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鄉鎮福利院創建敬老文明號實施方案
市政府:
為確保市政府確定的10件實事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報送2010年10件實事具體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對列入2010年市政府措辦的第7件實事進行了專題研究,制定了《市民政局開建市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鄉鎮敬老院,建成3個縣級老年服務中心實施方案》,現隨文上報,請審核。
附件:《市民政局開建市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鄉鎮敬老院,建成3個縣級老年服務中心實施方案》
二○一○年二月八日
第七件:開建市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鄉鎮敬老院,建成3個縣級老年服務中心
實 施 方 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為加快我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步伐,強化災害應急救援保障能力,提高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水平,按照市政府安排,決定2010年開建市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鄉鎮敬老院,建成3個縣級老年服務中心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對於促進我市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和災害救援、救助管理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建設規模
市社會福利院:按照省、市災後重建任務要求,結合我市目前社會福利院工作實際,決定在市兒童福利院北側新建市社會福利院。該項目佔地25畝,建築面積12200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將為我市「三無」孤寡老人、自理、介助、介護的低收入老人提供食宿、生活護理、醫療保健、康復訓練、文化娛樂等全方位、多層次的福利服務。
2.救災物資儲備倉庫: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廳關於市級區域性中心庫面積和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應急響應規定的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數量進行分類的要求,擬修建建築面積為5500平方米,地理區位優勢,交通便利,輻射范圍大的東部區域中心庫。
3.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該項目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計劃建設框架結構綜合樓三層一幢。
4.四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崆峒區東川中心敬老院佔地面積6畝,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擬新建框架結構樓房1幢,設床位200張;靈台縣朝那中心敬老院佔地面積9750平方米,建築面積5944平方米,擬新建四層單框架結構樓房1幢、三層雙面框架樓房1幢,設床位220張;華亭縣西華中心敬老院佔地面積5312平方米,建築面積1670平方米,擬新建磚混結構樓房1幢,設床位100張;靜寧縣界石鋪中心敬老院佔地面積6670平方米,建築面積2720平方米,擬新建磚混結構三層樓房1幢,設床位150張。
5.兩所鄉鎮敬老院:崇信縣新窯鎮敬老院佔地面積4.5畝,建築面積509平方米,擬新建框架結構平房27間,設床位50張;華亭縣策底鎮敬老院佔地面積396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擬新建磚混結構二層樓房1幢,設床位150張。
6.三個縣級老年福利服務中心:在涇川、崇信、庄浪三縣分別建成縣級老年福利服務中心。其中:涇川縣老年福利服務中心佔地4.3畝,計劃修建5層磚混結構樓房一幢、平房20間,總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崇信縣老年福利服務中心佔地3畝,計劃修建兩層帶帽磚混結構房屋35間,建築面積630平方米。庄浪縣老年福利服務中心主體三層(局部四層)磚混結構綜合樓一幢,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
二、資金籌集與管理
以上建設項目所需資金通過省、市、縣民政、財政部門和慈善機構、災後重建資金中申請立項解決。其中:
市社會福利院:該項目概算總投資2800萬元,目前到位1460萬元,尚缺1340萬元。
2.救災物資儲備倉庫:該項目概算總投資1640萬元。目前到位1186萬元。爭取省民政廳幫助解決缺口資金454萬元。
3.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該項目概算投資300萬元,目前到位195萬元,尚缺105萬元。
4.四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崆峒區東川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資523萬,區上已自籌80萬元,缺口資金443萬;靈台縣朝那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資420萬元,縣上自籌140萬元,缺口資金280萬元;華亭縣西華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資280萬元,縣上自籌30萬元,缺口資金250萬元。靜寧縣界石鋪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資406萬元,縣上自籌30萬元,缺口資金376萬元。
