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吃苦

老年人吃苦

發布時間:2023-09-10 13:06:20

『壹』 你覺得農村老人生活艱苦嗎

農村老人生活艱苦嗎?這個問題要從三方面來說:孩子孝敬嗎?家庭經濟條件好嗎?地方經濟實力如何?這三方面的問題,有一條能夠滿足,可以說農村老人生活的就比較滋潤。反之,什麼也不佔,生活是否艱苦?就要看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農村老人生活艱苦嗎?從精神上來說,在於個人心目中的幸福指數;以現實生活來說,和自己的物質生活條件有關。目前,農村老人的幸福指數總體來說不錯,畢竟這些老人都是吃苦耐勞的人,過過苦日子,明白今天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當然也有很多現實原因,比如子女不孝敬,家庭經濟條件差,地方經濟實力有限等問題,使得部分農村老人生活比較艱苦。總之,農村老人的幸福感和滋潤的養老生活,是多方面的問題,非常復雜,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需要大家坦然面對現實,能夠把艱苦的生活,活出「詩意」,也是一種本事。

『貳』 為什麼有些老人寧願在農村受苦,也不願意到城市享福

主要原因有以下以點

1是環境問題,城市裡車來車往,十分擁擠老人出入腿腳不方便,過往人行道紅綠燈時,行動緩慢對人生安全存在著隱患, 汽車 機動車鳴笛聲剌耳,白天晚上給老人寢室難安,冬季十分寒冷,霧霾嚴重整天霧氣蒙蒙,呼吸困難空氣里有毒氣物質,對老人 健康 造成影響。

相反農村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到藍天白雲,聽到雞鳴狗叫,鳥語花香。早上可以爬山看日出,下午可以看到日落西山的晚霞,一片和諧優美的自然環境,簡直是人間世外桃源,這樣優美的田園風光住著舒心,舒服安靜誰願在城裡受罪!

2是生活問題,老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吃住簡單而樸素總看不慣年青人大手大腳亂花錢,雙方生活問題造成了矛盾。

3是善養老人夫妻之間存在著看法做法不同的觀點!影響家庭和睦相處,建議老人生活和兒女生活分開住,對雙方都有好處,避免了一切矛盾的發生,又增加了兒女對父母的想念感恩之情!

大家好,我是莉莉安!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在農村受苦,也不願意到城市享福?我來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多老人去城市生活是真的享福嗎?你們有問過老人的感受嗎?這時候你心裡也一定會有個疑問了?什麼是享福?老人嚴重的享福又是什麼呢?

我爺爺今年92歲,身體還算 健康 ,能自己顧得住自己,沒事的時候在街上轉轉,吃飯的時候回家吃飯,晚上飯後看會電視,然後睡覺。我曾經問過他,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享福?他是這樣回答的。

現在的生活要比之前好太多了,挺滿意的,要說享福吧,也說不上,只能說不受苦吧,吃得好,住的好,可是就是沒有說話的人(奶奶去世六年了,平時就爸媽在家,姑姑也也不經常去)。

所以老人不願去城市裡生活,或者說不願離開自己居然了幾十年的家,去別人家生活,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農村(自己家)生活習慣了,突然換到城市說還是別人家,生活環境的改變,很多老人沒法適應。在農村一般都有很大的院子,有時候能再院子里透透氣曬個太陽,做飯擇菜的功夫也可以站在自己門口跟別人聊幾句。可是到城市就不一樣了,想要透透氣可能還要上樓下樓的。如果是給子女家看孩子還能有孩子陪著,逗逗孩子,有點樂趣,不然子女都去上班了,就留老人在家,生活也很寂寞,尤其是單身老人。除此之外,到城市裡生活的老人,多半都是要和子女一起住的。城市的住房結構,不比農村,就算和子女一個院子,很多也是有多個屋子,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城市裡則不一樣,都要在一個公共區域了生活,很多老人也是不習慣的。還說我爺爺,去年的時候去被姑姑接去她家住,在那沒幾天就哭著喊著要我爸去給接回來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無聊了,周圍的人不認識,而且生活不夠隨便,姑姑家就一個電視,而他年齡大,看電視要開很大聲音,姑父有時候會管著不讓他看電視,所以他不習慣,裝病要回家。在我們家就不一樣了,雖然跟我爸媽在一個房子里住著,他房間里也有電視,而且我媽從來不管,他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而且聲音都開到好大,晚上夜景的時候,在門口都能聽到電視聲音。

