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十三四歲時,叛逆期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
降低身份,去和孩子交朋友。當你成功,孩子會把內心的秘密告訴你,也會請求你的幫助。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你就成功了一半。
2. 14歲小孩在叛逆期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跟他進行心理疏通
家長在孩子叛逆的時候,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細考慮,用溫柔和引導的方式去教育他,給他分析個中道理。14歲的孩子正處在叛逆期,家長千萬不可以硬來,要與他經常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地解決事情。
一、多和孩子理性溝通第一點,一定要和孩子的理性溝通,不要硬來,逼著孩子去承認和道歉。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之後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問問他學校的情況,交友情況以及成績。注意態度要溫和一些,當孩子叛逆的時候要用鼓勵和引導式的方法慢慢教育他,不可操之過急。
所以說,父母與叛逆期的小孩兒相處是需要注意很多事項的。讀者朋友們,在你們的身邊有哪些成功解決叛逆期孩子教育問題的例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3. 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怎麼辦
孩子似乎一直在挑釁父母的決定權:到底誰是頭兒?這時,父母要做的就是讓他明白,這件事情上,「頭兒」絕對不是他。當然,有一些父母所採取的息事寧人的妥協做法,或許可以換來暫時的輕松,但是小頑固更需要的是學習對事物尺度的掌握。
第一個叛逆期:幼兒在某個階段會表現出很強的違拗意識.
第二個叛逆期:在7-8歲的時候出現.
第三個叛逆期:在13-18的時候出現,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青春期.
通常認為的孩子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很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時期 ,在很多事情中,他們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歡裝的什麼都懂似的,因為他們老是喜歡跟別人唱反調尤其是大人(老師跟家長),大人么覺得這樣 他們就那樣,總覺得,按大人們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 很不甘心 ( 覺得 憑什麼 他們說怎樣我們就怎樣) 他們就是有這種心靈 .....所以 稱之為叛逆!!!
(一)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閱讀小提示: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這里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時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有一些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是極其強烈的。由於他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擺在那裡,他又沒有辦法成為成人,具有半獨立性、又具有半依賴性,所以學生會出現強烈逆反的心理。家長不要覺得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化這樣,原來他很好,心裡會有一種驚慌和害怕。當家長有了這種擔心、恐懼和害怕的時候,這種心理狀態會帶到他和孩子的交往中。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乾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第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沖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獨立,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
第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一位父親和我說,他的孩子上高一,這個小孩經常曠課,一段時間媽媽經常生病,他爸爸經常給孩子打電話說媽媽病了,你到 醫院看看她吧。孩子有時會去看望他媽媽,有時不去看望。有一次媽媽病情加重,他趕到醫院看媽媽,然後問爸爸,說你怎麼不及時告訴我,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父親本來想說:我給你打電話你從來都沒有回來過。但父親忍住了,說,我以為你知道媽媽的病情,你會回來的。孩子什麼話都不再說了,在媽媽住院期間一直陪著媽媽、照顧媽媽。所以,這時家長對孩子的信任、接納,對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方面給予他們寬容,這是非常重要的,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成為「獨立人」的需要,滿足他們被
信任、認可的需要。
一位媽媽的孩子兩歲多,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甚至撞出血來。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媽媽就強迫她去。媽媽說你要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
1、認識情緒:
3、轉化情緒:當我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放鬆、想像、改變認知的方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系,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麼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
4.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都該如何應對
今天是個暖和的好天氣。我正和老公帶著大寶和二寶在公園玩,突然接到表姐的電話。她聲音顫抖非常急促地告訴我,14歲的外甥參加同學的生日餐,因為飲酒過量酒精中毒正在我家附近的醫院搶救。我讓老公帶兩個娃回家,自己趕了過去,到醫院一看外甥處於昏迷不醒的狀態,護士正給打著氧氣和點滴,表姐則在一旁緊張的踱來踱去,雙手不停的捶打自己,恨自己沒勸住孩子!
三、家長要傾聽孩子的心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意識,生理上和心理上並存。而且自尊心特別的強,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爭強好勝,不喜歡被家長和老師管束。家長就要有包容的態度,這是青少年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多和孩子在一起溝通,讓孩子主動傾訴他的心聲,說出內心的想法。開始孩子可能會告訴父母,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家長的反應多數都會是批評。這樣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家長說自己在外面的所做所為了。所以,面對孩子的傾訴,家長一定要安靜的傾聽他的心聲,和孩子朋友式相處。但是要堅持原則,不能溺愛和縱容,及時給孩子指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寄語:
台灣作家龍應台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平時多溝通交流,希望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5. 女孩14歲叛逆期不聽話不想讀書尋死覓活的,做父母該怎麼辦
了解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 去孩子內心看看 你會有不同的收獲
6. 孩子到了14歲突然變得很叛逆,要怎樣教導
14歲的孩子為什麼容易出現叛逆這種現象呢?
對刺激的追求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在分析14歲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壞和叛逆時,表示:
「14歲的孩子步入了青少年,他們會權衡自身行為帶來的好壞利弊,卻又更關心這些行為是否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刺激。」
因此,14歲是孩子的一個「危險期」,熱衷刺激的他們,很容易犯錯。
心理上的成熟
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認為14歲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為思想上想獨立,但是精力、想法和能力等方面都很不行,於是只有通過叛逆來表現自己長大了或與眾不同。
樹立未來的目標
還有一些孩子,一到14歲就焦慮、矛盾,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哪些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之後要做什麼的孩子,14歲的時候也可能想其他年齡段一樣,心無旁騖地為未來努力。
家長可以在孩子還小時,就多培養他們的興趣,幫他找到未來的方向,即使孩子上初中了,也不晚,多與他們交流或帶出去走走,也能開闊視野。
7.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要怎麼做
幫您解答青春期叛逆孩子問題。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加上平時忙於工作也是疏忽了孩子的溝通,叛逆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經歷的階段,父母怎麼做和孩子是不是走出叛逆期有很大的關系,很多的家長也是在這個問題上非常的重視,孩子叛逆期,脾氣暴躁,或者不聽話,父母應該先冷靜。需要先意識到這個階段是孩子心理建設期和成長階段,家長更多的是先改變自己能夠做到以身作則,和老師溝通一些教育方法,讓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
8. 家長想要孩子安全度過叛逆「危險期」,都該怎樣做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3歲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三歲孩子的大腦發育接近90%,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對繪畫動畫場景記憶深刻,詞彙量增加,表現力提高,對外界充滿好奇。經常問什麼?經常說不行!我想對爸爸媽媽、老師、爺爺奶奶、姐姐哥哥等權威人物的認可和模仿,提高自主能力,擺脫控制。特別是想擺脫父母的控制。作為孩子的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做以下幾點。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如果一個孩子總是依附於家長,從小就聽從父母的安排,長大了,就不想變成這樣,沒有主見。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怕。別人成為家庭頂樑柱,成為社會有用的人,連養活自己都可能成為問題。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為什麼反抗才意識到問題有點晚?因為孩子的叛逆期是最考驗親子關系的時候,親子關系的親疏不是一時的結果,也不是一時的可以改正的。如果親子關系好,孩子的反抗就不會嚴重,即使有反抗的行為,家長也可以有很大的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