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扶風敬老院

扶風敬老院

發布時間:2023-09-26 18:37:52

A. 孔子向哪些人學習了什麼

第一,學無常師。「夫子學無常師」,孔子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看到什麼學什麼,誰有經驗就向誰學習。他向老子學習禮儀,向郯子請教古代官制,向萇弘學習音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哪怕是學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他就跟別人一起唱,直到學會為止(《述而·32》)。

第二,學到手。有次孔子向師襄學習彈琴,一隻曲子學了十天,師襄說合格了,他說還沒掌握要領;後來他反復學習,不僅掌握曲子的要領、內涵,還體會出作曲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高興地說:「我體會出作曲者了,他皮膚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高瞻遠矚,除了周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師襄大吃一驚地說:「我的老師說過,這只曲子就叫《文王操》。」孔子學習十分認真,對學習的東西不學到手,決不罷休。

第三,抓緊時間學習。「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17》)他總有一種緊迫感,生怕學習沒趕上,新的東西又丟失了。晚年他還堅持學習《易經》,由於反復閱讀,把竹簡翻來翻去,「韋編三絕」,竟把穿竹簡的牛皮繩子弄斷了多次。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8》)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他總結一生學習的收獲,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4》)孔子的學習之道告訴我們:學習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關鍵,只有學習的精彩,才有人生的精彩。

B. 書香浸潤家風館

偶聽梓門橋長來村有個家史館,湖南省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都來采訪過,我感到好奇,便約帥哥朱鵬前去看看。

從杏子的清華村過來,進入長來村地界,寬闊整潔的公路邊,洋樓別墅鱗次櫛比,

《格言聯璧》有雲:

勤儉,治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

詩書,起家之本;

忠孝,傳家之本。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

而《格言聯璧》的五句話,也被曾國藩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經八代而不衰」的現象。

勤儉,治家之本

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曾國藩治家,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秉持的也不過是「勤儉」二字。

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曾提到過這樣的治家之道:

「第一,貴兄弟和睦;第此攔沖二,貴體孝道;第三,要實行勤儉二字。」

他還有一個「十六字箴言」: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將「勤儉」二字,淋漓盡致地運用到了治家的全過程。

他要求家人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就連拾柴、收糞、插田蒔禾這樣的事,也要親力親為,至於女兒家的女紅、廚藝、紡紗做衣,更是不能假手他人。

在飲食上,曾國藩是一個要求不高的人,絲毫不講究宰相排場,每餐只食蔬菜一品,決不多設,因此得了個「一品宰相」的雅號。

穿著方面,他的鞋襪都是由太太和媳婦女兒縫制而成。

在居住上,曾國藩也沒有一國宰相的派頭,其弟曾國荃曾以家中人口增多為由,在已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之外另建了一棟新屋,費資三千餘串。

曾國藩知道了之後,非常不衡敬高興,並發誓此生決不住新屋。

曾國藩所持「勤儉」二字,終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運亨通,曾氏家森殲族也奇跡般避開了「富不過三代」的宿命。

02

和順,齊家之本

所謂家和萬事興,曾國藩對於「和順齊家」之道,也有一番獨到的認知,他說: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在給曾國荃的家書中,曾國藩也曾引經據典,強調「家和」的重要性,他說:

「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曾國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長房長子又早有所成,對兄弟竭力愛護,但不姑息縱容。

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榮辱,而是以家族為重。

他常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孟子雲:「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作為儒者模範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挽救大清王朝於風雨飄搖之中,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在他日常的「齊家」之道中,可謂是「家齊而後國治」的典範。

03

謹慎,保家之本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他認為,謹慎是為人處世的第一等功夫。

他做了大官之後,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門都坐「四抬大轎」,於是曾國藩告誡諸人說:「凡事當存謹慎簡朴之見。」

這不僅是其勤儉慣了,更是行事的一份謹慎和不張揚。

在《致澄弟·鼎盛之際宜收斂》中,曾國藩又強調說:

「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際,此等處總宜收斂,不宜過於發揚,望弟時時留心。」

意思是說,一個人越是鼎盛的時候,越是要收斂謹慎。

謹慎,是曾國藩一貫強調的治家思想,而且在他官位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盛的時候,就越是注重謹慎收斂。

因為他深知「高處不勝寒」和「功高蓋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禍事很可能馬上就來了。

正是靠著這份謹慎,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以長久保存且盛而不衰。

04

詩書,起家之本

曾國藩非常重視對子孫後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曾提到如果一個人能夠「發奮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幫手」。

他甚至舉例說,老家的那些大賢大儒,並無功名,但是卻活得怡然自得,聞名鄉里。

他還鼓勵兒子說:「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在讀書上,曾國藩自己也堪為表率,他將讀書變成日常的一種習慣,無論這一天有多忙,讀三頁書是雷打不動的規劃,即使在軍中也堅持每日讀書。

