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的思維變化

老年人的思維變化

發布時間:2023-09-09 23:44:25

A. 老年人身心變化的特點

老年人身心變化特點:(1)感知方面:最常見的是視力和聽力的老化。視覺分辨精細物體的能力在45歲之前有一個和緩的下降過程,45歲以後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語知覺障礙,不僅由於聽覺系統對不同頻率聲音感受性降低,聽懂言語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覺減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嗅神經的神經纖維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同樣味覺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視覺注意更容易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注意轉移的靈活性也變差。
(3)記憶方面:一般來說,記憶力從50歲開始就有所減退,70歲以後更明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近記憶」衰退,對新近接觸的事物或學習的知識都忘得快。意義識記減退較少,機械記憶減退較多。
總體上說,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的,並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4)思維方面:總的來說,老年人思維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個體差異。表現為思維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為液態、晶態智力。液態智力指與知覺整合、近事記憶、思維敏捷度、注意力、反應速度等有關的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減退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顯;晶態智力指與後天的知識、文化、經驗積累有關的能力,如詞彙、理解力、常識等,一般不隨年齡增長而減退,有的甚至還有所提高,直到70歲後才出現減退,且減退速度緩慢。
(6)情緒方面:由於生理老化、社會角色改變、社會交往減少以及心理機能變化等主客觀原因,老年人經常會產生消極情緒體驗和反應,如緊張害怕、孤獨寂寞、無用失落以及抑鬱焦慮等。
①失落感:由於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改變,經濟負擔加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疾病困擾等因素,都會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適應而產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現兩種情緒: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發脾氣。
②孤獨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單元。家庭的小型化、兒女與老人分居、喪偶、因疾病不能進行戶外交往活動等都會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感。
③抑鬱感:老年人離退休之後,接觸社會的機會減少,與人交流的時間減少,信息的來源減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溝通障礙,會使老年人產生抑鬱感,表現為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對人冷漠,不愛講話,等等。
④焦慮感:很多老年人擔心患病,擔心自理能力下降,擔心給兒女加重負擔,這種擔心會隨著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產生焦慮和恐懼,表現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特點既有持續穩定的一面,也有變化波動的一面,而穩定多於變動。容易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固執、保守、猜疑、心胸狹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類型①整合良好型:表現為生活滿意度高、成熟、能正視新的生活;②防禦型:表現為刻意追求目標,否認衰老,活到老、干到老,並樂在其中;③被動依賴型:表現為強烈依賴和盼望他人對自己提供幫助和體恤,或對外界缺乏興趣;④整合不良型:有明顯的心理問題,需在家庭照料和組織幫助下才能生活。

B. 多少人不知道這五種能改變老人生活的思維方式

很多老年人年紀一大,思維就跟不上潮流了。這時,老人們也許需要轉變一下思維的方式?這里有全世界最棒最實用的五種思維,掌握這五種思維方式,能直接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一、 上帝思維(關愛別人,受益自己) 人到中老年要具有上帝思維,要學會關愛他人,對朋友多一分問候,對老同學多一絲祝福,比如把鍛煉大腦的測試題,就可以發給老朋友玩一玩,還能加深大家的感情。

多多關愛他人,其實也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不信,你試試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捐助一些衣物,你會發現,你也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二、 司馬光思維(打破,才能得生機) 這個思維的精髓就是打破陳舊的、頑固的觀念,而去接受新的思想。老人們最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但很多老人接受不了一些新思維,怎麼辦呢?

中老年人最好先慢慢轉變自己的思維,比如衣服破了捨不得買新的,縫縫補補湊合穿,伍戚還有不捨得倒掉剩菜剩飯等等。只有將這些舊觀念轉變了,才能接受新觀念。比如熟練操作智能機,會使用電腦上網等等。

三、 哥倫布思維(想了就要干) 哥倫布思維的可貴之處就是想到什麼就去做。特別是中老年人,更應該如此。咱們年輕時,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現在條件好了,時間、金錢上都自由了,不妨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想唱歌就去唱,想跳舞就去跳,想環游世界現在就出發,即使不能真的環游世界,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從周邊游開始,總好過整天呆在家裡吧。

    四、 拉哥尼亞思維(簡單才是真正的豐富) 這個思維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可謂是十分重要,無論是精神方面,還是物質方面,甚至是信息方面,我們都不妨做到簡單,因為簡單的生活才是真正豐富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並不是指吃飯只吃一個菜,捨不得花錢等,而是放棄無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從而獲得更大的快樂和幸福!

