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辛店鎮的經濟發展
一、歷史沿革辛店鎮明朝年間原名為「張陰店」;清朝道光年間改稱「辛店」,一九二七年又稱「新民鎮」,一九三零年稱辛店鄉;1994年8月撤鄉建鎮,2005年12月千戶寨鄉並入辛店鎮。
二、公共基礎設施全鎮共有鄉間公路221公里,達到了村村通柏油路,有年供水25萬噸的水廠兩座,35KV的變電站一座,架設3000米的高壓線路,開通了萬門程式控制電話11300門。投資1000萬元在辛店鎮南部已建成寬35米,長4.5公里的鎮區高標准道路。
三、科教文衛全鎮共有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完全小學13所,其它各類學校3所,共有學生約8680餘人。有醫院1個,農村合作衛生診所40個。投資90萬元新建的鎮敬老院,安排五保供養老人43名,院內冬有暖氣,夏有空調,電視、象棋等娛樂設施和健身器材齊全。投資1萬元改造了鎮有線電視線路,配備了設備,目前擁有有線電視用戶2600戶。
四、農業發展由鄭州市水利局、新鄭市水利局和該鎮共同投資1500萬元的「雙萬畝高效節水示範園區」,佔地22000畝,區內20多條柏油生產路縱橫交織,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的新格局。按照規模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的總體思路,依託水土自然優勢和發展大農業的有利條件,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目前已形成特色雜果,畜禽產品、林業育苗、小麥育種四大基地。特色雜果基地以北靳樓、靳溝、後高庄、白廟、風後嶺等村為主,輻射帶動全鎮發展桃、杏、李子、核桃等優質雜果1.5萬畝,年產鮮果3000萬公斤;畜禽產品基地以北靳樓、辛店、李庄等村為主,大力推廣「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依託鄭州市嫘祖苑禽業發展有限公司、鴻元鴨業有限公司、永泰禽業有限公司和鄒鷹集團,輻射帶動農戶500餘戶,年出欄雞、鴨、豬等畜禽產品300多萬頭(只),年出欄種蛋9000萬枚;林業育苗基地依託鄭州西洋工貿有限公司和鄭州章來園藝有限公司,主要培育有法桐、重陽木、杏、石榴等名優樹種,年實現利潤1000萬元,小麥育種基地以鐵爐、西土橋、西李庄等村為中心,年育種面積可達10000畝。
五、工業發展辛店鎮自古通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通過近幾年的發展辛店鎮初步形成了以煤田開發、水泥機制瓦、電力變壓器、化工、卷材、服裝加工、食品飲料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鎮域內有以亞洲最大的水泥機制瓦企業——建喜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建材工業園,園區內有水泥機制瓦企業26家,68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機制水泥瓦1.4億張,佔全國總產量的1/3,可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新鄭市電力變壓器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區最大的電力變壓器生產企業之一,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辛店化工企業已初具規模。現有化工企業6家,新鄭市樹脂廠生產的不飽和樹脂和浩源化工辛店分公司生產的水泥減水劑,在省內外市場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辛店鎮還有以生產防水卷材為主的企業15家,食品飲料生產企業23家,服裝加工40多家。鎮域內有投資12.7億元的趙家寨煤礦,該煤田地質儲量5.44億噸,分布面積50多平方公里。2004年2月28日,該煤礦開工奠基,設計年產量180萬噸,建井工期29個月,預計2008年6月建成投產。目前,主井、副井已落底,井下工程正在建設,風井已建成175米。有投資5.73億元的王行庄煤礦,該煤礦地質儲量3.6億噸。2004年2月25日,該煤礦開工奠基,設計年產量120萬噸,2006年10月投產。2006年上半年經濟指標完成情況:1、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4248萬元,占年目標任務的70%;2、財政收入1019萬元,占年目標任務的51%;3、主要工業增加值61727萬元,占年目標任務的52%;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045萬元,占年目標任務的59%;5、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5億元,占年目標任務的86.3%。
2012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4.5億元,同比增長1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7億元,同比增長0.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億元,同比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9億元,同比增長13%;全年農業生產總值達3.8億元,同比增長11%,糧食總產量達4582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0元。繼續保持河南省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稱號,在最新公布的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百強鄉鎮排名中,辛店鎮排名第38名,比2011年上升17個位次,在鄭州市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排名中位列第3名,比2011年上升4個位次。
――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為增強城鄉協調發展能力和項目承載功能。在完成《園區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先後完成了《新鄭市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規劃》、《新鄭市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辛店鎮新型城鎮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在全鎮規劃了6個新型社區,形成了以產業園區為龍頭,功能區、社區相輔助的「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規劃,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產業體系構建打下堅實基礎。全年新上各類項目12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9億元。鄭州西格瑪新型材料公司已建成投產,耀升潔凈煤一期已試生產,鄭州粵中科技公司項目正在建設。搶抓被確定為鄭州市新市鎮的機遇,不斷加大對鎮區建設的投入,投資2000萬元,建成了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辛店土地分局等便民服務設施,新建了陽光花園幼兒園,對鎮衛生院、鎮直幼兒園進行了擴建,一個框架完善,功能配套的新鎮區已初步形成。積極推進桃源新村、陽光花園、興業社區建設,桃源新村已累計完成投資9000多萬元,安置住戶480戶,新啟動了12棟小戶型樓房建設,已建成6棟樓房。陽光花園A區、興業社區兩大社區已建成66棟樓房,2576套住房,已有400多戶群眾入住。社區配套設施同步建設,供排水、燈光、綠化、道路、高低壓線路、廣播電視、寬頻、監控平台都已建設到位。投資140多萬元,完成危房改造100多戶。