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高血壓病的特點有哪些
老年高血壓患者近些作來有上升趨勢、老年高血壓病作為高血壓病的一種特殊類型,達引起廣泛
重視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腦卒中的危險性是正常血壓者的32倍。
老年高血壓有哪些特點呢?
1)血壓波動大
老年商血壓無論是收編壓、舒張壓與脈)差較年輕患者均有較大的波動,不僅在長時期閃波動明
顯,在-天中的波動也大於年輕患者。
(2)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在老年人1較為常見,其發生與壓力感受器調節血壓的功能減弱有關。
(3)假性高血壓
老年人由於動脈硬化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這類高血壓患者對抗高血壓葯物的耐受較差,更易
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和嚴重的並發症。同時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速度不應太快,也不應降得太低。
(4)B受體敏感性及交感活性降低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率加快,用 受體阻滯葯治療,其誠慢心率與降低血壓等效應均減弱。
❷ 中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有什麼特點
中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特點是,收縮壓150以上,而舒張壓則在90以下,脈壓差超版過70mmHg。這種情況過去常認為權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把它當回事。目前已證實,上述認識是錯誤的。脈壓是反應動脈內皮損傷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其原因是動脈硬化、纖維化程度加重,血管彈性降低。專家們告誡,脈壓增大是並發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脈壓差越大危險越多。因此,要堅持綜合治療,且要有耐心。由於動脈血管內皮的受損,不易很快恢復。一般說,經過一段時間服葯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彈性,降低收縮壓,減少脈壓差。最近研究提出,必要時可使用某些非降壓葯。如硝酸酯類、他汀類(調脂葯)、葉酸、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能有效提高血管彈性,縮小脈壓差。具體如何搭配需要醫生指導。
❸ 患者男68歲高血壓診斷為高血壓則其代表的老年人高血壓最主要的特點是
造成老年人高血壓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血管老化,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致使血管血流不暢。出現阻力使血壓升高。二是血脂高,血粘稠造成血管血流速減慢致使血壓升高。
❹ 什麼是老年高血壓
一、定義1999年WHO/ISH建議:①正常人動脈血壓的理想值<120/80mmHg。②正常血壓<130/85mmHg(18.4/11.3kPa)。③正常血壓高限130~139/85~89mmHg;④成人高血壓≥140/90mmHg(18.6/12.0kPa)。老年高血壓患者中,一部分患者是由老年期前的各種高血壓延續而來。除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外,隨增齡血壓逐漸上升的現象,稱為老年性高血壓。主要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其彈性降低,管壁纖維增生,血管硬化導致。其標准為:65歲以上的人群中,血壓持續或3次非同日血壓測量SBP≥140mmHg(18.6kPa)或DBP≥90mmHg(12.0kPa)。若SBP≥140mmHg,DBP<90mmHg,則診斷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
二、臨床特點老年高血壓患者有如下特點:
(1)收縮壓升高明顯,舒張期血壓升高較慢,導致脈壓差加大,如主動脈明顯硬化,舒張期則無明顯增高。
(2)血壓隨體位變動而變化。由於血管硬化,對張力和壓力變動的調節能力減弱所致。
(3)血壓隨季節、晝夜變化。部分老年人的血壓在夏季較低,而冬季較高或晝夜之間變化明顯。收縮壓的變動范圍可達5.3kPa(40mmHg)以上,舒張壓的變動范圍可達2.6kPa(20mmHg)。
(4)容易發生合並症。老年高血壓的發病基礎是動脈硬化,而收縮壓的增加又會加重和加速動脈硬化。腦血管和心血管的硬化為最嚴重的伴隨症。收縮壓使腦血管和心血管意外的發生率明顯升高。經大量臨床分析證實,有高血壓比無高血壓病史的冠心病死亡率高2.3~5.0倍。在血壓測量值增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人實際血壓並不高。這主要是因其肱動脈硬化,袖帶不能正常壓迫而致。這種假象稱之為假性高血壓。此現象亦有隨年齡增加之趨勢,不能貿然降壓。
