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 .簡述老年人的營養需要的特點
(1)食物要全面:保持多樣化,不要偏食,五穀雜糧、畜禽蛋乳、水陸菜蔬、干鮮果品、魚貝蝦蟹、山珍海味等都要吃。
(2)飲食宜清淡:由於老年人味覺減退,因此特別喜歡吃味濃油膩和油炸的食物,但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應該節制。
(3)飲食有節:老年人胃腸道適應能力較差,應避免暴飲暴食。
(4)飯菜宜軟爛:老年人因牙齒磨損、松動或脫落,咀嚼能力降低,各種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能力差,因此應該把食物切碎煮爛,肉可以做成肉糜,蔬菜宜用嫩葉。
(6)溫度要適宜:由於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抵抗力下降,所以,不宜進過熱的食物
(7)食物要新鮮:對於已腐敗、變質的魚肉食品,已腐爛的水果,酸敗的油脂,霉變的花生、谷豆,隔夜的剩飯菜等,都不宜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或誘發癌症。
(8)要多吃果菜:老年人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
(9)水分要充足:給老年人常做些湯、羹、菜泥之類的菜吃,既補充了水分,又有利於消化。
⑵ 老年人營養需要有哪些特點
老年期營養需要
(一)熱能
由於基礎代謝下降、體力活動減少和體內脂肪組織比例增加,老年人的熱能需要量相對減少。60歲以後,應較青年時期減少20%,70歲後減少30%,RNI:60歲~組輕體力勞動,男7.94MJ/d,女7.53 MJ/d。
(二)蛋白質
老年人由於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故易出現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入量應量足質優。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2~14%為宜,RNI:70歲~組,男75g/d,女65g/d。
(三)脂肪
老年人對脂肪的消化能力差,故脂肪的攝入不宜過多,一般脂肪供熱占總熱能的20%為宜,以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
(四)碳水化物
由於老年人糖耐量低,胰島素分泌量減少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低,易發生血糖升高。因此老年人不宜食用含蔗糖高的食品,以防止血糖升高進而血脂升高。也不宜多食用水果、蜂蜜等含果糖高的食品。應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以利於增強腸蠕動,防止便秘。
(五)礦物質
1. 鈣鈣的充足對老年人十分重要。因為老年人對鈣的吸收能力下降,體力活動減少又降低了骨骼鈣的沉積,故老年人易發生鈣的負平衡,骨質疏鬆較多見。鈣的AI:50歲以上為1000mg/d;
2. 鐵因為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減退,HB含量減少,因此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我國AI;50歲以上組15mg/d。注意選擇含血紅素鐵高的食物。
3. 硒硒為抗氧化劑,老年人應注意膳食補充。
此外,微量元素鋅、銅、鉻也同樣重要。
(六)維生素
為調節體內代謝和增強抗病能力,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都應達到我國的推薦攝入量。
VE為抗氧化的重要維生素,當缺乏VE時,體內細胞可出現一種棕色的色素顆粒,成為褐色素,是細胞某些成分被氧化分解後的沉積物,隨著衰老過程在體內堆積,成為老年斑。補充VE可減少細胞內脂褐素的形成。老年人的AI為14mg/d。
充足的VC可防止老年血管硬化,使膽固醇代謝易於排出體外,增強抵抗力,因此應充分保證供應。老年人每日RNI為100mg。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⑶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及膳食特點是什麼
老年人10大健康飲食原則
老年人的飲食和營養攝取需要特別照顧,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各項營養需求,營養專家歸納出以下10項適用老年人的飲食原則,可作為安排年老父母飲食的參考。讓家裡的老年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吃出健康。
1.少量多餐。以點心補充營養
老年人由於咀嚼及吞咽能力都比較差,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東西,而且進食時間又拖得很長。為了讓老年人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營養師建議,不妨讓老年入一天分5---6餐進食,在三次正餐之間另外准備一些簡便的點心,像是低脂牛奶泡餅干(或營養麥片)、低脂牛奶燕麥片,或是豆花、豆漿加蛋,也可以將切成小塊的水果或水果泥拌酸奶食用。
2.以豆製品取代部分動物蛋白質
