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院好人好事

養老院好人好事

發布時間:2023-09-12 03:36:55

Ⅰ 求好人好事事例 那內容簡短些 150字左右兩篇 本人出手抄報用的 謝謝了

尹升

一位古稀老人,知名畫家,在36年的漫長歲月里,演繹著盪氣回腸的真情故事。他用賣畫的收入先後贍養了17位孤老人;在不到40平米的單元房裡,曾同時三位老人和他一起生活;他以兒子的身份為贍養了15年的老人送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用善良和真愛,溫暖了老人們的晚年,也溫暖了這個世界。面對這樣一位老人,面對這樣的人間大愛,我們除了尊敬,更有一份深深的感動。

王文柱

這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他熱衷科學種田,成立「傻柱子種植協會」,把研究成果無償傳授給鄉親;他設立「科學種田獎」,自掏腰包獎勵周邊農民。十幾年間,為農民增收超億元,自己卻搭進數十萬。因為熱愛,他樂此不疲,因為熱愛,他付出無悔。土地給了他淳厚的秉性,知識給了他寬廣的胸襟,他,對這片土地愛得這般深沉;他,把新時代農民的內涵詮釋得如此動人。

文革

她,是任丘張華綠色家園會長,她,用堅強和愛心劃出一道道美麗的人生軌跡。架著雙拐南下北上,帶頭組織殘疾人聯誼會,成立殘疾人柔力球俱樂部,開辦殘疾人圖書室,舉辦殘疾人才藝展,資助孤兒姐妹,幫教服刑人員,帶動18位家園人進行捐獻遺體公證。她,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公益事業中,讓殘缺的生命得到了升華,讓有限的生命拓展了寬度,不僅帶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更讓身邊的病殘者活出了自信和精彩。

皮玉龍

一名高三學生,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一天時間里,做出一個讓人敬佩的決定:捐出眼角膜,回報社會,回報好心人。這個決定,讓一位老教師和一個男孩子重見光明,也讓他,這個年輕短暫的生命美麗成一顆耀眼的流星。他走了,把他清澈的目光留在這個世界上,替他守望他眷戀的親人和同學,注目這個美好而溫暖的世界。大善之舉,恩澤他人,愛如豐碑,感動長存。

張鳳鳴

一位84歲的革命老人,退休後回到家鄉,傾盡心血,自費在村邊建起一座烈士陵園,並用微薄的退休金為公益事業捐款5萬余元。十年守護烈士英靈,與墓碑為伴,赤誠不改;營造一方精神聖地,與崇高為伍,矢志不渝。他讓英烈得到慰藉,也讓後人學會銘記;他讓我們懂得付出的意義,也讓我們感受心靈的純粹。

范西俄

一位普通農民,帶領全家四代二十多口人投身希望工程,助學10年,捐款10萬,這個普通農家,成為我國唯一四代投身希望工程的家庭。他們,讓山裡的貧困孩子沐浴到知識的陽光,讓更多的人走進助學的隊伍。在范西俄和他的家人身上,我們看到滄州百姓的大仁大義,慈善情懷,也看到來自民間的力量和社會的希望。

孟德榮

他是滄州師專生物系的副教授,也是南來北往的候鳥們的驛站長。十多年來,他奔走在滄州的濕地之間,聆聽鳥的鳴唱,感受濕地的呼吸。他創建滄州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義務護鳥,自費開展濕地鳥類環志、開展科學研究,他用行動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對自然博大的愛。他讓我們知道,對大自然的保護和尊重,就是人類對自身最好的珍愛。

黃驊愛心社

一個網路上的愛心團體,三年來,以「一對一」的形式,把繼續學業的希望帶給200多名貧困學生。他們的網路救助,為公益事業開拓了一種全新的模式。虛擬的網

絡延伸著真實的關愛,現代的平台承載著傳統的美德。這些網路中行走的年輕人,把理想、激情和凝聚的愛心,化作點點燭光,照亮貧困學生的求學路,也改變著自己的價值觀。予人玫瑰,他們滿手馨香。

