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很多別人的父母都必須要給孩子准備房子,而我的就說啃老
父母給孩子備房子,本質就屬於一種「啃老」,只是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罷了。不管哪種態度,「啃老」現象卻實實在在的很普遍的存在著。據調查,買房成了絕大多數「啃老」族開「口」的最大原因。
2. 決定幫兒女帶孩子之前,父母需要做好什麼樣的心理准備
除了飲食和習慣上會有很多不同以外,最大的一個難題,往往也是最傷人的一點就是:改變和子女的相處,可能會產生很多矛盾。
一般產生矛盾的原因除了生活上,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分歧。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不喜歡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再加上是隔代親很多爺爺奶奶都會有溺愛孩子的行為,這一點引起了無數父母的反感。
剛剛提到的那位女同事,最不滿意的也是這一點。說婆婆總是打著各種為孩子好的名義做各種事情,令她很是煩心,每次想要教育孩子婆婆都會護著孩子,增加了教育的難度。但很多做奶奶的則表示自己很多時候其實也很難做,愛孩子吧,父母覺得是溺愛,不愛孩子吧,兒媳心裡又有想法,這個度很難把握。
父母幫著兒女帶孩子原本是出於愛心的另一種行為,但這件事情遠比想的要復雜得多。如果你還沒有做好這些犧牲准備就不要勉強自己去幫助他們帶孩子,到最後弄巧成拙。
3. 為啥那麼多父母要給兒子准備房子
養兒防老嘛。而且現在物質生活一直在提高,孩子的能力和社會經驗有限,要等孩子有能力買房需要時間,所以有經濟能力的父母會為孩子買新房居住或者結婚
4. 父母經常幫助孩子做決定,對孩子都會造成哪些影響
如果你一直想養一個孩子,你總會替他做決定。孩子自己做決定,碰了壁就變了。主要也可以學會承擔責任。有些家長也很奇怪。在為孩子做了決定之後,他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告訴孩子我只是給建議,你自己承擔責任。但每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父母就走火入魔,努力阻止孩子,說服孩子。當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時,他生氣地指責他不聽話。
總之,最好讓孩子接受教育,這是讓孩子為未來做好准備的最好方式,同時也避免孩子對父母決定的未來感到放鬆。在一個不斷變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裡,父母應該讓他們的孩子對成功不抱幻想。所以,適可而止;花太多時間決定孩子的未來,不如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現實。
5. 有多少媽媽會給兒子介紹對象的嗎如果兒子需要的話為什麼
有很多父母都會給兒子介紹對象,因為現在大多數人在外打工,有的廠里女孩少,附近又沒什麼認識的人,互相不了解,有的想在家鄉,而很多男孩都在外地,造就了只有父母在家為兒了介紹了
6. 父母什麼事都為孩子安排好了,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父母幫助孩子是幫助孩子長得更好,而不是削弱孩子應對生活挑戰的自信心和能力。最近,在一所高校的開學季節,家長僱傭保姆打掃兒童宿舍,免除入學初期打掃衛生工作的現象引起了社會關注。
近年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已經被社會廣泛關注。很多孩子智商不低,但一個人生活著,無法下手。他們不僅單純洗衣服不做飯,更不用說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突發事故了。(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生活)如果父母對還在大學階段的孩子不斷奶,請問他們如何接受社會的洗禮,如何應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和挫折。俗話說三歲看起來老。所有這些類型的父母都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7. 父母給孩子做早教的最佳時間是幾歲,最早要什麼時候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獲勝」,這句話被許多父母視為明智之舉。要到最好的醫院生孩子,必須給孩子最好的奶粉,並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學校。這些現象已成為當代中國的一種趨勢。香港無線電視台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生動地描述了這種情況。
這部紀錄片真實記錄了當代香港父母對子女的不真實訓練過程,從小孩出生之初起,父母就為小孩做好了准備,幾個月大的小孩將被帶到早期教育班級為智力發展。香港兒童每天去兩個幼兒園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即使他們是乘汽車旅行或等待進餐,父母也必須發揚「釘子」的精神,以使孩子多攜帶一些東西。
父母不同意這種幾乎「特殊訓練」的訓練模式,甚至感到自豪,這使人們感到強烈的比較氛圍。如果其他孩子參加十個興趣班,他們自己的孩子將必須獲得二十個;如果其他孩子學習鋼琴和吉他,則他們的孩子必須學習古箏和豎琴;其他孩子會說英語,他們的孩子必須學習法語。總之,您不能比其他人更早,也不能比其他人晚。但是這種瘋狂的早期教育有意義嗎?所有的孩子都能被培養成天才嗎?
