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服務管理怎麼樣
嘍,大家好,其實我不是這個專業的,只不過我親戚家的小堂妹學這個專業,相信大家對這個專業有點陌生,其實我也陌生,那麼讓我的小堂妹為我們介紹一下吧。
Ⅱ 附近養老院在什麼位置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查找附近的養老院:
1. 搜索引擎:使用網路、谷歌等搜索引攔茄擎,在搜索框中輸入「附近的養簡粗察老院」、「老年人護理中心」,查看搜索結果。
2. 老年服務網站:訪問老年服務網站,如中國凳腔老年服務、走近老年人等,可以在網站上搜索附近的養老院。
3. 社區服務中心:到當地社區服務中心咨詢,了解附近的養老院。
4. 打電話問詢:查找當地養老院的電話,進行問詢,了解附近的養老院信息。
5. 親自走訪:可以親自走訪附近的養老院,了解養老院環境、服務等情況。
Ⅲ 讓父母住養老院到底對不對
父母是你一生中最親近的人,你這輩子就最需要感恩的就是他們了,為什麼不自己養著父母呢,別拿你工作忙找借口,工作重要還是父母重要呢,他們都老了,為什麼不讓他們安度一個好的晚年呀,畢竟他們能陪你的日子已經不多啦,別看父母嘴上同意去養老院,其實他們內心最希望的還是和你在一起的,很多在養老院的人內心其實是孤獨的,可能養老院會提供好的設施,你覺得給了他們很高的生活水平,可是他們不在乎那些東西,他們在乎的是你能為他們盡一份孝心,讓他們能在晚年也其樂融融的,所以我覺得讓父母住養老院是不對的。
無論自己工作有多忙,自己到底有多少事情去干,但是也不能忘記父母呀,在我看來,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的,他們說你養你都特別的不容易,想想自己小時候還什麼都不會,可是父母從未嫌棄過你呀,他們也有工作,可是為了你,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選擇在家裡陪你,給你最好的教育,他們不想給你的童年留下什麼陰影,所以當他們老了,我們作為孩子也應該做點什麼吧,在他們還能夠享受這個世界的時候,多陪陪他們!
最關鍵的是有些養老院可能設施並沒有那麼好,你可能交了相應的錢,然而他們的服務根本就沒有那麼周到,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都沒有享受到很好的生活保障,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服務,交到一個完全沒有保障的養老院,自己能陪父母就陪父母吧,我覺得他們也不會帶給你壓力的,誰的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呀,盡量不要讓自己的父母住養老院。
Ⅳ 廣場中針對老年人群如何進行設計表達
一般的廣場中間或者在一個邊上會設計一個花壇或者噴淋池,在它的周圍有石壇兒可以供老年人走累了坐一下,休息一會,也有的廣場在周圍有拜放長椅工人們休息!有的廣場在周圍宣傳欄中畫上幾幅畫,表達對老年人的尊重與感謝,感謝他們為國家建設做出的貢獻!