三、發病率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壓的患者已逾5億,我國有高血壓患者約9000餘萬。每年新發患者數約300餘萬。在美國約有5800萬例高血壓患者,黑人高血壓占該人種成年人的38%,白人中則有29%的成人有高血壓。在80歲以前隨年齡增大而單獨收縮壓增高的發病率較高,有關患病率的資料主要來自大規模的篩選,全部高血壓患者中85%~90%為原發性高血壓。腎實質病變引起的高血壓佔5%~10%,而可能治癒的疾病所導致的高血壓只佔1%~2%。我國大規模的老年人高血壓調查資料較少。1991年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95萬人口普查顯示(按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為診斷標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男性為38.5%,女性42.1%.合計為40.4%。以SDP≥160mmHg,DBP<90ramHg為診斷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診斷標准,我國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為1.25%,其中老年患者佔86.6%;以DBP<95mmHg時,我國60歲以上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0.24%(男7.92%,女12.33%)。據此推算,我國老年ISH約1000萬人。各國居民的調查資料顯示,高血壓患病率有明顯的隨年齡麗增高的趨勢。四、發病機制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內的多種變化會對老年人高血壓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一)血管的老化1.動脈彈性降低、硬化及相應的功能改變(1)隨年齡增大,血管的彈力纖維逐漸變得硬而脆,容易折裂,使動脈的彈性減弱,血管的擴張能力降低,而外周阻力則趨於變大。如20~40歲時,外周阻力為132.3±6.2kPa,60~70歲為207.5±12.2kPa。由於血管阻力的增加,脈搏波前進的速度則加快。幼年時主動脈波速度平均為4.1m/s,65歲的老人其脈搏速度為10.5m/s,相應的切變應力(shear stress)也增加,從而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和能量的消耗。
(2)主動脈內膜隨年齡增加而變厚,40歲時內膜厚度約為0.25mm,70歲時可達0.5mm。血管內膜的增厚使得血管彈性降低。當心臟收縮時,血管順應性較差,使動脈內收縮壓明顯升高。而心臟舒張時,同樣由於血管彈性不良,可造成血壓偏低,因而呈現臨床上脈壓差大的特點。舒張壓低帶來的直接危害是臟器供血不良,可導致臟器功能的減退。
2.靜脈的張力和彈性降低由於靜脈的老化,血流回心的動力亦有減弱。老年人則表現為動脈血壓升高的同時,靜脈壓反而下降。靜脈血管床大,血液易於淤滯,尤其在活動減少及卧床增多時,容易發生深靜脈的血栓形成。有學者曾測量20~40歲時的靜脈壓力平均為0.93±0.04kPa(954.4mmH20);60~70歲時為0.7±0.04kPa(714.4mmH2O;71~80歲時為0.57±0.02kPa(592.5mmH2O)。
3.毛細血管網結構的改變老年人毛細血管的改變主要表現內皮的基底膜增厚,管腔縮小,部分毛細血管襻區發生痙攣或完全閉塞,造成單位面積內有功能的毛細血管數減少。微血管的這些增齡性現象是組織器官老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整體老化的原因之一。
(二)腎臟排鈉功能減退老年人隨年齡增長,其腎功能有所減退。腎血流量下降,有效腎單位減少,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回吸收與排泌功能受損,排泄鈉的功能亦減退,造成容量負荷的增大。
(三)生理血壓調節機制障礙隨年齡的增長,主動脈與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造成對體循環波動緩沖能力的障礙。此外,血管本身對血管內壓力變化的調節能力也隨年齡的老化而逐漸減退。
五、預後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有喪失勞動力和自理能力,合並左心衰、心肌梗死、腦出血、腦梗死和腎功能不全的潛在危險。高血壓為誘發腦卒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冠心病的三個主要易患因素之一(另兩個為吸煙和血脂異常)。對高血壓有效的內科治療可以預防和治療大多數並發症,從而延長患者的壽命。作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預測目標,收縮期高血壓比舒張期高血壓更為重要。
六、治療由於老年人的病生理基礎不同,且葯物易發生副作用,應該在長期治療前對全身情況加以全面考慮。多數資料證實,對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的老年人進行降壓是有益的,對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非常顯著的意義。歐洲老年人高血壓研究組做了縱向、多中心、隨機和雙盲對照等各項治療試驗。經過10年觀察,治療組血壓明顯下降。美國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研究觀察,大於等於60歲者,單純收縮期血壓高的治療效果,治療組非致命性腦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左心衰均有明顯下降。短暫腦缺血發作,心腦血管病死率雖有下降,但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
在老年人的高血壓治療過程中,要特別根據老年人的特點,更多地注意副反應問題。老年人代謝和內環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響葯物的分布、代謝和排泄。降壓葯的不良反應如低血鉀症、體位性低血壓、腦血流量減少、糖代謝障礙、血尿酸升高,對老年人的健康均可產生不良影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患者降壓治療的反應,調整和控制降壓的幅度。對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要注意治療與生治質量的一致性。在英國有學者根據他們的研究提出:治療後舒張壓在12.7~13.3kPa(95~100mmHg)或較低<11.3kPa(85mmHg)時,患者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而舒張壓居二者之中,11.3~12.0kPa(85~90mmHg),則冠心病死亡率較低,其解釋為機體通過自動調節,在一定范圍的灌注壓下,維持重要器官供血。鑒於此項研究,有學者提出舒張壓不宜降至12.0~11.3kPa(90~85mmHg)以下。
