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居家環境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老年人居家環境的危險因素如下:
(一) 心理因素 缺少子女的親情和精神慰藉是引發獨居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當子女離家而去, 許多離退休後的獨居老人深居簡出, 很少與社會接觸, 整日悶在家裡, 無事可做,自然會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長此以往, 很容易產生悲觀、抑鬱的情緒,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精神障礙、老年痴呆。有調查結果表明, 獨居老人的抑鬱症患病率明顯高於非獨居老人, 而老年抑鬱症則是引起老年人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心理健康問題是獨居老人面臨的最普遍、最嚴重的問題, 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疾病因素 獨居老人的常見病患病率高達80. 7%,其中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白內障 等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對較高。有的老人同時身患數病, 由於行動不方便或經濟上的原因始終沒能去醫院診治, 而一拖再拖。如此惡性循環, 導致疾病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此外,老年人通常免疫力低下,對疾病的抵抗性弱,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三) 用葯因素 老年人對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與成年人不同,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很多研究都證實,服用抗高血壓葯、抗心律失常葯、治療糖尿病葯物、血管擴張劑以及任何影響人體平衡的葯物 .均容易引起意外傷害,大量或多種葯物混合作用可增加意外傷害的危險性。獨居老人因無子女、伴侶關懷及照顧,還經常會發生忘記服葯、服錯葯或不遵醫囑服葯的情況。
(四)生活因素。跌倒、嗆噎、墜床、骨折、燒傷在獨居老人家庭的發生率極高。有些老年人行動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這對無人照顧的獨居老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老人獨死家中的事件也屢見報道,因此,獨居老人在生活中時刻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社會各界給予警惕和關注。
(五)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對老年人的意外傷害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常見的危險因素有:燈光太暗或太亮、有眩光,光滑的地板,滑動的墊子,破舊或捲曲的地毯,門檻過高,過道有障礙物,櫥子過高或過低,液體濺出,過低的椅子、床、不固定的傢具或是擺放混亂,馬桶過低、無扶手,家有寵物等。
㈡ 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老年人的房間設計該注意些什麼
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
4.1.4 老年人建築層數宜為三層及三層以下;四層及四層以上應設電梯。
4.2.l 老年人居住建築築出人口,宜採取陽面開門。出人口內外應留有不小於1.50m×l.50m的輪椅迴旋面積。
4.2.3 老年人建築出人口門前平台與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於0.40m,並應採用緩坡台階和坡道過渡。
4.2.4 緩坡台階踏步踢面高不宜大於120mm,踏面寬不宜小於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於1/12。台階與坡道兩側應設欄桿扶手。
4.3.l 老年人居住建築過廳應具備輪椅、擔架迴旋條件,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l 戶室內門廳部位應具備設置更衣、換鞋用櫥櫃和椅凳的空間。
2 戶室內面對走道的門與門、門與鄰牆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O.50m,應保證輪椅迴旋和門扇開啟空間。
3 戶室內通過式走道凈寬不應小於1.20m。
4.3.2 老年人公共建築,通過式走道凈寬不宜小於1.80m。
4.3.3 老年人出人經由的過廳、走道、房間不得設門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 通過式走道兩側牆面0.90m和O.65m高處宜設φ40~50mm的圓桿橫向扶手,扶手離牆表面間距40mm;走道兩側牆面下部應設0.35m高的護牆板。
4.4.2 老年人使用的樓梯間,其樓梯段凈寬不得小於1.20m,不得採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區內設踏步。
