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的話題

老年人的話題

發布時間:2020-11-29 05:45:21

❶ 和老人聊天有什麼話題

主要關心老人衣食住行,然後老人有許多經典往事可以分享,多從他們生活那個年代的角度去溝通。

❷ 給老年人聊天講話應該找什麼話題

老年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和寂寞。正因為如此,主動地關心、同情老年人,並與之認真地交談,使他們得以排除寂寞,獲得精神上的安慰,便成為後輩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事實上同老年人交談,對於我們自己也是很有裨益的。

多數老年人都喜歡緬懷往事。如果你能引發他們談談他光輝的一頁,這對於他們實在是一件最快樂、最得意的事情,而對於你,藉以了解一個歷史的片斷,熟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又何嘗不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在老人漫長的歲月中能保持極為深刻印象的事情,總是那些最激動人心最令人感興趣的事情。

有些老年人,最喜歡向青年人談他對當前社會各種事情的看法,而在他談這些看法時,每每拿他知道的過去的事情作對比,那麼,你去同他交談,想引出一個他願意談的話題,就決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年輕時的裝飾,他讀書的第一所學校,他印象中的最好的一部電影,或那時的交通、娛樂、物價、奇聞等等。歡樂的、痛苦的、可笑的、嚴峻的、或炫耀,或悔恨,或憤慨,或遺憾――一旦打開老年人的回憶的閘門,我們只怕他說個沒完沒了的。

同老年人談話時,你應該以他為主,你只要在一旁靜聽就行。要時時表現出你的情緒為他生動的講述所感染;你自然在常常表現出你對他們提出的某些觀點的贊同,而當你有不理解或者不同意他觀點的時候,也不妨偶爾向他一兩個問題,表示你的疑惑、不解。要記住,你是在同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你在尊敬他的同時,卻不要把他當成一座神來侍奉。你在老人面前要表現出過度的虔誠,反而會使他覺得得你的虛假。

老年人大都重聽,同他們談話,要適當加大音量和放慢速度,但切不可完全地把他當成一個聾啞人,你不能表現出對他的憐憫,同他談話,更不能帶有譏誚的神氣,那是讓他們絕對忍受不了的。

也許是老年人很難找到一個樂於同他交談的對象的緣故,當他得到了一個你這樣高興同他談話的對象時,他很可能死死抓住你不放,不讓你離開他的身邊,有時甚至當你起身告辭時,他還要拉你坐下或招呼你過來,繼續與你交談。一般情況下,聽老年人講話是不能表現出厭煩情緒的,你不能隨便找個借口或作個暗示藉以離開他。即使他把已對你說過兩次的故事第三次又同你講起,你也應耐心傾聽。難道就這樣永遠地呆在他的身邊,無休無止地聽他談一去嗎?你要抓住時機!在他講完一個故事或者很明顯地說完了一段話時,你應立即起身告退,千萬不遲疑,你稍一猶豫,他也放許又開始了另一個故事,那麼你只好再坐上半個小時。

❸ 老人最關注的話題

老年人理財:一個需要關注的現實話題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股票債券市場的不斷擴容及銀行、保險業的日益拓展,理財這個概念才正走近越來越多的人們,老年理財也成為一種時尚。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人一般不再以通常的勞動形式直接創造財富,或者創造財富的機會相比其他人群越來越少,他們最主要的生財之道就是理財,就是用手中的錢再去生錢。老年人渴望通過理財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以解晚年的後顧之憂。其實,老年理財不僅對老年人有好處,對於國家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不能忽視老年人手中錢的作用,應該積極地引導、幫助他們理好財、發好財。 老年人理財:錢從哪裡來 我國老年人手裡有多少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有多少老年人有錢,似乎也不好回答。一項調查表明,我國老年人生活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子女親屬供養佔57.1%;老年人自己勞動收入佔25%;領取養老金佔15.6%。我國目前有3300多萬退休人員,他們都有退休金收入。而對一些相對低齡高文化、有技能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在退休金外還有一份勞動收入;就是一般的老人,他們過去出於養老的考慮,通過節衣縮食,手裡多少都有一些儲蓄。對大多數老人來說,手裡捏著的往往都是死錢,也許是幾十年的計劃經濟使他們缺乏將死錢變活錢的意識,理財對他們來說還是一種很陌生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年人不是無財可理,關鍵是有沒有意識去理,有沒有好辦法去理,理財能不能發財。 老年人理財的優勢:積蓄+經驗+謹慎+節儉 現年71歲的美國老人沃倫·巴菲特,在不久前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出的2001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以323億美元凈資產名列第二。 巴菲特一生沒做過任何生產性企業,一直都在名副其實地理財。他從11歲開始購買股票,後來又介入證券經紀,幾十年下來,成了富可敵國的金融巨頭。進入老年的巴菲特滾起雪球來更是得心應手,1992年,62歲的巴菲特以22億美元的凈資產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9位,但僅僅過了一年,他的凈資產就達到42億美元,幾乎翻一番,排名也一躍升至第2位。而從1992到2001年,他的凈資產又翻滾了近15倍。 巴菲特晚年理財的巨大成功,除了得益於超人的天賦,多年的經驗積累,還在於他一貫保持頭腦清醒和謹慎從事的好習慣。他是一個金融投資家,卻不是投機家。他以長線投資著稱,從不幻想一夜暴富。他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對陌生的領域哪怕利誘再大也決不涉足。前兩年,網路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眾多風險投資家涉足其間,一個個賺得缽滿盆滿,有許多人建議巴菲特也介入,巴菲特不肯,理由是他不了解這一領域,人們紛紛譏笑他保守。結果去年開始,網路概念股全面崩盤,那些一夜暴富的網路投機家的財富大幅縮水,而巴菲特的財富卻直線上升。這時,人們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老謀深算和先見之明了。 巴菲特的另一大長處是節儉。他在生活方面表現得實在不像是一個身價數百億的超級富豪。自己開車,衣服總是穿破為止;最喜歡的運動不是高爾夫,而是橋牌;最喜歡吃的食品不是魚籽醬,而是玉米花;最喜歡喝的不是XO之類名酒,而是百事可樂。 資本(積蓄)+經驗+謹慎+節儉——巴菲特的這些優勢可以說是大多數老年人共有的優勢。巴菲特理財獲得了成功,其他老年人也一樣可以成功,只不過是大小有別罷了