老年人必須限制肉類的攝取量,一部分的蛋白質來源應該以豆類及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取代。老年人的飲食內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170克質量好的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素食者要由豆類及各種堅果類(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取優質蛋白質。
3.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調
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盡量挑選質地比較軟的蔬菜,像是西紅柿、絲瓜、冬瓜、南瓜、茄子及綠葉菜的嫩葉等,切成小丁塊或是刨成細絲後再烹調。如果老人家平常以稀飯或湯面作為主食,每次可以加入1-2種蔬菜一起煮,以確保他們每天至少吃到500克的蔬菜。
4.每天吃350克水果
水果是常被老年人忽略的食物。一些質地軟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獼猴桃等都很適合老年人食用。可以把水果切成薄片或是以湯匙刮成水果泥食用。如果要打成果汁,必須注意控制分量,打汁時可以加些水稀釋。
5.補充維生素B
近年來的研究逐漸顯示,維生素B與老人易罹患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白內障、腦部功能退化(認知、記憶力)及精神健康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無論生病、服葯或是手術過後,都會造成維生素B大量流失,因此對於患病的老年人來說,需要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B。
沒有精加工的谷類及堅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所以在為老年人准備三餐時,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飯,或者也可以將少量堅果放進攪拌機里打碎成粉,加到燕麥里一起煮成燕麥粥。
6.限制油脂攝取量
老年入攝取油脂要以植物油為主,避免肥肉、動物油脂(豬油、牛油),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調食物。另外,甜點糕餅類的油脂含量也很高,盡量少讓老人家吃這一類的高脂肪零食。最好多元不飽和脂肪(如玉米油、葵花油)和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輪流換著吃,這樣比較能均衡攝取各種脂肪酸。
7.少加鹽、味精、醬油,善用其他調味方法
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時常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埋下高血壓的隱患。
可以多利用一些具有濃烈味道的蔬菜,例如香菜、香菇、洋蔥,用來炒蛋或是煮湯、煮粥。利用白醋、水果醋、檸檬汁、橙汁或是菠蘿等各種果酸味,也可以變化食物的味道。一些中葯材,尤其像氣味濃厚的當歸、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紅棗等取代鹽或醬油,豐富的味道有助勾起老年人的食慾。
8.少吃辛辣食物
雖然辛辣香料能引起食慾,但是老年人吃多了這類食物,容易造成體內水分、電解質不平衡,出現口乾舌燥、火氣大、睡不好等症狀,所以少吃為宜。
9.白天多補充水分
因為擔心尿失禁或是夜間頻繁跑廁所,不少老年人整天不大喝水。其實應該鼓勵老人在白天多喝白開水,也可泡一些花草茶(盡量不放糖)變化口味,但是要少喝含糖飲料。晚餐之後,減少攝取水分,這樣就可以避免夜間上廁所、影響睡眠了。
10.每天服用一顆復合維生素補劑
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加上又長期服葯,所以每個人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素也大不相同。讓老年人每天服用一顆復合維生素補劑是最基本且安全的強化營養方法,尤其可以補充老年人特別需要的維生素 B、抗氧化維生素c及E、維持骨質的鈣、增強免疫力的鋅等。不要擅自服用高劑量的單一補充劑,尤其是脂溶性的維生素 A、D、E等,吃得過多會累積在體內,甚至引發毒性。
在影響老年人健康長壽的諸多因素中,合理營養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專家對老年人的健康飲食提出了如下原則:
膳食結構宜葷素雜食,以素為主。
三類熱源營養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總熱能的79%,主要由米、麥及雜糧供應;脂類佔20%,以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為主;蛋白質佔10%,以每千克體重1克為宜,必須有由肉、魚、禽蛋、奶等提供的動物性蛋白質。大豆及其製品富含優質蛋白質,且含鈣豐富,應多加食用。因老年人肝、腎功能下降,不宜過食高蛋白質食物,更不宜暴飲暴食。老年人代謝機能降低,體力活動較少,每天熱能攝入以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為合適,2000千卡左右即可,以每餐八九分飽為度,七成飽為佳。
A、提倡食物粗細搭配。