4.4.3 緩坡樓梯踏步踏面寬度,居住建築不應小於300mm,公共建築不應小於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築不應大於150mm,公共建築不應大於130mm。踏面前緣宜設高度不大於3mm的異色防滑警示條,踏面前緣前凸不宜大於10mm。
4.4.4 不設電梯的三層及三層以下老年人建築宜兼設坡道,坡道凈寬不宜小於1.50m,坡道長度不宜大於12.00mm,坡度不宜大於1/12。坡道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JGJ 50的有關規定。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l 坡道轉彎時應設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凈深度不得小於1.50m。
2 在坡道的起點及終點,應留有深度不小於l.50m的輪椅緩沖地帶。
3 坡道側面凌空時,在欄桿下端宜設高度不小於50mm的安全檔台。
4.4.5 樓梯與坡道兩側離地高0.90m和0.65m處應設連續的欄桿與扶手,沿牆一側扶手應水平延伸。扶手設計應符合本規范第4.3.4條的規定。扶手宜選用優質木料或手感較好的其他材料製作。
4.4.6 設電梯的老年人建築,電梯廳及轎廂尺度必須保證輪椅和急救擔架進出方便,轎廂沿周邊離地0.90m和0.65m高處設介助安全扶手。電梯速度宜選用慢速度,梯門宜採用慢關閉,並內裝電視監控系統。
4.7.1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應設緊鄰卧室的獨用衛生間,配置三件衛生潔具,其面積不宜小於5.00m2。
4.7.5 獨用衛生間應設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應大於0.40m,浴盆及淋浴坐椅高度不應大於0.40m。浴盆一端應設不小於0.30m寬度坐台。
4.7.6 公用衛生間廁位間平面尺寸不宜小於1.20m×2.00m,內設0.40m高的坐便器。
4.7.7 衛生間內與坐便器相鄰牆面應設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 ∏』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貼牆浴盆的牆面應設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側貼牆設安全扶手。
4.8.l 老年人居住建築的起居室或卧室應設陽台,陽台凈深度不宜小於1.50m。
4.8.2 老人療養室、老人病房宜設凈深度不小於1.50m的陽台。
4.8.3 陽台欄桿扶手高度不應小於1.10m,寒冷和嚴寒地區宜設封閉式陽台。頂層陽台應設雨篷。陽台板底或側壁,應設可升降的晾曬衣物設施。
4.8.4 供老人活動的屋頂平台或屋頂花園,其屋頂女兒牆護欄高度不應小於1.10m;出平台的屋頂突出物,其高度不應小於0.60m。
4.9.l 老年人建築公用外門凈寬不得小於1.10m。
4.9.2 老年人住宅戶門和內門(含廚房門、衛生間門、陽台門)通行凈寬不得小於0.80m。
4.10.l 老年人建築內部牆體陽角部位,宜做成圓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與牆體粉刷齊平的護角。
4.10.4 老年人居室不宜設吊櫃,應設貼壁式貯藏壁櫥。每人應有1.00m3 以上的貯藏空間。
5.0.3 老年人居住建築居室之間應有良好隔聲處理和雜訊控制。允許雜訊級不應大於45dB,空氣隔聲不應小於50dB,撞擊聲不應大於75dB。
5.O.5 老年人居室夜間通向衛生間的走道、上下樓梯平台與踏步聯結部位,在其臨牆離地高O.40m處宜設燈光照明。
5.0.6 起居室、卧室應設多用安全電源插座,每室宜設兩組,插孔離地高度宜為O.60~O.80m;廚房、衛生間宜各設三組,插孔離地高度宜為0.80~1.00m。
5.0.9 電源開關應選用寬板防漏電式按鍵開關,高度離地宜為1.00~1.20m。
5.0.10 老年人居住建築每戶應設電話,居室及衛生間廁位旁應設緊急呼救按扭。
5.0.11 老人院床頭應設呼叫對講系統、床頭照明燈和安全電源插座。
㈢ 老年尿失禁名詞解釋
老年性尿失禁,是老年人各種疾病所致的尿失禁的總稱。
盡管老年性尿失禁對生命無直接影響,但它可造成皮膚糜爛、身體異味,它也是老年人孤僻、抑鬱的原因之一,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
㈣ 80多歲的老年人打吊針好么
很不好,尤其是80多歲的高齡老人。
經常打吊針的壞處版是:
1、糖鈉溶液會稀釋血液權,影響血液的更新周期。
2、因為輸液的葯物量一般較大會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
3、葯物的作用會代替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的相互轉化,從而降低抵抗力。
4、葯物的毒副作用會損傷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會降低免疫力。
5、而且吊針危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人體一旦對葯物不適應的話,後果非常可怕。當然這種幾率較低。
6、吊針對人體造成的不可逆的實質性損傷也是可怕的。
㈤ 什麼樣的老年會很凄慘
衣食住行沒有保障的老年,會很凄慘。
