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與海第一章的文章特色或亮點是什麼
老人與海第一章的文章特色或亮點是什麼?
語言 特色 亮點
在海明威的寫作技巧上,他用對話的簡潔、明快、有力,修辭的干凈,韻調的自然,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海明威使用的語言和刻劃的形象鮮明具體,但是他的主題卻含蓄隱晦,往往只用警句式的語言就能表現小說中人物的言談行動。他的筆調瀟灑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也沒有著意的渲染和概括,但卻能尖銳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體現了自然主義的白描手法。《老人與海》沒有精雕細琢,也沒有微妙深奧,然而只不過是簡潔質朴、文字平定而已,開拓了小說的描寫空間,豐富了小說的文學意蘊,使人產生一種「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的感受
《老人與海》也告訴我們,人不抱希望是傻的,即使生活欺騙了我們也應樂觀對待。所以我對桑提亞哥和他的草魚,和正對生活失望,找不到方向的人送上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未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永遠的懷戀。」
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㈡ 選什麼特色禮物送老人比較好
易百年老人手機,專業的老人手機,大聲音,大按鍵,大字體,能一鍵求救,一鍵撥號,一鍵收音,一鍵照明,輻射低,待機長,帶座充。。耐磨抗摔,操作簡單,功能實用。
㈢ 老年旅遊團的特點
旅遊團現在無非就3種。
1、質量最高的純玩小團,吃的住的都是最好的(餐標大約50左右/人,基本上每餐都有特色菜品;住的則都是如香格里拉、希爾頓、艾美等品牌五星級酒店),人數一般不超過20人、行程安排的也松、且絕對不會進店和車上推銷(報名後旅行社會有管家來加你微信,若有這樣的情況可以直接取證+和他/她舉報)。但這種團的價格無疑也是市場上最高的,老年人不太會捨得去報名~~而且若你去一些條件相對落後的地方的話還沒有這種線路產品…
2、很一般的會進2-4個店的團,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住的都是一般的三四星酒店、吃的也比較普通、偶爾會有那麼1-2道當地特色菜(餐標大概20-30/人),團內人數大概30-45人,行程安排的也相對會緊一點,有時難免會有「趕行程」的情況。但大問題通常也不會有,雖然會帶你進購物點、導游也會車上推銷,不過你買不買導游一般也是無所謂的,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帶你進店了+給你推銷過了就OK…價格嘛正常的市場價。
3、坑人的購物團,也是老年人最容易去報的。這樣的團就是以低價去吸引人報名、然後瘋狂地帶你去購物點,購物點數量甚至會超過景點,這樣的團自然也就沒有任何「舒適度」可言了咯…而其實只要多留個心眼就會發現鐵定有貓膩,一個參團費甚至還不夠你買張機票的…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咋回事了!但是這種團的話,省吃儉用慣了且和社會接觸少了的老年人最容易去上當受騙了。
㈣ 《老人與海》語言特色
簡潔的語言風格
無論是敘述事實,鋪陳景物,對話,還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的語言是簡潔的,而所表達的思想又十分深刻,引人深思;不僅揭示了文體的結構關系,也表現了現代藝術的走向和美情趣——「越少,也就越多」(Less is more);語言的表述方式簡練客觀而節奏迅速。
重復手法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重復和略有變化的重復使用同一個詞、短語或句子 ,一方面使得語句連貫文筆流暢,充滿神秘的韻味,另一方面加強了語氣和感情,突出了表達效果。
自由直接引語
根據英文體學家利奇(G.Leech)和肖特(M.short)的理論,人的內心思想活動可用五種方式表達「直接思想」(例如:He wondered「Does she still love me?」)、「間接思想」(He wondered if she still lovhiram)、「自由直接思想」(Does she still love me?)、「自由間接思想」(Did she still love him?)、「思想行為的敘述體」(He wondered about her love for him)等對應名稱來描述表達思想的幾種引語形式。【4 現代小說正是通過展示第三人稱人物的心理活動來達到逼真的再現生活的目的。在意識流等現代小說中,作者要表現思想的隨意性或潛意識性時,多採用「自由直接思想」或「自由間接思想」。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自由直接思想」出現約一百五十次,成為這部名著的一大語言特點。
㈤ 國內外老年人的特色服務
本人在蘇州就在實踐這方面的工作。開設了醫養結合的養老護理院,主要專針對半自理、全護屬理(包括老年痴呆患者)及臨終關懷老人。在摸索中創建老年用品專營店,並注冊了「真福人生」品牌,致力於為老年人的未來提供滿足老年生活特殊需求的產品。嘗試著居家護理模式的運營,准備著手組建居家護理團隊。機構、產品和居家服務三位一體,是實現老年人特色服務的目標。
㈥ 組織為老人服務的志願活動的「項目特色」怎麼寫
組織為老人服務的志願活動的項目,特色的怎麼寫?你就寫吧,寫一組請組織允許老人的志願者活動時什麼唱唱歌,扭扭秧歌呢?這就是特色
㈦ 老齡產業的概念和特點是什麼
