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課程相關的教養難題有哪些

父母課程相關的教養難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08 02:48:16

1. 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包括

一、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養方式分成三類,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

1.權威型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現得過於支配,兒童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控制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甚至不誠實的人格特徵。

2.放縱型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父母對兒童過於溺愛,讓兒童隨心所欲,對兒童的教育有時達到失控的狀態。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無理、胡鬧等。

3.民主型教養方式,父母與兒童處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與兒童處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尊重兒童,給兒童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指導。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能夠使兒童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富於合作、思想活躍等。研究也發現,在這種民主、尊重的教養方式下,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顯著偏低。

二、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即要求性和反應性。要求性是指家長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建立適當的標准,並堅持要求孩子去達到這些標准。反應性是指對孩子和藹接受的程度及對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據這兩個維度,可以把教養方式分為四類,權威型、專制型、放縱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1.權威型

一般而言,權威型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有權威,但這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與此同時,他們會表現出對孩子的愛,並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這種教養方式的特點雖然嚴格但是民主。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並且會比較樂觀、積極。

2.專制型

專制型的特點則是嚴格但不民主。專制型的家長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雖然有時家長為孩子設立的目標和標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這種教養方式的家長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地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但他們在學校中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比較聽話、守紀律等。

3.放縱型(溺愛型)

放縱型的家長對孩子則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對於家長,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恆心和毅力。

4.忽視型

忽視型的家長對孩子不很關心,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同時也不會對其表現出愛和期待。對於孩子,他們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質,而不會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

2. 正面管教、OK教養、卓越父母,這些父母課程,是否有比較

正面管教:三十年前源於美國,它是基於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家長教育課程。

3. 父母的哪些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養成自卑的性格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養育出來的孩子陽光、自信。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對於自己的情緒控制,是父母必須要掌握的一門課程。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要一定要學會情緒控制。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父母的這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而自卑的孩子長大後,很難獲得成功,如果你的教育方式也在其中,務必要改正過來。

4. 有關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發展影響的研究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這方面的資料也較多,
1,標題: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積極影響
期刊: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11年z1期
作者:劉瀟瀟
2,標題:
5-7歲幼兒的同伴關系、社會行為與其母親教養方式
期刊:《心理科學》-2001年5期
作者:萬明鋼
王亞鵬
王舟
3,標題:祖父母教養特點及其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作者:
裴麗穎
2005
-
山東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
等等。就這些吧,需要的話,可以編輯寫作。希望我們的答復能夠幫到你。

5. 家長學習哪些教養方式,可以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看,以下幾種教養方式,更容易帶出來心理健康的孩子:

1、家長的情緒穩定

幾年前,我們好友小聚,小青帶著她十歲的女兒,孩子不想吃飯,要吃膨化食品。小青一巴掌掄過去,打在了孩子的眼睛上,孩子哇哇大哭,朋友紛紛指責小青的簡單粗暴。我問她:“你總是以這種態度對待你家寶寶嗎?”小青說:“那要看心情,如果哪天心情好,孩子有些小麻煩是可以忽略的。”後來小青說她老公因為工作忙,回家也是陰晴不定的。

怪不得,我看看她家寶寶飄忽的小眼神,不斷地啃著指甲,這個可憐的孩子也監測不出什麼時候家裡就會狂風暴雨,什麼時候又會艷陽高照,所以,面對不預知的未來,讓她對家和父母充滿了恐懼。

家長如果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簡直是滅頂之災。


6、家長的規則意識更有力量

亞力士多德曾說過:“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與人合作、遵守規則是個人生存與發展的王道。在當今這樣一個強調信息共享,合作共贏的時代,我們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規矩。

相比暴力應對孩子的錯誤,制定規則反而是更有效的。規則讓孩子有對自己言行評判的標准,能夠知道好壞、對錯,這對於孩子今後的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

7、家風教育,生活目標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也不在於財產的多少,而在於家風的好壞。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

6. 父母常見的錯誤教養方式有哪些

5種父母常見錯誤教養方式

1.過分嚴格

有些爸爸媽媽對寶貝的教育很嚴厲,有時甚至達到殘酷的程度,他們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條,稍不順心或寶貝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願望,就斥責甚至打罵孩子。

後果:這種教養方式容易使寶貝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極情緒,或產生不能剋制的逆反、攻擊和沖動行為,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2.過度溺愛