5.兩所鄉鎮敬老院:崇信縣新窯鎮敬老院概算投資86萬元,縣上自籌6萬元,缺口資金80萬元。華亭縣策底鎮敬老院概算投資300萬元,縣上自籌40萬元,缺口資金260萬元。
6.三個縣級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涇川縣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概算投資630萬元,政府減免土地等相關費用10萬元,省民政廳安排80萬元,縣上自籌50萬元,缺口資金490萬元。崇信縣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概算投資150萬元,縣上自籌30萬元,缺口資金120萬元。庄浪縣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概算投資700萬元,到位200萬元,缺口資金500萬元。
以上項目資金將設立「項目工程」資金儲存專戶,建立項目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和項目資金使用公示制,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嚴格規范透明,及時抓好資金使用專項審計,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和工程順利實施。
三、質量要求
嚴格按照國家《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敬老院建設標准》以及《救災物資倉庫建築設計標准》要求進行規劃設計;按照國家招投標有關規定進行項目招標,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參與(財政、建設、審計、監察、發改、民政)的原則,嚴格設計、材料、施工、質檢、驗收「五個關口」,並聘請工程監理對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理,確保工程質量。
四、工作進度
以上開建的市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項目在年底前建成主體工程;新建的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鄉鎮敬老院和3個縣級老年服務中心項目於年底前全部竣工驗收。
五、驗收辦法
(一)分步分項工程驗收: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共同組成驗收小組進行根據工作進度適時組織;
(二)階段(中間)驗收:由工程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組成驗收小組進行,每季度組織一次;
(三)竣工驗收:由工程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管理單位組成驗收委員會年底前組織實施。
六、責任單位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協作單位:市財政局
實施單位:市民政局、福利院、救助管理站及7縣(區)政府
『貳』 五一勞動節的日記
五一勞動節作文日記(10篇)
五一勞動節作文:快樂五一
盼望著,盼望著,全世界勞動人民爭取自由的紀念日,我們學生可以放鬆緊張的學習氣氛的娛樂日子——「勞動節」,終於到來了。
最近,我正愁「五一」沒什麼好娛樂的,隆昌物業便貼出了有關「慶五一,迎奧運」的活動,我勸說爸爸也去報名參加,也許還能拿個一等獎回家哩!爸爸最終欣然地答應了。
5月3日8點左右,隆昌小區就熱鬧起來,參加活動的、前來觀光的人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絡繹不絕的來到這里,鑼鼓聲、鞭炮聲、歡樂聲此起彼伏,整個小區一片沸騰,一派節日的歡樂氣氛。8點30分左右,小區廣場上鞭炮齊鳴,煙花帶著一種濃郁的歡樂沖向雲霄,在天空中爆發出他沉寂已久的快樂。喇叭吹起,小鼓敲起,音樂奏起,秧歌隊伴著震耳欲聾的鑼鼓聲舞起來了,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霓裳一樣,是歡樂的舞步。這秧歌,使涼爽的空氣立即變的溫暖了,使平淡的氣氛立即變得活潑了,使疲乏的人們立即變得亢奮了。舞者絢麗繽紛的衣服與歡樂的舞姿把這條街道襯托的喜氣洋洋。5分鍾後,鑼鼓的聲音漸漸微弱,主持人趕忙宣布:「隆昌小區一年一度的大聯歡正式開始!……參加『雙人綁腿跑』的選手請做好准備。」我和爸爸也在其中,聽到一聲槍響後,我們盡可能完美的配合,向前跑去。可是,我第一次玩這種游戲,實在是無法適應,此時,手腳如機器人般僵硬,麻木,甚至連走路也不會了。還好,爸爸始終在旁邊拽著我,沒有「半途而廢」,堅持著跑到了終點。雖然,我們沒有當上冠軍,但是,我們依然開心,並從中學到了取勝的妙計。第四個比賽項目是「拖球跑」,比賽規則是用一個乒乓球拍拖著一個乒乓球,手只許握著球拍,不可以碰到乒乓球,否則視為違規。最先到達終點的選手即為冠軍。爸爸替我參了賽,當槍聲響起時,爸爸如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沖出,跑在最前面。但是,令我驚訝的是,別人的球都已經掉過許多次了,而爸爸的球卻在他的球拍上穩如泰山般立著,難道是爸爸有什麼絕技?待我仔細看來,原來爸爸用手按著球,才是求如此穩固。我沾沾自喜,心想:爸爸的雕蟲小技還是被我識破了,別的人怎麼都不知道?看來我真是聰明阿!不過,沒被發現也好,還能獲獎呢!當我抬頭一看時,爸爸抱著那個我「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等獎驕傲的向我走來,我真是欣喜若狂。
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會有很多快樂的事發生,只要我們用心觀察,你就會覺得,快樂總是在我們身邊縈繞!
