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父母的老年生活的有尊嚴
我從農村出來三十六年了,父母雙親86歲仍生活在農村,雖然每月父有165元/月、母105元/月農村養老,生活永遠不夠的,但他們生活的很好,種點蔬菜水果,養點雞鴨…我們兄弟仨在外工作,輪流回家看看給點生活費,自願不打拚,條件好的多給點,特別老人身體不適,會及時回家把他接到城裡來治療,父母最關心的是兒女在外平安順利,只要手頭上不拮據,就活得有滋有味也有尊嚴了,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孝順!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現在仍然如此堅守,你可以參考,其實父母關鍵還是希望子女在外平安,平常多回家看看,至於錢多錢少並不重要,只要別委屈了父母,讓他們衣食無憂就夠了。好歹農村老人閑不住,自已動動也能補補家用,對身體也有幫助,兒女盡到孝道他們也滿足了!
㈡ 如何懂得尊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㈢ 老年父母的心和脾氣兒女如何適應
雖然父母的脾氣各不相同,但是老年父母的心思卻有很多相同之處:首先,老年人都內是渴望陪伴的容,所以兒女們都要盡可能多抽出時間陪伴老人,這種陪伴要有質量,不能在家裡只拿著手機啥也不做。第二,老人們都比較念舊,總喜歡回顧以前,喜歡一遍遍地講他們年輕時候的事,兒女要學習耐心傾聽,不要嫌煩。第三,可以經常給老人買份小禮物,讓老人開心。第四,老人特喜歡孩子,可以多帶孩子看望老人!如果老人的一些觀念想法和自己有矛盾,切記,只要不影響到老人的安全,就不要太過在意,好好和他們說,但是不要期待老人能改正,老人們都是比較固執的。
㈣ 父母是怎麼毀掉你的自尊心的
是一種覺得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是,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感覺。
我在大概13.4歲的時候被我媽徹底的摧毀過一次。起因小的可笑,因為她下午讓我洗頭,但是直到晚上我也沒有洗。說實話,在這件事上我確實是有錯的,但是在她對我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謾罵中,我沒有想到改正錯誤,只是被她摧毀了人格。她的謾罵主要集中在對我極端的否定,當然用詞極度惡劣。在她的口中我不但一無是處,沒有出息,沒有未來,而且辜負了她的付出和辛苦,是她倒霉和苦難的源泉!而且使的她的未來完全的灰暗沒有希望。在她的謾罵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從各方面都沒有存在的理由,人格被摧毀到找不到自我。至今記得她那句我永遠忘不掉的話「我們將來不用你管,你將來有福自己享有罪自己遭。將來你要飯別要到我家門口,死也別死在我家門口!」深深的有種被拋棄,不被任何人需要的感覺。由於她長期對我高壓的管教,所以我小時候是不會頂嘴和辯解的,只能被動承受。當晚哭濕半個枕頭,腦海中反復翻騰的念頭只有想去死,是上弔死還是喝葯死還是割腕死。父母睡在我邊上,在一鋪炕上,他們早已熟睡。當時使我獲救的原因是因為我在奶奶家讀書,只有放假才到父母身邊,這使我有逃離的希望和出路。甚至於半夜時我真的爬起來去廚房用刀比過手腕,但可能性格實在懦弱,當時臨門一腳卻沒勇氣割下去,還好我沒有去死。
後來很久後我把這件事和奶奶說過,奶奶哭的不行,說我傻,說我為什麼不回她那裡,而是假期結束才回來。我自己都無言以對,可能那之後我就不愛自己了吧,自我被摧毀後自己治癒不了自己,沒有能力愛自己了。又是很久後我從奶奶的口裡知道了她把這件事說給爸爸聽了,有一次爸爸和媽媽吵架(他們總是吵架,吵架時媽媽也是謾罵爸爸,我媽性格上真的是有某種缺陷)爸爸就把這件事脫口而出。然後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了媽媽對這件事的評價「她犯錯了我管她怎麼不對了!說兩句就想去死,真沒有出息!就這么樣上社會,誰慣著你啊!想死誰能攔住。自殺的人最無能了!」我的媽媽並沒有覺得她不對,一切都是我抗壓能力不夠,或者是不優秀。
從此後我的人生有時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就是覺得這個人生和我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隨時可以放棄。有很多時候遇見難事我第一反應是逃避,被困難逼到死角里甚至想用放棄生命的方式逃避。沒有人來救我,我也不知道怎麼救自己,也不想救自己。曾想去找心理醫生,後來又不想去了。曾經我很介意,覺得媽媽對不起我,欠我一個道歉。後來自己做了母親,加上和她關系緩和,了解了她的童年,才發現她也曾經被那樣對待過。所以也許她自己也不會去愛自己愛別人吧。
㈤ 面對固執的老年父母怎麼辦
事實勝於雄辯,爭論沒有意義。兩代人思想出發點不同,很難誰說服睡。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給老爹老媽看
㈥ 如何和年紀大的父母相處
給父母足夠的私人空間。雖然爸爸媽媽的年紀大了,但是他們也需要一些私人空間。我們不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他們有過多的干涉。要順從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不要總是想著讓他們去同意自己的意見。不要隨意去改變他們的想法。
