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社會工作的服務計劃怎麼寫
一、項目簡介
敬老愛老是我國優良傳統。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需要創新工作手法,解決老年群體基本生活照料、情感需求等多方面困擾。在大部分老年朋友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背景下,本項目根據新區經濟社會快速變遷環境下,我區老年群體面臨空巢家庭、社區發展、傳統變遷等新挑戰,採用社會工作專業手法,在老年朋友基本照護、群體娛樂、文化興趣、才智發揮等方面實現老年群體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二、項目內容
1.老有所養
通過個案、社區工作方法、滿足五保戶、空巢家庭等老年人的基本養老生活需求。
2.老有所樂
運用小組、社區活動方法,整合新區社區資源,為新區老年協會提供組織、開展娛樂節目、老年傳統歌舞節目等各項滿足老年群體的康樂活動,滿足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新區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路。
3.老有所為
增強老年協會活力,通過老年協會組織新區老年朋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區開展如清潔稽查、文化傳承、義務接送等,發揮老年群體的熱忱,增強老年群體的社會價值感。
項目名稱:老驥伏櫪老年人服務中心
團隊名稱:為愛翱翔
團隊成員:李珂吳鵬劉龍珠
指導教師:桂建宇
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加強社區內老人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逐步形成社區老年活動團體,為以後老年人自主開展活動搭建平台。社區老人能夠融入老年活動團中,該團體能夠自主組織活動,服務本社區以及周邊社區的老年人,減輕老年人的孤獨感,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時用老年人擁有的最大資源來造福社會,促進全社會重視、尊重和愛護老年人的傳統美德,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興辦老年福利事業,更好地為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服務。
在未來一兩年內使西安地區老年人服務內容進一步擴大,西安市區老年人服務活動盛行,使服務中心成為西安市區影響力最大公益組織。
市場需求及服務需求
2010年,中國60歲及65歲以上人口比重分別為12.18%和8.12%,據專家預測,這個數字2030年將變成22.34%和15.21%,中國將進入「超老年型」社會,而到了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總數將達到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5.2%,中國將成為高度老齡化的國家。
各種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凸現。相反,本應與此相適應的各種社會保障體系、道德觀念等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而且老年人群體的增多,老年人退休後由於精神方面以及身體方面的空虛,將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如何幫助老年人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並借老年人的資源為我們的社會造福,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服務市場的需求:首先,老年人從精神生活到退休緩沖期都缺乏一種特色化的服務;其次,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老年人對退休後的精神需求也將越來越大;最後,隨著老年保障的完善,老年人的「余熱」將有大幅度的提高,這將激發老年人對社會事業等新型老年產業的需求。
主要產品和業務
1.核心業務:組織大型老年人志願者活動,我們通過組織那些有餘熱的高校的退休老教授、老學者、企業的退休高級工程人員,政府的退休老幹部等高級知識分子進行高等院校的選修課的輔助,憑借老年人志願者的豐富的知識,擴展學生的事業;結合老年人志願者自身的閱歷和知識儲備確定可以定期開展講座,服務對象可以是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培訓;結合社會上的需求我們可以結合老年人的知識背景每年開展論壇或者交流會,讓老年人從社會各個方面為廣大群眾服務。
2.解決老年人自身生活的需求,我們將對老年人生活進行規劃及安排。團隊將征詢策劃學教授、老年人專家、醫生等的意見,這是通過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興趣、性格、經歷等各個方面進行的綜合考慮,而對其整個老年生活做的一個長期整體規劃,終身服務。
3.我們服務中心將在物質方面建立老年人專用浴室、理發店、婚姻介紹所、聊天站等。我們也將通過創辦相關的老年人月刊作為組織除了基金會和政府、企業贊助外的主要贏利點。
公益不代表沒有收入
我們是公益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是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收入。為了維持一個組織的正常運作和長遠發展,我們會通過開展一些項目適當獲取一定收入。
我們的資金鏈條,上游主要是基金會、慈善組織,像中國慈善基金會、聯想公益創投等,我們的資金主要來自這些大的基金會、慈善機構,其餘來自我們的一些實體贏利點,比如老年人專用浴室、理發店、聊天室等等。
我們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會邀請一些想通過做公益事業樹立企業形象的公司或機構,獲取一些贊助,如果活動影響力比較大,我們會定期開展。對一些願意長期合作的企業我們將實行會員制,我們會建立一定的機制對這些企業進行考核,比如企業的產品和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環保要求,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是否願意為社區作貢獻等,我們將把符合標准並且有意願的企業吸納為會員,每年繳納一定的會費,每年進行考核,在做項目或者活動的時候我們將為其宣傳。為了擴大業務、增加收入,在不降低考核標準的前提下,我們會發展更多的會員,最大程度上使我們自己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以補充資金鏈上的不足。
㈡ 老年人應該繼續『』發揮余熱」承擔社會工作嗎
跟據自己刨身體狀況,可以作些力所能及的二作,有利於社會,也有利於自已的身心健康。
㈢ 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包括哪些
正確答案:A,B,C,E 解析:來ABCE老年社源會工作的對象既包括那些處境困難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很多時候老年人周圍的人,如家庭成員、親屬、朋友、鄰居、社區工作人員等也會成為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更宏觀地看,如單位和服務組織也有可能成為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
㈣ 如何理解老年社會工作的目標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社會中老年人工作的幾個主要方面。
老有所養,顧名思義,就是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這是老年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問題上,不僅要靠老年人子女的贍養,國家保障體系也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持。對於現在80以後的一代人來說,兩個年輕人贍養4位老人是最常見的模式,在他們有了孩子之後,對父母和兒女贍養和養育將變成他們沉重的經濟負擔。在此重壓之下,疏於對父母的照顧將成為一個日漸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再加子女的孝順,他們的晚年才能算解決了物質基礎的問題。