Ⅳ 老齡社會的市場對策:長期護理保險與社會福利體系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摘要】:在人口快速老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晚年保障將會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長期護理保險將對老年人福利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對專以提供保障為出發點的保險企業來說,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機。本文試著通過上海的現狀來分析在我國壽險公司開展老年護理保險的可行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老齡化、護理保險
【正文】: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是為因年老患病或傷殘需接受長期護理的被保險人提供費用給付或護理服務的保險。老年護理保險是一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新型分支,在歐美國家呈現出大力發展的勢頭。據悉該險種已經成為美國廣大家庭最受歡迎的險種之一,約佔美國人壽保險市場30%的份額。
一、我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已推出的「萬全終身重大疾病險」是一個集重大疾病與老年護理於一身的保險,但其僅僅在約定年齡後定期給付一定數額的保險金作為護理費,與國際上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仍有較大差距。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國老年護理保險仍未起步,那麼為何保險公司開發護理險種的積極性不高,市場進展緩慢,究其原因主要在於:
老年人體質差,屬疾病多、遭受意外機率高且避險能力差的風險高發群體,要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擔相當的風險,經營稍有不慎,不但不能盈利,還可能入不敷出。同時,我國商業人壽保險公司發展歷史較短,對經營這些風險系數較高的險種還缺乏經驗。
老年長期護理保險蘊含的風險大,保險費率高,保險公司認為絕大多數老年人很難承受高額保險費支出。如果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刻意降低保險費,其風險後果難料。
商業保險公司對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市場前景認識不足,存在短視行為,片面追求所謂的經濟效益,而忽視老年護理保險的潛在市場收益和社會效益。
政府缺乏相應的扶植措施。比如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等。
二、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可行性
根據國家計生委的數據,2001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9200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為7.18%,已經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人口老齡化的比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7%);並且正在以每年3.2%的速度遞增。據專家預測,到了2050年,中國將成為高度老齡化國家。經濟發達的上海早在1979年就進入了老年型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一直以每年2.69%的速度遞增。
老年化進程的加速推動著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市場需求,下面我們以老齡化進程最快的城市——上海為例,分析我國保險公司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可行性。
(一)、上海市城市經濟調查隊在上海市10個區100個居委會,抽查1000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進行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情況如下:
老年長期護理的市場總體需求情況
15%的老年人需要生活照料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是老年人群中最脆弱的群體。調查顯示:日常基本生活不能夠完全自理的老人占總體的15.1%,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中這一比例高達45%。調查數據還顯示:在生活自理能力有缺陷的老年人中,依靠子女照顧日常生活的佔51%,依靠配偶照料的佔26.5%,依靠保姆照料佔7.3%。
高齡老年人存在四多
在80歲及以上的高齡人中存在「四多」。一是身邊無子女獨居多,佔36.6%;二是喪偶多,喪偶率為57%,女性高達78.2%;三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多,佔45%;四是生活照料依靠子女多,高齡老人身體不適或者生病時,有68.6%依靠子女照料。
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替代產品對其市場需求的影響情況
各年齡段的老年人入住養老院意願情況
年齡段65-6970-7475-7980以上總計
老年人總數2922852481751000
想入住人數66413528170
想入住比例(%)22.614.414.11617
資料來源:吳愛珍孟憲國.對上海市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上海統計》.2003年11期
社會保障對老年長期護理服務的供給情況
由於老年人的生理特性,醫療費用占生活支出比例比較大。2002年,老年人年人均自負醫療費用1770元,相當於兩個月的養老金收入。其中自負醫療費用在500元以下的佔36.5%,500-1000元的佔25.6%,1000-2000元的佔19.4%,2000元以上的佔18.5%。對醫療保障體系的評價:有90%的老年人享有醫療保障,其中,對現有的醫療保障制度感到「滿意」或者「較滿意」的達五成,認為「一般」的佔33.9%,認為「不滿意」的佔16.1%。
4、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市場缺口情況
助老服務項目需求情況
服務項目已接受服務人數希望得到服務的人數
為老人上門服務49341
家庭病床30316
上門護理49325
資料來源:吳愛珍孟憲國.對上海市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上海統計》.2003年11期
5、老年人收入情況
有96%的老年人享有社會養老保險,人均月養老金收入816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74元,其中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老年人家庭佔6.9%,501-800元的佔54.4%,801-1000元的佔22.3%,1001-1500元佔10.6%,1500元以上的佔5.8%。另外有31.4%的老年人,平時每月將得到子女贍養收入152元。
(二)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有利因素:
