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到底應不應該送父母進養老院
不知道題主這個問題是站在什麼角度來問的。
如果是子女,這個問題要看子女能不能給老人提供一個可靠穩定的生活照顧,一般父母剛退休,60-75歲時,身體非常健康,基本是不需要去養老院的,甚至很多還會承擔「保姆」的角色,去照顧子女和孫輩。當老人年紀更大時,獨立生活出現困難,子女又無法全職的陪伴左右,又不願請保姆,老人的生活質量就會急劇下降,發生意外的幾率也會成倍增長,這時候處於老人安全的考慮也應該讓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或者社區養老。
如果是社會輿論,把老人送養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討論其實已經很多了,根結在於人們的養老觀念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沖突。「養兒防老」的養老理念是否還適用於現在小型化的家庭結構,根據調查答案是否定的,新型的養老方式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與時俱進。我國現在還是90-7-3的養老結構,可見大部分人還是需要在家中養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養老院就是「最後的選擇」。
如果是老人,老人有完全行為能力,入住養老院與否,最終是需要老人來決定的。如果可以在家裡養老,並且得到妥善的照顧,這無疑是最好的一種情況。但要避免高齡空巢老人的出現,並且適當的改造家庭環境,比如在走道、洗手間等處安裝扶手等。如果老人選擇入住養老院,則需要仔細的考察養老院的服務水平和醫療條件,以免老人在養老院生活不習慣
『貳』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都無法接受將父母送進養老院
生活的煙火氣和生命的朝氣可以把老人拖入真真切切的生活中,讓他少一些胡思亂想,多一些含飴弄孫的樂趣。多和年輕人接觸,老人不會覺得死亡離自己很近。而養老院,是一個隨時面對死亡的地方,周圍都是垂暮的老人,讓人看不到勃勃的生氣,負能量爆棚。
《飛躍老人院》里的一位老人也說出了真相:
(我)眼睜睜的看著一些老伙計一個接一個的死去,我能不想到自個的結果嗎?這不明擺著是等死嗎?
人活著需要目標,存在得有意義。
父親去世,母親尚在的馬東說,家人是我們的全部,而母親對於他是百分之百的存在。站在為人子的立場上,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我們的第一反應只能是反對。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當父母決定要去養老院,作為兒女的我們首先應該搞清楚,什麼是他們真正的訴求。如果僅僅是因為不想成為麻煩、拖我們的後腿,那他們退一步,我們就應該進一步嗎!父母如此懂事,我們就該不懂事地由著他們懂事地一直體諒著我們?
我們不能!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老人們辛苦了一輩子,更應為自己活一次。
即使是老了,我們最終的目的也不是好好地迎接死亡,而是好好地活到終了。
這樣「生的愉悅和死的坦然都將成為生命圓滿的標志。」
『叄』 為什麼子女會選擇送父母去養老院
子女會選擇送父母去養老院主要有以下的原因: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平時老人生活孤獨、看好養老院的專業性。
1、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
養老院會接受完全生活能夠自理、老年性痴呆、精神病、柏金森、造瘺術、偏癱、完全卧床、長期注射胰島素、插尿管,胃管,氣管切開。處於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狀態下的老人最好選擇入住養老院。有不少老人80歲還能夠生活自理,有的人50多歲就偏癱了,總之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可送到養老院。當然,老人住養老院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2、平時老人生活孤獨
平時老人生活比較孤獨的,入住養老院是個很好的選擇。有些老人喜歡熱鬧,有個老年群體,聊聊天,打打牌,會使這些老人感到快樂。還有獨生子女夫妻,或者兒女確實沒有時間照顧的老人,與其一人在家獨居不如送到養老院齊樂樂。
3、看好養老院的專業性
身邊確實有不錯的養老院,比如管理正規、收費合適、護理專業等,把老人送到這里,比在家裡強,養老護理員都受過專業的訓練,護理工作都有規范,還有人檢查工作,如果在家裡,有專業護理技能的保姆費用高,沒有專業技能的護理不好,在家工作還沒人管,既花錢還沒有安全感。
(3)為什麼送父母到養老院擴展閱讀
不是非要親力親為的照顧才是孝順
現代社會,年輕人壓力大,時間少,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能為父母做的真的太少了,這份愧疚直到父母高齡,自己退休了才有機會選擇默默親力親為的照顧父母起居來彌補,這些都是孝順的體現。
