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還能與你的父母見面多少次
我嫁到外地,省內,不算很遠,我媽現在53歲,按照她活到80歲算的話(身體健康的話當然越長壽越好啦),還有27年時間,我現在平均2個月回家一次,一般是周末2天時間,一年大概6次(6*27=162次),也就是12天,加上可能十一過年什麼的時間多一點,差不多就按15天一年算吧,27年的話就是15*27=405天。在我們的餘生里,和父母見面的時間不過短短一年時間了,作為子女的我們都好好珍惜吧,最後祝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
⑵ 從工作到現在,陪父母過了幾次春節
因為我是一名醫生,如果排班排到我需要值班的話,我晚上就不可以陪我父母去過春節,還好我只有一次沒有陪過我父母過春節。
⑶ 很准,這個簡單的公式竟然能算出你還能陪父母多久
人生計算器,算算你還能陪伴父母多久
兒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兒女心目中又占幾分?很多算過這道親情計算題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淚,懺悔於自己對父母的這份情感疏忽。現代生活讓我們忙壞了,占走了大量盡孝的時間,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視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只能一生追悔沒有見成最後一面。
這是一組殘酷的數據
根據調研數據顯現,工作後
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過30天
20%的人陪伴時間不足30天
24%的人陪伴時間僅有7至9天
而22%的人陪伴父母的時間竟然不到7天
也就是說,進入職場之後
66%的人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
這是一道殘忍的親情計算題
人生計算器,算算你還能陪伴父母多久
如果還是覺得不夠直觀
我們換個角度
在網上有人問:「最令你吃驚的事實是什麼?」
一個回答震驚了所有人:
人生只有900個月!
你可以用一張A4紙畫一個30×30的表格,
每過一個月,就在格子里打鉤。
假設我們的父母平均五十歲,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天天見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一個月見兩次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就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一年見一次面,就會是這樣的。
看完是不是心裡咯噔了一下?
原來未來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
日子可以計算
但父母給我們的愛
卻從來不需要計算
趁媽媽爸爸年輕,
趁時光還在,
回報父母,從點滴做起
⑷ 求計算與父母相處時間原題
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和你相處時間最長的是誰?很多人會回答:是媽媽。在我們印象中,媽媽彷彿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媽媽就是那個永遠會堅守在自己身後的人。但你有沒有認真算過,等你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後,真正能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
有人算了一下 還能和媽媽相處25天
10月16日是重陽節,「算一算這輩子還能和媽媽相處多長時間?」最近,這道計算題在天涯、新浪、搜狐、大渝網等各大論壇廣為流傳。
在網站論壇上,遠嫁外地的網友「武林仲裁」也發出這樣的帖子。「如果你和媽媽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媽媽超出13歲,活到85歲,算一算,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媽媽相處多久?我自己的答案是100天。」
在帖子的第10樓,網友「陌路花開」的回復讓人覺得觸目驚心:「這輩子,我也許只能和媽媽相處25天了。」「畢業之後留在重慶上班,一年也就春節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大概還有3天出門和朋友聚會、應酬。剩下的時間除開吃飯睡覺和上街購物,真正能陪媽媽的時間大概只有20小時。我媽媽今年五十有五了,如果上天眷顧媽媽能活到85歲,在她最孤獨那30年裡,我能在她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結果讓她愧疚 「我以為自己很孝順」