概念是:在社會總需求中,隨著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長,以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養老服務設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區服務、娛樂業的新型產業。業內亦稱「銀色產業」、「銀發產業」。
特點是:滿足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服務設施
1老年產業
老年產業的發展是人口老齡化的必然結果。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絕對數和比例不斷增加,將帶來一場深刻的人口革命——步入老年型國家。在未來的近半個世紀中,我國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長的發展趨勢,而且高齡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又大大快於低齡老年人口增長的速度。
2發展狀況
在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8.87%,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據推算,2015年僅我國老年人護理服務和生活照料的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老齡產業前景廣闊。
在新的形勢下,隨著公眾老齡意識的強化,政府的大力推動,一系列不同層次的相關政策出台,為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和老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如何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老齡產業;如何引導老年人合理消費,培育壯大老年用品消費市場;如何拓展適合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特色護理、家庭服務、健身休養、文化娛樂、金融理財等服務項目,都將成為今後老齡產業的發展方向。
㈧ 對比是《老人與海》的藝術特色之一,試簡要分析對比在塑造老人硬漢形象上的作用(不超過70字)
老人的性格、硬漢形象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馬林魚――斗鯊等一系內列沖突中逐漸顯示出容來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強弱對比鮮明:大馬林魚、凶鯊它們強壯有力,是海中的無敵將領,毫無畏懼,為所欲為;而老人年老體弱,孤單一人。面臨這樣的強大的敵手,展開交鋒和沖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後打退一切進攻者,這種威力不能不讓人贊嘆。而強弱對比,能夠強化矛盾沖突,更鮮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堅強。
(不是自己寫的)
㈨ 開展哪些特色活動關注老年人和青少年
一、 活動主題:關愛老人,「心連心」弘揚中華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敬老院之行」 二、 主辦單位: 請自己擬定. 三、活動背景: 1.基本情況: 每個人都會老,通過策劃舉辦此次活動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我們的愛心,呼籲更多人去關注老年人,敬老愛老,讓他們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2.活動開展原因:為孤寡老人送溫暖;增加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經驗與社會服務意識。貫徹實施我校的愛心教育方針。 3.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為同學們在學習之餘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為同學們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感恩社會打下了基石。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號召更多的人關注社會。四、活動目的、意義與目標: 1.目的: 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在社會中體現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的形象以及大學生的素質,達到社會效應。 2.意義:使孤寡老人們感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同時提高我單位的知名度. 3.目標:讓老人們對演出節目感到滿意、對學生的服務感到滿意。五、活動時間:未定六、活動地點:某某敬老院七、活動參與者:待定八、活動宣傳 海報,宣傳欄,錦旗等等.。九、活動所需物品 水果、鮮花、橫幅(含拉繩)、愛心小展板(含紙張、彩筆、貼字、花邊、彩色卡片等)、自願自備的個人禮品、相機等。十、活動前期准備: 1.學生代表與敬老院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統計所有參加活動的人,並交代注意事項 3.確定好要表演的節目,並排練好所要表演的節目,做幾次適當的綵排。 4.准備好慰問品,包括自製小禮品和一些水果。 5.准備好工作證 備註:1)表演者准備好文藝節目,每個同學去收集一些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笑話。 