這些爸爸媽媽對寶貝的教養方式與上面剛好相反,他們對寶貝過分的溺愛和寬容,對寶貝的任何要求都無條件的接受。

後果:這容易使寶貝養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格。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寶貝由於自小就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聽從自己的命令。當他們接觸其他小朋友或走入社會時,可能會因挫折而拒絕接觸社會,因被忽視而嫉妒和仇視他人,因不能自控而與人沖突,甚至產生嚴重的侵犯性行為問題。

3.支配

這種情況多見於父母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的家庭。這些爸爸媽媽總喜歡直接替寶貝拿主意,直接告訴寶貝做這做那,對寶貝自己的意願漠不關心。

後果:雖然直接向寶貝發出命令可以節省許多時間,提高生活效率,但長此以往寶貝會養成過度依賴、服從的性格。由於事事都由爸爸媽媽決定,寶貝自然也無須主動的思考自己的事情,這樣長大以後寶貝就會缺乏主動性,性格自閉,且對父母產生過分的依賴感。

4.不斷拒絕

有些爸爸媽媽為了讓寶貝長大後對社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有意識的對寶貝進行過度的挫折教育,增強寶貝的「抗挫能力」。

後果:過度的「挫折教育」,對寶貝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給予拒絕,又不對寶貝解釋拒絕的原因,讓寶貝長期生活在一種不安全的心理環境中。研究表明,當個體長期處於挫折中,會產生強烈的神經質傾向,並且會伴隨反社會和侵犯性行為。「挫折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寶貝的心理衛生,在「拒絕」後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讓他們有安全的感覺。

5.忽視

在一些家庭中,由於爸爸媽媽的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照看寶貝,寶貝的護養工作大多由保姆或親屬代勞。

後果:寶貝由於沒有太多的機會與爸爸媽媽接觸,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情緒。由於在情感上被忽略,寶貝會傾向於用各種問題行為來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如生病,攻擊他人或傷害自己,或其他一些奇怪的行為。

7. 父母教養方式四種類型是什麼

第一、權威型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有所要求,且對孩子的情感也非常接納。孩子在跟父母相處時雖然會覺得父母有時候比較嚴厲,但從來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不管什麼時候感覺到的都是可靠和安全。

權威型的父母雖然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應該有身為父母的權威,但同時他對孩子也非常理解和尊重。看到孩子遇到困難了,他不會打壓批評孩子,說「你怎麼連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也不會對孩子的求助視而不見,他會用溫柔包容的方式來安撫和幫助孩子。

他們的嚴厲更多的是體現在獎懲分明上面,會鼓勵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孩子做錯了事他們也是該批評批評。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教育方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獨立性和自信心都比較強,他們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便偶爾受挫了也能很快恢復。

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那一般你會具有高自尊和高自律性,在學業和工作上通常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人緣也會很好,大家有時候還會把你當作團隊核心,這都是你父母帶給你的積極影響。

第二、專制型

跟上面權威型的父母不一樣,專制型的父母會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設想和要求去做。他們會對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如果你完不成或做不好,他們就會失望、發脾氣,可能還會對你實施懲罰。

他們對於孩子的情感反饋是拒絕的。比方說如果你因為被同學排擠而成績下降,他們只會要求你多努力多學習,趕緊把成績趕上去,但不會過多關心你被同學排擠的事情,你即便跟他們說了,他們也無法真正理解你,可能還會反問「怎麼同學不排擠其他人,就排擠你呢,是不是你有問題」。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嚴格要求,在學校時應該會是個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的學生。他們會時常感到焦慮,覺得自己不行,如果遇到挫折了會產生強大的情緒反應,很難快速調整好自己。

第三、放縱型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非常縱容,幾乎不作任何要求,孩子想幹嘛就幹嘛,只要他開心,對孩子那是予取予求。孩子犯錯了,他們不會去引導、教訓,甚至還會包庇放縱。

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對的,是好的,而這樣環境下養出來的往往是「熊孩子」。如果你的父母對你就是這么溺愛,那你的性格會非常沖動,遇到點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會發脾氣,很難與別人合作,你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時候還很叛逆,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就偏不做什麼。

與此同時,因為父母把你照顧得太好了,所以你在很多方面都很依賴別人,即便自己能做或者能學會也不會去動手,做事缺乏毅力,經常是三分鍾熱度。

第四、忽視型

這類型的父母雖然有一個父母的身份,但卻根本沒盡過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生而不教說的就是他們。他對孩子完全是放養型的養育,不了解孩子的動向,不關心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行為也不做任何要求。

孩子稍微跟他說兩句話,他就表現得不耐煩,他可能經常採取給錢的方式來打發你,卻很少去參加你的家長會,也不會在休息時陪你參加課外活動。

他對孩子幾乎沒有關心,就好像孩子不是他的一樣。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多數都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跟其他人很難友好相處,而且情緒起伏不定,在認知和行為上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問題。