除了生活環境改變的不適應外,還有就是生活習慣的不適應。雖然好多年輕人也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但是因為生活理念和長時間在城市生活的原因,生活習慣多少都會有所改變。比如剩飯剩菜要不要吃?家裡的空瓶子、空盒子是直接扔了還是攢著賣錢等等一些列的問題,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糾紛,所以為了照顧子女的感受,很多老人也不願去城市生活。我姨媽在城裡給我表弟家看孩子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因為現在年輕人都習慣了用手機支付,表弟媳婦也習慣性的給我姨媽的微信綁定了她的銀行卡,所以我姨媽每次出去買東西支付了,表弟媳婦都能收到簡訊通知。我表弟媳婦從來沒有因為花錢的問題說過什麼,她的初衷應該是不用想著給我姨零花錢,自己可以隨便支配,但是我姨就老想著是在人家的監視下生活。當然我姨給我表弟兩口子沒有說過這事,如果換成是比較計較或者好事的婆婆的話,不免又是一場家庭糾紛。

在者就是老人幾十年的生活方式要被改變。在農村自己或者是跟老伴兒一起生活,更隨便,想幹啥就幹啥,自己心情上是放鬆的。閑了可以去地里什麼的找點事干,可是到了城裡就不一樣了,人生地不熟的,沒什麼事情就只能幹坐著,對老人來說這樣的生活確實挺無聊的。還有些人老人會覺得是在別人家住,不自在。即便子女都挺孝順,也還是會有這樣的心理。我媽就是這種心理,說給我弟買房子,跟他們住,就感覺是在別人家。跟把媳婦兒娶到家裡,在家裡生活的感覺不一樣。到現在我也不是十分理解我媽的這種心理。

換個生活環境,離開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交際圈,到城市裡聖後,對於老人說其實是很寂寞的。平時子女都去上班了,老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尤其是那種喪偶了的老人。因為老人越是年齡大,心理上也是會感到寂寞,越是喜歡聊以前的事情,就喜歡找個同齡人或是家人能陪在身邊聊聊。還說我爺爺,92歲了,我們家周圍的和他年齡相仿的老人就有一個,而且那個老人身體不太好,一般都在家裡,所以我爺爺平時就去人家家裡找人聊天。其實我爺爺特別想讓人在家陪他聊天,可是我爸不是個特別細心的人,顧忌不到我爺爺的這種感受,而且我爸在家也鑽不住。我媽作為兒媳婦,跟我爺爺聊天的機會更是少。所以我爺爺就特別想讓我姑姑經常過來看看他,可是我姑姑經常會有各種托詞。以至於現在看電視就成了我爺爺的主要 娛樂 項目。(題外話:有時候真的覺得人老了真是挺寂寞的,覺得老人特別可憐。)

所以,歸結上面的原因,老人不願去城市裡或者離開了自己生活多年的環境到一個新的環境里生活。而且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也已經很好,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家裡取暖也都能跟的上,如果老年人身體 健康 ,自己能夠照顧自己的情況下,在農村生活並不是在受苦,因為他們的心情是愉悅的!

總之,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生活,只要我們平時能花一點時間去聽聽老人的想法,生活中多多顧忌下老人的感受,老人的生活就一定是開心的,幸福的!

你好,我是在農村生活的耕養言。我認為這是,每個人長期習慣一個生環境後的正常表現。人對於不熟悉的環境,陌生的人都是有潛在的抗拒和自我保護意識存在。從原始人類開始在地球上狩獵采果開始,都是願意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進行。這樣子既能保證收益穩定,還不會發生自己難以應對的危險和麻煩。

到了現代也是如此。別說老人,年輕人剛去也不一定適應。我曾經剛從農村去市區上學時,看到那麼多的車,那麼寬的路,要過一次馬路都得鼓足勇氣,瞅時機去努力完成。軍訓期間,除了訓練場就是宿舍食堂。當時對足球不熟悉,籃球到是會但水平一般,玩的人又不熟也不好參與。當時真感覺是到了另一個世界,每天掰手指算著周末回家。這樣情況也是經過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過來。

如果把一個城裡人放在鄉下去。既使還有著高知識、高見識的頭腦作預估和准備,也不見得會適應得了鄉村的生活。也許在城市所屬領域,會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僥僥者。但到了農村,可能在正常的吃喝拉撒上都會感覺難以應對、無所適從。畢竟跟平常習慣的有所不同。相反地,農村的老人到了城市,也許以前聽過,電視上見過。但由於接受的教育、信息閉塞等各方面受限,肯定遇到的難適應情況更多。

確實有很多老人喜歡農村生活,不願在城市裡生活,在農村住了大半輩子,空氣好,對那裡環境也熟悉,人也熟悉,也有感情,想去哪裡去哪裡,吃的糧食和蔬菜都是自己親手種的,既新鮮,也沒有污染,每到收割季節,會特別辛苦,特別累,但很有成就感,很開心。就連喝的水都是山山上流出來的山泉水,有點甜。在城裡住,很陌生,很不習慣,出門都是不認識的人,去遠了都不知道路回家,而且很多老人不認識字,我經常碰到老人問我路,說剛從老家來,不熟悉,也很不方便,說還是老家好。

