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叛逆、打罵父母怎麼辦
近兩年,網上經常爆出孩子叛逆打罵父母、打罵長輩的視頻與文章,大家看了都很痛心,為什麼現在孩子都變成這樣了?到底是誰之過?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代家庭中的一些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似乎很少表現出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就離開餐桌看電視或玩耍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收拾一桌子的碗筷;父母買回好吃的,總是不忘先讓孩子品嘗,而孩子卻很少拿他的零食去分享給父母;孩子生病了,父母晝夜難眠,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令人堪憂。
子女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的是親子關系之間的情感,也反映出一個人能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在外就能關心他人。
孩子的孝敬觀需要父母的培養,怎樣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專家給出了以下五點建議:
一、要從小事入手。孩子孝敬父母具體來說表現在聽父母的話,關心父母健康,為父母排憂解難,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不給父母添麻煩。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引導孩子在父母上下班離開家或者回到家時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主動幫父母按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提醒父母不要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做父母的溫馨小貼士。在父母做家務時,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時,父母也要對孩子的幫助和關心給予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二、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現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陽」,父母也如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識,叛逆、不高興時就與父母頂嘴、吵架,甚至動手。完全沒有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觀念。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生養自己最親的人,不能顛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裡胡鬧。更不能與父母頂嘴、吵架。
當然,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需要民主和平等,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時,父母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可能滿足他們合理的意願。
三、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有些父母習慣把一切苦和累都自己扛,而不讓孩子吃一點兒苦。以至於不少孩子養成了浪費、奢侈的壞習慣,不珍惜父母的勞動,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並認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經地義的。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不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況,說的越具體越好,從而使孩子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明白任何財富都來之不易。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感激和尊重父母。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會受到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這么一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一下:
從前有一對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只用一隻小木碗給老人送去一點殘羹冷炙。一天,夫婦倆看到兒子在雕刻木頭,就問他刻的是什麼,男孩說:「我在刻木碗啊,等你們年紀大了,給你們用。」夫婦倆聽了後羞愧難當,於是連忙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他們扔掉了小木碗,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給老人吃,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相處。
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現實生活中,忽視長輩的事情很常見。這些做法深深的影響著下一代。因此,及時距離再遠,工作再忙,也要在節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天長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五、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識。這個看起來平常的事情,但卻是很重要的細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在為孩子過生日的問題上,大部分父母都走入了誤區,認為孩子的生日一年才一次,於是大把的花錢為孩子過生日。其實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總之,孩子孝敬父母的觀念要從小培養,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在適當的時候能向父母送上一句「謝謝」、一張賀卡、一封信、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份禮物??
② 孩子動手打父母應該怎麼辦
建議報警處理。
出現這種事情,一定要從嚴處理,不能開這個頭,如果考慮影響,自己抱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心理,忍氣吞聲,以後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望採納。
③ 兒子動手打父母,怎麼辦
這位朋友:
您好!對於你的孩子的情況,我認為:首先是你們做父母的在管理孩子之上沒有分工或分工不明確,同時很可能孩子的爸爸在平時是甩手掌櫃子,對待媽媽之上也是簡單粗暴,再加上媽媽過多的嘮叨和負面挑剔孩子,這些原因影響和讓孩子進行了模仿。本來爸爸需要管理的是孩子的學習與活動,爸爸的行為表現是嚴厲,媽媽管理的是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心聲,調和父子之間的矛盾,媽媽的行為表現是慈祥。同時作為媽媽更多的是睜開發現孩子優點的眼睛、張開欣賞、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嘴巴,閉上挑剔孩子的眼睛和嘴巴,最好不老經常在孩子面前嘮叨個不停。
其次,是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之中,沒有有意識的來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比如房間自己收拾,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用品歸類擺放等等;其實這些行為需要在爸爸的督促之下來進行,當然爸爸也需要從自身做起,以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和教育孩子。
再次,很有可能是你們認為平時在學校「表現很好,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所以對孩子在行為習慣之上遷就,在生活之上你愛,這樣孩子就會認為他學習是為了父母,他生活也是在為父母生活,所以就會出現不去上學或離家出走來要挾父母的情況發生。在這一點上孩子的爸爸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活人為自己」方面的引導,同時也要多多注意培養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
