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上網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老人上網的好處:
1、老年人能在益智類、策略類和棋牌類游戲里找到他們的快樂,在這些游戲里,老人從歲月里汲取和沉澱下來的智慧還能得到發揮和拓展。
2、上網能幫助老人緩解老年的孤獨感,預防老年痴呆,以及結交朋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玩戰略性電腦游戲——例如那些強調資源管理和規劃的游戲——可能有助於老年人保持智力,包括記憶、推理和多任務處理能力等。
3、上網可以緩解精神壓力。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都很快,很多人都更專注於自己的事業而忽視了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愛。而游戲則可以豐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排解空虛和孤獨的不利情緒。
4、上網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經研究發現,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大腦處理手眼協調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玩游戲可以預防諸如老年痴呆症這樣的在手眼協調能力上存在障礙的腦部疾病。
老人上網的壞處:
1、老年人長時間泡在網上對身心的損害比青少年更大。如長時間端坐,會影響老年人的血液循環,引發心血管病,還會引起頸椎疼痛、關節酸痛、耳鳴頭暈;
2、電腦屏幕的輻射會導致各種眼科疾病,眼角膜容易脫落;
3、如果網吧空氣污濁,對老人的呼吸系統也有影響。
4、老年人長時間上網也能達到「忘我」境界,而長時間憋尿還會導致膀胱炎、尿毒症。
5、老年人上網了解信息和娛樂是可以的,但要有節制,應盡量避免刺激驚險的內容。
6、盡管上網玩游戲可以多少緩解老年人的精神壓力,排解孤獨的負面情緒,但是萬事不能過度,如果老年人開始依賴網路則反而讓老年人遠離現實遠離他最需要的親情。
7、老年人的視力通常多少有些衰弱,如果面對光怪陸離的電腦屏幕太長時間會進一步惡化視力。另外由於身體原因,老年人也不適合長時間的坐在電腦前。
⑵ 為什麼現在老年人對現在網路不是不感興趣,腦子跟不上怎麼辦
俗話說四十不惑。人過了四十,對事物的激情就逐漸的減退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往往不思進取,按於現狀,甚至害怕接受新事物。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老年人,對現在的網路不感興趣的原因。
但是在今天這個網路發達,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個人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⑶ 如何讓老年人享受「互聯網+」的便利
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上預約掛號……互聯網時代,生活愈發便利,動動手指就可享受服務。然而,在我們感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群體卻逐漸與時代「脫節」。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原本便利的技術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在漸漸步入老齡社會的中國,全社會都在體驗著互聯網便利之際,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值得思考。
E時代,互聯網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智能養老的時代即將到來,這種將互聯網、物聯網與養老服務結合的形式,可以讓養老生活更加個性化、人性化。調查發現,老年人的智能養老,最大的阻礙問題就是自己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老年人思想觀念的阻礙問題有很多,而且多樣化。
比如,有的老人覺得,「互聯網+」離自己很遠,思想觀念還是停留在一二十年前。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智能」。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懂電腦,不懂智能手機,不懂互聯網,不懂智能設備,所以不願意主動、積極地面對「互聯網+」的時代浪潮。有的老人覺得,兒女們整天低著個頭看手機,玩電腦,進入互聯網世界,好像兒女們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變得越來越難以和兒女們溝通,自己也越來越感覺孤獨,寂寞。
「互聯網+養老」作為新興業態,由於仍然處於「互聯網+」的初級階段,大部分僅僅停留在「互聯網+傳統養老」的層面,還沒有真正地到達「互聯網+現代養老」的層面,以及因為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使得這種新興業態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思想觀念、知識普及、盈利模式、群體培育、路徑保障等挑戰。而最大挑戰來自於思想觀念和知識普及的問題。