昨下午,記者在南坪四公里見到了「陌路花開」。她介紹,自己本名楊瑩新,山西人,今年28歲,4年前畢業於重慶大學工程造價專業,現在在南坪一家建築公司工作。
「當初大學畢業後,曾經猶豫過要不要回家鄉,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擺在面前,讓我選擇了留在重慶。」楊瑩新說,雖然當初也顧慮過,畢竟「父母在,不遠游」。但是,總覺得自己還年輕,這輩子還很長,盡孝的機會也很多。
「我一直以為我已經算是孝順的女兒了。」楊瑩新說,自從上大學以來,她一直堅持每隔兩天給媽媽打一個電話,「很多同學和同事都不會主動給媽媽打電話,而是等著媽媽打電話過來。」上班後,她每年春節假期也都盡量回家。只要呆在家,她都會幫父母做家務,陪他們聊天。「今年春節回家,我專門帶父母去農村走親戚,父母和我在一起,臉上總是流露出驕傲的笑容,那時候,我覺得父母應該對我的孝心很滿意。」
她說:「算出結果後,我真的哭了,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媽媽,我好想見媽媽一面,但分隔兩地,我也只能給媽媽打個電話。」
只要心裡有媽 當媽的就覺得滿足了
「新新,怎麼這個時候打電話呢?剛下班吧?吃飯了嗎?」在記者的見證下,楊瑩新撥通了遠在山西的母親劉芸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母親關切的問候。這時,楊瑩新卻哽咽得無法說話。記者接過電話,向她母親說明了情況。
「我從來沒有算過和女兒可以相處多久,我撫養她長大,現在她的人生是屬於她自己的,真正相處的時間是否真的只有25天,其實不重要,只要她心裡有媽媽,隨時想著媽媽,當媽的也就滿足了。」劉芸說,女兒離家後,她不是不想念女兒,但她認為,做父母的應該支持孩子。
劉芸說,身邊不少朋友的孩子都在外地,和他們一樣,每年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回來那幾天。「今年春節,新新回家給我們帶了大包小包的禮物,還給我們包了一個5000元的大紅包,孩子這么懂事,我們還奢求什麼呢?」劉芸說,每次楊瑩新回家,她都恨不得多看孩子幾眼,但楊瑩新有自己的社交,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攔著。「楊瑩新已經是很孝順的孩子了,她真的不需要對我們有愧疚感。」
80%受訪者不陪父母過重陽節
父母的生日、結婚紀念日,你知道嗎?你知道重陽節是哪天嗎?重陽節,你是否准備陪伴在父母身邊?就這一系列問題,記者採取網路問卷、電話訪問等方式,分別對100名20歲~40歲的市民進行抽樣調查。
結果顯示,10%的子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90%的子女不知道父母的結婚紀念日,80%的子女不準備和父母一起過重陽節。
30%受訪者不知重陽節是哪天
「你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嗎?在這一天里,你會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嗎?」對這一問題,有30%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
「這些傳統節日我確實不太記得。」受訪的天地華宇物流公司工作人員楊潔說,以前也沒有重陽節回家看望父母的習慣。
而40%的受訪子女表示,在重陽節當天只會打電話問候父母,主要是工作太忙或在外地。此外,還有10%的子女表示,會根據自己那天工作是否忙碌來決定。
80%的父母生日希望子女回家
「你知道父母生日是哪一天嗎?你知道父母的實際年齡嗎?」這道題有90%的子女選擇「知道」。與此對應的是,80%的父母表示,子女知道自己的生日,但抽時間陪自己過生日的僅佔40%左右。
「你一般會給父母送什麼生日禮物?」73%的子女選擇「現金」。
很多市民接受訪問時表示,平時都很忙,陪父母的時間有限,給現金既表達了心意,又可以讓他們自由支配。其次,有15人選擇「服裝」作為生日禮物,有10人選擇送保健品。
父母們的回答則完全相反,僅3人選擇「現金」,有82名受訪父母表示,最想要的生日禮物是「兒女常回家看看」。大多數父母表示,不會根據禮物的多少來評判子女的孝順程度。受訪父母認為,自己在兒女心目中的分量,才是他們最看重的禮物。
相處時間短暫 如何讓父母更開心
昨日,記者采訪了暢銷散文集《孝心不能等待》、《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的作者何慶良,請他支招,談談在和父母相處的短暫時間里,可以用哪些方法表達對父母的愛。
回家過雙休日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繁忙,有了孩子後,退休的父母就成了專職保姆,並且很多人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沒有想過,父母為了帶孩子,放棄了很多屬於自己的快樂。」何慶良說,建議年輕人在雙休日給父母「放放假」,所謂的放假,並不是把孩子接回家帶,而是到父母家去,和父母一起帶孩子,或者帶著父母和孩子一起出門郊遊。「這樣既可以減輕父母帶孩子的負擔,又可以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
