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孩子的叛逆父母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如何正確教育好孩子
第一、我們都知道好習慣會受益終生,壞習慣的會影響自己的未來。
需要讓孩子養成的習慣一:堅持不懈。
第二、學會誠實守信,學會這一點可以幫助他在朋友的交往中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與肯定。也能讓他從小養成誠信考試的好習慣。
第三、學會友善,如果學會了這一點可以幫助他以後建立更好的友誼。我相信人人都是喜歡善良的人並討厭那些沒有感恩之心冷血的人。學會這一點會讓孩子今後幫助到更多的人為社會傳遞一份正能量!
⑵ 那些父母太嚴格要求的孩子,為何更容易叛逆呢
對於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前後的叛逆,我已經說過多次了,根本不存在什麼叛逆期,孩子之所以會叛逆,只有這一個原因:
家長管得太多、太嚴、太細,孩子反感、才會叛逆、不聽話、對著干!
試想,古代農民為什麼會起義?因為帝王昏庸、民不聊生,走投無路,才奮起反抗。
同樣,如果家長理解尊重孩子,心平氣和跟孩子溝通,無論多大孩子都不會逆反,更不會有什麼叛逆期。一句話:沒有家長的「叛」,不會有孩子的「逆」!
這五種家長,最容易導致孩子叛逆:
有個媽媽擔心上高中的兒子早戀,偷偷查微信、查qq,不讓兒子和女生來往,哪怕正常交往,媽媽也緊盯不放。
兒子很反感,每天放學就把自己的房門緊關,不讓媽媽進。
媽媽不放心,一會送水果,一會送零食,其實,就是監視孩子,看孩子在學習還是在玩手機。
後來,兒子索性把手機上交,避免媽媽懷疑。
媽媽剛開始很高興,覺得兒子知道學習了,沒過多久,又擔心兒子不抓緊時間。
可是,兒子已經聲明不允許媽媽進自己房間,媽媽沒辦法,就趴在地上,透過門縫看兒子的腳是不是在書桌前:
如果在,說明兒子正坐在桌前學習,媽媽就很高興;
如果不在,說明孩子指不定在干什麼,媽媽就會強行沖進去,命令孩子學習……。
如果,一個人時刻被監視,時刻會被突襲、被查崗,會什麼感受?
監獄的犯人也不過如此吧。
一個孩子總是被窺視、總監控,不被信任,自然就抗拒父母,不喜歡父母。
⑶ 家裡的孩子叛逆,是因為父母的哪些習慣導致的
父母關心孩子是天性,正是因為父母關心愛護孩子,所以父母會迫切的想糾正孩子的問題。而糾正孩子問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制止孩子。而制止的最快方法就是批評打罵,用懲罰來讓孩子迅速改變。歸根結底,第二情緒是為第一情緒服務的。這也是父母為什麼習慣先表達第二情緒而不表達第一情緒的原因,父母迫切的想先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自然也就達到了關懷的目的。
對於絕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情緒表達問題,總是習慣性的表達第二情緒。而這種錯誤的情緒表達破壞了親子關系,使得孩子產生了誤解,並最終以叛逆、不聽話來對抗父母。父母應該學會表達第一情緒,並積極的對孩子表達第一情緒,最終父母將收獲孩子回饋的愛。
⑷ 父母對於孩子的叛逆有什麼想法
我以一個孩子母親的身份談談我的經驗: 孩子出現叛逆時,父母要冷靜對待,切勿大動肝火以維護所謂的「權威」,因為這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其實,孩子出現叛逆,父母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這說明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不再唯父母是從了。孩子出現叛逆,往往是因為父母的態度過於專橫,甚至言行過於暴力,讓孩子難以接受而導致叛逆,父母應當反思自己的言行,誠懇地向孩子道歉,以重獲孩子的信任和諒解,父母應放下架子,跟孩子好好地談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其心聲。通常來說,父母能做到以上這些,孩子的叛逆情緒會緩和很多的,這時候你再用平和的態度表達你的觀點和意見,孩子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父母平常跟孩子交流多注意自己的態度以及措詞,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給孩子適度的自由空間,不幹涉孩子的正當愛好和活動,孩子的叛逆行為自然會減少甚至消失。當孩子願意把自己的秘密和煩惱告訴你時,你就是一位成功的父母了!
⑸ 很有道理的父母,在孩子的叛逆期時,要注意什麼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里,家長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很多家長更是因為覺得頭疼,開始逃避和孩子的相處。一般來說,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總會有大大小小的叛逆行為,最為明顯的是孩子兩三歲和十幾歲的時候。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正是自我意識形成關鍵期,對於外界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會做出很多莫名其妙的試探行為,也可能會經常性的和父母對著干,讓父母十分無奈。而在孩子十幾歲的時候,又很容易受到學校同學的影響。
很多父母之所以會在教育上出錯,就是因為他們總是覺得自己道理很多,是對的一方,從而導致親子關系疏遠。但是如果家長可以換一種說教的方式,去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道理,那麼,親子關系只會越來越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