因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牙齒不好,既要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證其消化吸收,又要注意主食加工不宜過精,以防止大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丟失。粗糧和果蔬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預防便秘。特別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有改善血糖、血脂代謝的作用,對預防老年人多發的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都有好處。
B、合理營養提高機體代謝能力。
充足的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可使各種代謝酶的功能加強。特別是維生素E、C和胡蘿卜素,有強抗氧化作用能消除有害的自由基,防止和減少細胞受損害,起推遲衰老作用。如油菜、蔬菜、芥菜、花菜、蘿卜、紅蘿卜、胡蘿卜、蒲公英和馬鈴薯等等。這些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鉀、各種維生素及許多礦物質。特別是香菜、薺菜和芹菜,不但能夠排氣通便、幫助消化和增強腸胃蠕動,還能夠消除胃裡的積氣和腐敗物質,是蔬菜中的三大護生菜。
在老年人的飲食中,海帶是不可以欠缺的。海帶也稱昆布,是一種深褐色的海藻植物。海帶本身的營養特豐富,不但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且還含有鈣、磷、鐵、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纖維素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老年人經常食用海帶能增加人體的腸道蠕動,有效地防治老年性便秘。海帶還可以降血壓,治療消化不良和排尿不暢,對老年人的祛病健身、延年益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花生、芝麻、核桃是老年人補腦護腦的三大營養食品。花生含有兒茶素,芝麻含有維生素E,核桃含有磷、鐵、鋅等礦物質,對於老年人的頭昏無力、記憶力衰退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而且還能減緩老年人的大腦功能衰退。
C、首選食物是牛奶、大豆及其製品。
人體的老化是從身體細胞脂質的氧化開始的,而在日常的食品中,大豆本身的營養物質是最具有抗氧化能力和作用的。所以,經常食用大豆類的食品,可以抑制細胞脂質的氧化,抵抗人體衰老。例如豆漿、豆奶、豆粉、水豆腐、臭豆腐和豆瓣醬等等。
在日常飲食營養調理不當的時候,許多老人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甚至會出現頭發早白、牙齒脫落和骨質疏鬆等現象。這是因為老年人的身體長時期地處於低膽固醇的狀態下,身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的結果。
因此,經常性地少食用一點經過較長時間煮燉後的肥肉,對老年人的身體是有益處的。也可以將肥肉煉成豬大油,每次少提取一點點,與素油一同炒菜吃最好。因為豬大油中含有一種能延長壽命的營養物質,可以預防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如果能經常買一點豬骨頭回來,經過砸碎後用水煮湯喝最好,因為骨頭湯能緩解老年人的骨質疏鬆,預防筋骨攣痛和膝脊痛,防止人體老化。
⑷ 老年人吃什麼營養品好 老人需要補充哪些營養
1、鈣的補充,身體里鈣的存在有助於骨骼的生長和修復,中老年人鈣的流失十分嚴重,易患骨質疏鬆,所以對鈣的補充那是很重要。常吃奶製品、豆類、橙子可以彌補鈣的流失。
2、鉀的補充,可以幫助中老年朋友維持血壓的正常,對肌肉、神經也有很大幫助。吃些薯類、酸奶、魚等可以補充鉀。
3、粗纖維的補充:它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消化功能,還可以防治中老年便秘、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富含粗纖維的食物有芹菜、芒果、梨、燕麥片等。
4、鎂的補充,它可以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多吃榛子、杏仁可補充對鎂的需求。
5、維生素的補充,它可以延緩視力衰退、增強免疫系統、強筋健骨等功效,以下這些食品富含多種維生素胡蘿卜、菠菜、草莓、哈密瓜、西蘭花、西紅柿、花生等等。
⑸ 老年人對飲食營養有哪些要求
由於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其營養、吸收功能以及機體代謝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因而對飲食營養也就有特殊的需要,但營養平衡仍是老年人飲食營養的關鍵。營養膳食平衡對老年人來說,一定要結合自身機體的內在環境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平衡關系,並在長期生活中產生良性反應,即建立起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的良好飲食習慣。