五一勞動節的作文
五月一日是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爭取自由的紀念日,是對我們學生來說,是盼望已久的節日,同時也是我們在寒假過後又一次長假,有這么長的假期,我又可以敞開心懷,快快樂樂地、高高興興地,自由的打發和支配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了。
在「五一」放假之前,我就與爸爸媽媽商量,「五一」放長假,由爸爸開車,去上海、蘇州、杭州一帶逛逛,去上海浦東的楊浦、東浦大橋、東方明珠、「APPEC」會址等地方看一看,領略一下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新變化;去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等地方參觀參觀,接受一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去蘇州的虎丘、西湖等風景區逛一逛,飽覽一下祖國江南一帶的自然秀美風光;去寒山寺、蘇州園林走一走,感受一下「夜半鍾聲到客船」的美好意境······這樣,一方面可以放鬆心情,解除疲勞,另一方面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可是,不巧得很,爸爸「五一
『叄』 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與脫貧攻堅期相比有哪些調整
一、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央和省上《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敬滾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從脫貧之日起,脫貧縣設立5年過渡期,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兩不愁三保障」方面。一是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二是有效防範因病返貧致貧風險,落實好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做好脫貧人口全員參保工作。三是建立農村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和改造機制,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等多種方式保障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等重點對象等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實現動態清零。四是從就業需要、產業發展和後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五是加讓辯大已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維修管護力度,逐步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管一體化,不斷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一方面是持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推進產業扶貧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戶為主向到鄉到村帶戶為主轉變,扶持重點從生產種養環節逐漸向加工銷售、品牌建立、產業融合等環節轉移,扶持方式從特惠性政策向普惠性政策轉型。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區上對牛、果、菜特色優勢產業扶持政策進行了調整,研究制定了牛、果、菜三個高質量發展《意見》,待《意見》下發後,遵照執行。另一方面是著力保障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在促進城鄉富餘勞動力有組織輸出輸轉的同時,過渡期內逐步調整優化公益崗位和生態護林員政策,按照「誰開發、誰負責、誰管理」的原則,統籌用好管好公益崗位,幫助弱勞力就地就近就業。延續支持扶貧車間的優惠政策,推動其轉型升級、持續發展。鼓勵在發展鄉村二三產業,以及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時採取以工代賑方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持續開展「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動」,改善村容村貌。二是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交通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因地制坦稿缺宜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三是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農產品、農資賣難買難。四是實施鄉村電網改造建設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大力提升鄉村用電保障能力,積極探索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
(四)低收入人口幫扶方面。一是調整優化針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單人戶」政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以及當年就醫自負費用超過上年度家庭總收入的患病人員落實「單人戶」施保。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堅決不能因低保「單人戶」政策調整,導致原建檔立卡戶返貧。二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繼續全額資助農村特困(孤兒)人員,定額資助低保對象,過渡期內逐步調整脫貧人口資助政策。三是大病保險繼續對低保對象、特困(孤兒)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進行傾斜支付。過渡期內不屬於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的脫貧人口,逐步轉為按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四是繼續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計劃生育「兩證戶」等繳費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保費。在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時,其他已脫貧人口保留現行最低繳費檔次。五是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繼續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五)領導和責任體系方面。堅持市縣抓落實、鄉村抓具體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將原脫貧攻堅專責工作組調整為鄉村振興專責工作組,牽頭負責行業部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關工作。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評先選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