㈦ 人到老年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老人真正的需要是被需要。
人到了晚年,總會覺得自己漸漸成了負擔,而不再是原來的保護傘。
當孩子們不停地告訴老人各種安排的同時,老人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決策可做了。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子孫覺得老人沒什麼能力做決策 --> 於是不讓他們做決策 --> 於是老人乖乖地按照孩子們說的去做 --> 於是子孫更覺得老人沒什麼能力做決策。 這就是所謂的預言的自我實現,在這個循環里,老人漸漸領略到了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那讓我們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如今定義的孝順和第一組看護是不是很相似。我們給老人們報了旅行團,給他們挑好了手機,帶他們去我們見識過的餐廳,告訴他們社會上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然而我們忽略了一點,在這樣做的過程中,老人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人,他們漸漸不想去思考了,對生活的積極性和探索欲也會隨之下降。
所以,從我們自身來講,請避免預言的自我實現這個魔咒。老人們是可以做決策的,他們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可以安排下自己的生活。我們需要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生活的上游,這樣被需要的他們,才會從心底里對每一天充滿渴望。
還有就是人到老年的時候也是需要陪伴的,他們就跟小孩一樣,有的時候想法是比較天真的,所以有時間還是經常去陪陪他們,跟他們說說話聊聊天。
㈧ 什麼是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什麼是不忘老人的自尊怎麼一回事不能如何該如何
其實說到至尊,每個人肯定都是有自尊的,無論男女老少。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個人的體現,所以說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這些方面肯定是要注意的。在鹽山區市當中啊!是要講究這些的。
㈨ 我們如何與老年的父母相處
我們如何與老年的父母相處
1, 我們如何與父母相處?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應付」,笑臉迎人。好不容易見到父母,哪怕父母說的話我們並不贊同,言語間也要順應,使父母開心,因為可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越來越少。
2 就子女而言,心中有事就要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裡,如果你不把想法說出來,而是憋在心裡,父母從何去理解你,又怎樣能理解你呢?有的孩子不願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以為父母能懂得自己的心思,其實不是那樣的,你有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父母要上班工作,你在學校里發生了什麼事,遇到什麼困難,如果你不說,父母是無從知曉的。更不可能懂你。
3 不要為了賭氣做過分的事情。比如不回家,頻頻逃課,跟混混一起出沒,抽煙喝酒搞校園暴力。這都是原則性問題,要是當初你爸媽也這樣,那你現在的生活肯定不會這么容易了。
4 作為青少年,我很懂得自己的獨特看法被父母反對時的惱火、沮喪和無奈,但想要更好地與父母相處,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己」我必須堅持自己的觀點,只要他們的觀點與我相悖那就基本沒得商量,他們的思想太腐朽了!「的類似思想,這些思想有的是你明白的,有的甚至是你無意識中產生的,但它們又確實會影響到你的行動,有沒有偶爾對父母感到莫名的煩躁?即使不知道為什麼卻還是和父母唱反調?這就是了,這些思想對於你跟父母關系的促進有著強大阻力,最好想辦法克服或改善它們。
5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逆反心理很強烈,父母這個時候一般會耐心的教導,但是孩子一般是聽不進去的,只要違反自己的想法,一般都是很強烈的抵抗,說白了,就是這個時期孩子們大多性格很犟,做事不太考慮後果,太堅決。
2
與父母相處方法一
1 摒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正融入到父母的世界,與父母合做一頓飯,抽空幫父母洗洗衣服,減輕父母的家務負擔,加強與父母溝通,學會傾聽父母的心聲。我們年輕,思維活躍,利用自身優勢,替父母解憂。
2 子女要多多的了解自己的父母,他們節衣縮食,含辛茹苦的養育我們長大,實屬不易。我們關愛他們,就是關愛我們自己。了解他們最近在忙什麼,在想些什麼,對我們有著怎樣的期望,他們的脾氣怎樣,喜歡做什麼,討厭做什麼等,都可以多多的了解。這樣和父母溝通起來也更容易。有的孩子成天跟父母頂嘴,可問起父母的生日卻不知是哪天。對父母漠不關心,還能有很好的溝通嗎?