2)收集一些夏天的健康保健知識和養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竅門。十一、活動流程: 上午: 1.從敬老院有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各位老人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和健康情況。 2.全體同學向老人們問好,送上誠摯的祝福。 3.獻上慰問品及自製小禮品。 4.安排學生與老人的互動,分開與老人們進行聊天、下棋等,各顯其能,達到讓老人高興的效果。 5.幫助老人打掃清潔衛生,晾曬被褥。 6.給老人們講講夏天的生活保健和養生之道,介紹一些方便實用生活小竅門和健康知識。 7. 聆聽。老人特別是革命老前輩自我回憶往事及才藝展示 (如果可行的話)老年人喜歡追憶年輕時代的往事,尤以大躍進及文革時期居多,也可利用此機會使同學們加強對歷史的了解。 中午:與老人們一起包水餃,並一起就餐。 下午: 學生才藝表演,進行聯歡會。適當讓老人們多參與,多表演節目。 1)歌曲加手語《感恩的心》; 2)有美術功底的同學為老人創作速寫畫像或設計漫畫造型; 3)樂器演奏,以口琴、二胡、手風琴、簫等老人可接受的為佳;相聲小品,盡量表演經典段子,少加或最好不加現代流行語; 4)如果有會京劇等戲曲的同學可演唱一段;(歌曲類應選擇老年人耳熟能詳樂於接受的)全部活動結束後,活動參加者和老人告別,並合影留念,按原路返校,整個活動結束。十二、注意事項: 1.集合必須准時,出返程中保持隊形,不得出現打鬧雜亂現象 2.著裝整潔 3.每個人必須配帶工作證 4.進入敬老院,見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5.與老人交談時要盡量的去傾聽他們,要引導老人多講述他們的往事。
㈩ 老人與海》藝術特色
《老人與海》是現代美國小說作家海明威創作於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說。它一經問世,便在國際上應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當時的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海明威熱」。它再次向人們證實了海明威作為20世紀美國傑出小說家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績。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4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與海》的內容很簡單,海明威選用了簡單的詞彙,簡單的句型結構和簡單的句間邏輯關系,顯示出一種樸素的尊嚴。「一個人可以被消滅,可你就是打不敗他」。初讀起來十分簡單明了,但是細究下去,會發現簡單的故事具有難以窮盡的內涵,具有極其獨特的表現手法。下面談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 結構
海明威是以簡潔凝練而著稱的作家,他的《老人與海》在結構藝術上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具體表現在剪裁、布局和節奏的處理上。
1、 縱式結構
海明威生活閱歷很廣,他晚年長期居住在古巴海濱,非常熱愛海,熱愛捕魚,熱愛那裡的漁民,因而非常熟悉職業漁夫的生活。他為了讓充分表達這份感情,在創作這篇小說的時候進行了精心的剪裁。他曾這樣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部一千多頁的巨著,可以將漁村的每一個人都寫進去,把他們如何謀生、出生、受教育和養兒育女的過程全部都寫進去。」① 但他沒有這樣寫,他採取了縱式結構的方式,即在眾多漁夫中老人作為他小說中的主人公桑提亞哥,選擇了非常可愛的孩子曼諾林做老人的夥伴,選擇了遼闊深遠的大海作為老人捕魚的典型環境,選擇了一生中難得遇見的大馬林魚作為老人的對手,把這一系列情節的發展按自然的時空順序安排在兩天時間內進行,這樣剪裁實際上有許多東西並沒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讓讀者自己去完成,達到「一石多鳥」的藝術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體現了他作品的主題:「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他筆下「硬漢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壓下的優雅風度」。另一方面,很好的體現了他創作的冰山原則,讓讀者領會到八分之一的故事描繪所暗示的潛台詞原來海明威所歌頌的桑提亞哥的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人為之人,其意義就在於具有頑強的意志力,勇於拚殺,蔑視痛苦和死亡。「人們處處都在為幸福,為值得人們追求的生活而斗爭。他們不一定能夠勝利,他們必須經歷不幸和挫折,但是正象這個老人一樣:一個有能力取得日常功績和知道如何奪取勝利的人,在遭到最嚴重的挫折之後是不會失望的,他不悲觀失望,而是繼續斗爭。」②
2、 輪輻式的布局