(六)其他方面。一是繼續堅持並完善東西部協作機制,不斷加強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人才支援,實現共同發展、協作共贏。二是繼續堅持縣級領導包鄉抓村機制和機關單位幫扶工作機制,保持脫貧村幫扶關系總體穩定,強化舉措,擴大成果。三是繼續發揮再貸款作用,現有再貸款幫扶政策在展期期間保持不變。四是持續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在優先保障已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供給。
區扶貧辦結合實際,已經起草了《平涼市崆峒區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並徵求了建議,待市上文件印發後,進一步修改完善,及時印發。
二、關於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
2月20日,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在2021年第二次領導小組會議上,審議了《甘肅省關於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通知》,從《通知(審議稿)》來看,主要是對去年省上出台的《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辦法》的延續和完善。
(一)在頂層設計上健全完善了七個方面:工作范圍上,由過去主要關注建檔立卡貧困戶,擴展到對所有農村居民進行全面排查,從中發現和確定監測對象。監測對象上,由易返貧致貧戶擴展到「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造成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衡量標准上,從以往主要關注收入和風險,轉向對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風險全面研判、綜合分析。監測時效上,從過去定期識別納入轉向快速發現、及時響應、分層分類幫扶、動態清零。監測主體上,從過去以扶貧部門為主,轉向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監測程序上,更加註重農戶主動申請、相關行業部門篩查預警、部門信息比對、基層幹部定期跟蹤回訪相結合。幫扶政策上,從過去對邊緣易致貧戶有限的幫扶,力求突破現有政策,擴展到缺什麼補什麼的全面幫扶。同時,注重採取預防性幫扶措施,防止陷入貧困後再補救。
(二)在管理運行上建立健全了五個機制:一是建立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做到早發現、早介入。二是健全監測對象核查評估機制,增加了「一算(算收入)、二核(核支出)、三看(查看家庭實際情況)、四評議(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五公示(村內公示徵求村民意見)」的核查程序,提高准確性和群眾認可度。三是健全完善「一戶一策」防返貧機制,提高幫扶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防返貧成效和風險消除評估機制,提高風險消除的真實性。五是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提升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台的功能和效率,增強監測的科學性和准確性。
在這里重點介紹一下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
1.農戶申請。農戶家庭發生變故且影響基本生活的,可直接向村「兩委」提出書面申請,由村、鄉、區逐級核查評估。
2.行業部門篩查預警。教育、住建、衛健、民政、人社、農業農村、水務、應急管理、醫保、殘聯等部門結合各自工作職責范圍,針對農戶因病、因殘、因災、因學、因產業就業不穩、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收入驟減、支出驟增、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以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出現反彈的情況,按照風險人群篩查預警監測標准,建立疑似返貧致貧戶名單,及時反饋各鄉鎮評估。
3.鄉村幹部走訪。以鄉鎮為主體,組織包村幹部、村兩委、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對農戶申請和部門預警監測外的疑似返貧致貧人員進行定期不定期入戶排查,及時發現返貧致貧風險隱患。
(三)在扶持政策上優化完善了九個方面:從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綜合保障、扶志扶智、其他幫扶等方面進行優化完善,既注重對監測對象一家一戶個體化困難的「一對一、點對點」扶持,更加註重對面上脫貧人口的系統性、整體性全面扶持。
區扶貧辦結合省市精神,已經研究制定了《平涼市崆峒區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管理辦法(試行)》,並徵求了建議,待省市文件印發後,進一步修訂完善,及時印發。
三、關於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方面
3月10日,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聯合下發了《關於啟動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輪換工作的通知》,從《通知》來看,原則上5年過渡期內,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社區)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至少有1名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和2名工作隊員。區委組織部、區扶貧辦按照要求,已經對目前駐村期滿2年及以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進行了輪換。請各鄉鎮嚴格按照《甘肅省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辦法》,管好用好駐村幫扶工作隊。
