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突然出現走路不穩,搖搖晃晃,是小腦萎縮嗎
不一定是腦萎縮,但你的腦神經肯定有問題,速做磁共震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再行治療。提示,現病症稱共濟失調,臨床多見於脫髓鞘腦病和遲發性腦病,損害小腦和丘腦束等。需助發來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㈡ 家裡老人抱孩子時總是喜歡搖晃孩子,這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有很多老人在哄小孩子的時候,喜歡抱著孩子搖晃,他們認為這樣能讓孩子快速入睡,並且乖乖的聽話,其實這種做法是拼不對的。
因為寶寶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特別的嬌嫩,過度的搖晃很容易造成寶寶出現腦震盪的情況,不但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有頭暈的感覺,還會影響寶寶的智力和身體的發育。
如果孩子出現入睡比較困難的情況時,可以採取輕輕的拍孩子的腹部,或者胸部,也可以放一些比較柔和的音樂,能夠讓孩子快速入睡,在孩子睡覺之前不要讓孩子吃的太飽,否則很可能造成孩子入睡困難的情況,也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入睡困難的寶寶,大多數比較沒有安全感,因此睡覺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裹上襁褓,可以增加孩子的舒適感,在睡覺的時候,一定不要開大燈,盡量保持室內環境的昏暗。
㈢ 老人說話時不自覺的小幅度晃頭
不能肯定的告訴你答案,因為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因為帕金森的話雖然會表現為不自主的晃腦,但這是一個發展過程的。帕金森是從一側的手指開始不自覺的抖動,像是搓丸樣的。然後慢慢的擴展到下肢,還有對側的身體。也同樣會有脖子不自主的抖動,可能也會出現晃腦。但是如果是單一的晃腦的話就很難說是不是,所以你要注意下還有沒有其他的表現。如果有晃腦還有下面的表現的話,帕金森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步驟/方法:
1第一就是有的帕金森病人會有強直,也就是我們說的僵直。表現為開始身體的一側有僵直,後來逐漸發展到對側還有全身。如果臉上也有強直的話,那麼就會閉眼的動作減少,面無表情,像是一張面具臉。
2第二,如果病人還表現出動作很慢,開始做一個動作時很困難,通常會坐在一個地方不太動,不是他不遠動,而是動起來很困難。而且手指做不了比較細微的動作,比如說不能自己解扣子這之類的。還有吃東西也有些吞咽困難,說話還有點單調等等。
3第三,是一個大家都比較容易發現的症狀,就是病人有點身體前傾,走路時開始邁的幾步比較困難,而且走路邁不開,步子很小,走起來有種向前沖的感覺。還會越走越快。還有一些其他的症狀,比如說出汗比較多,而且有便秘。如果說有我說的以上這些症狀的幾種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是帕金森了
注意事項:
也有一些事值得注意的,並不說帕金森一定有我說的那些症狀,有的只是有些輕微的症狀,並且不是很明顯,那是早期的一些表現,如果發現及時,並且早用葯治療的話。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
㈣ 老人身體坐不穩左右晃動是什麼原因
老年來人走路不穩要警惕以下三個自方面。
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不僅會引起貧血,更會引起脊柱變形等脊髓疾病,從而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不少老年人常由於不恰當的飲食習慣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比如飲食過於清淡,或者不吃葷腥,喜歡素食等。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肝、魚、牛奶,老年朋友可以多攝入,另外也可以通過維生素B12的片劑補充。
缺鉀。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豆類、蔬菜、水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導致缺鉀,建議老年朋友少吃過甜、過鹹的東西,平時的飲用水不要喝純凈水,以保證水中礦物質的補充。
指導意見:
腦梗塞。很多人認為腦梗塞就會出現偏癱、手腳不靈活,其實,走路不穩、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症狀,所以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最好能去神經內科就診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診斷才能及早治療。
㈤ 家裡老人抱孩子時總是喜歡搖晃孩子,這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家裡的一些老年人在抱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搖晃孩子,而年輕人再看到老年人這樣的抱孩子舉動時,就認為非常的不合適。因為年輕人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能夠體會到長時間地抱著孩子搖晃起來,就會讓孩子養成習慣性的搖晃。如果在日後年輕人在抱孩子的時候沒有搖晃孩子,孩子就會出現明顯的哭鬧聲音。對於老年人之所以會抱孩子,喜歡搖晃著孩子,主要是因為想要減少孩子出現哭鬧的情緒。
老年人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把孩子搖晃著哄睡著,但是當老年人再把孩子直接放到床上時,發現孩子立馬就醒了。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睡眠時間較淺所導致的,所以在面臨孩子想要睡覺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直接把孩子放在嬰兒床上。而不能長時間的把孩子抱著睡覺,孩子在嬰兒床上睡覺,更有利於孩子的四肢伸展。