小說的全部時間非常緊湊,前後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一老人從海上歸來為引子,讓周圍的人物一個個出場,交代了他們與老人之間的關系:一個熱愛他,跟他在一起學習釣魚的孩子曼諾林;一對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遠不能理解他的打漁人;一個關心他的酒店老闆。老人就生活在這樣的人物群體中,相比之下,他與眾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很樂觀,心胸開闊,是個經驗豐富、充滿信心、勤勞勇敢、富於冒險、熱愛生活的純朴的古巴漁民。整個布局就是這樣,圍繞老人展開了一幅廣闊的生活圖畫――這里有陸地也有海洋、有藍天也有白天、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孤獨也有歡聚、有斗爭也有和平、有窮有富、有愛有恨。從這樣的布局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老人的生活環境,而且充分把握了老人的性格特徵。因為每次聯系、交鋒和沖突,都是性格特徵的重要表現和充分展示,這就為塑造老人這一真實的、感人的、鮮活的形象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時,這種輪輻式結構還能產生線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簡潔明快的效果。
3、 緩急相間的節奏感
海明威在論述節奏時曾這樣說:「書啟動時比較慢,可是逐漸加快節奏,快得讓人受不了,我總是讓情緒高漲到讓讀者難以忍受,然後穩定下來,免得還要給他們准備氧氣棚」③
這篇小說給人的節奏感就是這樣,故事開始給我們交代老人與周圍人的關系時,娓娓道來,速度比較緩慢,隨著老人航海的進程,速度也逐漸加快著,當老人與馬林魚、鯊魚正面交鋒時,速度之快達到了極點。特別是魚在不斷的掙扎,起伏波動,鯊魚在猛烈的進攻,老人很疲憊的情況下,讀者情緒高漲,緊緊的替老人捏一把汗。等到魚略有平靜,老人就趁機喘幾口氣放鬆一下,搏鬥再一開始,又緊張起來,直到魚徹底被趕走,老人空舟而歸時,一切才又慢慢恢復了平靜。這種起伏式的節奏,突出了主人公的艱難境遇,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
二、 藝術手法
海明威在評價他的《老人與海》時說:「……這不是一篇短篇小說,也不是一篇中篇小說。」④ 言下之意是一部長篇小說,是一部巨著,這就是說它的內容是很豐富的.為了充分的表達作品的內容,海明威在做《老人與海》的藝術處理時,除了做到准確、鮮明、生動外, 還特別講求豐富,他用那繁豐的藝術手法建造了一座美麗的百花園,栽種著各種名花異葩,讓我們盡情飽覽這一切。
1、 完美的照應。《老人與海》非常講究照應的完美。老人獨自一人住在海邊一座簡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從這里扛著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兩天後的黎明,他獨自駕著小船又回到了海邊。扛著工具又進了小茅屋,孩子第一個來看他,整個故事就是這樣,在時間、地點、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應關系,有頭有尾,產生一種完滿的美感。這種首尾完全相呼應的照應並不是簡單的重復,他引導人們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點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舊是老人和孩子,用具還是那些捕魚的工具,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驚奇的變化,但這里已經蘊藏了不同的內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擻,充滿信心;孩子為老人擔心、祈禱、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並不是至關重要的。歸來後,老人已經疲憊不堪,面臨著精神和肉體上的全面崩潰;孩子為老人的受傷而哭泣,為老人的歸來而歡樂,為將來能繼續跟老人學習本領而慶幸;老人用作戰鬥武器的捕魚工具已殘缺不全;小茅屋此時成了老人衷心嚮往的處所。可見前後已發生了本質上的巨大變化。使用這樣的照應頭緒清晰,有助於對作品進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體感很強。
2、 引人的懸念。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一開始就設了兩個懸念:老人一連84天一條魚也沒捉到,他准備第85天繼續捕魚,他很背運(孩子的父母這樣看他),那麼,他能否捕倒一條大魚?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氣可能不支的情況下,認為自己有信心有訣竅,認為像他這樣一個「古怪」的老頭子會做好一切的,那麼,他有什麼樣的信心和訣竅?他的「古怪」又表現在哪裡呢?這是讀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牽著你去尋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後讀完作品就會得到比較圓滿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條特大魚,不過最後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最後的勝利;他的訣竅就是對付魚的一切有利辦法;他的「古怪」表現在他那堅毅不可戰勝的倔強性格上,懸念隨著情節的發展消失了,我們對作品的總體精神也得以了解,這就使懸念設置的藝術效果。