但這並不代表著那些不能親力親為的照顧父母就是不孝順了,時代在改變,就如現在產婦坐月子,都會請月嫂照顧新生兒和產婦,但這不代表家人們不愛產婦和新生兒,反而是因為更愛她們,才想讓她們享受最專業的服務。同樣,子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不能親力親為的照顧也是想給父母最好的照護,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這當然也不是不孝。
『肆』 我為什麼把父母送進了養老院
這位知友,你為什麼把父母送進了養老院,原因只有你自己知道。其實將父專母送養老院屬是養老是一種途徑,並不是壞事,子女們有自己的事業,工作繁忙,老人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讓子女們照顧,短時間可以,長時間就不能辦到了。所以,送養老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伍』 有必要間或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嗎
我覺得是有必要的。
我並不覺得把父母送去老人院就是拋棄了他們,也並不覺得父母去老人院了會過的不開心不舒適。在我看來,老人院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1、老年人與後輩溝通不暢及生活方式的不同。
代溝這種東西,是永遠存在的,我一直認為誰都不可能改變誰的生活習慣,在差距過大的情況下,其實給出一片空間任其倒騰也許是更為尊重和遷就的方式,如果一定要勉強老年人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他們過得也不一定快樂。
從子女的角度來說:要清楚送老人院不代表責任的放棄,老人院只是暫時幫你照顧父母,而不是永遠幫你照顧父母。
要有足夠的責任感,要像對待一件工作任務來看待他,事前有準備、事後有歸納總結,不能輕率的做出決定。
送父母去老人院,是為了讓他們能過得更好,你要抱著這樣的目的去准備這樣一件事情,也要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要求你自己,還要抱著這個信念接受別人的評點。
『陸』 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接受將父母送至養老院養老
一、是因為傳統抄的養襲老觀念根深蒂固,送養老院會招來別人的議論;
二、是中國的養老院在硬體設施還有服務配套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好,在大家的心目中,送去養老院就等同於等死,所以,很多人並不是排斥養老,而是排斥養老院。
三、是中國的養老觀念還處於發展中的階段,對於養老的認識僅僅處於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其實還有一些養老社區,在環境品質和服務方面都做的很好,比如說央企太平打造的梧桐人家高端養老社區,大多數人一方面由於不了解,覺得就是個單純的房產,或者一聽名字,在沒有了解的前提下就覺得很貴,這些都屬於養老觀念認知的誤區。
四、是沒有親身體驗過真正的社區養老生活。可能老人了解完之後,就會形成爭先恐後去養老社區養老的潮流。
『柒』 談談為什麼無法接受將父母送至養老院養老
事實是很多人送老人到養老院。
也有很多人要面子,不把老人送養老院,但嫌老人煩,不怎麼照顧老人,甚至與老人分開生活。
『捌』 如何看待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這一現象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養老成了一大問題,子女要工作,可能沒有時間陪護父母,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也是無奈之舉!現在養老院越來越好,可以放心
『玖』 為什麼這么多子女送父母到養老院
隨著現在的生活節奏加快 年輕人一般不會跟老人一起的。年輕人跟老人的觀念不一樣,回老人一般是以答節約為主,年輕人一般玩手機不關燈,老人一般看不慣就會說,年輕人聽了就會煩。一次二次還好 多了年輕人就很煩了。所以年輕人跟老人代溝就特別大。
『拾』 如何看待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這一現象
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這一現象,是十分正常的。
現代年輕人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還得帶孩子,無法長期伺候老人。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也是無奈的選擇。
只要抽時間經常看看老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