老有所醫,指的是老年人的看病問題。人上了年紀,身體各部分機能都衰退了,因此,各種慢性疾病都找上了我們的父母。為此,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就顯得很重要了,而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葯,這正是醫療保障的目的所在。作為家人的我們,在醫保體系完善之際,也要注意平日里對老人身體的養護,不僅要合理搭配飲食,更要讓他們保持愉快的心情,從某些方面來說,這甚至比完善醫療體系更加重要。
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學指的都是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建設,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本人的愛好,學習掌握一些新知識和新技能,既能從中陶冶情操,又能學到「老有所為」的新本領。老有所學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做無用功,也並不是為了得到一個新學位和新學歷,而是讓他們從中得到樂趣,讓人生更加充實。對此,社會各界應該對老年教育給予大力支持,為更多的老年人搭建一個學習的平台,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意義。
老有所為,是指老年人退出勞動崗位後,願意用自己長年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繼續為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在不同的崗位或社會的角落裡發揮自己的余熱。
老有所樂,是指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使他們幸福地暗度晚年。這一方面在社會中主要表現在老年活動站或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上,以及各個單位、社區和廣大的農村地區為老年人開展的各種活動上。當年輕人因為工作沒法陪伴自己的父母時,社會各界為老年人開辦的各種活動是讓他們擺脫孤寂最好的方法,這也是除了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外最關鍵的一點。只有讓他們快樂地度過晚年,我們的工作才算成功。
這六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解決了這六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才算真正處理好了老年人的問題,我們的社會也才能更靠近和諧。
㈤ 社會工作價值觀如何運用到老年人身上
現在的社會工作價值觀講究的我認為還得是素質。
㈥ 老年社會工作危機干預包括哪些內容
1.身體健康方面的服務
(1)健康促進與健康維護服務。
健康促進服務即是為老年人提供與治療、康復、預防疾病有關的服務,主要內容包括有關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廣活動、處理酗酒和濫用葯物問題、協助進行壓力管理、鍛煉身體方案、設計防範老年人在家中的受傷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務、推廣預防性服務、提供跟年齡有關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關社會服務和後續性健康服務的咨詢等。
(2)與健康照顧有關的服務。
與健康照顧有關的服務即是為老年人提供的與身心健康間接相關的生活照料、家務助理、出行協助、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健康照顧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送餐、家庭病床、家務、探訪、電話慰問等個人協助服務;
②出行和行動服務,包括提供手杖、輪椅和住所改造等輔助手段的提供:
③緊急呼叫系統安裝等技術支持:
④信息咨詢、轉介、代際互助、日托、營養配餐、房屋修繕、照顧者的休息安排、人住老人院舍等服務。
2.處理認知與情緒問題
抑鬱症、痴呆症、譫妄和焦慮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四個認知和情緒問題。老年社會工作者會處理老年人的一些認知和情緒方面的問題。
在有些個案中,社會工作者幫助老年人消除產生情緒問題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社會工作者要致力於改變老年人的認知,幫助老年人適應他無法改變的情形。
做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對待介入的態度。老年人可能對認知和情緒問題有偏見,抵觸配合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因而,幫助老年人學會識別和接納自己的各種情感狀態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3.處理精神問題
珍惜當下;找到往事的意義;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個人愛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會支持網路的建立
社會支持系統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1)正式支持。
正式支持體系主要是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組織機構和涉老組織機構構成。如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頤養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社區老年中心等。
主要支持內容:貧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機干預、老年****益保障。
(2)非正式支持體系的構成。
非正式支持體系的構成通常分成3類:第一類是家庭成員(主要是子女)對父母的養老支持。第二類是親屬(兄弟姐妹及遠親、姻親等)對老年人的支持。第三類是非親屬(鄰居、朋友、同事、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社區志願服務等)對老年人的支持。
主要支持內容包括:經濟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用家庭思維建立家庭支持。
家庭體系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幫助家庭「解除羈絆」;二是識別成功的家庭應對技能:三是幫助老人及家人把有沖突的需求排出先後順序;四是為老人制訂行動方案。
(4)促進老人的社會融合。
促進社會接觸,設計活動方案,開展社區活動項目,促進融合。
5.處理老年特殊問題
(1)虐待和疏於照顧問題。
措施:保護老年人免受經濟方面的剝奪、提供救助性服務、發展支持性服務、改變和調整環境。
㈦ 老年人社會工作論文怎麼寫啊
學社工的嗎?
老年社會工作的研究范圍很廣的。
老年人社會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題目太大,不好寫,針對某一問題下手比較好,理清思路,網上資料很多。
㈧ 老年社會工作理論
老齡化社會
編輯
老齡化社會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達到或超過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結構模型。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是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2009年10月26日,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到來之際,中國正式啟動了一項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以積極應對持續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