比如了解、選擇、專注於1-3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然後充分學習、提高技能,不盲目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再比如定期去戶外走走,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讓新鮮的空氣潤濕整個心肺。

五、 孔子思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思維告訴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待人待物,都要胸懷寬廣。而且要有自己的原則,並以身作則。比如說,你不喜歡聽別人炫耀,那你也就不要總在朋友面前炫耀,你買了房買了車,或者是子女事業有成,自己知道就好。

這些思維可以改變老人的思考方式,使他們能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即使能接受新思想,一些舊的問題依舊姿世需要老人來煩惱。比如兒女的婚事。那麼,如今腔冊陵科技高速發展,有沒有什麼便捷的手機APP讓父母完成給子女找對象的心願呢?有,就是「大親家」。「大親家」是中國第一個方便父母為孩子找對象的一個APP,而且操作十分便捷,很適合老人。已經有很多父母通過「大親家」給孩子找到了幸福,還在為兒女婚事發愁的老人們,何不試試?

C. 老年人心理和行為的變化有哪些

1
、感知衰退:隨著年齡增長,感知覺的適應性變化最明顯。表現為視力明顯減
退,出現回所謂的

老花眼答

;聽力下降,尤以
70
歲以後明顯;味覺、嗅覺、皮膚
覺在
60
歲以後都有明顯下降;

2.
記憶衰退:

記憶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廣度、機械識記,再認和回憶等均減退。

3.
思維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質量和腦細胞數減少,萎縮,思維遲緩
遲鈍。

4.
智力變化:受許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經歷、生活環境等影響,智力也
不同程度下降。

5
、情緒情感變化:老年人由社會人變成自由人,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短期內
可能不適應,情緒易變而不一定外露,隨之而帶來情緒上的變化,表現為消沉、
郁悶、煩躁等。

6
、人格行為變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現在身體健康,經濟保障兩方面。由於權勢
的失落而誘發的孤獨感;
由於子女關心照顧的較少,
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導致的
孤獨和苦楚。
適應性差對周圍環境的態度和方式趨於被動,
依戀已有的習慣對新
環境很難適應,拘泥刻板,速度減退,趨於保守,會產生多疑、依賴、易激動的
情況。

D. 老年人神經系統的變化有什麼特點

神經細胞是人體內最先衰老的細胞之一,其變化主要表現在神經細胞的減少和功能減退等,故老年人容易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情緒低落,表情呆板,動作緩慢等現象。

一是腦細胞減少。大腦出現萎縮性變化,神經膠質增殖,腦實質鈣沉著。有研究證實,隨著高齡的發展,大腦的額葉、顳葉、基底核、腦回大都出現萎縮,大腦皮層也逐步出現退化現象,神經細胞逐漸減少。一般認為,腦細胞減少是從40歲開始的。40~70歲期間,其腦細胞可逐漸減少20%;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腦細胞可減少30%~70%。大腦細胞減少最明顯的部位是顳上回,其次是中央前回和視覺中樞。由於腦細胞的減少,使腦重量減輕,腦回變窄,腦溝加深,皮質變薄。一般老年人的腦重量比成年人平均減少50~150克;70歲時腦重量為年輕時的95%;90歲時為80%;大腦的總面積較年輕時減少10%;腦血流量較年輕時減少約17%。

老年人神經細胞的微細結構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齡變化,神經細胞失去了有規律的輪廓,尼氏小體減少;神經細胞核變形縮小;神經纖維中脂褐質含量增加,並發生脂肪變性等。有人對神經系統各部位的研究發現,以丘腦變化最明顯,因為丘腦是植物性神經比較高級的中樞,故老年人常常出現與其密切相關系的血壓、心臟和血管活動、睡眠、脂肪代謝等各項生理功能的改變。

二是腦細胞功能減退。神經細胞的減少和結構的變化,可被纖維結締組織所取代,最終可導致大腦萎縮。因此,老年人對復雜的刺激,其分析、綜合和判斷能力減弱;大腦皮層的興奮性降低,條件反射不易形成;出現不同程度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減退,特別是近期記憶力減退明顯,注意力不集中,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等。這些現象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變化的結果。