3 愛父母,愛自己。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不以為意,等你漸漸失去了健康才會知道,健康是革命的本錢,然而到時已經來不及。要珍惜用來報答父母的身體,養活父母的身體。
4 雖然說在外面勞累了一年,但是回到自己家裡,也不要想著就整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盡管父母從為不祈求兒女為家做多在貢獻,但是平日里能幫幫父母的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讓父母心中欣慰,感嘆自己的兒女長大了,所以在某些事情上也就不好再逼問給你壓力。
3
與父母相處方法二
1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難免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細心發現,並幫助他們平穩渡過,不要與父母發生正面沖突。身為子女應懂得「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待父母如他們對幼時的我們一樣耐心,多一分理解和關心,百善孝為先。
2 父母和孩子,畢竟是兩代人,思想觀念,成長經歷,生活背景都會有很大的差異,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和父母相處要做到求同存異。找到同就有了共同的思想和行動。認可對方的異,就可以彼此尊重與理解。
3 青春期,不要認為自己長大了,父母面前你永遠是孩子 。他們跟你說話千萬別覺得煩,你需要知道那些,但是你的青春期不喜歡而已。要讓自己冷靜,克服青春期所帶來的一些負面情緒。
4 如果說你與父母之間的不同看法可以造成你們的糾紛,那麼你們間相同的興趣當然可以增進你們的感情,如果你和父母都恰好固執己見,減少糾紛的幾率很低,那麼為什麼不多製造點快樂的氛圍來中和糾紛帶來的不和諧呢?你會明白,只要稍微變通一下,家庭關系也可以變得舒心起來的。
4
與父母相處方法三
1 父母和子女之間,有著永遠也割不斷的血緣親情。可是一天天長大,會發現自己和父母之間有太多的不相容。剪不斷,理還亂。漸漸的也就不想說了,以至於沒有話可說,形同陌路。人與人之間,都是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這樣才能達到相互理解。父母與子女也是如此。
2 長大後的孩子,再不像小時候那樣時時處處依賴父母,倒杯開水,削個蘋果,甚至是上學放學,都不再依賴父母,獨立能力的加強,也開始厭倦父母的嘮叨,甚至是討厭父母的喋喋不休了,造成彼此關系的緊張。只要你真誠的和父母做朋友,替父母分憂,和父母分享快樂,信任父母,尊重父母,也能夠愉快的相處的。
3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享受著親情,關愛和歡樂,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要走近父母,善於與他們溝通,使我們的家變得溫暖和睦!
4 要多溝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比較復雜,只是你不知道,不會發現。有什麼問題要跟爸媽請教,用心去溝通,不要心裡很委屈但沒人聆聽,因為這會讓你很無助很難受,更重要的是你父母不願意你這樣。
㈩ 怎樣與老年父母相處
如何與老年父母相處
1 傾聽永遠是最好的。放下你的手機,放下你的工作。每天哪怕花上十五分鍾,去聽聽你父母的嘮叨,都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
2 如何與老年父母相處?我們和老人相處的時候首先得擁有一顆孝心,懂得尊老。我這里所說的"尊老」並不是老人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像古代人那樣對老人唯唯諾諾的,老人說一不二。
如何與老年父母相處
3 我們應該用和朋友相處的方法和老人相處。老人不需要子女對自己過分的尊重,這樣的感覺很疏遠。我們需要像朋友那樣和老人說說笑笑談天談地,又要有一份對長者的尊敬,親密中又不失禮節。
4 經常和老人在一起住偶爾拌拌嘴也不失是一種樂趣,但是要注意了,可不要怒目而視的爭吵,而是要嘻嘻笑笑的拌嘴。時間長了難免磕磕碰碰,當老人讓你很生氣的時候就要說出來,但是不要帶著批評的口吻,過後更不能記仇。當事情說開了老人很長時間都會乖乖的不會做讓你討厭的事了!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當別人觸碰了你的底線自己不說出來誰也不會知道,他這樣做你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