老年人營養平衡總的原則是熱能不高;蛋白質質量好,數量充足而不多;動物脂肪少;糖類少;維生素與礦物質充足。可以歸納為三低(低熱量、低脂肪、低糖)、一高(高蛋白)、兩充足(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要有適量食物纖維,這樣才能維持機體營養平衡。老年人每天所需熱量,以維持機體的熱能平衡為宜。老年人生活安定,體力消耗少,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支出減少,所以,對老年人就要控制能量,使能量攝入與支出保持平衡。一般認為60歲以上老年人每日熱能需要量,男性為1600~2000千卡,女性1400~1700千卡。根據營養學家的測定,老年人膳食中,糖類、脂肪、蛋白質的平衡比例,一般為5:1.5:1.2較好,即所佔比重:蛋白質為13%,脂肪為19%,碳水化合物為68%。在一日熱量分配中,早餐應占總熱量的30%,午餐應佔40%,晚餐應佔30%比較適宜。如果營養不足,熱量過低,可導致消瘦,降低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如果膳食熱量供給高於機體熱能消耗,就會出現體重增加,身體肥胖,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膽結石、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等。
老年人應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老年人體內的蛋白質常處於消耗大於合成,體內蛋白質的代謝以分解為主,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利用差,因此,要求供給的蛋白質應能維持氮平衡及滿足機體修補組織的消耗。一般老年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l~1.l克蛋白質,約60~80克,即能滿足需要。但由於老年人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所提高,因此,要求有一部分生理價值較高的優質蛋白,主要從動物蛋白質(肉、魚、蛋、奶)和豆類中攝取,並注意食物多品種搭配,以提高蛋白質互補作用。
由於老年人對脂肪的代謝減退,且活動量少,因此應減少脂肪的攝取量,脂肪能量占總能量的20%~25%為宜,一般攝入30~40克脂肪即可滿足,而且宜吃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動物油雖也是維持機體健康的重要營養物質之一,但過多的食用,對老年人健康不利。植物油中,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其單價不飽和脂肪酸、多價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含量接近,長期食用對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無明顯影響。植物油中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芝麻油、向日葵籽油等含較多的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不少研究成果表明,這些植物油可增加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影響膽固醇在體內重新分布,有降血膽固醇、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所以,老年人最好食用上述植物油。老年人所需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應保持適當比例,一般以1.25:1為宜。老年人要適當控制含膽固醇高食物的攝入,一般每日膽固醇攝取量宜為300毫克。老年人應低糖。糖類是人體主要供熱營養素。膳食中宜採用多糖類,如日常主食中的大米、麵粉、豆類、薯類等食物中都含有糖,少用單糖,防止因糖攝入量超過平衡點。老年人每天主食控制在300~350克,基本上就可滿足機體的需要。不宜過多吃糖類及甜食,這不僅是因為老年人糖耐量差,而且由於老年人胰腺功能減退,糖類過多會增加胰腺負擔,誘發糖尿病。另外,因為糖使肝臟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易引起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特別是蔗糖、果糖在機體內比葡萄糖更容易變成脂肪。因此,吃糖過多,不僅容易肥胖,還會使動脈硬化。
老年人還要攝入充足的維生素。一般來講,老年人最易缺乏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液中維生素B6含量愈來愈少,維生素C貯藏量比青年人也少,尤以吸煙、嗜酒者更易缺乏維生素C。因此老年人要有意識地補充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老年人還要保證有足夠無機鹽的攝入。老年人最易缺乏的無機鹽類主要是鈣和鐵。進入老年後,由於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減弱,飲食量逐漸減少,腸吸收鈣的能力下降,加上老年人肝、腎功能衰退或發生病變,戶外陽光照射少,機體合成維生素D的功能低下,因而老年人容易缺鈣。根據我國營養學會修訂的推薦量,老年人每日對鈣的攝入量應為800毫克,更年期及更年期以後的婦女每天應攝入1200~1500毫克,65歲以上婦女每天為1500毫克。補鈣主要靠食物,含鈣較為豐富的食物主要以牛奶和乳製品含鈣量高,質量好,吸收率高,其次是各種豆製品和新鮮蔬菜,特別是綠色蔬菜鈣的含量較高,還有小蝦皮、帶魚、骨頭湯等。另外,老年人常出現缺鐵性貧血,主要是老年人造血功能衰退,血紅蛋白含量降低,以及從膳食中攝入的鐵不足或吸收不良所致,所以,老年人應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以及增加維生素和適量動物性食物的攝取,以利鐵的吸收。
