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回門需要帶些什麼東西
老說法是帶四盒禮 ,就是要四樣東西 ,先是煙和 ,要紅色盒包裝的喜慶 , 這個是給老丈人的。然後是罐頭(橘子的最好)因為有拘子的諧音。最後是糖,代表甜蜜。還有另外要帶4根大蔥、 2袋粉條,大蔥要蔥白越多越好的 ,等喝了回門,從娘家回來的時候 ,要帶回家2根大蔥和一袋粉條。
回門裝
按照婚俗習俗,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那麼新娘穿得服裝就是回門裝。
回門宴
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女親家廣設華宴,款待新婿,這就是回門宴。
『貳』 結婚回門長輩要准備什麼
回門一般不需要男女各自准備的。
一般都是帶禮物給長輩,一般是煙酒或是父母喜歡的東西。
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並根據各地不同,帶上不同的禮品。
有的帶一隻公雞,取「吉祥如意」之意;有的帶上些肉、雞蛋、面等禮品;而更常見的還是奉橘子、蘋果、香蕉、酒等,樣式多不固定,但切忌回門禮為單,必須是雙數,意為夫妻成雙,合好百年,單數則不吉利。
另外回門服裝不能穿婚紗,沒有一定要紅色的,但是一般最好不要穿粉色,粉色的婚包、衣服在一些地方都被認為是二婚。
如果男方要准備的話,最好自己多准備幾個紅包,分給親戚的小孩
『叄』 新娘結婚回門需要帶什麼禮物嗎,拿什麼好呢
新娘回門又被稱之為是「歸寧」,是我國自古以來便有的漢族主要傳統婚姻風俗之一,簡單來說便是新婚夫婦在結婚第三日回到新娘的娘家看望,寓意「成家不忘娘」。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地區也有新婚第二天便回門的風俗。
實際上新娘回門也算是婚禮的一部分,是傳統婚禮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新娘回門是新婚夫婦首次以夫妻的身份回家省親,在回門之時新郎應當在拜訪岳父岳母時正式改口為爸爸和媽媽,是整個傳統婚禮的收尾環節。
在回門中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肆』 回門的時候送父母什麼禮物啊
可以送點貼身的東西啊
保暖內衣
保健器材等等
還有吃的
也可以的
只要表達你的一份心意就好
最終要的是在老人家面前乖巧些
多跟他們說說話
也許就是最好的了
『伍』 三天回門帶什麼禮物
結婚回門選擇哪些禮物,這個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選擇單數,雙數更有寓意,好事成雙就是這個意思了。按照傳統的習俗,一般新婚夫妻回門的話,更多是帶煙酒糖茶這些東西,因為寓意好,就好像結婚時候,這些是必備的因素,這也十分的喜慶。
當然,這些是傳統所帶的禮品,也有些子女可以結合父母的身體狀況來購買。比如選擇保健品呀,按摩儀器這些,當今也是很流行的。現在有些人也喜歡送特產,這也是挺流行的一個趨勢。
『陸』 結婚後三天回門需要拿什麼禮品
按照中國婚俗禮儀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同新郎一起帶很多禮物回家,也稱3天「回門」。這是中國人民間的一種禮節。新娘的家長非常重視三天回門的禮儀,是新娘全家的一件大事,因此新人3天回門,要在禮品上都要有好准備,爭取給岳父岳父留下好印象。回門禮品要提前准備,禮物一定是新娘家長喜歡的東西,回門禮物要買時尚的禮物。回到娘家必須是10點之間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向老人問候,新郎就應改口叫爸媽,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在全家就餐時,新娘要和新郎坐在一側,祝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要陪父母多聊一會兒或者同家人搞一些娛樂活動,下午4點鍾左右在太陽下山前迎著太陽回家,還要邀請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
『柒』 結婚三天回門要帶些什麼東西
、三天回門帶哪四樣東西
三天回門帶的四樣經典禮物分別為「煙、酒、糖、茶」。
1、回門禮物——煙
煙是很常見的回門禮物選擇,雖然現在很多人不抽煙了,但是回門禮物中這也是不得不備的物品,當然,要是你們家真的很排斥煙,還有一樣備份禮物可以選擇,那就是水果。
2、回門禮物——酒
和煙一樣,現在很多父母可能不喝酒了,但是重要節日要喝酒是中國一直以來的傳統。所以即使岳父岳母不飲酒,還是要帶的,傳統的東西還是要遵守的。
3、回門禮物——糖
傳統的糖果口味都是甜甜的,所以糖果也就象徵著甜甜蜜蜜,象徵著希望以後就成為一家人的我們,可以甜甜蜜蜜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所以糖果也是四樣禮中不可以缺少的。
4、回門禮物——茶
喝茶的文化在中華民族悠長的歷史中可以向上追溯很久很久,茶本身就有著清淡、雅緻的寓意,而且在中醫的理論中,喝茶本身就對人的身體有非常大的好處,所以在回門四樣禮中,茶也是不可以缺少的部分。
二、第一次結婚回門帶什麼東西
回門除了傳統的四樣禮物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禮物可以選擇,要是四樣禮物中,有些禮物並不受你們家人的喜愛,那麼可以在以下禮物中挑選一番。
1、保健品
如果妻子父母有缺鈣、吸收不好或者其他身體毛病,可以送保健品。注意送這個東西要看地方習俗,有些地方認為保健品不吉利。
2、按摩儀器