1、對於實行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的我國,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大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或者即將進入老年階段。同時高齡老人喪失自理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殘缺的比例增大,使得我們每個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捲入老年人「護理危機」之中。
2、老年人入住養老院是長期護理服務的替代形式。由於傳統養老觀念的束縛,大部分老年人不願意入住養老院,可見入住養老院對於長期護理保險的替代彈性極小,對其市場需求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3、社會保險中的醫療保障並不包括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鼓勵老人自養,樹立自我養老意識。也就是說:設計一種滿足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的險種就顯得十分必要,商業保險公司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產品補充社會保障的空缺迫在眉睫。
4、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得到上門的護理服務,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調查數據表明:已經接受服務的人數僅僅佔了希望得到服務人數的13%,可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市場缺口巨大。
5、中、青年人對其老年時經濟狀況的預期是影響其是否需要長期護理保險的因素之一,也是保險公司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時考慮的一個因素。雖然老年人有一定的經濟來源,能夠滿足其日常開銷,但隨著醫療費用上漲趨勢的加劇,入住醫院或老年人護理機構的費用使許多人難以承受,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來解決這一難題不失為一劑良葯。
此外,上海市經濟學會的一項最新保險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希望開發老年護理保險的佔45.33%,可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市場有效需求之巨大,然而市場有效供給可謂一片空白。商業保險公司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不僅能解決未來老年人「護理危機」,而且將會成為保險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蘊藏著無限商機。
三、對我國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幾點建議
一個成熟的保險公司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市場需求,哪些險種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哪些險種能夠產生社會效應,都必須進行科學論證,合理搭配,而不能偏執地注意某個特定險種的經濟效益。只有為投保人量身定做保險套餐,合理組合各種險種,才能不斷的為保戶化解人身風險。結合上面分析,筆者主張保險公司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宜早不宜遲。
1、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科學設計老年長期護理保險
險種設計是保險公司業務經營的首要環節,它直接關繫到保險雙方的經濟利益。我國可以借鑒美國、法國、日本等保險業發達國家在開辦老年護理保險上的成功經驗,從保險費率釐定、責任范圍確定等方面下功夫。例如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在投保方式上既可以單獨投保,也可以以團體保險的形式投保,按照被保險人在投保時的實際年齡制定不同的保險費率。在保單內容上,美國長期護理保險中的「通貨膨脹條款」有三種形式:一是保單可以不包括給付總額,只規定隨著通貨膨脹而增加每日給付限額。二是保單根據通貨膨脹指數進行給付或者按每年3%-5%的比率調整給付額。三是保單允許被保險人在將來定期增加保險金額,且被保險人不必再提供具有可保利益或身體健康證明。「通貨膨脹條款」的嵌入,使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未來得給付額度免受通脹的負面影響,真正保障了被保險人的利益。
2、合理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將之區別與年金保險
目前太平洋保險公司推出的護理保險實質上是一種年金保險,只是給付年齡與市場其他年金保險略有差異而已。從精算基礎差異的角度看,年金保險的定價基礎是生存率、生存時間長短和年金給付額度;而長期護理保險的定價基礎是疾病發生率、疾病恢復期長短和護理費用率,兩者存在明顯差別。此外,年金保險重點在於對老年人經濟上的保障,護理保險不僅僅是對被保險人的軀體疾患及發生的護理費用進行補償的醫療保險,而且應該提供包含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指導等健康保險服務。這也提醒壽險公司,在開發護理保險時,要著重考慮保險責任、保險期限、保險費率、保險費的交付方式及保險金的領取條件等方面的內容,使之與年金保險予以區分。同時,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及投保條件都將影響到保險產品的開發和給付標準的制定。壽險公司在完善現有健康險險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對現有險種的費率和保障范圍重新進行包裝改造,賦予「長期護理」的內容,使保障范圍不僅僅局限於經濟方面,而且包括提供護理信息及服務方面,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准確定位被保險人,改變傳統銷售模式
保險的基本職能之一是防災防損,而非發生事故後的應急預案。目前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市場空白、保險公司不積極開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被保險人的定位問題。老年護理保險是解決未來老年人「護理危機」後顧之憂,其被保險人應定位在中、青年一代,而不是已經或即將出現「護理危機」的老年人。
對於不喜歡被陌生人打攪、而且工作繁忙的中、青年人來說,傳統的代理人銷售模式吸引力有限。隨著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採取網上銷售、銀行代理、郵政代理等其他銷售渠道,在銷售模式上可以採用與其他金融產品捆綁銷售等新型模式。
4、壽險公司應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為客戶提供有關護理服務及護理信息
針對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承保對象以及風險的特殊性,壽險公司應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為客戶提供有關護理服務及護理信息。例如與一些專門的護理服務機構聯合,或自己設立相應部門,由專家答復客戶的咨詢要求。如果客戶需要專職護理人員的話,由壽險公司負責與護理服務機構聯系派遣護理人員等,這一方面體現了壽險公司的服務宗旨,另一方面也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5、政府政策扶植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的開發與發展