謝清潔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68歲的她就是一個做了一輩子好事的好人。她一生簡朴,卻近300次為助殘扶困公益捐款20多萬元,她用奉獻換來轄區居民安居樂業,以奔走帶給困境中的人們生活的希望,用無私的愛給孤單的心靈以真實的暖意。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堅持的力量。她用行動告訴我們,生活可以這樣選擇,她用笑容告訴我們,付出可以如此快樂。她,是這個社會的道德標桿,精神楷模。

潘淑蘭

她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一位樂善好施的熱心人。靠收破爛富起來的她,冬天,把電暖風和新被子搬上孤寡老人炕頭;過節,把吃喝用品送到老人手裡。村裡建養老院,她熱心捐資;對貧困學子,她善心相助。她最真實的想法是: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回報鄉親,回報社會。樸素的善良,母性的情懷,一顆感恩的心,只為孤單者不再孤單,貧寒者不再貧寒,無助者得到人間的關愛溫暖。

Ⅱ 好人好事(幫助殘疾人)作文 500字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曾經有過類似關愛別人這樣的經歷。例如給希望小學捐款、捐書啦,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小朋友、殘疾人讓座啦,同學或者朋友住院了,常常去看望他們啦,這都是包含著愛心的行為。而這種愛心,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而我,就是在這顆愛心的促使下,到一所敬老院去看望老人。
在上個學期,我們和十幾個好朋友擬定了一個「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計劃,時間定在星期天。到了盼望已久的星期天,我們帶著已經准備好送給老人的水果、點心以及准備送給老人的禮物,就帶著滿懷的熱忱出發了。
當我們到達敬老院時,已經是兩點半了,為了不打攪老人們的休息時間,我們只好頂著烈日,在敬老院門口等了半個多小時,也就是三點多,老人們睡醒了,我們才輕手輕腳地從大門進去了。
當我們跨進敬老院的大廳時,老爺爺、老奶奶們已經在大廳里等候著我們了。他們早知道我們今天要來看望他們,所以早早地就興高采烈地在大廳里等著我們的光臨。當我們看見這些老爺爺、老奶奶時,有的比較健康,可是有的卻還有疾病、有殘疾,我一看到這個情景,心裡就一陣酸。我們紛紛把准備好的水果、點心和禮物拿出來,送到每個爺爺、奶奶手裡。看到他們拿到禮物樂呵呵的樣子,我們也非常開心。
接下來就到表演節目的時間了,我們每個人輪流表演了小品、相聲、唱歌、朗誦等節目,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看了我們的節目,樂開了懷。他們不但一邊看一邊笑,而且幾個平時不愛說話的老爺爺也開始來勁了,他們拿著麥克風,唱起了有濃郁民族氣息的家鄉歌、地方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但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很高興,很快樂。
我們還分了組和每個老人談心,我和曾威分一組,和一個八十八歲的老奶奶談心。從和她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她的兒子現在在外地,沒有時間來陪她,又不放心她,只好把這位老奶奶放到敬老院里來。而且我們還了解到,這位老奶奶和曾威竟然是同鄉、同村的老鄉!知道這是來自家鄉的朋友,老奶奶更是熱淚盈眶。我看到她那感動的表情,自己也有點感動了。
我們逐個探望完躺在病房裡的老人,已經快到五點了,我們也該回家了。雖然有點疲勞,但聽到敬老院里的阿姨們說老人們已經很久沒有這么高興過了,是我們使老爺爺、老奶奶們這么高興的。我們再怎麼疲勞、怎麼辛苦,也覺得是應該的。
在這次愛心行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關愛的力量是那麼的偉大,它既可以使老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他能給老人家帶出一份關愛,使他們感到有人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感到溫暖,舒適和愛心。