常言道:「前半輩子用命換錢,後半輩子用錢換命。」由此可見老年人對於物質的需要,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比如生病,如果沒有經濟支撐就會陷入危險;另外住房、吃飯等也與其健康有著息息相關的直接聯系。如果在衣食住行沒有保障的前提下,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會很凄慘。
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健康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要創造人生輝煌、享受生活樂趣,就必須珍惜健康,學會健康生活,讓健康成為幸福人生的源泉。
人生是否幸福,或許有很多的衡量標准,而健康永遠被列在第一位。失去了健康,沒有了健全的體魄與飽滿的精神,生命就會黯然失色,生趣索然。
㈥ 老年人提肛吊襠有哪些好處
養生十六宜提倡「穀道宜常提」,又稱「氣宜常提」或「撮提穀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提肛吊襠」動作。做法是,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提起並收縮肛門及會陰,略停頓再放鬆呼氣,反復5~7次。經常提肛吊襠可升提陽氣,氣歸丹田,溫煦五臟而益壽延年,並能防治脫肛、痔瘡、早泄、遺尿、尿頻等疾病,好處多多。
1、經常提肛可以約束尿道,治療尿失禁。當尿液不由自主、無法控制地由尿道滲漏出來,即為尿失禁,這是很多成年婦女的煩惱。尿失禁的誘因通常是在運動、咳嗽、大笑、大哭時腹壓增加,使得膀胱壓力突破尿道的阻力,使尿液漏出或膀胱肌肉收縮、尿道肌肉放鬆,造成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經常做提肛動作,可以增強骨盆底肌肉群的反應和收縮能力,增進肌肉的張力,加強尿道的阻抗力,減少膀胱肌肉的過動反應,使約束小便的機能得到恢復和加強,就能祛除尿失禁的困擾。
2、經常提肛可以利水通淋,保護前列腺。中老年男士的排尿障礙約半數與前列腺肥大有關,50歲時發病率約50%,到80歲則高達90%。前列腺位於膀胱之下,內有尿道穿過,其分泌的前列腺液約占精液的1/5,有養護精子的功能。當病變而肥大的前列腺壓迫尿道,使尿道變窄,即可出現尿液不易排出,尿線變細且欲排乏力而延長排尿時間,甚至點點滴滴、間歇排尿,尿後還有殘尿感等症狀,最終可累及腎臟功能。提肛動作可使骨盆底諸肌(提肛肌、恥骨尾骨肌、尿道括約肌)以及神經、血管,各器官組織之循環代謝活躍起來,達到利水通淋、消除前列腺腫大及炎症的作用,對改善排尿困難具有良效,如加上搓揉睾丸及按摩會陰則功效更佳。
3、經常提肛可以活血祛淤,消除痔瘡。痔瘡是因肛門靜脈曲張、血液迴流不暢所引起,凡長期便秘、久坐久站,好食辛辣或腹內壓增高時,都容易引發本病。發病以肛門疼痛、大便出血為常見症狀。提氣縮肛時對肛周靜脈產生一個排擠作用,使局部靜脈迴流暢通是獲效的原理,尤其選擇在呼氣時收縮肛門,利用此腹內壓較低的契機,更有利肛門靜脈血液的迴流。
4、經常提肛強壯會陰,提高「性」趣。在女性骨盆底和陰道的肌肉中有一束肌肉叫做「恥骨尾骨肌」,它猶如一張綳緊的吊床,支撐著骨盆內的全部臟器和陰道的肌肉。如果該肌缺乏經常的鍛煉,而處於鬆弛或異常緊張的狀態,將會引起陰道敏感性下降,性快感減弱,甚至小便失禁。一般中年婦女,尤其是陰道生產的多產婦,胎頭壓迫可導致骨盆底和陰道肌肉變得鬆弛萎縮,產傷也可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和陰道擴張或韌帶裂傷,而加重上述現象。經常提肛可以使整個骨盆底肌肉群變得堅實而富有彈性,有利於生殖器官的血液供應,增強性感受能力,進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質量,促進家庭和諧。
㈦ 老年婦女尿失禁是怎麼回事
尿失禁患者中主要是老年女性,出現尿失禁往往會讓患者感到尷尬。所以,尿失禁會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害怕自己在公共場合出現尿失禁的情況。那麼,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引起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原因:
(1)壓力性尿失禁。因為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神經和內分泌功能下降,控制尿液的排泄能力較差,一旦精神緊張、用力咳嗽、噴嚏、 大笑、舉重物等驟然增加腹內壓,加之尿道括約肌鬆弛,尿液就可能不由自主地從尿道排出。
(2)真性尿失禁。由於膀胱逼尿肌持續性張力增高及尿道尿道括約肌過度鬆弛,以至尿液不能控制從膀胱流出。例如膀胱及尿道炎症、膀胱結石、膀胱腫瘤等刺激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持續性張力增加,膀胱內壓力上升,使尿液不能控制而從膀胱流出,嚴重者尿液淋漓。
(3)假性尿失禁。由於下尿路或膀胱逼尿肌無力,引起尿瀦留,導致膀胱過度膨脹,膀胱內壓增高,尿液被迫流出,又稱為「溢出性」尿失禁。如尿道狹窄、前列腺增生或腫瘤等所引起。
上面通過三點為大家介紹了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原因是什麼,而且不同原因造成的尿失禁也是不同的類型。所以要防治尿失禁首先要了解尿失禁的病因,這樣才能更好的對症治療。提醒大家一旦得了尿失禁,千萬不要小看了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