必須明確,降低血壓不是治療高血壓的唯一目標。對老年患者同時要考慮對心臟、腎臟和血管的保護。治療要注意個體化,因人而異,嚴密觀察療效和副反應,重視靶器官的保護,重視生活質量。提倡先使用一種降壓葯,力求摸索出最小的有效劑量。無疑在老年高血壓人群中,也有相當數量的頑固性高血壓。對這部分患者仍依照聯合用葯的原則。在治療老年高血壓時,還要注意到老年人在用葯方面的特點,如:腎臟功能減退,葯物可能產生蓄積;血漿白蛋白減少,游離葯物和結合狀態葯物的分布會有改變;身體脂肪增加,脂溶性葯物分布增加;身體總水分減少,水溶性葯物分布也減少等。必須按個體情況,選擇和調整用葯的種類和劑量。具體葯物的選擇如下。
(1)鈣離子拮抗劑:鈣離子拮抗劑可作為治療老年高血壓的一線葯物。它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保護血管內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有心臟並發症者,對老年人高血壓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很少發生過度降壓。它對老年人反射性心跳加快和血管擴張的作用較青年組不明顯。它有擴張粥樣硬化狹窄血管的作用,因此較少影響靶器官的灌注,目前先後出現的長效、緩(控)釋鈣離子拮抗劑給老年高血壓患者帶來了福音。應該注意的是:鈣離子拮抗劑與β-受體阻滯合用時,仍要小心。因為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學者堅持鈣離子拮抗劑的負性肌力作用將加重心衰。
(2)利尿劑:迄今為止,利尿劑始終被列為一線抗高血壓葯物,多年來一直用於輕型高血壓的治療。由於隨增齡導致的處理鈉和水的能力降低,用噻嗪類葯物可有助於緩解水鈉瀦留,然而長期服用此類葯物可以造成多種代謝障礙。如低血鉀、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謝紊亂。故在應用時需密切注意代謝變化。
(3)轉換酶抑制劑:近年來,轉換酶抑制劑類葯物發展迅速。這類葯物有較強的血管擴張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壓,無體位性低血壓及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副作用,很適用於老年患者。該類葯物有抗重塑(anti remodeling)效應,可以逆轉心室肥厚,改變心室結構。此葯的不良反應與劑量有密切的關系。
(4)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的缺點是中樞神經副反應,如嗜睡、乏力等。禁用於工度以上的心臟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綜合征和心力衰竭的患者。β-受體阻滯劑可致糖耐量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Ⅱ)拮抗劑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各種效應,如:血管強烈收縮、醛固酮生成增加、間接增加緩激肽的血管擴張作用,從而降低血壓,適於較長期應用。此外,ATⅡ對改善心功能有較明顯的效果,臨床應用副作用少見,絕少發生咳嗽。
(6)老年患者不適用的降壓葯物:根據老年人容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的特點,強利尿劑、神經結阻滯劑、α-受體阻滯等應避免使用,以免發生腦供血不足。此外,如利血平、可樂寧、甲基多巴等葯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應盡量避免,以防產生精神抑鬱等副作用。
❺ 簡答題:老年人與中青年人高血壓病的不同表現
一、高血壓病因不明,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有
1.年齡: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2.食鹽: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有認為食鹽<2g/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g/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g/日,發病率33.15%,>20g/日發病率30%。
3.體重:肥胖者發病率高。
4.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5.環境與職業:有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壓發病率高於農村。
二、飲食上要控制能量的攝入,限制脂肪的攝入,適量攝入蛋白質,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限制鹽的攝入量,多汔新鮮蔬菜,水果,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
1、水果可以吃:香蕉、桔子、蘋果,因為含有豐富的鉀,對高血壓也有控製作用。
2、蔬菜可以多吃:芹菜、木耳、洋蔥、海帶、紫菜、西紅柿均適合高血壓的人群。
3、注意少吃肥肉、腌制食物,少鹽,清淡飲食。中醫民間秘方;
4、當然最經典的是芹菜 傳統醫葯認為,芹菜性涼、清熱利水,可解毒消腫、降壓、消渴。是降壓的最好食物。常喝芹素茶,芹素茶就是用由高濃縮芹菜提取物同綠茶配伍而成。其纖維部分被剃除,保留了有效的降壓成份,適用於高血壓效果更顯著,含有多種降壓物質,能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
