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病態心理如何調節我父母也有病態心理,我自己也有,所以很累。20年了,如何調節啊會影響以後的。
樓主 回答問題之前先聲明 本人有一定的心裡輔導經驗 針對你的這種情況 我可能說的比較直接 望諒解 以下是答案:
首先,你媽媽的病態心裡已經很嚴重,現在對於你來說 重要的不是和她溝通 而是找出你媽媽的心裡問題所在 比如勢力心 你要找出誰或者什麼事讓你媽媽這樣 比如鬱郁寡歡 你要留意什麼類型的事情會讓你媽媽這樣 發現問題才能對症下葯
其次,針對你自己 我認為你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 但是 你要自己珍惜自己 媽媽不是你的一切 如果你媽媽看到你也這個狀態 她會更加墮落 所以 咬著牙 在媽媽面前表現的開心點 表現出什麼事都無所謂 給媽媽強調一個觀點 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這樣做不僅你自己可以調整 也會對你媽媽有幫助 她會想 我孩子都能放下 我為什麼不能放下呢
最後 針對你媽媽的無理取鬧 你現在不僅不要去勸她 而是要不在乎她 現在她的病態心裡是需要有環境作基礎的 大家都在乎她 她反而會變本加厲 她有任何抱怨 你們一家人都不要去理她 讓她沒有這樣的環境去滋生她的病態心裡 這樣的效果會比較好
珍惜自己 以不關心的方式來真正關心你的媽媽 相信會好起來
祝你成功
B. 父母的病態心理,對小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
防止家長病態心理對孩子的影響,嬰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身心健康性格的黃金時期,年紀越小,可塑性越大。家長和老師都需要關心孩子的性格發展,關心孩子的心理身心健康。尤其是家長,要特別注意家長的病態心理影響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繪畫」,孩子出世以後,她們的心理伏態也像一張白紙一樣,家長的心理素養、修養方式等要素在較大水平上決定了孩子的心理發吸方向,孩子的很多心理問越都是家長的病態心理造成的。
四、家長對孩子一直否認,盡管說有「謙慮讓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名言,但對孩子而言,還是應當多誇獎鼓勵為好,千萬別持「考試成績不說跑不了,缺陷不說不得了」的見解。有些家長對孩子一直否認,讓孩子喪失信心,還有些家長一直期待孩了表現得和自己兒時一樣好,乃至更強,孩子稍有一點缺陷就倍加斥責,把打罵當做家常飯。
很多家中在成分上對孩子千依百順,可孩子不經意做不對一件小事,家長就會當親朋好友的面撩起一巴掌,有時候,孩子們正玩得有勁,媽媽就會一把推走。實際上 ,家長兒時不一定就表現的那樣出色,僅僅那時周邊環凌的競爭力沒有現代社會猛烈。並且即便 自己兒時確實表現的很出色,那也是自己的父母教育有策,不可以需求自己的孩子就務必要作到怎樣、怎樣。有一個5歲的孩子常常鬧脾氣,辦事沒長性詢問他為什麼那樣,他說道老做不太好,老是挨母親說,一天說起三次,沒有誇獎,內心就難受,就老想鬧脾氣。
C. 叛逆期孩子仇恨父母是病態嗎
摘要 不算病態
D. 如果自己的父母親性格很病態,父親懦弱無能膽小,母親很神經質,是否自己就也會很沒用,至少我是這樣的。
1.頂撞父母
在人漫長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與父母發生過這樣那樣的爭吵,很可能還動過手,但不管怎麼來說,最受傷害的還是父母,每一次的爭吵就像是把無形的利刃慢慢折磨著父母的身心,也傷害著彼此間的感情。父母生養我們不容易,我們看看書本,翻翻資料也不會明白的辛苦,遇事多溝通!
2.執迷不悟
很多父母都因為孩子的執著大傷腦筋,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夠豐富,處理過的事情也算不上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可是遇事又十分的執拗,不聽勸告,典型的一條道走到黑的性子,遇事肯定會吃虧的。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你的父母在面對你的事情時只憑自己的意願,不聽取任何勸告,那麼你又會怎樣的感想呢!共同努力,相互尊重,才是最好的愛!
3.不耐煩
父母有時候就是想多關心關心自己的孩子,多了解自己的孩子,然而有時你的不耐煩正在傷害著他們,每當父母教育我們時,好多人都會說:我知道了,我懂了,別念叨了。或許到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會想原來我們也是這么教育孩子的,所以對父母對一些體諒,等到那麼一天聽不到他們的嘮叨的時候,到那時一切都晚了,我們會更加難過!