老年人還要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取。微量元素缺乏對老年人健康影響較大。目前認為老年人味覺下降、嗅覺減退和視力不足均與缺鋅有關;銅元素缺乏容易導致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貧血;硒的缺乏可導致癌症,有致癌作用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容易在缺鉬的土壤里生長的農作物中聚積;鉻攝入量不足,就會導致糖耐量降低,血糖異常升高,人體內含鉻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老年人易缺鉻,應注意補充。
老年人還應補充適量的食物纖維。因為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分泌液減少,最易發生便秘。如果膳食中保持適量的食物纖維,可刺激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糞便排出,預防老年性便秘。此外還可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的發生,但也不宜攝取過多。
⑹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及膳食特點是什麼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及膳食特點:總的來說,老年人科學飲食特點是營養既應全面,又要合理,還要注意食物質量和飲食衛生習慣。具體說,有以下幾點:
(1)食物要全面:保持多樣化,不要偏食,五穀雜糧、畜禽蛋乳、水陸菜蔬、干鮮果品、魚貝蝦蟹、山珍海味等都要吃。不要因為有高血壓、冠心病,就「談葷色變」,患這兩種病的老人,瘦肉、牛奶可以吃,豆類更宜多吃。否則會因營養不良而身體消瘦,抵抗力減退,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
(2)飲食宜清淡:由於老年人味覺減退,因此特別喜歡吃味濃油膩和油炸的食物,但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應該節制。中醫認為,過食肥甘厚味,容易助濕生痰,甚至化熱為毒,所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以谷為養,果菜為充,肉類益之,既可滿足各種營養素的供應,又可保持大便通暢。但清淡不等於吃素。
(3)飲食有節:老年人胃腸道適應能力較差,應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使運化功能失常,氣血郁滯,食物腐敗,從而引起腹脹、泄瀉、噯氣等症狀,甚至因發生急性胃擴張或誘發心肌梗塞而死亡。曾有一高齡老人,當他152歲時,因飲食過度而死,他的屍體曾被著名的解剖生理學家哈維氏所解剖,發現他的各器官的衰老現象還不明顯,如不暴食還不致死亡。
(4)飯菜宜軟爛:老年人因牙齒磨損、松動或脫落,咀嚼能力降低,各種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能力差,因此應該把食物切碎煮爛,肉可以做成肉糜,蔬菜宜用嫩葉。烹調多採用燜、燉、蒸、氽等方法,少用煎炸油膩食品及刺激性調味品。同時還要注意葷素搭配,干稀相得,色香味俱好,以增進食慾,促進消化。
(5)要少食多餐:老年人肝臟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儲備較少,對低血糖耐受力較差,容易感到飢餓和頭暈。因此,在睡前、起床後或二餐間老年人可適當吃少許食物作為點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間不吃零食,特別是甜食,以免影響食慾,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6)溫度要適宜:由於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抵抗力下降,所以,不宜進過熱的食物,據認為進食過熱飲食,是引起食道癌的原因之一。相反,進過冷飲食,容易損傷胃氣,所謂「生冷傷脾,硬物難化」是有道理的。
(7)食物要新鮮:對於已腐敗、變質的魚肉食品,已腐爛的水果,酸敗的油脂,霉變的花生、谷豆,隔夜的剩飯菜等,都不宜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或誘發癌症。
(8)要多吃果菜:老年人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其中果膠和纖維素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它可防止糞便在腸內滯留,對預防便秘和腸道腫瘤的發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老年人吃海帶、紫菜等海生植物食品,對防止動脈硬化,減少腦血管疾病發生意外有一定的作用。