②要適度
「無起跑線」的導演團隊曾邀請兩名經驗豐富的客人來體驗香港兒童的早期教育生活。一天後,兩個人身心都疲憊不堪,太累了,這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孩子們的經歷是什麼?早期教育更多是一種啟發和指導,更不用說大量很好。教書並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來理解和感覺更好是一種樂趣。
③要舒服
高強度的早教生活無疑會使孩子不舒服,但也使父母不舒服。許多孩子在高壓下變得沉默寡言,封閉自己,不願交流。即使他們長大了,許多孩子也會為了尋求救濟而走極端並自殺,另一方面,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容易照顧他們的孩子,他們會因為以下原因而感到沮喪和困擾與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不是因為早期教育會帶來後果。早期教育應幫助孩子及其父母營造一個舒適的氛圍,以便他們更好地成長。這也是早期教育的初衷。
我們了解每個希望孩子成為巨龍的父母的心態,並且我們也希望父母能夠在令人眼花early亂的早期教育宣傳中找到養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而不是為孩子選擇錯誤的方法。
8. 有總想向子女索取、給子女增添負擔的父母嗎
孫平平是個內斂穩重的人,真心實意地對我好,掙得薪水不少卻很節約,從不胡亂花錢,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惡習,所有收入如數上交給我。在我看來,他身上所具備的美德都是我很欣賞的,找了這么個老公我是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我也只是個平凡的人,脾氣還不大好,容易沖動。我媽媽總是教導我,結婚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你要好好對他,不要動不動就和以前一樣動怒。近來我也努力不發脾氣,盡量心平氣靜,和他和睦相處,關心體貼他,凡事講道理,所以總的說來小日子過的還湊合。 回想一下以前經常拌嘴的日子,那時候主要還是因為錢的問題。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幸福不一定和錢有關,但是不幸一定和錢有關。那時候為了房子的事情,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費盡了腦細胞,到處湊錢。除了首付,還有裝修買傢具家電,沒有一樣缺得了錢的。其實我也是個凡人,我一點也不偉大,我也一直覺得買房子這樣的事情應該是男方的任務,再怎麼著首付總得你付了吧,但是當時我們可憐的孫平平身上所有的加起來才5萬塊不到,和一座房子相比,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也就算了。於是改為共同付首付。他家裡是農村的,總共拿出一萬塊錢。就是這一萬塊錢,讓我們家孫平平痛哭流涕,他覺得他長大了,早應自力更生了,這么大了還拿他爸媽的錢。拿他爸媽的一萬塊錢讓他懊悔自責不已,他認為這是萬萬不該的。說句實話,這一萬塊對我產生不了什麼震撼性的作用,也沒有把我感動。兒子結婚買房子,父母拿出點錢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早早給兒子把房錢結婚的錢准備好了,生兒子本來就是賠本的生意。當然,我也沒有一絲責怪的意思在裡面,他們家是農村的,畢竟也不容易,一萬塊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個小數字了。於是我安慰孫平平,要他別難過,以後咱有條件了再好好對他的父母。孫平平是個很孝順的孩子,這是對的,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孝順,也不可能是個什麼好東西。 我的爸媽都是工程師,雖然在他們那個年代念過大學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但是一不做官二不做生意三不是公務員,在蕪湖那樣的中小城市,企業的薪水也低得可憐。