❹ 跟老人該聊些什麼話題好

一般的老人都喜歡回憶曾經的事情,,你和你姥爺聊天時可以跟他聊聊他小時候或者年輕時候的故事!!我還沒見過有老人不喜歡給年輕人聊以前的事的!!

❺ 社會的老年人多孤獨的話題

當子女離家,父母究竟有多麼孤獨?中央電視台的一則公益廣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桌子豐盛的飯菜,一陣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老人拿起電話,熱熱鬧鬧的電話那頭,子女們以各種理由宣告「今天不回家」。老人臉上的表情慢慢從希望變為失望,放下電話,發出一聲無奈的嘆息:「都忙,忙。忙點好啊!」夜深人靜時,電視已剩一片雪花,老人拉緊身上的毛毯禦寒,寬大的沙發越發顯出她身影的孤單與瘦小。這時,一個深沉的畫外音提醒著天下兒女們:「別讓你的父母感到孤獨,常回家看看。」
一名年輕人曾在看過這一廣告後,在網路上感慨:原來,老了是這么可憐的一件事。
在快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中,不僅老人的生活、醫療需要保障,他們的精神狀態同樣需要受到重視。一項針對近1.4萬名城市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四成人都有孤獨、壓抑、心事無處訴說之感。盡管今年6月26日,「常回家看看」作為精神慰藉條款,已經被寫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然而,「別讓父母感到孤獨」,需要來自社會與子女更多的親情與關愛。
誰來陪陪家中的父母
趙本山的春晚小品《鍾點工》,講述了一個老人孤獨寂寞、兒子花錢找來一個陪聊老太太的故事。宋丹丹那句「再嘮十塊錢」讓觀眾捧腹大笑,同時也讓人對空巢老人的處境一陣心酸。近日,在重慶卻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鍾點工》。
在重慶市渝中區某大廈邊的一個廣告欄里,貼著這樣一則信息:「勤儉懂事、黑發黃皮膚的單身女性,空巢老人蝸居合住,0租金。非誠勿擾,互相關照……」不大的紙面上,黑色字跡工整而遒勁。貼出這張廣告的老人姓吳,今年已經74歲。當被問及為何張貼這樣一則信息時,老人坦言,獨自一人生活多年,因為患有糖尿病,擔心夜間突然發病沒人照料,不得已才想用「0租金出租」的方法,找個人陪陪自己。
家住遼寧省朝陽市的李奶奶和他有著同樣的寂寞。今年76歲的李奶奶已經獨居生活6年多,3個子女在北京、廣州生活。她告訴記者,自己「像窩在鴿子籠里一樣」,平常很少出門,在家每天做兩頓面條。平時子女經常給她錢,寄來的食物總也吃不完,不受餓也挨不著凍,只是「無盡的寂寞難以打發」。「最盼望過年,像小孩子一樣了。」她苦笑道,只有過年時孩子們才能回來看看她,但一過初五,「他們就要回去工作了,又剩下我一個人」,剛剛「熱乎」起來的心窩又復歸寂寞。
「空巢」,原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已被引申為子女離家後的家庭空寂。伴隨著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國越來越多的子女不得不離開父母,遠赴他鄉工作定居,無形中造就了一個龐大的留守空巢老人群體。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城鄉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而且空巢化還在持續,「十二五」末期,全國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因為不堪孤獨,空巢老人時常伴隨著各種心理問題。
相比空巢老人還能盼來子女「歸巢」團聚,另一部分老人則凄慘更多,他們只能在思念中孤單走完生命最後一程。家住北京市的李先生今年64歲,按說正是抱上孫子孫女、三代同堂的幸福時光。然而,一場車禍奪走了兒子的生命,也讓他一輩子的幸福成為泡影。退休後,夫婦倆整日在房間對著兒子的照片發呆,幾乎斷絕了和以前生活圈子的來往。李先生說,中國老百姓活著就為了孩子,他們這個年紀的人,沒有孩子就什麼都沒有了。有時為了散心,他們會去附近公園,從朝陽升起一直坐到夕陽西下,看到跟兒子年紀相仿的青年人帶著孩子戲耍,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掉。
中老年時失去唯一的子嗣,成為孤立無助的失獨老人。這樣的家庭,正悄然無息地增加著。衛生部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50歲以上失獨群體日益龐大,每年新增7.6萬個,全國失獨家庭已經超百萬個,這意味著將近200萬父母只能獨自生活。
「孤獨寂寞是一把利劍,直插老人胸口」
今年1月8日,旅順口區一家醫院內,一名老人跳樓自殺;4月19日,中山區南山街某小區,一名老人從7樓墜下身亡;6月9日,沙河口區某街道,一老人因有解不開的煩惱,選擇跳樓結束生命;6月24日,甘井子區辛吉街,一名60多歲的老人爬上樓道的窗戶,墜下身亡……