一起買菜做飯
此外,何慶良介紹,和父母一起買菜做飯也是很好的盡孝方式。「很多子女覺得帶父母出門吃好的就是盡孝,但其實與父母一起買菜做飯更能讓父母感覺到溫暖。」何慶良說,與父母一邊聊天一邊買菜,再一起下廚做飯,會增加父母與自己的親近感。(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多告訴父母自己的事
「多告訴父母自己的事情也能讓父母快樂。」很多人以為回家看望父母,問候父母身體狀況就已經盡孝了,其實,父母希望和你有交流,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多與父母聊天,聊聊自己的生活情況和人生感悟,會讓父母不那麼孤獨。
「zlv」:看到這個計算結果讓我非常震驚,想起兩個小時前,我上班在電梯口碰到專門坐公交車來幫我做清潔的媽媽,我急匆匆只是打了個招呼,就離開了,那個時候電梯還在20樓,媽媽肯定要一個人等一會兒,我現在回想起來,真該在電梯門口陪她說會兒話。
「寒聲碎」:媽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我們無私奉獻卻從不索求的人。無論走了多遠,總也走不出媽媽關愛的目光。
「左岸花」: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這么短暫了,但這是可以解決的,如果你真的愛媽媽,就一定會盡量多花時間陪媽媽,讓媽媽高興。
曬一曬你的計算結果兩個月零13天
姚玲 30歲已婚杭州電信公司
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
我嫁到杭州,每年兩個長假都回家,共約10天,除去應酬時間,在家只有5天,再除去每天10小時睡覺時間,每年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是70小時。我媽媽今年60歲,如果活到85歲,85減去60等於25,25乘以每年的70小時等於1750小時,相當於73天,我還能和媽媽相處兩個月零13天。
11個月零16天
劉曉卿 39歲已婚重慶城市學院教師
和父母在同一個城市但不住在一起
結婚後,我住在江北區,而父母在渝中區,我每周六都回家看父母,相當於每周8小時左右。一年52周,一年陪伴媽媽的時間是416小時,母親已經65歲,以壽命為85歲算,20年乘以416小時,我還可以陪伴母親346天,一年不到。
7個月零17.5天
李明明 25歲未婚春風地產公司職員
和父母住在一起
大學畢業後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處的就只有那一個小時左右的晚飯時間。而我每周大約有3天在家吃晚飯,也就是說,我每周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小時,一年就是156小時。媽媽50歲,85減去50等於35年,35乘以156小時等於5460小時,相當於227.5天,也就是7個月零17.5天,這還不包括我以後會出嫁和父母分開居住的情況。
殷桃打飛的見母親
昨日,記者聯繫上殷桃方面,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地域原因,殷桃和親人在一起的時間的確不是太長,具體多少時間沒有做過統計,但她也向記者強調,只要沒在劇組拍戲,殷桃都會抽空回重慶和母親團聚,有時實在走不開,還會把母親接到北京去。
彭波回家一年僅十天
曾在《瘋狂的石頭》中出演謝小萌一角的重慶籍演員彭波則稱,和母親一年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10天。他透露,在去年,由於檔期的原因,加之在內蒙古拍戲又受傷,他更是沒有一天見到母親,「沒有辦法,我在北京沒有買房,即使把父母接到北京,也不太方便。」他希望接下來多接拍一些在重慶拍攝的戲,這樣就可以多一些時間陪父母,「等存夠了錢在北京買了房子,就把父母接過去。」(想法是不錯,可是,如果存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呢?什麼叫「沒有辦法」啊?古語雲「子欲孝而親不待」,不要等著將來為父母大辦喪事,那不叫「孝」,那是做給別人看的)
⑸ 賈靜雯曬回娘家過年全家福,結婚後你一年回娘家多少回
我們都知道,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就會希望自己的家裡面能夠就是鬧鬧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很多的親戚好友能夠來自己的家裡面做客,所以我們到了過年的時候都會到一些。親戚家裡面去做個之類的,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兒,到過年的時候都會帶自己的兒子。