在我的印象當中,他們一直很節儉,自己什麼也不捨得買,但對我是百依百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在家裡也算是個小皇帝了,所以有可能和養成今天暴躁的脾氣有關系。呵呵,言歸正傳,繼續回到房子的問題上來。他們一聽到我們要買房子,便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等於是傾其所有了,我老爸甚至還把股票市場里的本金都拿給我了。只要是跟我有關系的事,你讓我老爸拼了老命他都干,真的,我爸就是這么疼我。到了裝修的時候,因為選擇的是清包,也是我老爸忙前忙後,一手操辦,很是辛苦,只有有過裝修經驗的人才能體會這種辛苦。他家裡人在我們裝修的時候也沒有一句話。沒關系,他們農村人實在也不懂什麼,即使過來了大概也幫不上忙。你能讓他們說什麼呢,說了也沒有用。 那個時候我是經常和孫平平吵,大概是心理有點失衡,尤其看到我爸媽那麼辛苦,所以看到孫平平也不爽,總覺得不該我爸媽那麼操勞,而且房子的首付大部分也是我家出的,經濟決定一切,我出的錢多自然腰板也硬,所以對他免不了叱喝。現在想來當時的確是心理有點變態,也不該對他那麼凶。 順便提一下,買這套房子我一共找銀行貸了28萬,其中公積金20萬,商業貸款8萬,還有找親戚朋友借的一些錢,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些都得靠我跟孫平平兩個人去償還。 我媽媽一直跟我說,你們倆都是會過日子的人,加起來掙得不算少,我們也有工資,以後也不會要你們的錢,不行的話我跟你爸等存了點再給你些。 我拒絕了,他們的錢真的也不多,那麼點錢慢慢攢,也只有那麼一些,卻一心想著怎麼去給予女兒。 有時候想到我爸媽對我的付出,我都有要哭的沖動。但是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感動孫平平。但是我想,即使他們付出再多,對孫平平而言,都不及他自己爸媽那一萬塊錢讓他刻骨銘心。 我媽媽還說,孫平平他們家也難,等到他們老了,你們那時的經濟也會好一點,他父母那邊該給的錢還是要給的,該盡的義務是一定要盡的。 我牢記了。 我跟孫平平的爸媽接觸也只有幾次。第一次見到是在南京他哥哥家。他母親給我的印象是個很賢惠能乾的農家婦女,個子小小的,話不多,做事很利索。他爸爸一看上去就是個有點自以為是的農村人。請原諒我對我的老公公用了「自以為是」這個修飾詞,但卻又是最恰如其分的。試想,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農村人,培養出兩個上了大學的兒子,的確夠他驕傲一輩子了,他的自以為是沒有任何不對,是誰都會自以為是。我的新家他來過一次,來了就是客,我盡量順著他說話,說他喜歡聽的話,他自然心滿意足的很。想必回家又夠他向鄉里鄉親炫耀一陣子的了。孫平平說過他爸爸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搬一個小板凳挨家挨戶去吹牛。我當時聽了覺得有點天方夜譚,但對一個農村的老人來說,因為他有值得吹的資本,所以一切都是無可厚非的。 來的這次他給我了三千塊,也是唯一的一次,說是給我們結婚的錢,讓我買點東西,他們老家的婚禮就不辦了。其實我是巴不得不去辦,我是個很怕麻煩的人。只是覺得有點怪,因為農村人最要的就是面子,像兒子討媳婦這樣的大事不大操大辦是決不罷休的。也罷,正如我意,所以也就不去深究了。不過給錢的當天晚上孫平平過來找我,說是給我的三千塊里有一部分是他爹借的錢。這話一聽不是要讓我做千古罪人么,居然要老人借的錢,良心何在啊,於是當即順了孫平平的意思,退了老公公六百塊。他也沒推辭,說了幾句客套話,就收了起來。我想他們的確是不容易,算了,我也不缺這六百塊。 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如果讓我婆婆跟我過,我想應該沒什麼大礙,她看上去不像那種電視里胡攪蠻纏的婆婆。但是如果讓我跟我公公過,那就不一定了。前面說了,我是個容易沖動、肚量不大的人,一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馬上就會表現在臉上,他也不可能容忍我給他臉色看。所以真的想像不出如果我們長時間地呆在一起會有什麼後果。 比如說,孫平平給了他一個手機,准確地說是他找兒子要了一個手機,也不是好手機,很爛了。