這一幕幕僅是今年來發生在遼寧省大連市的慘劇,事實上,有關老人自殺的報道在全國各地都屢見不鮮。這些老人的離去讓親人垂淚,讓熟人震驚。很多人覺得,老人選擇自殺是因為不堪疾病的折磨,殊不知,孤獨才是其背後真正的推手。
「孤獨寂寞,恰如一把利劍直插老人的胸口。長期如此,太多負面情緒的積累,會造成他們的抑鬱傾向,嚴重時就選擇了結束生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對此十分痛心。她告訴記者,人的社會關系有「三圈」,最外圈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對個人情感起不到太多作用;中間圈是工作的同事,最內圈則是直系家屬。老人退休後最主要失去中間圈,這時需要家人圈來彌補,但如果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就是「三圈」的全部缺失。在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萍看來,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安全感都會缺失,造成負面情緒增加,而空巢恰恰促進了這種情緒的增長。
中國老年心理關愛研究中心曾調查了江蘇南京400戶無子女或獨居的60歲以上老人,發現他們心理健康狀況堪憂:52.5%的人「感到自己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的發展」,49%的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58%的人「感到很孤獨」,36.8%的人「覺得活著沒意思」。
「缺少精神慰藉將成為困擾我國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之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說,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獨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空虛感。西北大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研究院韓養民教授認為,對子女的無私疼愛讓獨守空房的老人很難承受他們離開後的巨大心理落差。生病或出意外時,得不到照顧的空巢老人常產生被遺棄的感覺以及自悲自憐的情緒。
此外,長期的孤單寂寞還會讓老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多,同時社會功能更加缺失,造成自閉,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美國加州大學對1600名60歲以上老人的追蹤調查發現,經常感到孤獨的老人,壽命會減少6年。「老人本身往往認識不到自己情緒方面的障礙,或認為並不光彩,怕給兒女們找麻煩而諱疾忌醫,這樣更容易耽誤病情,延誤治療。」李娟說。
一個電話、一句問候,時時傳牽掛
生活在北京朝陽區呼家樓附近的李奶奶,每天晚上都會走10多分鍾,去附近京客隆超市門口,與十幾名老人一起「擁擠」在馬路邊一塊狹小的空地上跳舞。如今,這樣的情景隱藏在城市各個角落,老人們的活動場所少得可憐。「要給老人多建些活動場所,讓他們走出家門。社區也要組織老人多參加活動,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李娟表示。
今年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條款寫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應當經常看看或者問候老年人。」事實上,崇尚「百善孝為先」的中國,絕大部分子女並非不孝,只是社會發展及帶來的激烈競爭令他們不能常陪在父母身邊,加深了老人的孤獨感。
對此,楊萍認為,離家的孩子能做的就是經常與父母聯系,進行有效溝通。可以每天打個電話,1分鍾就夠,聊一些讓老人開心的話題,哪怕就告訴他們「我挺好」。另外,不要以為多給老人買東西,就是把老人掛在心上了。「要在精神上多關注,聽他們講講心裡話。人上了年紀,總會有許多感慨,不要嫌父母嘮叨,他們會因為你重視他們、重視家庭而對晚年生活充滿希望。」
最後,老人們也要學會自我排解,正確看待子女「離巢」,不必為此感到悲傷。子女成年以後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老人要學會逐漸轉變以子女為中心的思維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悅。老年人過得健康、輕松,是給子女最大的心理安慰。
輔助延伸資料: http://tieba..com/p/3444774075