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也有許多內容是教導弟妹子孫要謹守家族的「耕讀」傳統。

他告誡子弟,不僅要讀四書五經,甚至要求他們要多讀史書,要熟讀《了凡四訓》,陳弘謀的《五種遺規》等書。

在「半耕半讀」的家風中,曾國藩自身逐漸成長為一代大家。

同時,他也結合自己的治學之道,將新的見解融入其中,進一步發揚了「耕讀傳家」的傳統。

正是因為有詩書之教,所以曾氏後代人才輩出。

05

忠孝,傳家之本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

但是,曾國藩做到了。

一方面,他是一個大孝子,十分重視孝道文化,在他看來,孝比讀書求取功名更加重要。

他曾說:「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

同時,他還認為,孝是處理好家庭關系的重要法則,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他說:

「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

對國家來說,他是一個大忠臣。

曾國藩對國家可謂盡職盡責、盡心盡力,把國家之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對待。

他曾說:「凡辦大事,須視如己事。將來為國為民,亦宜處處視如一家一身之圖,方能親切。」

正是由於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長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應、榮辱與共,並能在家國大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保證了家族的長遠發展。

放到今天,雖然社會日新月異,但是人性從來沒有變過。

有些人得勢便猖狂,還有的普通人家卻養出了「富二代」。

別說「富不過三代」了,「眼見起高樓,眼見樓塌了」,每天都在上演。

又怎能如曾氏家族「歷八代而不衰,百年無一敗家子」?

點個在看,願我們從古賢家風之中,習得一二,從而家庭幸福和睦,子孫昌盛興旺。

周原膴膴,家風蔚然,民風淳樸,國風浩盪。9月27日,在喜迎國慶和中秋雙節來臨之際,扶風縣家風館在縣城新區西府古鎮班府正式揭牌開館。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黨潔,市委副書記吳鐵,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周宇松出席活動。

扶風歷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有崇文尚禮、崇德向善的優良傳統,被譽為「禮樂文明搖籃,德政思想之邦」。扶風家風家教源遠流長,不僅有李白「扶風豪士天下奇」的美譽,有武則天對蘇蕙《璇璣圖》「才情之妙,超古邁今」的贊譽,更有甘棠遺愛召公、鐵膽御史王綸勤政愛民、清廉公正的感召,扶風大地處處流淌著華夏文明的血脈,充滿著濃濃的家國情懷。

據了解,扶風縣家風館旨在「挖掘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家風、傳承傳統美德、引領社會風尚」,佔地1000平方米,全館分展示區、辦公區、閱覽區、體驗區四個功能區域。展示區採用現代的聲光電技術,分11個小展區,從中華家風之源、中華女學之源、勤廉文化之源、文明國風之源、優秀家風集錦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扶風厚重的家風文化,其中涉及家風家訓、扶風古代名人35人,近現代人物41人和159個家庭。辦公區配置了高標準的會議室,可容納100人同時進行學習培訓。閱覽區配備了家風家訓相關的圖書資料百餘冊,供參訪者學習閱讀。體驗區多賢書院古樸典雅,效仿古人著漢服、誦經典,零距離感悟中華優秀經典的博大精深。同時,縣家風館開辦網上家風館,採用5D全息技術,可通過網路觀摩家風館特效、全方位了解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潤初心

長來清風沐甘霖

西充家風館分為家風庭院和室內展廳兩個部分。家風庭院部分包括「家風碑刻」「正門楹聯」「門風浮雕」等。室內展廳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包含「共產黨人家風觀」「堅守與傳承」等主題展廳,內容涵蓋中國傳統的家風家訓、共產黨人家風傳承以及西充傳統家風文化等方面。

展館通過文字、圖片、展板、實物、視頻等形式,對優良家風進行宣傳和展出。

西充家風館是集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市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於一體的重要基地,旨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從傳統家風家訓中汲取精神力量,進一步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營造家風好、民風純、黨風正、政風清的良好氛圍。

「前幾天,爸爸陪我一起看《開學第一課》,課程里不僅有鍾南山、張伯禮、張文宏等抗疫英雄故事,還有新疆家風館里的『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等內容。」新疆喀什岳普湖小學的袁一萌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她的父親袁斌說:「疫情期間從新疆婦聯的網課上我和孩子一起學習了很多新疆家風館里關於家教、家風、家訓等方面的內容,最近家裡實行『光碟行動』,孩子不挑食,習慣也越來越好了。」

袁斌和袁一萌所說的新疆家風館是由新疆婦聯精心打造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教育陣地,今年1月18日揭牌,5月15日正式開館前,主要在線上開展家風家教活動。從揭牌至今,陸續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向全疆700多萬個家庭和相關單位推送家教、家風、家訓等內容,廣受好評。

三代人幾十年踐行好家風

「今年5月新疆婦聯表彰了我,我的事跡被選中在新疆家風館中展示,特別開心。養老院的老人們也都為我高興,有機會我也想帶老人們來看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新疆阜康市的沙尼汗·艾塔木告訴記者。

「我們這幾天忙得不得了,養老院剛剛恢復正常,工作千頭萬緒,但快樂充實。」沙尼汗說。以前沙尼汗所在的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社區有不少空巢老人,一有時間她就把這些老人邀請到家中做客,時間長了她家便成了「老人俱樂部」,如同一家人。