其實他一個農村老人要了手機真的沒啥用處,但是他覺得他顯派,有手機是很神氣的事情;再比如說,有了手機後,有時候他會一連給孫平平打好幾個電話,都是響那麼兩聲然後掛掉,意思是讓孫平平回過去或是發信息;再比如說搬小板凳到處吹他的兒子……倒不是別的,我最見不得這種東北話里的「得瑟」,相比較,我倒寧願哪怕稍微安分點。 前段時間,我公公買了輛電動三輪車,載人的。 在買之前兩個月開始,他就開始打雷刮風了,說什麼自己太閑沒事情做悶得心慌,而且正好補貼家用,自己養了兩個兒子也沒什麼用對他也不好,自己還被左鄰右舍看不起,沒辦法,只能自己掙錢,臉上一點面子也沒有……我當時聽了就覺得不對了,坐吃山空一天到晚都呆在家裡就有面子啦?你要真想有面子大可到外面去吹牛啊,你不是喜歡吹嗎,怎麼這會就不吹了?這話明擺是說給孫平平聽的,可惜孫平平還沒聽懂話中話,我便也懶得去說。孫平平只是擔心他爸爸五十多歲開電動車會有危險,他是個孝子。我也認為這樣不妥,但是我能說什麼呢?這樣的話在電話里說了大概兩個月,結果老頭子終於行動了,買了輛車。據說花了四五千。而且是借的。然後他向孫平平訴苦,一天只有十幾塊錢,充電要三塊錢,中午吃面要兩塊錢,這樣算下來一天也掙不了多少錢……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孝子聽這樣的話心裡會有多心酸;我就覺得納悶,本來就沒有什麼經濟來源,還要去借錢買車,一天掙個幾塊錢猴年馬月能把車錢還上,這不是得不償失嗎?我的邏輯思維反正是理解不了。 結果就是今天了。孫平平打完電話一臉的郁悶,說是他爸爸責怪他了,說他哥哥工作到今天給了他多少錢,養了他這么個兒子也沒用,早知道當年還不如讓他在家種田來的實惠,他自己入不敷出,每年棉花收成也沒幾個錢,還是去跟哥哥商量一下具體怎麼給錢…… 孫平平本來就是個心思很重的人,工作壓力很大,外企里的高薪不是那麼好賺的,我很理解他,所以也加倍地對他好。生存本身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尤其在上海這樣競爭激烈的地方。現在他爸爸這么一說,他能沒有想法嗎?我太理解他了,就跟理解我自己一樣。 但是我理解不了這樣的父親。你們的經濟實力薄弱,不能給兒子幫助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的兒子增加壓力呢?為什麼不能體諒一下自己的兒子呢?為什麼不能替自己的兒子多著想一點?他工作的壓力、還貸的壓力已經夠大了,他的負擔也很重,而且現在你們還沒有老,沒有失去勞動能力,完全可以靠自己的雙手來吃飯。為什麼現在開始就想向兒子索取呢?都說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最不求回報的,可是我卻從你們的身上感受不到。每次孫平平跟你們打完電話,從你們那裡得到只能是抱怨、不滿、訴苦水……除此之外,你們對他有沒有一點安慰和鼓勵呢?你們是他的父母啊!而且這兩年我們的還債任務巨大,總是想趁早還清這些債務;不久我們還會有孩子,養孩子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而且你們也是完全有勞動能力的人,並不是七老八十,更何況我們都不是不孝順的孩子,該做的我們什麼也不會少,請你們耐心地等待,但是如果什麼都從你們的嘴裡說出來那就完全變了味道,我不喜歡這種方式。 孫平平說他的父母因為是農村的,所以境界不高,跟我父母不好比。可是我還有一個小姑媽,小姑父。他們也是農村的,受的教育也不多,都六十多歲了,比我公公婆婆年紀還要大得多,也是養了兩個兒子,也沒有孫平平他們哥倆優秀,但是他們很樂觀,整天在田地里勞碌,自力更生,甚至不斷地補貼他們的兒子。我也不贊同他們這么大年紀了還補貼兒子,但是至少他們會替子女考慮,不給他們增添負,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淳樸的農村人對孩子單純無私的愛。這也是我對傳統朴實的農村人的理解。 已經不是養兒防老的時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子女當然要對父母盡贍養義務,但是父母也要替子女考慮,不僅僅是子女體諒理解父母,父母也要體諒理解子女,一味的埋怨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在恰當的時候再說恰當的話,我認為這樣比較恰當。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依然而且永遠都會是我最愛的人!他們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孫平平太瘦弱太單薄,真希望他能長胖一點。他的工作那麼辛苦,真怕他累垮了。可憐的人!我會一如既往地對他好,理解他,支持他!