孩子們到自己的家裡面去過年,相信大家對於賈靜雯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當我們在網上看到賈靜雯曬回娘家過年全家福的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結婚後一年回娘家,多少次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叫我看來我是會經常回的。況且我是不會遠嫁的,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在過年的時候,父母都希望能夠全家團圓,能夠和和睦睦的在一起拍一張全家福。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溫馨的畫面,所以在我看來,我在以後一定會。為自己的父母做這件事情,而且也會做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的同時也要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的父母。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這么點的想法看法。
⑹ 大家算算和自己的父母還能在一起待多長時間
算算和自己的父母還能在一起待多長時間? 如果你和爸爸媽媽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算一算,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媽媽相處多久。 時到年底,思親情緒漸濃,長大成人的你,有沒有認真算過,能陪護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 仔細算算,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長。那我們怎麼和父母相處,讓他們開心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何群群。說,「對於未婚子女早點考慮個人問題,尤其是大齡單身,這樣大多數父母從心底會感到高興。」 何群群說,很多人以為回家看望父母,問候父母身體狀況就已盡孝了,其實,父母希望和你有交流,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多與父母聊天,聊聊自己的生活情況和人生感悟,會讓父母不那麼孤獨。 和父母住在一起結果:7個月零17.5天大學畢業後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處的就只有那一個小時左右的晚飯時間。而我每周大約有3天在家吃晚飯,也就是說,我每周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小時,一年就是156小時。媽媽50歲,85減去50等於35年,35乘以156小時等於5460小時,相當於227.5天,也就是7個月零17.5天,這還不包括我以後會出嫁和父母分開居住的情況。 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結果:兩個月零13天我嫁到杭州,每年兩個長假都回家,共約10天,除去應酬時間,在家只有5天,再除去每天10小時睡覺時間,每年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是70小時。我媽媽今年60歲,如果活到85歲,85減去60等於25,25乘以每年的70小時等於1750小時,相當於73天,我還能和媽媽相處兩個月零13天。和父母在同一城市但不住一起結果:11個月零16天結婚後,我住在重慶江北區,而父母在渝中區,我每周六都回家看父母,相當於每周8小時左右。一年52周,一年陪伴媽媽的時間是416小時,母親已經65歲,以壽命為85歲算,20年乘以416小時,我還可以陪伴母親346天,一年不到。
⑺ 數一數這輩子你還能見父母多少次
我的父母今年50了,打個比方假如我遠嫁了,父母還有30年壽命,一年回家兩次,只有60次可以見面,如果嫁在臨市,兩個月回一次,一年能回6次,30年也只有180次。算了算,我還是不遠嫁了,踏踏實實工作,在房價4500,有大海,物價也不離譜的小地方,好好生活,加油!不論是怎樣的生活方式,為了我們想要的而努力
⑻ 近六成年輕人一年陪伴父母少於10天,為何假期越多卻更難以團聚
據相關平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近六成的年輕人,一年陪伴父母的時間少於10天。中秋佳節臨近,法定假日有共3天,國慶節放假,最近幾年也都實行了法定假期是7天,林林總總節假日外加周末時間,我們的假期比以往的假期是多了,為何假期多了,卻還是難和父母的團聚?
數據也顯示,有過半數的年輕人會按照家裡常做的拿手菜去選外賣,有部分是親手做家人做過的家常飯菜,還有少部分會去家鄉菜館點餐。很多在外的遊子,即使沒有回家陪伴父母,也是會特別懷念兒時的味道,會用食物來消除對家人的思念。
假期雖然變多了,遊子雖想家,惦記父母,但是也有自己的心酸,迫於為城裡的」家「承擔的經濟負擔,生活壓力,又或是其他諸多不順心的原因等等,才不得已留在了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