互聯網社會如何與老人「互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觀現實,所以,技術的發展需要兼顧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技術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只顧『瘋跑』,應該對技術發展提出『適應性』要求。」夏學鑾認為,目前網路科技產品都將目光集中在年輕人群體上,而忽視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現代科技應當增加便利性,讓產品更『傻瓜』,服務中老年群體,而不是讓這一群體逐漸被『邊緣化』。」
根據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將突破2.43億,2025年將達到3億。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融入互聯網時代,值得人們思考。
老年人「互聯網+」,在路上
據了解,近年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體產品。
智能安防是家庭生活中最有必要建立的,很多時候老人獨自在家,家人並不能時刻關注其狀態,很容易被壞人趁虛而入,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個代替家人關注老年人生活狀態的東西,不僅僅是要防止來自外界的傷害,當老年人自己發生危險狀況時,可以及時聯系家人,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安防系統。
社區醫療是智慧社區其中一環,用戶通過智慧社區系統終端工具之家庭數字室內機,可將日常醫療保健測出(如血壓、提重、身高、體溫等)上傳至智慧社區雲伺服器,系統將進行智能分析並通過數學室內對講平台反饋給用戶,以及時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加強保養,從而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智慧社區購物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現代社會對老人來說變化的太快了,家中兒女不常在的時候只能自己去購買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樓下樓也極為不便。有了智慧社區,藉助於客廳中的生活電視機或平板,就可以邊看電視看購物。電視上的商家都是社區周圍的商家,買東西下單後就可以直接送上門。
智慧家政按一個鍵就能直接連通到客服熱線,客服人員會提供代撥電話、代發簡訊、呼叫家庭保姆、找維修工等服務。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於繁瑣。因此老年人的「互聯網+」還在路上,也希望商家在研發老年產品時一定要在解決老年人需求的同時讓老年人感覺舒心、方便,更要有尊嚴的體驗智能科技產品。畢竟能夠安全、舒適、開心地在自己家中養老,和兒女們的關系還能保持很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晚年幸福,對家庭和社會也是一件幸事。
⑷ 了解網路會給老年人帶來哪些好處
我們老年人退休了,時間充裕了,同時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對單調,網路很容易成為吸引老年人的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路應該為老年人所喜愛。
那麼網路給我們老年人帶來什麼呢?一般認為網路對老年人的最深刻影響是帶來工作方式的變化。生活方式變化應該是包羅萬象的,有的問題還在擴展,它的內容,它的外延還在擴展。
主要的是網上可以獲得更多信息,可以網上可以進行交流和溝通;網上可以接觸到健康服務;再一個上網娛樂,休閑,包括到哪兒去旅遊,那兒景點怎麼樣,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都可以在網上看到;再就是網上購物,網上買股票等。
網路不僅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方便,還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現在獨居老年人家庭越來越多,老年人孤獨寂寞比平時更可怕,所以有了網路以後,老年人有了新的樂園,有了新的天地,因此網路對老年人的生活會起到重大的作用。
此外,老年人通過上網還可以擴大交往的圈子,老年人離退休了以後基本在家,活動范圍有限,通過上網可以擴大自己交往的圈子,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
另外還可以對一些不良的情緒可以提供一個宣洩的機會,因為網上你有什麼說什麼沒關系,誰也看不到你,所以可以提供宣洩的機會。過去那種家醜不可外揚,現在網上就可以說了。所以這樣有利於提高各自的心理健康水平。
⑸ 老年人上網存在哪些問題
網路確實給老年人帶來了很多方便,但當前老年上網還存在一些問題。
(1)是技術等原因造成的老年人上網障礙
一份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的我國老年人都渴望接觸互聯網,但由於他們無法適應西方人設計的鍵盤問題等,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老年人的電腦普及。