(9)水分要充足:給老年人常做些湯、羹、菜泥之類的菜吃,既補充了水分,又有利於消化。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種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謝功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營養狀況,如牙齒脫落、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道蠕動緩慢,使機體營養成分吸收利用下降。如何加強老年保健、延緩衰老進程、防治各種老年常見病,達到健康長壽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已成為醫學界大力研究的重要課題。老年營養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營養有助於延緩衰老,而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紊亂則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進程。因此,從營養學的角度探討衰老的機制和生理變化,研究老年期的營養需要及合理膳食十分重要。
老年人的生理代謝特點
1 、代謝功能降低
一是基礎代謝降低。與中年人相比大約降低15%~20%。這與代謝速率減慢、代謝量減少有關。二是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合成與分解代謝失去平衡,引起細胞功能下降。
2 、機體成分改變
體內脂肪組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脂肪以外的組織(lean body mass)則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細胞量下降。突出表現為肌肉組織的重量減少而出現肌肉萎縮。
二是體水分減少。主要為細胞內液減少。
三是骨組織礦物質減少。尤其是鈣減少,因而出現骨密度降低。骨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骨骼內骨組織的重量,正常人在成年後骨量仍可增加,至30~35歲時骨密度達到峰值,隨後逐漸下降,至70歲時可降低20%~30%。因此老年人易發生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症及骨折。
3 、器官功能改變
一是消化系統。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量減少,致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影響。胃擴張能力減弱,腸蠕動及排空速度減慢,易發生便秘。多數老人牙齒脫落而影響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二是心臟功能降低。心率減慢,心搏輸出量減少,血管逐漸硬化。
三是腦功能、腎功能及肝代謝能力均隨年齡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腦細胞及腎細胞數量較青年大為減少,腎單位再生力下降,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糖耐量下降。
老年人的營養需要
1 、蛋白質
老年人體內的分解代謝增加,合成代謝減少,所以老年人要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至少應當和成年期吃得一樣多,每天每公斤體重為1.0~1.2g蛋白質,到70歲以後可適當減少。蛋白質代謝後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已經減弱,清除這些毒物的能力較差,如果蛋白質吃得太多,其代謝後的有毒產物不能及時排出,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一般來說,老年人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占飲食總熱量的10%~15%。
2 、脂肪
應占飲食總量的15%,其中飽和脂肪酸佔0~10%,不飽和脂肪酸3%~7%。老年人胰脂肪酶分泌減少,對脂肪的消化能力減弱,所以應當少吃一些脂肪,適量吃一些植物油。
3 、熱能
由於基礎代謝下降、體力活動減少和體內脂肪組織比例增加,使老年期對熱能的需要量相對減少,因此每日膳食總熱能的攝入量應適當降低,以免過剩的熱能轉變為脂肪貯存體內而引起肥胖。熱能攝入量應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61歲後應較青年時期減少20%,70歲以後減少30%。一般而言,每日熱能攝入6.72~8.4MJ(1600~2000kcal)即可滿足需要,體重55kg每日只需攝入熱能5.88~7.65MJ(1400~1800kcal)。
4 、糖類
由於老年人糖耐量低、胰島素分泌減少且對血糖的調節作用減弱,易發生血糖增高。有報告認為蔗糖攝入多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發病率有關,因此老年人不宜食含蔗糖高的食品;過多的糖在體內還可轉變為脂肪,並使血脂增高。但是,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體內轉化成脂肪,是老年人理想的糖源。
5、 礦物質
礦物質在體內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不僅是構成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還可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滲透壓,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構成體內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如血紅蛋白、甲狀腺素等。
