裝啞巴」。孩子有時問點事情,也沒好氣地說:「不知道,別問我。」「老問啥,沒完沒了的……」這些使孩子橫遭冷落的氣話,是父母應該忌諱的。

——忌說侮辱話有的父母不理解孩子心理,當發現孩子有什麼「不端」,則認為大逆不道,不是冷靜地弄清情況,而是憑主觀臆斷,說什麼「你這個不要臉的小畜生」、「小流氓」……

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側擊、指桑罵槐的現象,弄得孩子反駁也不是,解釋也不是,只好委屈地忍受著。

有傷孩子心理的話,也是父母與孩子交往時應該忌諱的。

——忌說埋怨話當孩子犯錯誤之後,他會感到很無助。「我怎麼會這樣?我真傻。」他後悔當初沒聽從父母的話。就在這時,媽媽說:「我早就跟你說過會這樣。」轉眼間,孩子的無助就變成了自衛,出於反抗母親輕蔑的語氣,出於擺脫自視蠢笨的自卑,他開始辯解。要麼在絕望中屈服,要麼在憤怒中反叛;兩樣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較好的表達方法是,媽媽說:「你試過自己的方法了,可沒成功,對嗎?真為你難過。我也是這么過來的。」

——忌說欺騙話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騙孩子的話一般有:

「聽媽媽話,明天給你做好吃的、買漂亮衣服。」

「好好念書,考好給你錢。」

這些話不落實,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這種話比沒說的後果還壞。

——忌說寵愛話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愛子女,常常說「你是媽媽的心肝兒」、「命根子」、「眼珠子」。有時孩子耍潑要東西,他們趕緊哄:「好,媽這就給你換。」甚至有的家長當孩子罵自己時也笑,打自己時還說「好」。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壞毛病,應該改正。

H. 在父母前面不能說的敏感話題有哪些

摘要 您好!其實父母和孩子呢,也是如此,她們往往不知道該怎麼開口的或者不知道自己難以開口的一些事,都是由別人幫她們說的一些話比如「性、死亡,父母離婚」等等。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話切忌不可對父母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白天尿褲子晚上不尿床 瀏覽:470
老年人健康走活動方案 瀏覽:396
社區老年活動唱歌 瀏覽:22
2017上海養老金計算 瀏覽:960
陝西省養老保險年審 瀏覽:456
日間養老院設計方案 瀏覽:979
體檢最好查哪些東西 瀏覽:605
2016福建退休金調整 瀏覽:700
煙台退休工資咨詢 瀏覽:627
鄭州不交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32
老年人業餘生活活動策劃背景 瀏覽:464
人參怎麼吃才能長壽 瀏覽:47
養老院不交稅 瀏覽:791
那一次我學會了孝敬父母 瀏覽:574
重陽節感恩父母的一封信 瀏覽:244
南昌一家養老機構詐騙 瀏覽:807
退養老保險應該怎麼做分錄 瀏覽:653
深圳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 瀏覽:563
六零後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17
社會實踐敬老院調研報告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