8. 中國的父母最需要的十大基本教養法則是什麼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告訴孩子家庭責任的重要性,告訴孩子他們這個年齡段應該做什麼事,遇到事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9. 當前家庭教養方式存在的問題及為什麼存在這些問題

已解決問題收藏 結合材料,分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標簽:教養,結合 分析,孩子
3.父親一次給8歲的女兒十元錢,讓她幫他買東西(東西價格9元),第二天女兒便把東西買回給了父親,但沒有給餘下的一元錢,吃晚飯的時候,他問女兒:「今天買東西花了多錢?」,女兒答:「9元。」「哦,女兒,我今天犯錯誤了,我沒有告訴你幫別人買東西時,找回的余錢比你給他買回的那個東西還要重要!記住,下次幫別人買東西時,買回時,首先要告訴別人這件東西的標價和你買這東西的價格,其次要先給別人找回的余錢,最後再給你買回的東西,並請別人查驗!」他剛說完,女兒便拿出了找回的一元錢,並說:「爸爸,我知道了!結合材料,分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落在街中。 回答:1 人氣:1 解決時間:2008-12-27 16:53 檢舉
父母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傾向, 它是對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概括, 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行為風格。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 幼兒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發展的, 因此, 幼兒的自信心與父母的教養行為有很密切的關系。父母通過具體的教養行為及態度, 向幼兒傳達父母對生活的態度、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等。不同類型的教養方式對幼兒自信心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1. 父母教養方式的主要類型溺愛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把幼兒放到特殊的地位, 一切服從、服務於幼兒, 不適當地滿足幼兒生活上的要求和慾望, 處處遷就, 事事代勞。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 幼兒往往情緒不穩定, 自私自利, 自傲或自卑, 能力低下, 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 容易形成依賴、懦弱、自卑的性格。當幼兒長大後面臨迥然不同的社會競爭時, 則會無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獨立性。專制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往往強迫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辦事, 不容許孩子有差錯或失誤, 頻繁採用懲罰來強制執行。在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幼兒, 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放任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幼兒採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由於父母沒有給予幼兒必要的行為准則和強化, 對孩子沖動的行為缺乏約束, 致使孩子缺乏社會責任心,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同時, 由於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教育, 幼兒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 因而失去歸屬感。民主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幼兒信任、尊重和平等, 重視啟發引導,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自主和自由的空間。這類父母與幼兒之間有著積極的情感交流, 既尊重、理解幼兒, 又對幼兒提出嚴格要求; 既高度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又積極鼓勵幼兒獨立自主, 激勵幼兒去做他喜歡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讓幼兒敢於發表意見, 又循循善誘, 對幼兒的幼稚和錯誤不是無端訓斥。因此, 在民主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幼兒, 往往性格開朗, 意志堅強, 積極向上, 有自信心, 能與人和睦相處。2. 改善教養方式, 培養幼兒自信心從父母行為看幼兒自信心發展的結果,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值得推崇。當然, 由於每個幼兒的個性差異不同, 無論是溺愛型、專制型還是放任型的教養方式, 它們對幼兒自信心的發展所造成的不良後果不一定是因果的關系。也就是說, 同一種管教類型對不同個性的幼兒引起的效果, 可能是各式各樣的, 我們不能僅僅依據幼兒的表面行為來評價某種管教類型的實際效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即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對所有幼兒的個性心理發展都是有益的。父母要轉變教育觀念, 提高自身素質。教育觀念是整個家庭教育諸因素中的核心。父母要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在兒童早期。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因此, 父母轉變教育觀念, 提高自身素質,優化教養方式, 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必要前提。社會、學校、家庭要三位一體, 構築完整教育體系。父母的教養方式, 必須要通過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才能共同營造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社會應當通過各種傳播媒體, 宣傳普及家教知識, 宣傳科學的家庭教養方式和民主的教養模式。幼兒園也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以及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直接溝通等方式, 指導、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10. 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研究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寫

