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越來越討厭父母怎麼辦
摘要 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孩子討厭我們,肯定是我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所以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是真真正正地為孩子好,如果不是一定要重視起來。改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毛病。你的大棒教育是不利於教育孩子的,孩子只所以反感,是因為你總是認為自己是為他好,所以要想真正為了孩子好,就收起我們的自以為是。慢慢親近孩子。孩子討厭你一定會遠離你,所以想要親近孩子是比較困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順著孩子的思路慢慢地去親近孩子。
❷ 孩子為什麼討厭爸爸媽媽
作為一個未滿18周歲的孩子,比如我,對於這個問題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討厭父母的,他是有一個過程。首先當孩子呱呱落地時,他是對整個世界充滿未知感。而決定孩子討厭父母的原因是取決於很多因素,當然我只說那些比較常見的因素。
就拿我來說,我也是很「討厭」我父母的。然而我想說,就在大概十幾年前也就是我7,8歲的時候,我是一點也不所謂的討厭父母,那時候的我非但不討厭父母,反而對父母有著崇拜以及敬仰。那是的我對」大人「這個職業是未知的,認為大人們無所不能;大人說的都是對的;再加上我對大人的過度依賴,才導致我那時候的想法。但是(沒錯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數的增加。我對這個世界越來越有著自己的認識;對父母越來越熟悉;再加上父母應為我們的成長而對我越管越嚴,所以大多數和我同齡人的孩子會與父母出現隔閡,從而「討厭」生他養她的父母。這種現象在我們青春期的時候更加嚴重,在我們心理生理都在成熟和未成熟時期之間,本就承受著來自學校和同學煩惱的我們當然對一直養育我們卻老是管著我們的父母沒有什麼顧忌;這才導致和父母頂嘴,氣父母,甚至離家出走都頻頻發生。如果父母一直放任不管的話,這就會導致與父母的關系愈來愈陌生。
所以在孩子將到青春期的時候,要逐漸將管孩子轉化為關注孩子,多與還子交流談心,共同解決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煩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但也不能什麼事都尊重什麼事都滿足,該教育還是要教育。慢慢來,漸漸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❸ 為什麼有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厭惡至極
1、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過於嚴厲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便開始成為嚴厲的代表,在孩子面前成為了一個無所不能、霸道強勢、做什麼都是對的人。似乎全天下的父母都一致認為孩子聽話乖巧才算是自己教導有方,因此孩子必須要言聽計從,否則面對的不是一臉怒容就是打罵。當然,孩子在無知懵懂的年齡時父母教導的話字字句句都十分有道理,不認真聽取的確會犯錯吃虧,自然在心中認為父母是高高在上的強大的值得崇拜。
其實,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完全可以抽出時間去主動跟孩子聊天,聽聽孩子說一說每天經歷了什麼事情,也與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工作中的事情,創造親子時光和尋找共同話題。同時盡量不要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只會責備和訓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孩子的感受,讓孩子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把心裡話說出來。
每個人都是從一個無知懵懂、無比依賴父母的孩子漸漸長大成一個各方面都比較獨立的大人,我們很多人都聽到過自己父母的抱怨,抱怨我們長大後與父母越來越疏遠,然而大多數父母很少去認真思考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期望著每一位父母都能知道自己種下的因,及時補救莫讓孩子與自己疏遠。
❹ 孩子為何仇視父母
可能是爸爸對小孩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比如無緣無故地打罵孩子;或者是爸爸傷害了他很重視的人,比如欺負媽媽;還可能是爸爸在外工作,與孩子交流太少,一見面就是吵架。
為什麼孩子會仇視爸爸?
還有的媽媽經常問孩子的無聊問題:「媽媽好,還是爸爸好?」懂事一點的孩子就會答到:「媽媽爸爸都好」,糊塗的媽媽就會窮追不舍:「不行,只能選擇一個",讓孩子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疏遠爸爸。
但是,說孩子會仇視爸爸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暴力行為,經常虐待母子的;或是有外遇,拋妻棄子的;或是作姦犯科,坐牢赴刑的等等。
❺ 孩子為什麼恨父母,6種父母只會毀了孩子,記恨父母的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❻ 為什麼會越來越反感父母
父母跟我們之間畢竟相差二三十歲,互相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會有代溝,但是我們不能反感父母,他們也是為了我們兒女好
❼ 孩子為什麼會恨父母
雙方都有責任,需要進行良好的溝通,我研究心理學的
❽ 孩子非常反感父母,是父母做的非常不對嗎
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一出生就討厭自己的父母,但事後就不好說了……家庭教育其實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把你的孩子比作你家庭的一面鏡子。他能反映你內心的一切。你開心,他開心;你不爽,他也不爽;你很暴力,他也是...有了這面鏡子,父母就有機會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同時,父母的改變也改變了孩子,教育產生了無形的影響。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教育自己的過程。孩子的言行往往能反映出父母自己的言行。父母應該是他們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
父母言行不一,就不能以身作則,孩子就不能認同父母的言行,就會討厭父母。或者父母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不給孩子面子,挑孩子缺點,拿孩子和別人比,給孩子貼標簽,對他們不公平。這些行為都會傷他們的心。如果孩子討厭自己的父母,建議父母先修復和孩子的關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盡量去改變。千萬不要擺出一副「我是老人,你得聽我的」。如果傷害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就不值得失去。既然對孩子好,那就多想想什麼才是真正的好。
❾ 孩子討厭父母的原因
天性, 誰願意被約束著呢? 大人們上班還是在社會中,其實也被約束著,難道心底沒有反抗情緒嗎 有是有,但是只能想想 必須得忍 有句話叫童言無忌,他們還小,所以遇到約束,既然會反感和討厭了 而且因為是自己的父母,更是無顧及的表現出來 別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東西 他們也有想法的~ 根據中國家庭教育學會與兒童網路社區盒子世界共同發起的「2010年度兒童調查」的結果,有一萬多名孩子票選出自己最討厭父母的五大行為,分別是—— 一、不擅鼓勵孩子,常打擊孩子(包括貶低、嘲諷等); 在盒子世界的盒子推推上,經常會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從來就不對他說贊揚的話,他每天聽到的都是諸如「你怎麼這題都不會做?真笨!」「這張試卷這么簡單,你還錯了N題,真是太不像話了!」……,
孩子們真心地期盼,父母能多說說「你真棒!」 ——「哎!我最渴望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對我說聲『你真棒!』我喜歡聽『你真棒』這一句話,這句話不僅能讓我更快樂,而且讓我更自信。」
點評:父母們應該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贊賞他人。
❿ 孩子為什麼長大會恨父母
孩子長大恨父母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出在父母身上,比如孩子小時候父母只會棍棒教育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或者對孩子過度溺愛導致孩子在長大成人後一事無成,不論是心裡的創傷還是事業的不順這些孩子都會歸咎到父母的身上,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後這些孩子會非常恨父母。
看到其他同齡人的優秀表現,看到同齡人在職場中的能力,看到其他人因為父母嚴厲而出落的亭亭玉立時他們就會怨恨父母當時為什麼不管理自己,雖說父母愛子需要寵溺但有時候寵溺過了頭就是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