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能更好地解決老年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問題,讓老年人安度晚年。因此需要政府創造一個有利於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的政策環境。例如:政府給予稅收政策的優惠減免以刺激有效市場需求。其次,因為護理保險不僅僅是對被保險人的護理費用進行補償,而且還包括提供護理服務,這就需要政府推動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風險管理難題,有效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率,為患者和被保險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也能夠配合國家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最後,通過「社會統籌、家庭負擔、企業資助」等多渠道解決好長期護理保險的投保費用,逐步建立起一個以家庭負擔為主、社會養老為輔、商業保險為補充的新型養老模式。
長期護理保險是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服務,有助於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對老年人福利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上長期護理保險空白,這與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不相協調,開發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刻不容緩。壽險業必須抓住這個發展契機,運用「領先一步,步步領先」競爭戰略,大力開發、發展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使之成為壽險公司新的競爭優勢。
Ⅵ 養老行業目前的現狀和前景怎麼樣,現在做的比較好的養老院代表有哪些
養老院行業主要公司:目前國內養老院行業的公司主要有泰康之家(北京)投資有限公司、親和源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凱健華展養老院有限公司、樂成老年事業投資有限公司等。
本文核心數據:養老機構及養老機構床位數、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養老機構入住率
行業概況
1、定義
養老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養老院是指專為接待自理老人或綜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有生活起居、文化娛樂、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廣義的養老院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本文所指的養老院指廣義的養老院,即養老機構。
養老院可以依據性質、功能和價格分類,具體分類如下: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上遊行業較多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爬坡,孕育了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快了我國養老院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養老院產業鏈的形成。
從產業鏈條來看,養老院行業是基於醫療行業和政府公共服務建立起來的。在產業鏈上游主要有金融、房地產、養老保健品、養老設備、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等環節。養老院的中游是養老院運營,下游則是養老需求人群。
養老院行業上游的金融環節代表性企業有泰康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房地產環節代表性企業有萬科地產、華潤置地、保利地產等;養老保健品環節代表性企業有湯臣倍健、善存、東阿阿膠等;養老設備環節代表性企業有魚躍醫療、三諾生物、睿餐智能等。中游養老院環節代表性企業有泰康之家、親和源、凱健華展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的養老院行業自新中國成立至今,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在孕育發展階段(1949-1977年),基於計劃經濟的背景我國改造建立了最早一批城市養老機構,後更名為養老院。在探索發展階段(1978-1999年),基於市場經濟的背景,在完善政府為主的福利性服務的同時,探索解決社會養老問題,與養老服務相關聯的老齡工作機構、老年法規、養老機構和管理規章首次出現。老年人福利服務和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開始了新發展。
在體系化發展階段(2000-2011年),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應對的措施。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提出了要「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社會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機制」,這是我國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個包含家庭、社區、社會在內的養老機制。
2012年以來是養老院行業的快速發展階段,此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科學及時應對人口老齡化、老齡事業與老年產業成為關鍵詞。政策紅利與市場潛力激發社會資本紛紛入局養老產業,民辦養老院數量激增。中國養老院行業經歷了公辦為主、公辦民辦共存,及公辦民營等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為養老院行業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支持養老院及養老機構的相關政策,為我國養老院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2011年以來,國務院、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養老院及養老機構和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的政策,內容涉及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建設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等內容。
「十二五」(2011-2015年)時期,國家層面出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十三五」期間,規劃明確了政府運營的床位比例不超過50%,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於30%。2019年提出到2022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十四五」時期,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要提高到55%。
行業發展背景:中國社會老齡化快速爬坡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爬坡,孕育了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中國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持續上升,老齡化發展速度逐漸加快。