4.不懂得照顧自己
在父母的眼裡,不管你的年齡多少,成就如何如何,你始終都是個孩子,都還是那個惹他們生氣的調皮鬼,人們都說,孩子就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心連著心,血連著血,每當你在隨便生活的時候就已經是在傷害著她了,一個人生活的好壞取決於自身的追求,希望你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希望你的生活稱得上完美,有愛的人和愛的人,願你每天都能面帶微笑!
E. 控制欲太強的母親有幾點表現
1、社交隔離
如果要控制一個人,首先就要營造一個封閉的環境,防止孩子接觸外界的信息。不否認父母應該讓孩子提高警惕性,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但過度的控制就會破壞一個人的正常社會性活動。
要報備去哪裡玩、見什麼人,早請示、晚匯報,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同時向孩子灌輸:「其他人都不可信!這世上只有爸媽才是真心關心你。」久而久之就會發現,除了父母就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沒有其他社會支持。
2、貶低指責
當孩子犯錯、不聽話時,父母會明確地指責訓斥,甚至貶低他們的人格。同時,在插手孩子生活各個方面時,會理直氣壯地解釋:「我這不是為你好嗎,爸媽能害你嗎?」
3、經濟把控
控制花銷就等於控制了孩子的行動范圍以及活動內容,就算對於經濟獨立的成年人,控制型父母的經濟手段仍然起作用:「你要是非要XXX,房子首付就自己想辦法吧!」
4、情緒綁架
讓孩子產生愧疚感是控制型父母常用的情感武器。連流行歌曲都在教育我們:「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多麼順暢的催眠,指示性的話語,沒有拒絕餘地,還順便假設了拒絕的後果「如果你不聽話,父母就會受傷。」隱含傳遞了後續的愧疚感,一氣呵成。
(5)病態的父母有哪些表現擴展閱讀:
對孩子控制欲太強的危害: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是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一些父母,同時,他們也是最易侵擾到孩子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父母。父母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就會讓孩子感到被「入侵」,出於個體存在的本能,孩子將會用殼「包裹並封閉」住內部那個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
因此,孩子也就變得屈從而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F. 父母的病態心理,對小孩子有什麼影響
家長病態的心理,是一種強迫傾向,也是一種焦慮情緒。這種心理就是萬事都要做到最好,不允許比別人差,更不允許失敗。家長的心理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心理,試想,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十全十美的人,許多時候,我們只能說盡量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與缺點,更多的培養自身的良好習慣與美好品德,以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一旦達不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會焦慮異常,彷彿天塌下來了一樣。對孩子成長造成的不利影響非常巨大,有以下幾個方面:
G. 如果父母犯了哪3種病態的思維方式,會總是對孩子發脾氣
同事新柔人如其名,溫婉動人,她有個4歲的兒子小宇。有次同事聚會,新柔帶著小宇來參加,小宇非常活潑好動,一會打翻了杯子,一會摔碎了勺子,新柔開始還耐心溫柔的給孩子說,讓他凡事小心,不要著急。雖然小宇嘴上答應了媽媽,但還是很調皮,一會站在椅子上,一會又到處跑。新柔的臉色逐漸變得難看。
就在小宇第無數次又把湯碗弄碎在地上後,新柔再也忍不住怒氣了,沖著小宇吼到:「能不能老實點?早知道就不該聽你爸的,帶你來,以後你再也別跟我出來了。」在新柔的吼聲下,小宇也害怕了,不再調皮了,安安靜靜的坐在椅子上。
H.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子女抑鬱或自殺
導讀:近年來中國兒童以及青少年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而逐年的數據統計也顯示中國青少年的抑鬱和自殺死亡的人數在不斷的上升,青少年自殺率甚至成為了全球第一。而我們也時不時地能夠從新聞中聽到很多關於孩子自殺的消息。
重要提示: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來越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而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比如極端的情緒發泄,及家庭不和諧的關系,慣性的忽略孩子個人的情緒需求以及不斷的否定孩子等都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是抑鬱和自殺的導火索。
I. 在魯迅的 父親的病 中幾位名醫的表現,揭示了這些人什麼實質
在魯迅《父親的病》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當時社會黑暗,人們為了錢謀財害命,所謂的名醫甚至是草菅人命不顧性命只為一心謀財,貪財,阿諛奉承,體現人心的險惡狡詐,當時的社會吃人不吐骨。
《父親的病》選自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發表於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以兩個"名醫"的葯引一個比一個獨特,表現了某些中醫的故作高深,通過他們的相繼借故辭去,體現出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了對名醫們庸醫誤人、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嘆中讓人體會人生的傷悲。
(9)病態的父母有哪些表現擴展閱讀:
《父親的病》創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
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不舍與愧疚之情,可從最後幾段的對話中看出來。
《父親的病》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名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與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納米布沙漠雜文、短篇小說、論文、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