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應該怎樣管教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規矩,因為這種方式,會教育孩子有原則和底線,有利於他們成長。
⑵ 家長都是怎樣管教孩子的
一、說到做到 說到做不到,言行不一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因為他知道怎樣能逃避懲罰。但當他知道你一定會在他做錯事後怎樣做時,他就可以預測那種行為後果,自己控制自己。其中關鍵的部分是家長不要心軟,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讓步。總結出你認為重要的規矩,定好無論何時他破壞這些規矩都會出現後果,然後,將這些傳統告訴孩子。例如,你要帶他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告訴他違反的後果是什麼,如果他犯錯,就按著事先說的來懲罰他。 二、不要小看小孩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個定論,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最無效的方法,只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孩子並不會因為你懲罰了他,就從自己做錯事的感覺中解脫出來。這樣的感覺也許會過去,但反復的批評會產生消極的感覺令其揮之不去。要相信孩子,暗示他有能力做的更好。最終,也就促使孩子做出了更好的行為。孩子的潛意識里會這樣想:「如果做了正確的事,我會感覺很好。如果通過做這種事,我能得到很好的感覺的話,下次我還想再這樣做。」 三、帶著贊賞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確含義是「教」。如果你只是通過懲罰來管教孩子的話,你就會失去給予孩子正確引導的機會。例如當孩子收拾好玩具,你就通過獎勵他點心這種具體方式提醒他,希望他怎樣去做,效果反而會更好。 孩子自己也想做「好」孩子。可是同時他也渴望受到別人的注意。如果只要當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時才能引起你的 注意……那真是糟糕的事情。當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得很棒時,要多關注他,多給些鼓勵和贊許,這會激勵孩子下次做的更好。 你不必因為孩子說個「請」字就大加贊許,但表揚他的時候應更具體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說:「做的好」「你真棒!」而應該和孩子說明:好在那裡,棒在什麼地方。 四、控制自己 大喊大叫、摔門、態度粗暴、打罵……很少有家長可以誇口說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只是,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失控的怒火會影響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一旦他習慣了你的這種教育方式後,會將你的話當做耳邊風,慢慢就會變成你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他感覺到你的教導師客觀公正的,並且,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你對他的要求。 即將發怒前從1數到10,或深呼吸幾次,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你還是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你也會犯錯,但你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五、說明後果 「後果」這個詞已經被理解為如果你不停止做這個事情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告訴孩子,後果,就是任何一種行為的結果——懲罰或是獎勵。 給孩子加深這種「原因和結果」的觀念:做什麼事情是由自己決定的,這樣會給孩子一種責任感。 養成一種習慣,在對孩子提出要求後向他解釋一下原因,並偶爾對他的行為給予獎勵。譬如,在去冰激凌的路上,你可以說:「今天你的表現很不錯,我請你吃點東西。」當你必須要採取懲罰措施的時候,也要將其與導致這種懲罰結果的行為聯結在一起。 六、講明你的價值觀 家長管教孩子,目的都是為了將一個好孩子撫養長大,成為一個好人,盡管我們都同意一個好人應具備的品質;誠實、尊重他人、寬容、慷慨,但實際上每個家庭側重的都不盡相同。最重要的你要考慮到,你希望孩子學到怎麼樣的價值觀,這也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 現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信息所影響,像什麼「成年人很虛偽」,「及時行樂」……所以,家長要時常將我們認為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以免他們在良莠不齊的社會中迷失方向。按你的價值觀排列你的教育方式,假如你試圖向孩子傳遞一種:家庭成員間應有一種互相照顧的責任感,請在為孩子做了一些瑣事的小事情就給予獎勵前深思下,這種獎勵是物質的還是精神方面的,並在措辭中表現出來。最後當孩子將家長的價值觀逐漸演變成我們自己的價值觀,這就完成了我們管教孩子的終極目標--將對孩子的教育變成孩子的自我約束.
⑶ 父母怎樣就可以更好地管教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引言:父母如果想很好的管教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就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就要問孩子為什麼不聽自己的話,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父母怎樣可以更好的管教一個不聽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