(一)工作隊職責。駐村幫扶工作隊履行幫扶責任,全面參與村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工作重大事項的研究決策,發揮好幫扶政策「宣傳員」、村情民意「信息員」、鞏固成果「戰斗員」、資金項目「監督員」、農民群眾「服務員」、鄉村治理「指導員」作用,指導協助村「兩委」落實各項任務,督促落實「四議兩公開」和村務監督等制度。
(二)工作隊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駐村幫扶工作隊學習、考勤、公示、例會、報告、自律等制度,開展全員輪訓,提升駐村幫扶幹部工作能力,確保作用發揮。
(三)工作隊保障。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員駐村期間,原有人事關系、工資和福利各項待遇不變。派出單位、鄉鎮、村為駐村幫扶工作隊提供食宿、在村工作的必要條件。
(四)人員考核評價。駐村幫扶工作隊、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實行年度考核,由組織部門牽頭實施,駐村工作不足半年的工作隊員,由派出單位負責考核;駐村工作半年以上的工作隊員,按駐村幫扶考核,作為本人年度考核結果。
四、關於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方面
3月26日,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6部委發布了《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相比原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主要變化是,根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任務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要,對支持重點和使用范圍進行了調整。
(一)支持重點。
主要包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兩個方面。
1.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方面。一是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監測預警,強化及時幫扶,對監測幫扶對象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性措施和事後幫扶措施。可安排產業發展、小額信貸貼息、生產經營和勞動技能培訓、公益崗位補助等支出。低保、醫保、養老保險、臨時救助等綜合保障措施,通過原資金渠道支持。監測預警工作經費通過各級部門預算安排。二是「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支持實施帶動搬遷群眾發展的項目,對集中安置區聘用搬遷群眾的公共服務崗位和「一站式」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等費用予以適當補助。對規劃內的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和調整規范後的地方政府債券按規定予以貼息補助。三是外出務工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幫扶對象)穩定就業,可對跨省就業的脫貧勞動力適當安排一次性交通補助。採取扶貧車間、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促進返鄉在鄉脫貧勞動力發展產業和就業增收,繼續向符合條件的脫貧家庭(含監測幫扶對象家庭)安排「雨露計劃」補助。
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各鄉鎮一定要做好防返貧致貧監測工作,對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監測系統,不能以落實低保等政策為由,覺得收入有保障了就不納入。這樣一旦「兩不愁三保障」出了問題或有產業、就業發展需要,這些戶就無法享受到政策幫扶,只能靠鄉鎮自行解決。
2.支持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方面。一是培育和壯大欠發達地區特色優勢產業並逐年提高資金佔比,支持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推動產銷對接和消費幫扶,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支持必要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脫貧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二是補齊必要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主要包括水、電、路、網等農業生產配套設施,以及垃圾清運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設施。教育、衛生、養老服務、文化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通過原資金渠道支持。三是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少數民族特色產業和民族村寨發展、困難群眾飲用低氟邊銷茶,以工代賑項目,欠發達國有農場和欠發達國有林場鞏固發展,「三西」地區農業建設。
3.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負面清單。
銜接資金不得用於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無關的支出,包括:單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訊設備、修建樓堂館所、各種獎金津貼和福利補助、償還債務和墊資等。償還易地扶貧搬遷債務按有關規定執行。
(二)資金使用范圍。
銜接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級,強化縣級管理責任,縣級可統籌安排不超過30%的到縣銜接資金,支持非貧困村發展產業、補齊必要的基礎設施短板及縣級鄉村振興規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