中老年人容易得腰椎病、肩周炎等,可以考慮送按摩儀器;按摩儀器也是一個比較暖心的禮物,想必女方父母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心意。
回門禮物
3、節日禮品
如果見面的時候正好是節日期間,那麼可以適當的帶一些禮物,比如說在中秋節的時候,就帶一些月餅,端午節的時候就帶一些粽子等。
4、特產
男方可以把自己父母做的特產送一些給女方的父母,如果女方父母知道這個是你父母親自己動手准備的特產,那麼說明你們對女方是非常尊重的,也是很有誠意的,可以給岳父岳母留下一個非常不錯的印象。
『捌』 回門女方父母准備什麼
按照中國婚俗禮儀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同新郎一起帶很多禮物回家,也稱3天「回門」。這是中國人民間的一種禮節。新娘的家長非常重視三天回門的禮儀,是新娘全家的一件大事,因此新人3天回門,要在禮品上都要有好准備,爭取給岳父岳父留下好印象。回門禮品酒,糖,茶,水果等要提前准備,禮物一定是新娘家長喜訂伐斥和儷古籌汰船咯歡的東西,回門禮物要買時尚的禮物。
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漢民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女親家廣設華宴,款待新婿,這就是回門宴。
春秋時期就有回門之俗,後代沿襲至今。由於「回門」是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故稱「雙回門」,取成雙成對的吉祥意。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有很多業內人士主持出來的回門宴席場面嚴格意義上講根本不能叫回門答謝宴(歸寧大典)儀式,弄成了男方家結婚典禮的儀式,歸寧是中國傳統結婚儀式中最末一個篇章,如果真弄的和「親迎」儀式一樣就失去了真正的文化內涵和意義。
回門答謝宴即古禮中的「歸寧大典」是整場婚禮中的最末一個章節這一基本點。如果連這些都把握不準確,那麼肯定做出來的不是「正宗」的回門宴答謝主持儀式。
回門答謝宴席必不可少的要突出一個答謝主題,答謝誰啊?咋答謝?要有專門的儀式配合來完成,禮是規矩,儀是表現,一定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來展示,首席要謝謝天,謝謝地,(三拜),然後謝謝父母(三拜),還要謝謝來賓(三拜),姑爺與姑娘發喜糖儀式。
回門儀式上,得設計一個環節,回門宴一般指的是男方家辦完結婚酒後,新娘回娘家宴請親友賓朋辦的酒宴,它突出的是新娘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恩與不舍。
新娘給父母的贈禮;新郎與岳父岳母的互動環節;丈母娘總結出新郎的幾個優點,以及丈母娘對新郎有什麼要交待的。新郎做出承諾,並獻花給父母,讓翁婿之間的情誼表達鋪展開來。
回門儀式上,還得設計一個環節,讓新郎官致答謝辭,並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華(暗合過去歸寧之旅誇官之意),最後提示大家,有些環節盡量不再安排:交換信物、交杯酒、拜堂!因為交換信物,交杯酒,還有拜堂儀式只能做一次,這是給對方的承諾,一諾千金,代表一生一世,不必再許諾一次。
香檳儀式代表了慶祝、蛋糕儀式代表旺盛的生育、擁吻代表親密恩愛;可以在回門儀式上再次體現,但是不再是回門宴上的儀式部門的核心結構。回門宴側重於歡快、團圓,整個儀式宴席要體現出來,這里有更多的民族民俗的東西可以展示,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戲劇表演可以在婚宴中穿插。
宴席的布置上要側重豪華與喜慶,大紅紗曼背景燈光舞美水晶T台,追光燈泡泡機彩虹機都可以用上,張燈結綵也可以,鮮花堆砌也可以,但盡量紅色粉紅為主,盡顯豪華氣派,但是一些過於西式的道具就免了。
『玖』 新娘子回門,都要帶什麼東西
各地風俗不同,帶的東西也有多不同。口門禁忌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於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回門。否則以為將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雲:「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江蘇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娘家過,則娘家家道將因之而衰落。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系的。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門時日的禁忌,是要讓新婦遵守往來之序,不該回門時一定不能回門,否則會有凶事發生;該回門時,一定要回門,否則,也會有凶事發生。一般結婚三日時,新郎新娘要回門看望二老,但是當晚必須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縣一帶,新婦三天回門時要順著迎親的那條道走,所謂「三天不走兩條路」。彝族新婦回門時忌在路上與新郎交談,兩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樣。這與其不落夫家習俗有關。漢族回門時小兩口總是親親熱熱,有說有笑的。民間有「回娘家」的小調流行。新婚夫婦回門帶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忌單數。