希望各位單親家長能夠借鑒,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1、愛而不嬌

父母愛子女是一種天性,同時也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但是,要教子成才,必須愛得適度。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子女一味嬌寵,把孩子培養成又笨又懶,生活難於自理的人,實在太不明智。所以,愛子女也是有學問、有講究的,不是怎樣愛都有積極的作用。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韓非子說過:「人之情性莫愛於父母。」同時,他又說:「皆見愛未必治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其他任何人的愛難以比擬的。雖然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但並不見得都能教育好子女。事實如此。愛要有利於洗刷孩子心靈上的污垢,而不能成為孩子滋生各種壞習慣的溫床。魯迅說:「一方面要真摯地愛孩子,另一方面又要嚴格地要求孩子。」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一定要堅持,不要屈服於孩子的眼淚和哭鬧,使孩子學到生活的本領,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有些心理素質不佳者,受不了這種壓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來個不思進取,乃至「破罐子破摔。」這種有意無意的行為就是為了讓父母降低點期望,使自己能夠喘口氣。另一些孩子也許能堅持發奮,不讓父(母)失望,但是長超負荷地運作,其潛在的心理損傷亦不容忽視。一旦超出了承受極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潰,結果反而更遭。

「望子成龍」並沒有錯,但什麼是「龍」則有待正確認識。據說當年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後,有人向他的母親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魯門的母親回答說:「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杜魯門母親的見解多麼難得可貴。當一名普通的工人、農民,認認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也是龍的傳人的本色。

3、培養其獨立性

許多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百般照顧,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一旦離開家長,便不知道如何去應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因此,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就是教會他們如何能獨立生活的人。獨立生活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環境的熏陶下教育培養出來的。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可要求孩子從做自我服務性勞動開始,接著是學會做家務勞動。

4、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所謂的偏陰人格,即表現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斷性不強等;而缺少母愛,孩子又會形成所謂的偏陽人格,即表現得孤僻,冷漠,缺乏愛心與同情心,沒有安全感,狹隘等。所以對於單親家庭的父母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對缺少父愛的子女,母親要加強他們的獨立、自主、勇敢、果斷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讓他們多看看有關表現男性優秀品質的影視片與書籍,並有意識地帶他們多接觸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責任的成年男子,以免因缺少父愛形成偏陰人格。此外,還有不容忽視的角色教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單親家庭中,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以應有的適宜和影響,以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以免造成兩性角色上的心理與行為的偏差。另外,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多給孩子當家作主的機會,讓他們多為家長分憂解難,這會有利於他們盡快成熟起來。

5、鼓勵其融入社會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生活。兒童社會性的發展,表現在「孩子與成人的關系」和「孩子與孩子的關系」兩個方面。

在孩子與成人的關繫上,單親子女,特別是父母離異的單親子女,往往要承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歧視和偏見,他們的性格容易變得內向、憂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思想溝通,在精神上給予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強、自愛,鼓勵他(她)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不要逃避社會,主動與人交往,虛心向人家學習,培養自己開朗、樂觀的性格。「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培養孩子社會性的有效措施。讓孩子在與其他孩子的互相交往中得到發展,學會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培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傳統的家庭婚姻觀念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離婚率的逐步上升,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逐年增多。由於單親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的影響極大。因此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

心理健康是人成才的一項基本素質。幼兒期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基本素質形成的時期。所以幼兒心理健康對其今後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面向全體幼兒,面向幼兒的全體,面向幼兒的未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預防單親家庭中幼兒的心理疾病,提高幼兒的身心素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幼兒的成長過程,不僅是增長知識、發展智能、增強身體健康的過程,也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作為表現人的整體精神面貌,體現一個人如何立身做人的人格而言,其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正是這樣,單親家庭中的教養方式更不能忽視,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重要的。

總之,單親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極其重大,一定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採取多種有效的途徑,對幼兒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指導和教育,使他們的心靈始終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之中,成為有理想、有報復、意志堅強、充滿自信、活潑開朗的健康的一代。

閱讀全文

與父母課程相關的教養難題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祝90歲外婆生日快樂 瀏覽:231
關於孝順的經典詩句 瀏覽:737
昌平區陽光之城養老院電話 瀏覽:576
養老院護工私下怎麼收費 瀏覽:260
阜寧縣養老保險 瀏覽:661
黑龍江養老金15年 瀏覽:106
父母的愛心怎麼寫 瀏覽:2
子女和父母住如何管錢 瀏覽:218
辦理佛山戶口最低退休金 瀏覽:977
老年痴呆手淫 瀏覽:261
出生到現在多少歲退休工資 瀏覽:725
想讓孩子長大給父母買東西怎麼說 瀏覽:6
重慶市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790
開個養生中葯材料需要多少錢 瀏覽:218
濟南養老保險去哪裡辦理 瀏覽:993
久久夕陽紅老年公寓 瀏覽:947
老年人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瀏覽:117
女人想養生是什麼心態 瀏覽:712
高校辭職養老金 瀏覽:697
山西免費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