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社工紀錄

養老機構社工紀錄

發布時間:2023-09-03 12:59:56

養老機構社工都幹些什麼

可以說,專業社工的存在充分整合了社會資源,為在院老人提供服務的同時,形成社工、義工、志願者的聯動機制,使老人享受到院內外不同群體提供的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性的需要,可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其主要職能負責有如下:
1、幫助新入院的老人適應機構生活。新入住老人入院後,會面臨生活環境、生活規律、交往方式等情況的改變。這時,社工要及時地跟進,為他們提供適應情況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和老人的不同需求分別予以處理,從而幫助老人盡快地了解和熟悉老人院的生活,為新入住老人提供社會支持。
2、對有心理、情緒、行為問題的老人,社工能夠及時進行咨詢和輔導。各養老區的工作人員將老人轉介給社工後,社工會對老人的問題和需求進行預估分析,通過跟老人建立專業關系,共同制訂並實施介入方案,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轉介或結案。
3、社工注重培養長者的獨立性和創造力。老人入住養老院並不代表他們就失去了獨立的機會。養老院只是幫助老人做一些他們這個年齡不太方便做的事情,比如說做飯買菜洗衣服。同時可以陪伴幫助老人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培養興趣,如寫作,畫畫,下棋,垂釣等,這些愛好,在年輕時往往由於工作等原因,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總而言之,社工注重影響老人的方方面面。社工的介入,在解決老人入住適應困難、舍友關系不良、社會交往缺乏等方面的問題上都取得不錯的成效。

Ⅱ 社會工作介入機構養老模式服務分析

社會工作介入機構養老模式服務分析

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利於滿足老年人的發展性需求,使養老機構的功能不僅僅局限於生理上的護理,還能夠滿足心理上的保護和發展。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介入機構養老模式服務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機構養老的必然性研究

(一)老齡人口的劇增

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伴隨著社會保障機制和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居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在逐漸擴大、醫療保障體制也在不斷完善,人口的平均年齡也在逐年上升,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9% 。老齡人口的急速增加則使得老年人的撫養問題日益突出,穆光宗(2012)認為“人口急劇變遷導致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需求量逐步增大”,黎民(2009)表示“我國在經濟尚不發達背景下的人口迅速老齡化,使‘老有所養’的問題日益凸顯”,無論是歷史的原因導致的人口老齡化加速還是經濟原因造成的我國對於沉重養老負擔的無力,機構養老都是解決現階段養老問題的一個重要法寶。

(二)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

中國傳統的家庭構成主要以聯合家庭為主,子代對年老父輩的贍養和承歡膝下被認為是“孝”的表現,父輩主要由兒子和媳婦贍養,主要以家庭養老解決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問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幾千年來的傳統模式,家庭結構也逐漸以核心家庭為主流,家庭的養老功能被弱化,子代對於老年人的贍養主要停留在經濟層面。老年人的空巢化趨勢導致無人照料的老年人面臨生活危機和自理困境。機構養老在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在滿足老年人照料需求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養老的壓力。

(三)成本――效益的驅使

養老機構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公辦和民辦的,而各自又包含兩種運營方式: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民辦民營。將老年人送到養老機構一般是基於成本-效益的考慮,比起與老人同住每天照顧三餐、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和讓老人獨自居住每天擔憂其安危來說,養老機構所能夠提供的一條龍式的服務體系更貼近一般人所期望的老年人照料模式,在付出一定成本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大的效益。

二、老年人需求探究

(一)老年人生理需求

老年群體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由於年齡的增長,而伴隨著生理上的衰老化、傷病化,導致老年人有時難以自理,產生照料的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衰退和機能弱化,老年人自身防禦能力和康復能力都較之年輕的時候要弱許多,產生護理和康復訓練的需求。當老年人滿足了基本的生存健康的生理需求後就會追求發展性的生理需求,如運動健身獲得強壯的體魄、如追求更高質量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資料。現階段養老機構普遍只能夠實現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護理需求和一些簡單的娛樂需求,但對於有康復需求的老人來說,養老機構一般是讓老年人卧床實行全護理的方式取代康復性訓練,削弱了老年人完全康復的可能性和康復的信心。養老機構中傳統的老年社會工作只局限於“老有所養”這一層面,忽視了老年人之間的互助與老年人自身潛能的發展,缺乏促進其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動力。

(二)老年人心理需求

老年人需要支持和關懷以及認可,同時也需要緩解其對死亡的恐懼。老年人的支持系統一般由配偶、伴侶、家人和照顧者組成,是社會工作者開展老年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的資源,對於了解老年人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當老年人進入養老機構,他的支持系統就會發生改變,家人與老年人之間的距離變遠,照顧者變成了養老機構的護工,在養老機構中的社交網路一般是以同一房間的成員所組成的小團體為基礎的,同質性群體的聚集能夠為老年人之間的交往產生更多的相似性,使得老年人之間能夠自主互助。老年人對於死亡會產生恐懼,家屬也會不能夠接受老年人的離去,由此老年人及其家屬所產生的焦慮、畏懼的心理無法排解,對死亡的認識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理解,臨終關懷能夠讓老年人對於死亡和自己走過的人生有新的認識並且能夠充分地肯定自己。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除了需要滿足“老有所養”的需求,還應重視老年人的發展性需求,增強老年人增值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實現老年人的自助與互助,減弱“老年人”這一標簽所標志著的被照顧、無作為的角色給老年人本身帶來的壓力和孤單。