3、 巧妙的暗示。在展現老人的形象時,作者就用了極為簡練的白描手法,對老人的外形作了大致勾勒:「老頭兒後頸上凝聚了深刻的皺紋,顯得又瘦又憔悴。兩邊臉上長著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曬成的肉瘤。疙瘩順著臉的兩邊蔓延下去。因為老在用繩拉大魚的緣故,兩只手都留下了皺痕很深的傷疤,但是沒有一塊疤是新的, 那些疤痕年深日久,變得象沒有魚的沙漠里腐蝕的地方一樣了。」「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除了那一雙眼睛。那雙眼啊,跟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這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書中雖然沒有寫出老件輕時的快樂生活,但我們依然可以想像得出,這在描繪老人屋內陳設時已作暗示「……在用帶有硬纖維質的『海鳥類』的葉子按平了交疊著砌成的褐色的牆上,有一幅彩色的聖心節圖,還有一幅柯布雷聖母圖,這都是他老婆的遣物。過去牆上曾經懸掛一幅他老婆的彩色照像,他看見了就覺得凄涼,因此他把它拿下了,放在屋角架上他的一件干凈襯衫下面。」這就暗示給我們老人過去的一切:他曾有一個有美麗漂亮的妻子,他的妻子信仰宗教,他們彼此相親相愛,那樣幸福和美滿,也許生活還很浪漫。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過早地離開了他,什麼原因呢?書中寫到老人的日常用品時說:除了一張訂,一張飯桌,一把椅子外,就剩一條舊軍毯了。舊軍毯是戰爭的產物,這就使人想到在那殘酷的戰爭歲月,老人年輕時可能去打過仗,參加過戰爭,這也許是戰爭給他的紀念品,他的幸福生活也許是因為戰爭而被葬送了。盡管書中沒有正面描寫愛情、戰爭,但我們可以想到這些,這不有不說是暗示的作用。
4、 強烈的對比。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馬林魚――斗鯊等一系列沖突中逐漸顯示出來的。大馬林魚、凶鯊它們強壯有力,是海中的無敵將領,毫無畏懼,為所欲為;而老人年老體弱,孤單一人而臨這樣的強大的敵手,展開交鋒和沖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後打退一切進攻者,這種威力不能不讓人贊嘆。這種以弱對強的斗爭,能夠強化矛盾的沖突,更鮮明地突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層次(堅強)。
5、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海明威在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把老人內心感受全部傾注在不斷變化的景物描寫上。從總體方面來看:太陽的每次升落都與老人情緒的變化相諧調,與老人捕魚之進展相巧合。黎明,魚蠢蠢欲動,老人充滿信心等待著;正午,魚開始劇烈掙扎,老人處於情緒十分緊張的狀況;傍晚,魚稍稍安靜,老人也得以歇息。這種描繪不露痕跡,情隨景自然變化。從具體的細節來看,觸景生情。如,「風在不住地吹,稍微轉到東北方去,他知道這就是說風不會減退了。老頭兒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見帆,看不見船,也看不見船上冒出的煙。只有飛魚從船頭那邊飛出來,向兩邊倉皇地飛走,還有一簇簇黃色的馬尾藻。他連一隻鳥兒也看不見。」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寫,看似無景,實則有景,老人多麼想看到這一切啊,他太孤獨了,可他什麼也沒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6、繪畫和攝影手法的運用。《老人與海》的色彩以暗淡為主,這與它那悲壯的主題是一致的。作者呈現給我們的這幅油畫,以大海之色――黑魆魆、深黑、深藍為底色,有深度的陰影之感,以突出聚光作用,使主要形象鮮明奪目,產生一種立體感;同時選擇了對比強烈的白雲、雪峰來與大海遙遙相對,色彩明亮,產生了醒目感;選擇了富有生氣的綠色海岸,淡青色的小山做大海的邊線,產生了柔美之感;選擇了色彩斑斕的光柱做大海的中心色彩,反光作用強烈,整個畫面頓時明亮起來,深色轉為中間色,產生了活潑明快之感;加上月亮的倒影、鳥兒的飛翔、老鷹的盤旋,構成了一幅脫俗的捕魚圖,也與老人捕魚的艱難格調形成了和諧的統一,起到了渲染的作用,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顯示出老人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的性格特徵。
另外,《老人與海》產生的視覺形象,畫面感很強,這與作者應用部分電影化手法是分不開的。作品一開始就使用了特寫鏡頭,對帆和老人的面部做了展示。近景在老人下魚食的細節上體現最為充分:「一個魚食送下四十英寸的深處,第二個魚食送下七十五英寸的深處,第三個和第四個魚使分別送到了大海下面一百英寸和一百二十五英寸的地方去了」。一個一個放釣絲的動作那麼仔細、真切。遠景展示了整個畫面,即一幅航海捕魚圖。《老人與海》中的內心獨白代替了對話。由於老人一個人孤單出海,所以只有自言自語。正如電影中的畫外音的效果。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在這里也得以恰當的運用,表現在老人非常疲倦時,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輕時與一個力氣最大的黑人碼頭腳夫在一家酒館里比賽掰手腕勝利的情景。這種剪接自然妥貼,他有存在的前提:這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傷的情況下,他想起了比賽,很符合老人此時此刻的心理,所以產生了這樣的聯想是合情合理的。這就使的故事做到了連貫和統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三、 蘊含深層內涵
1、 通過作品中展現的老人的精神與命運,贊美和謳歌了不服輸的硬漢子精神。海明威巧妙的把這一主題鑲嵌在故事情節中,使他想表達的主題升華到了更高的象徵地位,獲得了永恆的生命,讀者的審美感同時也得到了升華。
2、 解讀《老人與海》,體會海明威人與自然的觀念,我們得到的啟示是:自然法則是人類力量不可抗拒的,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類不能征服自然。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