(2)老年人自身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知識水平相對低,知識結構陳舊,不掌握電腦基本知識,不懂英文,即使想學電腦,與年輕人相比,手腦反應慢,記憶力不如過去,對漢字輸入生疏,學了好忘,而且老年人經濟收入減少,消費觀點不同於年輕人,對上網花費保守。
(3)老年人身體方面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老年人視覺下降,看不清屏幕,手的動作不靈活,點不準滑鼠,還有腰坐直了,坐的時間有的有骨質增生,也坐不了長時間。
(4)老年人的習慣
老年人一般比較傳統,比較保守。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相對較慢,甚至有排斥情緒。
網路確實對老年人有很多好處,但事物總是兩方面,在我們充分享受網路世界帶來多彩生活的同時,不能不承認也患上了戀網病。
現實生活中,有部分老年人成功地學會了上網,但上網過多也給他們帶來了各個方面的問題:上網時間過久,使視力下降,腰肌受損;喜歡網上交友,而忽視了現實交友帶來的快樂;在網上被騙等。
⑹ 互聯網對老年人什麼幫助
嗯、可以交些老年朋友、還可以寫寫過去的事情讓大家分享下苦與樂、還可以看看天下、等等、
⑺ 互聯網能給老人帶來哪些好處
看是什麼樣 的老人了
如果會用互聯網 那年輕人能享受到的好處,老人都能享受到
如果不會用,那基本沒啥好處
⑻ 互聯網熱為什麼會給老年人帶來不便
E時代,互聯網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交上電話費,不會用自助繳費機,網上繳費更不會,子女沒空幫忙就只能自己來銀行排隊了,費時費力。」78歲的北京市民張百升從銀行辦理完業務後向記者抱怨道。
記者了解到,雖然,近年來網上自助繳費等業務已走進人們生活,但是像張百升這樣的老人卻還是因為無法學會操作,不能享受這些便利。
「現在掛號看病、訂火車票都在網上,不會用電腦,這些都做不了,還是只能用笨辦法來解決問題。」 張百升承認,有時候越來越覺得自己「跟不上趟」了。
記者發現,不僅像張百升這樣的高齡老人對一些網路操作不熟悉,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不少人也受此困擾。
「前兩年剛剛學會用ATM機,現在又有網銀支付繳費了,我以前沒學過電腦,這些功能都不會用。」53歲的李萍是北京西城區一名普通退休職工, 她告訴記者,自己退休在家後偶爾也會上網,但是像網購、網上預約掛號這樣的操作自己都無法獨立完成,還是要等女兒回家來幫忙,很不方便。
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智能」。
52歲的北京市民周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表示,兒子前不久給他買了部新手機,但是除了打電話、發簡訊以及勉強會用微信,別的功能都不知道怎麼用。
「我知道手機能裝打車軟體,叫車很方面,但我從來沒用過,也不知道怎麼下載和安裝。智能手機對我來說不過是一部與家人聯絡的電話而已。」
互聯網時代,被忽略的老人群體
記者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於繁瑣。
「像網路支付這樣的程序對我來說就太復雜。不能一步操作到位,要輸入很多密碼賬號等,我平時都不敢用,生怕一個不留神把錢打到別人賬戶上了。要是操作流程能簡單一點就好了,我平時也能自己在網上買東西。」 李萍表示。
面對復雜的操作,很多子女也不放心讓父母獨自完成網購等流程。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趙女士就表示,自己的父母都快70歲了,他們以前也想趕時髦嘗試網購,但是趙女士並不放心。「擔心他們對在線支付不熟悉,有可能上當受騙,所以勸他們不要用網銀,現在網上支付都是我代替他們操作的。」
「現在考慮老年人使用體驗的科技產品太少了,我曾經試過用智能手機,可光開機解鎖就學了不下五遍。另外,我們這代人都不會用漢語拼音打字,手機的手寫功能用起來也不方便,戴著老花鏡瞅半天,所以乾脆就放棄了打字。」張百升坦言,雖然現在已經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了,但是因為不會用這些「高科技」,自己至今還隨身帶著一部諾基亞的「老爺機」。
據了解,近年來,雖然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體產品,如一些網路搜索引擎推出滑鼠手寫功能;北京市民政局與企業合作推出了「小幫手老年手機」,但是這類產品數量屈指可數。開發產品的企業大多不看好老年人市場,認為老年人產品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科技發展太快了,只考慮到一些年輕人的使用習慣,我們歲數大了接受不了這些新鮮事物,有時候覺得學也學不會,只好放棄了。」 張百升無奈表示。
⑼ 為什麼中老年人對網路充滿了不信任
最近老丈人家搬家,要買兩個電視機,我媳婦說在京東上買兩台小米的,一台55寸,一台43寸,加起來也就三千多點,然後老丈人和丈母娘死活不同意,說他們不相信網上的東西,網上全是假貨,然後非要去店裡買創維的,他們寧可多花1000塊也不在京東買小米,然後買回來創維的系統巨卡,年紀越大越固執,並不是每個父母輩的人都會努力學習接受新鮮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