三、社會工作的介入與實踐權的獲得的必要性研究

(一)理論框架概述

1、實踐權

實踐權是指行動者經過他人同意或強行進入後者主導的空間開展活動的能力。社會工作是實現助人自助的實踐過程,而實踐權的獲得是社會工作價值、理念、工作方式和技巧在工作的領域和對象中獲得接納和信任的過程。由於我國的'社會工作的專業建設較為遲緩,還不太成熟,在養老機構中要發揮社會工作專業技能的最大優勢的效益必須重視實踐權的獲得,不單單是介入,還要讓案主和相關機構承認社會工作的勞動成果,支持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進行。獲得實踐權的過程是與社會工作的進行同步的,在社會工作的開展中不斷地爭取權利、完善方案、創新與發展,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實踐權與社會工作介入的融合。 2、增能理論

增能理論認為,個人之所以被弱勢化、邊緣化,是因為:①個人內在體驗到全面性的無力感,以致無法與環境交流;②周圍環境中存在著直接與間接的障礙、壓迫和限制,使個人無法參與社會,實現自我。在養老機構中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必須要注重增能的作用和影響,社會工作者以專業的方法和技巧,幫助老年人打破“老年人”標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協助他們增強自身的權利感,全面認識自己,提高老年人自助互助的能力,重建自我價值,增強對自身發展的信心。

(二)社會工作介入與實踐權獲得的必要性

1、社會工作的發展性作用

社會工作作為一個助人自助的發展性的專業,在養老機構中有著其特殊而且必不可少的地位。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更新換代中由於年齡的因素被替代、被淘汰,而子女無暇照顧、避免代際沖突、身體不適和生活不便、寂寞感和孤獨感是老年人選擇進入養老機構的主要因素。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利於滿足老年人的發展性需求,使養老機構的功能不僅僅局限於生理上的護理,還能夠滿足心理上的保護和發展。

2、實踐權的推動作用

實踐權的獲得是社會工作介入有效性的重要保證,缺乏實踐權,社會工作者在養老機構中永遠只能是一個第三方的存在,沒有影響力和推動力,被邊緣化和漠視,社會工作的策劃與方案只能被看做是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的休閑娛樂項目,無法發揮其治療性和專業性和效用,社會工作不能獲得權威的認可和承認,就難以在工作領域和范圍內起主導作用。實踐權的獲得是組織和成員對於社會工作的認同和肯定,能夠推動社會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的發展,從而能夠更加切合老年人的需求,以實現社會工作自身的價值。

3、老年人的增能需求

角色理論認為,當老年人能夠從過去一套角色過渡到與年齡規范匹配的角色時,就能有成功的老年,從活躍貢獻的社會成員轉變為傳統觀念中無所作為的“老年人”角色,許多老年人心中都會存在一定的落差,產生自卑感和無助感,社會工作者在養老機構中協助老年人增能,能夠將老年人內心的無助感和無能感心態轉變為擁有自信和自尊,使老年人能夠重拾信心去參與社會活動,而不僅僅將步伐局限在養老機構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並且積極地接觸社會,同時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心態去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角色。

四、社會工作介入的問題與困境

(一)社會工作的邊緣化

社會工作作為舶來的專業,在我國的起步較晚,發展較慢,一直處於邊緣化、被忽視的地位,盡管近年來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養老機構對於社會工作的重視還是有待增強。養老機構中設立社會工作者一職的僅佔少數,而大部分機構中的社會工作者是以兼職的形式存在,主要以志願者和義工的身份對老年人進行幫助,沒有完善的工作體系和價值體系,而老年人群體對於社會工作者普遍比較陌生,不了解社會工作的內容和性質,養老機構和老年人對社會工作雙重漠視使得社會工作的介入困難重重。

社會工作者在養老機構主要扮演輔導者、使能者、咨詢者、協調者的角色,在個案工作的進行時運用懷舊和生命回顧的技巧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並幫助老人解決現時的困境,在進行小組工作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注意關心每一個組員的感受及行為,讓每個組員都參與其中,引導組員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養老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數量不足,個案工作無法兼顧每個老年人,小組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娛樂和交流層面的活動,無法深入地建立支持性小組、治療性小組、動機激發小組等能夠增進老年人能力和自信的更專業的服務。

(二)老年社會工作實施的困境

1、移情現象

在老年社會工作的實施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容易對老年人產生移情,過度地同情案主或對案主產生超出工作關系以外的感情,影響社會工作的實際實施效用,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現狀的判斷造成偏差。

2、經濟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局限了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和進步,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社工服務的開展被束縛,只能停留在較低層面養老服務,也無法提供給老年人更多的援助性或發展性的資源。經濟支持的局限性使得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速度緩慢。

五、結語

銀色浪潮的席捲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穩定和社會年齡結構帶來了影響,但更多地是推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的向前發展。機構養老作為現階段我國必不可少的一種養老方式,為了能夠兼顧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社會工作的介入顯得尤為重要,增能是老年社會工作的重要目標,培養老年人的發展動力,促進老年人自身的不斷完善與進步,對於解決現時的老齡化問題所導致的社會矛盾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凱瑟琳・麥金尼斯―迪特里克.老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評估與干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張福娟.殘疾人社會工作案例評析[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3.