老人在農村生活慣了,一下子到城裡來,脫離了他們幾十年生活的環境,離開了那些朝夕相處的左鄰右舍,猶如關著的雞呀貓呀一樣,手腳束縛了,言行限制了,有說不出的不自在,不開闊。所以寧願累一點流點汗,敞口吸煙,高聲談美:自由出入,游哉樂哉。

在農村就一定受苦嗎?在城市就一定享福嗎?農村老人一般沒有退休金,住在農村,自己種點菜,身體好的還可以種點糧食,如果孝順的子女再給點錢,住在農村悠哉樂哉!何樂而不為!所謂住在城市,無非是依附子女過日子,自己又沒錢,吃苦受累不說,還要看子女的臉色過日子。要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農村生活,也有優點之處。安靜,安全,安心。城市是賺錢的好地方,農村是生活的好地方。現在的農村,衣食住行都方便了,猶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習慣了農村生活不想出去了。

農村多純朴,寨鄰,街坊互串上門拉家常,不太玩手機,人與人之間親和,親切,歡聲笑語,尤其是逢傳統節日時鄉土氣息較濃,農村還可以種菜,養雞,城中高樓多,人和人不認識,不打招呼,人情味淡,沒有氣息,肯定願意住農村了!

文/農村武粑粑 圖/網路

大家上午好!今天咱們談談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現在許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城裡工作,有個穩定的收入,在城裡安家樂戶,而父母卻不願隨子女去城裡生活。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到城裡生活意味自己幾十年的生活方式會發生巨變,這種巨變對年輕人來說相對好適應,但對於老人而言,這種巨變有時候是痛苦的。比如上廁所,在農村時都是蹲下如廁,而到城市裡都是坐便器,老人不可慣。在家過慣了,到城裡不適應,所以不願去。

2.社交群體的改變,老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也就遠離了自已以前的老頭老太太一些知心朋友,從熟人社群到相對陌生的社群,老人的社交會嚴重受阻。心裡感到孤單,無處傾訴心中的孤寂和煩悶,所以即使老人到城裡一段時間,也是很快想回農村。

3.葉落歸根的思想,千百年來,人們都有這種感覺,一個人老了之後,就一定要回到自己最開始的地方。這樣過的一生才不算有遺憾,老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有種依賴感,覺得一毛農村才能體驗到那種親切,如果在城裡就不會有這種歸屬感。

聽一位晚年在城市裡生活過的老人講過,希望他死後把他埋葬在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而為了了卻心中的心願,即使他在風燭殘年之際,也要掙扎著回到農村。這也許就是老人們對「根」的依戀吧!

還是農村宜居——空氣好,清靜,風景好,人際關系好……

『叄』 掃大街一直老年人 最能吃苦受累的 能有接班人嗎

不用為此事著急,永遠都缺少不了的,環衛既可以招人,政府也可以協調,從申請失業種安排,妹就業的人太多了,暫時環衛是不缺人的,還有農村來的大媽找工作也很容易找到人,沒工作需要工作者多的是

『肆』 職場上,為什麼中老年人普遍覺得人生很難

職場中年普遍有這個感覺,這是有現實依據的。這個時代對中年人有點不友好,35歲現象、45歲現象、55歲現象、59歲現象,等等,一連串的溝溝坎坎等著中年人。中年人行走在職場上,如同「橫隴溝里撈磙子」,一步一個坎,年齡越大,溝溝坎坎越多。

這不是職場中年的個人問題,而是社會上的普遍性問題。有些年輕人埋怨職場中年沒文化、不學習、不努力、不奮斗,就應該被職場淘汰,可是,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一代中年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做出了多少貢獻嗎?等他們老了,累出一身病了,開始嫌棄他們了。中年人普遍覺得人生越來越難,主要有四個原因:

綜上,你們知道人到中年的苦處了吧。他們少年時,沒有這么多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能責怪他們嗎?他們年輕時,都在一線奮斗,奉獻了青春時光,沒有多少存款,現在的生活成本這么高,你讓他們怎麼能瀟灑地活出精彩?他們中年時,社會開始淘汰他們,產業可以轉型,你讓他們怎麼轉型?他們既沒有文化也沒有精力轉型呀。評價一個現象,不能只看現在不論歷史。

最後,我要說的是,現在的職場中年人非常了不起,不管人生有沒有意義、精彩不精彩,他們照樣扛起生活的重任,照樣把子女撫養成人。社會需要他們,他們依然發光發熱;社會不需要他們,他們就去跳廣場舞。不要嫌棄他們跳廣場舞,沒有追求、不浪漫、不時尚。你可能會說,他們怎麼不去周遊世界呀?問題是,他們既沒有這么閑錢,也沒有這么鋪張的消費習慣。他們跳廣場舞,既省錢省時間,又鍛煉身體,多好呀。這正說明,現在的中年人再苦再委屈,也要努力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他們值得尊敬。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吃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