❻ 老年人和中年人喜歡什麼樣的話題

跟老人溝通首先要懂禮貌,整個人要沉穩,老年人不喜歡多動漂浮不定的類型,順著老年人的話題說下去,這樣老年人基本上應該是會喜歡你的。
滿意請採納

❼ 老年人對什麼話題比較感興趣

他關心的人的事情,最好是讓人開心的事情,子女的什麼事
聊他們喜歡的話題,只內要陪著他們他們就很開心了容,
老人最怕的是孤獨,好像有混吃等死的感覺,
所以一定要有時間就陪著他們,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性,離開自己你們就會很失落傷心等等...
希望能幫到你

❽ 跟老人談什麼話題最合適

老年人有以下幾種情況。 1。懷疑一切型。他飽經風霜,對一切事物都是持懷疑態度的,所以你的說法,講解,他很可能根本不信,認為是一堆垃圾。對這樣的客戶要有耐心,或者乾脆放棄,有時候放棄也是增加成功的機率啊。 2。比較容易上當型。看看報紙,電視,好多上當都的老年人,以上那一型也從這型中吸取了很多的教訓的。現在這一型的老年人不多了,重點攻擊對象! 3。不給你機會型。「阿姨,我問個事兒!」他或她不等你問。「我不是本地人,不知道,不知道!」碰到這樣的,對自己的信心很有打擊。多見在小區公園內健身的老人,人家身體還是不錯的,所以對推銷的人不太感冒,也不想費話。哦,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就是因為身體不好,才來鍛煉的。 4。小心翼翼型。你說你的,我也聽了,但也不說試用,也不說買。這樣的可以留個名片。潛在的客戶哦。 建議你先到居委會拜訪,那一代人的責任心很強,非常的強的,先會把你問個明明白白的。主要怕你是騙子。你可以先從這些阿姨身上下手,如果可能的話,留一個機器給他們試用,當然,要保護好自己的利益,確保機器還能拿回來哦。 如果用得好的話,她們會向老姐妹們推薦的。多留些名片和產品介紹,你一定要建議公司,產品介紹用詞越簡單越好,字越大越好,紙質一定要好,可以增加成功率。名片也要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寫清楚,寫上QQ和郵箱,他們也有兒女的,也許會用QQ和你聯系,當然,有些老年人自己也有QQ的。 或者,你找個托,可以是你的舅母,你在一個人多的地方,向她介紹這個產品,並且讓她試用。會有人向你圍過來問的。此計慎用,目前消費者識別此伎倆的水平很高,你要是拿個電瓶來,不太真。 每天寫工作日誌,把你今天做了什麼事兒寫下來,溫故可以知新。即使有一天你轉行了,這個習慣真的很好。 /xs天生一伴 2008-04-14 15:16 老人長輩,我們先要尊重他們,對於他們談話,我們要認真地聽,不能不耐煩,不禮貌的舉動,畢竟老一輩人生活經驗和見識都比我們豐富,有很多地方可以提供我們學習 最後,祝您健康快樂,熱心為您回答,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請5星採納,謝謝

❾ 老年人的話題

你多大

❿ 老年人一般對哪些話題感興趣

1、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成就
2、自己孫子
3、自己的風光往事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的話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最高境界是什麼 瀏覽:448
50歲全國 瀏覽:718
老年人都檢查項目 瀏覽:570
安徽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瀏覽:374
送母親去養老院小視頻 瀏覽:213
八十年代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356
居家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264
預備黨員政審父母離異怎麼辦 瀏覽:155
口腔醫院體檢哪個好 瀏覽:127
貴陽市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年齡 瀏覽:393
老年人全身出現紅點怎麼回事 瀏覽:425
學雷鋒日敬老院 瀏覽:405
長壽區新城在哪裡 瀏覽:539
如何克服父母急躁情緒 瀏覽:227
老人家經常夢到死人解夢 瀏覽:592
大型養老院怎麼收費 瀏覽:977
仙桃市退休金調整最新消息 瀏覽:803
60歲老人家肋骨5根斷了 瀏覽:817
歙縣75的老人退休金多少錢 瀏覽:8
50歲發型大全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