2020年全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約有1.77億,佔全國人口的12.64%,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國家7%的標准。
行業發展現狀
根據我國「9073」的養老服務規劃,我國有90%的老人在家中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養老,3%的老人在養老機構養老。因此,養老院的市場規模在養老行業市場規模中佔比較小。
1、養老機構數量持續增長,民辦養老機構更多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爬坡,孕育了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快了我國養老院行業的發展。2015-2020年,我國養老機構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萬個,較2019年增長10.4%,較2015年底增長37.2%。
我國養老院運營方式主要包括公辦和民辦。據人民日報文章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民辦養老機構佔比達54.7%,床位數佔比達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辦養老機構佔比不低於50%的發展目標。2020年10月,在民政部舉行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介紹,在790多萬張養老服務床位中,民辦養老機構的床位和數量均已突破50%。
2、養老機構床位數穩步增長
2015-2020年,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逐年增長趨勢。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床位483.1萬張,較2019年增長12.6%。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2020年我國每千人擁有養老床位33.0張。
註:養老床位包括養老機構床位和社區養老床位。
3、養老床位空置率高達50%
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根據2015年全國老齡辦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的比例為15.3%,較2010年抽樣調查的13.7%上升了1.6%,較2000年抽樣調查的6.6%上升了9.1%。
面對快速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國養老院入住率卻不高。據民政部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已建養老機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卻只有214.6萬人,養老床位空置率高達50%。
4、市場規模有所下滑
近年來,我國養老院行業市場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據中關村科技旗下養老產業服務平台養老60加發布的《北京養老機構市場研究報告2020》得到2019年北京市養老院平均價格為3615.5元/月。前瞻根據2015-2020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例,計算出2015-2020年全國養老院平均收費。2020年,全國養老院平均月收費約為1781.8元/月,年收費約為2.1萬元。
結合民政部公布2015-2020年養老機構入住人數計算,2020年,我國養老院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58.8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
由於經濟較發達地區人口流量較大,對養老需求也較大,目前我國養老院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據民政部公布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養老機構數和養老床位數最多的地區是華東地區,達11998家,佔全國養老機構數的31%;華東地區共擁有188.11萬張養老床位,佔全國養老床位的39%。
2、企業競爭:參與者為以養老院為核心的養老服務企業
目前,我國養老院行業企業多為以養老院為核心的養老服務企業,部分融合了養老社區、保險產品等業務。
從床位數來看,燕達國際健康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養老床位數量較多;從區域布局來看,北京光大匯晨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布局較廣。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養老院養醫結合發展趨勢將更加緊密
未來,養醫結合服務將成為養老院發展的主要方向。養醫結合之所以成為養老院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是養醫結合服務符合老年人服務需求的特點。二是緩解醫療衛生服務的護理壓力。我國現在大多數養老機構僅能提供基礎生活照顧服務,難以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而醫療服務恰恰是整個養老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此外,養醫結合服務也有利於老年人防範和化解健康風險能力的提高。
2、養老院與智慧養老結合
近年來,我國智慧養老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明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2014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0.17萬億元,2017年則達到了2.2萬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68.24%。從智慧養老產業規模發展來看,2020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規模估算突破3萬億元。
未來養老院將積極應用智慧養老平台,一方面,政府能更有效地細化優化養老服務資源,引導養老服務產業的專業化建設,使得各種養老資源能更有效率的分配;另一方面,智慧養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服務手段,不僅能有效延伸人工養老服務的能力,也能將服務的人為風險降至最低。此外,智慧養老的互聯,既可以突破城鄉界限,也能實現大醫院、社區醫療機構信息共享、相互協作,更有效率地為老年人口提供醫療和服務。
3、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未來,隨著我國老齡人口規模的增長,我國養老院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擴大。前瞻根據年均復合增長率預測2021-2026年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及空置率測算得到養老機構入住人數,並根據我國養老院人均年收費數據,以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復合增長率6.18%預測,2026年我國養老院人均年收費約為3.0萬元/年。前瞻預測,2026年我國養老院市場規模有望達1114億元。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養老院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