(1)鈣。老年人對鈣的吸收率一般在20%以下。鈣的攝入不足易使老年人出現鈣的負平衡,體力活動的減少又可降低鈣在骨骼中的沉積,以致骨質疏鬆症及骨頸骨折比較多見。因此,鈣的充足供應十分重要,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膳食鈣的供給量為800mg即可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2)鐵。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減退,血紅蛋白含量減少,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因此鐵的攝入量也需充足,我國營養學會推薦老年人膳食鐵的供給量為每日12mg。
此外,微量元素鋅、銅、鉻每日膳食中也需要有一定的供給量以滿足機體需要。
6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和調節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人體對維生素的生理需要量雖然很少,但大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不能大量在組織中貯存,因此必須經常由食物供給。老年人由於體內代謝和免疫功能降低,對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應充足,以促進代謝平衡及抗病能力。
(1)維生素A。老年人由於食量減少,生理功能減退,易出現維生素A缺乏。膳食中維生素A的推薦供給量為每日800μg。
(2)維生素D。老年人因戶外活動減少,由皮膚形成的維生素D量降低,加之肝、腎功能衰退致使通過肝、腎轉化為1,25(OH)2D3的活性形式減少,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故每日維生素D的攝入量應達到10μg(400IU)。
此外,每日維生素E的最大攝入量以不超過400mg為宜;每日硫胺素、核黃素的膳食推薦量為1.3mg;每日抗壞血酸的膳食推薦量為100mg。
7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起到預防老年性便秘的作用;能改善腸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纖維對血糖、血脂代謝都起著改善作用,這些功能對老年人特別有益。隨著年齡的增長,非傳染性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發病率明顯增加,膳食纖維還有利於這些疾病的預防。粗糧中及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老年人應注意加強這方麵食品的攝入。老年人的膳食指南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有一定的特點,其基礎代謝降低、活動量減少,所需要的總熱量比成年人減少。每一個老年人對營養的需求,因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工作性質及個體差異(體重、疾病、性別等)的不同而不同。然而,總的要求是:力爭營養素全面而平衡,充足而合理,講究科學的營養,使自己大致符合標准體重的需求。
在老年人的營養要素中,尤其應該值得重視的是,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特別是優質蛋白質在食物中的比例,一般達到所需蛋白質總量的一半為好,超量的蛋白質則會損害腎臟。
我國絕大多數人仍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應該逐漸改變食譜結構,適當增加豆類及動物性食物。老年人本來應該減少糖類飲食,但是不少人不敢進食動物脂肪,造成糖類飲食大大增加,這樣會出現高脂血症,同樣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還可能誘發糖尿病。要有足量的含有鈣和纖維素的食品,而鈉鹽的含量偏低為好,淡味飲食有利,每日含鈉鹽量應該在5g以下。進食粗糧已為當代老年人的一種時髦,粗細搭配可以提高營養價值,容易消化及咀嚼的食品更是老年人的祈求。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於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過精,應強調粗細搭配。一方面主食中應有粗糧細糧搭配,粗糧如燕麥、玉米所含膳食纖維較大米、小麥為多;另一方麵食物加工不宜過精,谷類加工過精會使大量膳食纖維丟失,並將穀粒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丟失。
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E是抗氧化維生素,在人體抗氧化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險增加,故從膳食中攝入足夠量抗氧化營養素十分必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鉻對維持正常糖代謝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