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婦,受迷信思想影響,直到一百二十天(四個月)後才能歸寧,還有的要三年以後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謂「破娘家」的,這樣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轎,出嫁時由男家接女出門,女穿破衣,扮作討飯模樣,在廟宇中換裝上轎,謂之「借嫁」,女家父母親屬必須避匿,一切由夫家照應。婚後一百二十天,才可歸寧。否則,娘家定會破敗或遭受不幸。還有所謂命犯「離窠」(夫妻離散)及「回頭祿」(遭天火)的,都要在四個月後,甚至三年後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滿一個月之後,姻親間便可自由往來。回門時,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數頗有講究。河南一些地區有幾日去的住幾天的習俗。俗語雲:「八對八,兩頭發」,「九對九,兩頭有」。就是說初八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這樣,最多的時日是住個對月。如果是按這樣住的,對男、女兩家都是吉利的,否則便不好。不過,也有忌住八天之說,所謂:「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娘家。」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於嫁出去的閨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慮。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義的制約,也有經濟的壓力和生產的需求,是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習俗的約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准許姑爺住在西炕,別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褻瀆神明的觀念導致的。民間常以為,男女間的事,女方總是吃虧的。出於這種考慮,女家心理方面總有一點受壓抑的感覺。再說,娘家、婆家不歸一個血統,怎麼能在娘家室內為婆家提供傳宗接代的場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懷了孕的,豈不將娘家的「人勢」、「財勢」帶到婆家去了嗎?娘家一定會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絕對禁忌小兩口兒在娘家同房的,這是這一風俗下的思想觀念。但是,同是在漢族,也有許多地方是不忌諱新婚夫婦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俗還會並存於同一縣境之內,例如在河南林縣這兩種風俗就同時存在。
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鄂倫春族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禁忌刷鍋。否則,娘家的財運會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縣也有類似的禁忌。當地民間忌諱出門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說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還忌諱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說是:「恐怕日後割斷娘家的關系,咬斷路。」總之是生盡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動用或者拿走娘家的東西,如果出嫁後再拿娘家的東西,並且因此而發生了口角、爭執,那勢必會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的,但是,嚴加防範畢竟不是好辦法,怎麼才能讓她自覺地不拿呢?於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語來嚇唬她,以警戒之。
新婦歸寧,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順心事一一說給娘家人聽,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輕重地都倒給婆家人聽。這樣「學舌」的結果常常會引起事端,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新婦也會落一個「饒舌婆」的名聲。因而俗間有「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的諺語。這在新婦處理男女兩家關系方面也確實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驗。
『拾』 回門都應該給父母買些什麼
按普通的家庭閨女結婚後第一次回門要給父母買四樣較貴重的禮,具體買什麼,無非是煙酒糖茶、糕點、水果(可以考慮超市進口的、不常吃過的)、鮮奶、營養品等,價值400-500元之間就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