三、注意事項
1、忌情緒激動 ,忌過度疲勞 ,忌飲食過飽。
2、忌貪杯暴飲 ,忌血壓驟降,忌大便秘結。
四、治療方案
每個患者自身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用葯方案。目前市場上比較常用的降壓葯有ACEI/ARB類(如**普利,**沙坦),β受體阻滯劑(如**洛爾),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低平)還有利尿劑。可以到醫院的心內科就診,讓大夫根據病情特點調整合適的降壓葯。
希望採納。
❻ 老年人高血壓的最主要特點是
老年人由於隨年齡增長而導致的身體各部器官功能衰退,
患高血壓病時有許多特點,
如症狀的多樣性、非典型性、血壓波動幅度大,合並症多,
對葯物反應的個體差異性等。
老年人患高血壓建議:
可以打打太極,喝太清仙芽。不吃油膩
❼ 治療老年高血壓要注意哪些方面
高血壓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多,65歲以上的患者約占高血壓病人的35%。老年人血壓增高的特點是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往往不高或相對偏低,隨年齡增長收縮壓逐步升高,而脈壓差增寬,血壓波動性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等。加之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因此在治療老年高血壓時應注意
1.不宜降壓過猛
老年高血壓患者多有全身動脈硬化,過猛、過速、過低降壓,會影響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出現心、腦、腎等缺血而誘發腎功能不全、心絞痛或腦血管意外。因此,治療時應注意在數天內使血壓逐漸下降。
2.不宜用葯過濫
老年人對不同的葯物可能都有效,目前尚不能肯定哪種葯物最為有效,因此應盡量使用單一種類葯物治療,先從小劑量開始,以後根據血壓及治療反應再決定增減劑量,並經常測量立位血壓,警惕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總之,用葯不宜過濫,應盡量簡單,投葯方便,以便長期治療。
3.不宜劑量過大
老年人體內水分減少,而脂肪含量相對增加,葯物在體內的分布就有所改變。老年人血漿蛋白的降低,葯物與蛋白對合減少,使具有活性的游離葯物濃度增加,同時肝臟對葯物的滅活能力降低,而且隨年齡增長,腎臟的排泄功能減退,以上改變均導致同劑量的葯物在老年人中血葯濃度偏高,不良反應率增加。因此用葯劑量應控制在常規用量的1/2~2/3左右。
4.不宜忽視葯物副作用
老年人心肌收縮力和竇房結功能已減弱,應避免單獨使用具有抑制心肌收縮力和影響心臟傳導系統的降壓葯。有些老年人對利尿劑的失鉀作用較敏感,通常主張常規補鉀,與保鉀利尿劑聯用,以免造成水電解質紊亂。
5.不宜僅僅依賴葯物
中度限鹽對降壓有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攝鹽量以3~5克為宜,而對高血壓病人則應限制鈉鹽在每日2克以下,研究發現體重與血壓呈正相關,故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同時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也有助於血壓下降。
❽ 年輕人的高血壓和老年人的高血壓有什麼區別
單純從臨床特點來看,年輕患者高血壓一般以舒張壓升高多見,老年人以收縮壓升高更多見,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脈壓差很大,年輕人血壓脈壓差相對較小,其他也無明確的差異。年輕人高血壓和老年人高血壓有細微區別,但也不是絕對的,老年人高血壓脈壓差較大以收縮壓增高明顯。雨林控股旗下阿里樹萃取片可改善三高
❾ 老年高血壓具有什麼特徵
一般來說,老年人高血壓具有如下特徵:
(1)老年人高血壓的收縮壓波動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那些老年患者血管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減弱所造成的。
(2)老年人高血壓易受體位變動的影響。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會在抗高血壓葯物的治療中逐步升高。
(3)老年人由於動脈硬化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這類高血壓患者對抗高血壓葯物的反應較差,更易導致嚴重的並發症。
(4)老年人高血壓主要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對心臟危害性更大,更易發生心力衰竭,同時腦卒中的發生也比較頻繁。
(5)老年人β受體的反應性降低。因此對β受體阻滯劑的耐受性較好,但會有引起心動過緩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險。
(6)老年人對血容量減少和交感神經抑制會相當敏感,這可能與老年人的心血管反射損傷有關。
(7)老年人高血壓的抗高血壓葯物的初始劑量應比年輕高血壓患者小,間隔時間也應比年輕高血壓患者長。因為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速度不應太快,也不應降得太慢,否則就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用不利。
(8)老年人由於神經系統功能較低,在葯物治療時容易引發抑鬱症,故應避免選用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的抗高血壓葯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