沙尼亞告訴記者,小時候,家裡雖困難,但母親總是樂於給口渴的路人倒一碗熱茶,跟他們聊幾句家常,給放羊晚歸的牧民一塊饢。母親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沙尼汗,如今,她又把這些好家風傳給了孩子們,三代人幾十年如一日孝老愛親、感恩社會。

據了解,2010年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社區在沙尼汗·艾塔木家設立居家養老服務點,10年來,沙尼汗·艾塔木每天悉心照顧社區漢、哈、維、回族多位老人,為他們提供日常飲食、休閑娛樂、扶貧幫困等服務。2016年2月,居家養老點服務項目被評為全國四個100「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沙尼汗·艾塔木先後獲得了全國「孝親敬老模範」「全國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

2017年,阜康市投入130萬元新建了沙尼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總面積780平方米,內設沙尼汗工作室、中醫保健室、室內養老服務區、室外活動娛樂區和綠化區,可為轄區60位老年人提供更高質量的照料服務。如今,沙尼汗·艾塔木已經成為阜康市的一張名片。在她的激勵下,一大批民族團結典型和好人好事紛紛涌現,形成一個「沙尼汗·艾塔木團隊」。

沙尼汗的愛心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著她的孩子們,孝老愛親是她給孩子們最好的「傳家寶」。「我們家有一口供幾十人吃飯的大鍋。」肖克萊·庫爾班最自豪的就是向外人這樣「炫耀」自己家的情況了。肖克萊是沙尼汗的小兒子,畢業於新疆財經大學,他的志向是做一名警察。肖克萊有時間就到居家養老中心照顧老人,多年來也養成了助人為樂的習慣。

傳承好家風涵養好家教

日前,新疆婦聯「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給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村民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開學家風故事會。該工作隊負責人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正值暑假,新疆婦聯線上家風館雲課堂給孩子和村民們提供了很多關於家風家教、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等內容,很受大家歡迎、喜愛。此次,利用夜校把家風館的學習成果和內容在線下展示,讓身邊人身邊事線上線下形成良好互動。

新疆家風館以「愛國愛家、和諧和睦」為主題,設立了和風習語、家范傳世、紅色家風、和合新風、廉潔齊家五個專題展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家教家風家訓展示、家風宣講(家風講堂)、家風培育、家教指導等為一體的綜合基地。全館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方式展示了歷史名人家風家訓和新疆優秀家庭良好家風傳承,引導更多人講好家史、立好家規、牢記家訓。截至目前,新疆家風館迎來自治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地(州、市)等有關單位、個人組成的參觀團隊69批次、1752人,並舉辦了主題黨日、家風講堂等活動。

「家庭要和睦,家和了,什麼好事兒就都跟著好起來了。新疆家風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陣地,對於教育子女,帶動一方風氣向上很有意義。」全國最美家庭代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方家莊村村委會主任海菊這樣表示。

C. 寶雞扶風70歲老人咸陽二十局醫院看病合療咋報銷

寶雞來社保在咸陽看病這源屬於異地看病,目前我國還未全國聯網,一般是不能報銷的,但有兩種情況還是可以的,一是本地醫院與外地醫院掛鉤,備過案的經本地醫院領導批准轉去的,出院時交上本人的醫保卡就可以直接結賬報銷了,二是本人在外地有病須急診住院的,出院時帶上發票及相關資料回本地社保局可以報銷,自己隨便在外地看病住院是不給報銷的。

D. 哪些風俗與尊老敬老有關呢

中國的很多風俗都與尊老敬老有關,比如說清明節祭掃就是與尊老敬老有關,還有中秋節的團聚,還有春節,把老人叫到家裡吃飯都屬於是。
與尊老敬老有關的風俗如下:
1、重陽節
2、出門時應與老人道別;
3、見面時應鞠躬行禮;
4、吃飯時家庭之中最年長者先動筷子;
4、為長輩倒酒或茶時,應起立鞠躬而倒;
5、敬酒時應先敬長者;
6、長輩敬酒時,你要說「謝謝」;
7、上座時應年長者先坐,按輩分依次而坐;
只要一心一意孝順尊敬自己的老人,習俗就不重要了。老人需要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禮節與習俗,老人需要的只是做晚輩的理解與孝敬,只要你多抽時間關心老人,耐心地聽老人的心裡話就夠了。
(4)扶風敬老院擴展閱讀: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人們進入老齡階段、病殘、喪偶、喪失勞動能力、超過退休年齡而無法工作或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家,能夠得到家庭、社會的贍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依、老有所終。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E. 重陽節的典故

1、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2、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3、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F. 陝西殘障兒童救助-幫助中心或機構有哪些

西安的陽光雨在我們學校附近 我過去幫你問了一下 那裡好象要關了
你家離咸陽近不近,咸陽社會福利院收這一類的孩子,如果能在民政局要到指標,可以少花很多錢. 詳細可以給我發網路信息.

G.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1、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2、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重陽時節捕捉的蟹最為上品,長得十分矯健,脂滿膏肥,名揚天下。

3、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4、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閱讀全文

與扶風敬老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