老年人腦電圖變化的特點是節律變慢,在睜眼時出現α和β波,與小兒腦電圖相似。高齡老人腦電圖的改變更加多樣化,在額葉、中央葉最為明顯。

老年人的外周神經傳導速度降低,8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神經傳導速度較年輕時減慢15%~30%,故反射遲鈍,在緊急情況下,有時不能迅速做出反應。因此,老年人在騎自行車時,不要太快,在人多、車多的地方或橫過馬路時,要特別注意左右車輛和行人。

在此必須指出,老年人的上述變化並不是絕對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曾看到不少老人,雖已年過古稀,但仍然頭腦清楚,談吐自如,步履穩健,這與其經常用腦有關。研究證明,體力勞動能力與腦力勞動能力的衰老是不一致的。體力勞動能力一般從40歲開始逐漸減退,到80歲幾乎全部喪失,而腦力勞動則不然,50歲時才達到高峰,甚至有的老人到80歲時,其智力仍不遜於中年人,說明腦力勞動能力及智力水平與腦力勞動程度有關,即經常用腦的人,腦的勞動能力衰老減慢。還有一些研究認為,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家庭其他成員共同生活的老人,其思維能力大都較好;而那些獨自生活或過隱居生活的老人,其思維能力大多不佳。腦力衰退莫過於寡居的家庭婦女,這與其生活圈子狹小,事業心差,用腦很少有關。因此,善交往,多思維,少憂郁,能隨遇而安者,精力必然旺盛。

E. 老年人應對思維變化的方法有哪些

人在老年期思維能力的弱化在各個老年人的身上表現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維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創造思維,而有些人卻有嚴重的思維障礙。

多數情況下,我們老年人的思維變化是由我們聽力、視力等認知能力降低,記憶力下降,或者出現錯誤思維方式等因素引起,所以我們老年人在應對思維變化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測試並維護聽力

醫學人員發現,很多老年人因為聽力衰退,所以經常要花費很大氣力去捕捉別人的說話,領會別人說話的內容,這無疑使我們老年人的思維能力有所降低。因此,進入老年以後,我們每三年應做一次聽力測試。同時,要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止我們的聽力下降,例如調低音響等。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就會出現聽力下降,導致重聽、耳鳴的現象,通過耳朵的運動,可以防治和減輕重聽、耳鳴。例如用手指按摩耳廓,上下左右拉動耳輪,用手指伸入耳孔輕輕搖旋轉,或者掌心蓋住耳孔,用手指敲擊後枕部,做「鳴天鼓」的動作等。

(2)控制BMI指數

BMI(身體質量)=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理想的BMI指數應在25以下。一項在記憶力測試中,BMI為20的理想者在過目16個單詞後能回憶起其中的9個,而BMI為30——即邁入肥胖門檻者,則只能回憶起其中的7個。BMI對記憶力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老年人要提高思維能力,還要學會控制體重。

(3)注意合理飲食

研究表明,多吃綠葉類蔬菜可延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這或許是由於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E的緣故,因此,我們老年人在飲食中不妨多增添些維生素E含量豐富的菠菜或葵花子等。

此外還要經常食魚。研究發現,每周至少食魚一次者與不食者相比,其智力測試成績明顯優異。因此,我們老年人應該保證每周食兩次魚。

(4)增強注意力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人在篩選不同感覺信息方面的效率有所下降,而混亂的環境則會干擾大腦記憶的形成。為了減少干擾,日常不妨對自己進行一些注意力訓練,如在打開電視或收音機的環境下,用做文字游戲或數字游戲、字謎的方法來訓練注意力。

(5)檢測並控制血糖

研究表明,長期血糖高的女性即使沒患糖尿病,其認知輕度損害或患老性痴呆的風險也較高。因為長期高血糖可以導致大腦或血管損害。

具體做法包括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血糖,每天步行30分鍾,可以把血糖穩定在一定水平值上;每天吃4頓至6頓小餐,有助於血糖的平穩。

(6)注意降血壓

人的大腦隨年齡增長而自然萎縮,而高血壓則會加速萎縮的進程。高血壓患者比正常者認知損害的可能性高出40%。在具體做法上,我們老年人應該每天至少攝取3份含鈣豐富的食物,這有助於降低患高血壓風險。此外,我們還可以在心情、其他食物等方面,來想辦法降低我們的血壓。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的思維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