最後,你孩子的行為也表現出了你們夫妻倆在平時缺乏在孩子面前贊美對方,比如,爸爸經常在孩子面前談論媽媽為了這個家多麼多麼辛苦,多麼多麼勞累,為了孩子他自己的成長尿一把屎一把多麼多麼不容易,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敬重媽媽;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談論爸爸為了這個家以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多麼多麼大的心血,吃了多麼大多麼大的苦頭,爸爸是多麼多麼的愛孩子等等。當然這些不是在與孩子發生沖突和矛盾的時候談論,而是在平常心平氣和的情況之下談論。另外你們在平時對孩子也缺
④ 現在的孩子打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想必很多家長都看過《變形記》吧,拋開節目的成分不說,裡面的每個「問題兒童」都帶有一定的暴力傾向是事實。我們在呼籲不要打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同時,孩子對父母暴力相向的問題有擺在了眾人面前。
還手的成功讓孩子一發不可收拾
「我是在爸爸媽媽拳腳下長大的。小時候淘氣,媽媽竟然在大街上打我,當時的情景我到現在都記得。她從不考慮我的自尊,經常當著別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學6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順手擋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驚,還後退了。」
15歲的男孩小明說:「從那以後我發現有能力反抗了,他們再來打我我就打他們。我讓他們給我買什麼他們就得給我買,不買我就打他們。媽媽再對我嘮叨,我就讓她『閉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閉了嘴。」
蔡女士15歲的兒子沉迷於上網打游戲,學習興趣不高。他平時寄宿在學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發脾氣要錢,然後讓媽媽滾出去。最近一個周末,他回來要錢,媽媽沒答應,他竟掄著拖把追著打媽媽。現在蔡女士只能睡在親戚家,不敢回家。
孩子打父母新的家庭暴力,引起媒體關注
這種新型家庭暴力僅是一些個案報道,但是在它的背後潛藏的社會問題是: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從小對孩子放鬆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對家長出言不遜、語言頂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級」為極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發展到打罵父母,應該說是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嬌慣造成的惡果。
孩子膽敢在家庭內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緣故,一般來說,根源在於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放縱溺愛或「棍棒教育」。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和「問題家庭」。「問題孩子」的產生,是從父母的管教方式發展而來的。
放縱溺愛和棍棒教育都會早就暴力孩子
在現代社會激烈競爭的形勢下,人們急功近利,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選擇「智力優先」的原則,只要學習成績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無論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並且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處處寬容,甚至孩子隨意打罵父母,父母也認為是孩子一時任性。
有時候我們常常看到,兩三歲的孩子稍有不滿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卻從來捨不得動孩子一根指頭。孩子和家長玩游戲時,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想方設法送到他們的身邊……漸漸地孩子從小在家中養成了 「唯我獨尊」的習慣,變得自私慾膨脹,絲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現在網路游戲、宣揚暴力的圖書、影視等的不良影響,還沒有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往往會選擇以暴力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不要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當孩子試圖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者發泄內心的焦慮、憤怒時,父母必須盡快制止其暴力行為。你可以用平和但堅決的態度告訴他:雖然我們能理解你現在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接受你企圖以動武解決問題的方式。
記住:你的話語要盡可能簡潔,語氣雖然不瘟不火,但是態度要堅決,讓孩子有冷靜的空間,平復此刻激動的情緒。倘若孩子變本加厲,繼續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重復告訴他:「只要你能安靜下來,我便會放手。」父母必須堅決拒絕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則,孩子使用武力的情況只會變本加厲。
建議孩子發泄不滿的其他方法
打枕頭、在無人的房間里大聲喊叫,在戶外跑步,或進行其他體育運動,或找人傾訴等等。寫情緒日記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活動、喜怒哀樂寫出來,自己與自己進行心靈的交流,可以緩解壓力,平和心態。
我們也要提醒家長,父母的行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對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來發泄情緒或表達不滿?孩子其實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實際上也反映了家長的問題,因此家長也應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不要為孩子提供消極的示範作用。
對於孩子,家長是一個指導者、可靠的朋友和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指揮官、不是奴僕、也不是救星。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⑤ 兒子總是打罵父母怎麼辦
這樣的兒子必須要狠狠的教育,必要的情況下就要給予各種處罰,比如體罰,斷零花錢,關禁閉等等。如果你不捨得狠下心來處理他犯的錯誤,他會對你更狠,甚至會失去人性。
⑥ 成年兒子打父母怎麼處置啊
很多人都是到民政局舉報,讓民政局處理。
⑦ 17歲的兒子打自己的父母怎麼辦
如果是這樣,只可能有兩個可能:
1.父母的教育有問題
2.孩子的問題
看了你的資料,我推測你就是這個題目中的孩子,對嗎?
那麼我告訴你,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什麼理由,你那時是怎樣的心情,只要你對生你養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情,都是不可原諒的。17歲的孩子要學著成長,成熟。盡管我也只有13歲不到,也許對一個比我大得多的孩子說教、開導會讓人很不信服,但是我覺得我這個13歲的孩子一定比你這個17歲的小大人成熟得多。
你問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呢?你的父母現在一定傷透了心,你只能去對他們道歉!或許道歉也是於事無補,因為被最愛的人傷害是最痛心的事,更何況你不僅僅是他們最愛的人,你簡直是他們的希望,未來,還有生活的動力!你能想像得到他們有多痛苦嗎?
趕快回家去,發誓,道歉,如果父母打你罵你,你一句話也不要說,讓他們打!這是你應得的!從現在開始,好好投身到學習中去,盡量孝順一點!不要讓愛你的父母再次承受傷害了!
⑧ 成年兒子毆打父母怎麼處理
這種情況怎麼處理,由警方進行判斷,既然兒子是成年人,那就承擔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由警方決定是調解還是執行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