[3]王思斌.社會工作實踐權的獲得與發展――以地震救災學校社會工作的展開為例[J].學海,2012.

[4]穆光宗.老年發展論――21世紀成功老齡化戰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6(6).

[5]Erikson,E.(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M].New York:Norton.

;

Ⅲ 養老院年審需要提供社工證嗎

需要。養老院是屬於社會服務機構,對於社會服務機構的負責人和一些從業人員是需要社工證的,這也是一個資格證的認證,具有社會服務意識的一個特殊工種的性質,養老院年審必須提供社工證。社工證是從事社會工作必不可少的資格證書,擁有了社工證之後,可以在社區街道、福利機構、慈善部門、民政機構、婦聯等工作崗位工作,可以成為合格的社會工作師,能夠為特殊群體提供服務幫助。

Ⅳ 如何當好養老院的社工

目前,養老機構中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對社會工作這個概念還比較陌生,專業社會工作的力量也相對較弱。大家對社會工作存在兩種不合理的認識:剛開始是低估甚至否認社會工作的作用,認為「做老人工作不需要專業社工,有愛心、熱情和責任感就行了,社工能做的事情其他人也能做好」。在他們看來,個案咨詢就是聊天,小組活動無非就是玩游戲。隨著對社會工作的了解不斷深入,有一部分人又過高地估計社會工作的價值和作用,把社會工作者看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不管什麼問題、多麼嚴重的個案都認為社工能「搞定」。面對這兩種不合理的評價,社工沒有必要去辯解,唯一應做的就是用行動證明專業和價值。
幫助新入院的老人適應機構生活是社工首先要做的一項工作。新入住老人入院後,會面臨生活環境、生活規律、交往方式等情況的改變。這時,社工要及時地跟進,為他們提供適應情況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和老人的不同需求分別予以處理,從而幫助老人盡快地了解和熟悉老人院的生活,為新入住老人提供社會支持。
此外,對有心理、情緒、行為問題的老人,社工要及時進行咨詢和輔導。各養老區的工作人員將老人轉介給社工後,社工會對老人的問題和需求進行預估分析,通過跟老人建立專業關系,共同制訂並實施介入方案,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轉介或結案。將個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社工服務中來,通過個案會議的形式,充分調動與個案相關的人員,整合各方資源,為老人提供綜合照顧服務。實踐證明,社會工作的介入,在解決老人入住適應困難、舍友關系不良、社會交往缺乏等方面的問題上成效顯著。
在養老機構中社工還可以為有共同需要和問題的老人開展社交康樂等小組活動。對於有共同需要和問題的老人,通過小組的形式,讓老人在游戲和討論中和諧共處,體驗團隊精神,分享和交流心得,幫助解決共同問題。如可以針對視障老人開展互助小組;針對有共同愛好的老人開展手工藝小組、讀報小組、粵曲小組等社交康樂性小組活動等。同時,社工介入後,還能重視發掘老人的潛能和余熱,強調老人活動要自主參與、自主管理和自我發展。改變了以往養老院工作人員大包大攬的局面,讓老人能夠充分參與到機構生活中,增進了老人和工作人員間的溝通,促進了良好關系的建立,從而能幫助老人恢復自尊、自信,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標。
此外,整合社會資源,為老人提供義工服務也是養老機構社工的一項特別工作。社會上有一些團體和個人很熱衷於來老人院為老人提供服務,他們是老人院可利用的寶貴資源。社工首先要充當組織者,通過主動聯系,同機構形成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並通過需求和能力評估,為義工和老人進行互助組合。其次,社工可發揮培訓者和資源提供者的角色,協助老人接納義工服務,

記住了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社工紀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觀瀾養生會所哪裡 瀏覽:205
本溪市夕陽紅養老院 瀏覽:369
中國90歲醫生做手術 瀏覽:925
80歲老年人養老 瀏覽:562
父母離異的孩子結婚登記需要什麼 瀏覽:504
私人可以創辦養老院嗎 瀏覽:644
浙江2017退休金上調 瀏覽:828
考大專體檢去哪裡 瀏覽:588
80歲女人晚上小便多是什麼原因 瀏覽:471
鄭州便宜的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465
事業編工人退休年齡是多大 瀏覽:493
政府如何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 瀏覽:797
如何解決農村父母的養老 瀏覽:141
老年人總是猜疑配偶 瀏覽:605
興華老人樂園在哪裡 瀏覽:551
南京個人體檢哪裡便宜 瀏覽:182
60歲老人一天可走多少步 瀏覽:995
滬劇院演員退休工資 瀏覽:680
北京市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第183號令 瀏覽:711
農村養老制度的滿意度調查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