㈥ 有的上了年紀的人不自主的晃頭是什麼病的前兆
你所說的情況也可能是震顫麻痹症,建議到醫院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檢查確診。以下是震顫麻痹症臨床表現及治療,希望有所幫助。
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氏病。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肌強直、震顫和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特徵。原發性的震顫麻痹至今仍病因不明,而由腦血管病、腦炎等已知原因所引起者,則稱為震顫麻痹綜合征。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男多於女。據其臨床特徵,本病可歸屬於中醫學"顫證"、"痙證"等病證范圍。
診斷要點: 中年以上,緩慢起病,呈進行性發展。有節律性地震顫,肌張力增強及運動遲緩的臨床表現,即可做出臨床診斷。疑難病例可做肌電圖以進一步確診。
>治療: 口服安坦,每日1~2毫克,以後每3~5日增加2毫克,至療效最好而又不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為止,一般每日不超過10毫克,分3~4次服,須長期服用,葯物誘發的錐體外系反應,第1日1毫克,以後視需要及耐受力逐漸增加至5~10毫克。老年人對本葯可更敏感,應酌情減量。也可用心寧美(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口服,初劑量為1片,1日3次,直到劑量遞增至每日8片。
中葯治療:
1.肝腎不足
表現:震顫較重,日久不愈,伴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腰酸腿軟,肢體麻木,或筋脈拘急,動作笨拙等症。舌體偏瘦,舌暗紅、少苔,脈細弦或沉弦。
中成葯: ①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2次。 ②天麻蜜環菌片,每次3片,每日2次,2方合用,均用溫開水送服。
食療: 天麻15克,鉤藤15克。2味煎湯去渣,入杞子30克,粳米120煮粥,後入冰糖20克
2.氣血兩虛
表現:肢體顫振日久,程度較重,伴面色無華,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頭
暈眼花。舌體胖,邊有齒痕,舌質淡暗,或挾有瘀點,脈細弱。
中成葯: ①養血榮筋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②妙濟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 黃芪60克,當歸15克,無毒蛇肉200克,生薑3片。先煎黃芪、當歸,去渣,以葯液燉蛇、姜,後入油、鹽,飲湯吃肉。
3.痰熱動風
表現:顫振或輕或重,尚可自製。常兼胸脘痞悶,頭暈,煩熱口乾,咯痰色黃,或多汗。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中成葯: ①化痰透腦丸,每服6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下。 ②千金化痰丸,每服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 痰竹瀝、粟米各半,先將粟米煮粥,粥成下竹瀝,攪勻食,每次服用30克,每日2~3次。
家庭自療:
1.按摩: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自印堂穴開始沿兩側眉毛到太陽穴往返摩擦,同時把分推的起始部位沿額的正中線逐漸向上移至發際。然後,用拇指指腹分推頭部兩側,從前上方到後下方往返操作10餘次。然後再將五指分開,拇指放至太陽穴,小指放至風府,其餘手指等寬分開,按揉2~3分鍾。其後用手掌根沿鎖骨下橫擦前胸部,並逐漸向下移至第十二肋,往返操作,以透熱為度。緊接著橫擦肩背部,並逐漸向下移至腰部,均以透熱為度。病人仍保持坐位,身體略向前傾,並用兩肘支撐在大腿上,施術者面對面站立,用手掌根部從大椎直擦到腰骶部,以透熱為度。緊接上法,自腕關節直擦至肩腋部(內外側均擦),以微熱為佳。然後,拿揉上肢內外側,從上到下重復3~5次。最後大幅度搖動肩關節。總共治療時間約15分鍾,每日1次,連續按摩10~15次。
2.保健功法①堅持早晨散步,散步前,先稍微休息一下,兩眼平
視正面遠方的目標,凝視片刻,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暢。大口吐氣3次後,用鼻深長吸氣。吸第1口氣時,象咽食物一樣咽到胸前;吸第2口氣時,用意念送到腹部丹田處;深吸第3口氣,用意念送到腳部 ,沉下去,然後靜一下。②散步前先站立好,頸部要正直,下頦內收,松肩,先連續吸3口氣,每吸一口氣時腹向內收縮一下,同時提肛,提睾丸。然後用口猛力呼出。全身放鬆後,開始向前邁步行進。走時逍遙自在。每走一步,用鼻吸氣一次,同時默念1個數字。向前走8步,連續吸氣8次。吸氣時用鼻猛力吸。要短而粗,錚錚有聲。第9步時停止不動,用鼻吸氣,稍做休息,然後再做。如此反復練習,堅持如一。老年體弱者,以自然呼吸為主,可增強意念呼吸。
生活提示: 本病病程較長,要堅持綜合治療,更要注意調護。即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悲鬱怒等不良精神刺激,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及辛辣助火之品。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氣功、太極掌、體操等,這對本病的康復相當重要。
㈦ 老年人頭總是不停的晃動是怎麼回事
這情況可能是帕金森的,帕金森病或者帕金森綜合症震顫的表現應該是靜止性震顫,也就是說靜止時出現,情緒激動或緊張時加重,運動時減輕或消失,而且通常左右不對稱,一般通過典型症狀就可明確診斷。可以嘗試服用金剛烷胺、左旋多巴或美多巴、息寧等
㈧ 請問一個近六十歲的老年人(女性)頭部有時會不自覺的輕微晃動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心腦血管方面的原因,或者是神經方面的原因,等等等等。建議樓主最好去醫院接受專業檢查,網上求醫問病很可能誤診和延誤病情,而且樓主說的狀況太籠統,沒法判斷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