Ⅲ 發生在義烏好人好事事跡

義烏十大好人評選候選名單

自8月開始,浙中新報與義烏團市委、義烏市創建辦、義烏市慈善總會,以及金華第一百貨義烏天成店、義烏熱線·稠州論壇等聯合推出「義烏好人———尋找身邊的道德力量」活動。一個多月來,新報記者深入義烏各鎮(街)、村(居),尋找從事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通過文字和鏡頭報道了20位愛心人士的事跡。
好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只要積極向善,每一個人都是好人。在義烏200多萬父老鄉親和外來建設者中,好人遠遠不止十個,它可以是一百、一千、一萬、一百萬和每一個。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開展「尋找義烏民間好人」,挖掘時代真善美、弘揚社會正氣,激發全社會向善的力量,讓溫暖善良的愛心之舉傳遍義烏,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今天,我們將這20位「義烏好人」候選人集合在一起,讓大家來評選自己心中的「義烏十大好人」。(在讀者的報刊投票和網路投票的基礎上,我們將組成專家組,最終評出10位「義烏好人」。)
1.陶輝平 義烏稠城街道下西陶村人,34歲。他現在的職業是貨車司機,很辛苦,但14年來,他獻血48次,捐獻的血液超過3.1萬毫升,相當於6個正常人的全身血液。他曾是義烏「獻血狀元」,也是義烏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2.年小恩 義烏佛堂人,「80後」。她是全國性公益組織「中國支教聯盟」負責人。6年來,她和她的夥伴在中西部地區建立150多個支教點,還在緬甸北部建立4個支教點,進行跨國支教活動。(圖為緬甸支教點)


3.金允泮 退休老師,74歲。他退休10年來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是關注社區老人,二是關愛祖國下一代。他還先後走訪了義烏23所民工子弟學校,給他們關愛,並送去電風扇、書桌等愛心物品。


4.潘新榮 義烏上溪人,60歲。他在義烏城西街道何斯路村當了28年的鄉村醫生,工作兢兢業業,村民有病,隨叫隨到。28年裡,他有一半的除夕獨自在診療室度過。至今,他還在為鄉親們服務著。


5.李冬蓮 義烏佛堂人,55歲。她是遠近聞名的好媳婦,曾同時照顧身體不好的丈夫、中風的公公、偏癱的婆婆,如今婆婆癱瘓在床已12年,她仍一如既往服侍,每天摳屎接尿,盡心呵護。


6.何大妹 義烏女企業家,從小並不富裕的她,一直感恩和回報著社會。15年來,她默默資助貧困學子,花在修建學校、看望貧困家庭等慈善事業上的支出達數百萬元。


7.黃雪雲 來自寶島台灣,在義烏經商十多年。她默默資助著蘭溪、武義、磐安、義烏近200名貧困家庭及孩子,還曾在蘭溪游埠成立一家「特殊養老院」,供13名老人免費吃住。


8.吳忠尚 義烏義亭鎮鮑宅人,45歲。小時候因患小兒麻痹症而留下右腿殘疾,但他身殘志堅。他創辦的動物葯物企業,僱傭的工人1/3是殘疾人。他還一直關注、推動殘疾人的健康事業。
9.鄭萬紅 網名「甜甜」,這個從衢州嫁到義烏的27歲女孩,從汶川地震以來一直堅持默默無聞做公益。她是義烏「義工之家」的賬房,同時也是助學組的核心成員,每年經她核實、登記的孩子達數十人。做義工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10.林俏雲 義烏蘇溪女孩,「90後」,職校畢業後入伍。今年6月雲南寧蒗發生地震,她隻身前往救災。回義烏後,她發起成立首支民間公益救援隊———義烏藍天救援隊,目前他們已參與永康的一次搜救人員行動。


11.王榮凱夫婦 家住義烏保聯西街。他和老伴吳衛芳是一對「花甲夫婦」志願者。他們每年參加志願者活動達七八十次,3年來,累計志願服務時間超過1000個小時。


12.何志偉 義烏城西街道五星村人,22歲。他孝順,有愛心,獨自照顧生病的父親和81歲的奶奶。4年多來,他平均每月2次去敬老院,走遍了義烏14個敬老院,還是「義烏藍俊志願者俱樂部」敬老小組組長。


13.哈米朗朗 伊朗人,他來義烏經商8年,積極參與義烏社區公共服務,他還是一名義務消防志願者,先後被雞鳴山社區評為「和諧共建家庭」、「平安家庭示範戶」、「優秀居民議事會成員」。