9. 父母提前給孩子准備車子和房子會影響孩子的上進心嗎
只要看這個孩子對未來的目標是什麼。如果這個孩子對生活的目標就是買車買房,在父母給他准備好一切之後,他就會失去上進心,也覺得沒有必要再進步了。如果這個孩子未來想成大事,他想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即使父母給他准備了房和車,他還是會不停地努力上進的。
現在很多孩子都能體諒到父母的辛苦,所以其實父母為自己准備好了一切,這些孩子依然想好好努力回報自己的父母,也不會影響他們的上進心。
10. 為什麼在中國,家長給孩子准備婚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其實,其中有很多客觀因素的導致,在中國,素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 所以父母呢,都希望孩子在成年後,能盡早的成家,為家裡添個人丁,而現在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中國現在男女比例為114:100,每114個男孩,對應100個女孩,通俗的講,那就是肯定會有多出來14個單身男人,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女生變得越來越金貴了,男孩子想娶到老婆就越來越難咯。
從而導致現在女方和女方家庭對男方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其他不說,一套婚房那基本是標配,不過也說得過去了,想要結婚一起生活,連個窩都沒,怎麼生活呢?不過,現在中國的房價,那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都高到天上去了,對於一個剛畢業不久入社會才幾年的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高昂房價是難以一個人承受的;那麼,很自然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婚,只能拿出辛苦一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分一厘積攢下來的錢,給到自己的孩子,去補貼房子的首付錢;將真心話,真的是辛苦啊!不過,做父母的,一切不都為了自己的孩子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每個父母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總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給到孩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家,安居樂業,不得不把自己的家當都拿出來,為的就是讓自己孩子的壓力能小一點,說一千道一萬,心疼自己的孩子,捨不得讓他太過辛苦;
不過話說回來,老王對於這種傳統的觀念表示不敢苟同了,為孩子准備婚房,禮金等等的,擺在現在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的父母已經到了這個年紀,沒有什麼收入了,而且在他們那個年代的工資,真的是很少很少的,除非是父母很有錢,可以負擔的起這筆費用,那沒什麼可說的,如果父母已經年邁,也沒有多少收入和存款,還要把父母給孩子必須准備婚房當作天經地義的事的,那麼我只能說,這樣的子女真的很不孝!
現代社會誰都有壓力,但是這些壓力並不能成為你無賴啃老的借口,父母能幫一點的,也要懷著感恩的心去接受,父母幫不了的,也不能無賴強求他們;父母對我們的愛都是無私的,所以我們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定也要竭盡全力,同樣無私的對他們好,照顧好他們,他們在漸漸老去,做人要懂得孝順,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