14.樓園營 抗美援朝老兵,86歲。20年來,他利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先後救濟、資助177人,捐助款達10萬多元,受助者遍及周邊10多個縣市,包括莘莘學子、老弱病殘、烈士軍屬……
15.黃自立 陝西人,27歲。他是義烏一家小理發店店主,他的小店對70歲以上老人和10歲以下兒童不收費,兩年多來,已有2000多人享受過免費服務。


16.楊尚南 義烏江東街道江南社區人,85歲。10年來,患有「三高」的他,每月定時到小區為大家量血壓、測血糖,至今已累計為4萬多人次免費服務,包括很多上門服務。


17.義烏雷鋒車隊 2009年3月成立,今年3歲半。這支隊伍最初有13名成員,其中12人是來自義烏各計程車公司的「的哥」,他們收入不高,卻踐行「市區乘車三免」服務,在「高考日」、「無償獻血日」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18.丁玉平 人稱「老丁」,河南鄧州人,60歲。在義烏的11年裡,他先後幫助上百名外來建設者免費維權,還先後籌集3萬多件衣服,送到中西部貧困地區,將「義烏溫度」傳遞到千里之外。


19.鮑蘇明和龔洪才 義烏稠江街道人。他們加入義烏「愛心公社」6年多來,一直默默支持公益活動,先後到過雲南、青海、四川,參與「愛心書包漂流」活動,每年還為慈善活動免費提供貨運車輛。


20.陶旭明 自掏腰包建立了義烏外來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並聘請多名專職律師,長年免費為外來民工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至今工作站已受理360多起案件,為外來建設者挽回670多萬元損失

Ⅳ 魯頂 易發養老院 好人好事有好報

魯頂,南京易發房地產開發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南京市鼓樓區第十六屆人大代表,南京市鼓樓區第九屆政協委員,2009年榮獲「江蘇省商譽最佳民營企業家」稱號,2009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領導人頒發的「建國60周年創新人物」及「建國60周年特殊奉獻人物」雙項榮譽證書。

魯頂,是一個對社會主義和諧事業有貢獻的人。

為國分憂:克服重重困難,在沒有什麼經濟利益的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上敢於擔當,14個月就建設完成了下關區易盛家園646套的經濟適用房項目,百折不饒地幫助入住業主辦理房產兩證;近日,又承擔了下關區近4000套的大廟村保障性用房建設。

為民解難:在眾多房地產企業面對寸土寸金的土地效益面前,魯頂斷然忘卻謀利之舉,出土地籌資金,在戴家巷7號建設開發了室內綠色農副品大市場,一改該地區農貿露天市場的臟、亂、差現象,惡臭得到徹底根治,得到了時任省、市、區委三級黨委書記的視察、表彰,號召向全市同行業進行經驗推廣。

崇孝尚德:十六屆鼓樓區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區領導明確提出「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網」覆蓋面,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大力推進養老事業體系建設的鼓舞下,又是魯頂,在政府只有政策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自籌資金2000萬元日以繼夜,規范施工,精心打造全國一流養老院。其目的簡單感人:其一,讓能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在更舒適、更安全、更溫馨地環境里度過晚年生活;其二,把該院建設成為全國一流養老院可以吸引更多的同行參觀、學習和交流,把南京市鼓樓區易發紅日養老院的先進理念推廣出去,盡可能地改變參觀經營者的辦院思路,讓各地的老人們也能感受到和南京鼓樓區易發紅日養老院一樣的和諧環境。

可是,就有那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心懷鬼胎,沒有達到他們的利益目的,就四處投訴污衊魯頂,並指望藉助新聞媒體來搞垮已建成的易發紅日養老院。功是否大於過,不是幾個別有用心的人就能為己私利來達到黑白不分的境地,建設養老院沒有錯,錯就錯在魯頂太過於迫求盡善盡美,為了讓更多的老人們住在寬大、舒適、安全的養老院,只好變更了一些當初設備置放的地點,造成了目前部分配套用房建築物無合法手續。面對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面對不了解真相的群眾,魯頂黯然神傷,可他做出一個英明的決定,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也要堅定地把易發紅日養老院辦下去,讓南京市的老人們有個老有所居、老有所養的好去處。

這就是魯頂。

閱讀全文

與養老院好人好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