積極開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專項整治活動,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並順利通過鄭州市衛生鎮驗收。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將更多財力投向民生領域,新修鄉道、村道12公里,整理路肩45公里,清理水毀公路20餘里,全鎮農村道路好路率達100%,在新鄭市公路建設檢查驗收中名列第一名。辦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已達46117人,圓滿完成繳費任務,並榮獲河南省養老保險經辦管理示範服務鄉鎮稱號。努力擴大新農合覆蓋面,參合率達98%。對1200戶低保戶進行重新審核,發放低保金1000多萬元,發放各類救災款226萬元,優撫金310萬。積極開展土地流轉機制的探索和試驗,完成了對袁集村村莊土地復耕,新增耕地面積500多畝,並成功完成了土地流轉。不斷加大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6.5%,出生統計准確率達99%,避孕節育措施落實率達98%。落實獨生子女獎勵、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和節育獎勵資金280萬元。積極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扶貧開發投資120萬元,在黃崗村新打機井5眼,榮獲鄭州市「中州杯」競賽活動先進鄉鎮。文化教育、武裝、共青婦、財政、檔案管理、老幹部、統計、食品衛生、工會、動物防疫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好成績,榮獲了一系列先進榮獲,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新鄭市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介紹
新鄭市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位於新鄭市區西 ,園區東臨107國道,新密公路、登杞鐵路橫貫東西,鄭石高速穿境而過,已探明地下煤炭地質儲量7億噸。園區規劃面積15.15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8平方公里,人口4萬人,可容納中等規模企業500家以上。現有水泥機制瓦企業32家,玻璃鋼生產企業35家,防水塗料生產企業12家以及服裝、食品企業32家,並擁有年產300萬噸的河南新鄭煤電有限公司趙家寨煤礦、年產120萬噸的河南新能開發有限公司王行庄煤礦、年洗原煤300萬噸的新鄭市精煤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以及水泥瓦產量居亞洲第一的河南建喜集團,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新鄭中冠電力變壓器有限公司等企業。初步形成了以能源開發、建材工業為主,兼具化工機電、服裝、食品等產業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園區成立以來,在新鄭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委《加快「一個中心、三大板塊」建設推進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充分發揮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全力支持趙家寨、王行庄煤礦生產經營的同時,突出抓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塌陷區安置,努力拉長煤炭產業鏈條,打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0年,園區工業銷售收入達167億元,主要工業增加值完成52.6億元,為地方財政貢獻收入2.1元。
在今後的發展中,園區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能源節約、鏈條完善、相互轉化」的要求,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設標准、統一對外招商、統一項目協調、統一管理模式」的思路,建設全國一流的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逐步把臨煤經濟板塊建設成為產業鏈條相對完整、產品緊密關聯、產業高度聚集、產業布局合理的科技型、創新型、集約型、生態文化型、流動增值型的實力板塊、活力板塊、魅力板塊,打造河南省新的能源基地。
辛店鎮申報河南省文化先進鄉鎮
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文化的重要論述,將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物質精神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多年來,辛店鎮黨委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並做出了建設文化大鎮、文化強鎮的決定,把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列入全鎮工作的重要內容。不斷健全文化管理工作機構,在活動經費、人員安排上給予極大的支持,使我鄉的文化事業的發展有了很好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環境。在新鄭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周末大家樂」文藝活動中,鎮領導班子成員每年都要參加由辛店鎮承辦的節目,為全鎮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帶好了頭。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近年來,辛店鎮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在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的同時,多方籌積資金加快全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投資150萬元,爭取國家扶持資金12萬元,新建辛店鎮綜合文化站。文化站位於辛店鎮鎮區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文化站佔地面積5畝,建築面積660平方米,設有圖書閱覽室、棋牌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展覽廳、卡拉OK室、老人活動室、管理辦公室等功能室和佔地1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文化站還設有4個文化宣傳欄,10多件體育活動器材,常年對外開放,基本滿足了全鎮人民享受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三、活躍農村文化活動,推動新農村建設多年來,在辛店鎮黨委、政府和全體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們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的新農村建設,使全鎮農村文化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群眾積極參與,使文化活動經常化、規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村級文化大院建設再掀熱潮。北靳樓村先後投資近30萬元建設文化大院,文化大院配有文化廣場、圖書室、電教室等功能室,本村群眾文藝表演團隊每半月在文化廣場舉行文藝演出,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該村的文化大院在2007年被評為省級文化大院。在北靳樓村的影響帶動下,2007年至2008年兩年時間里,郭老莊村、裴商廟村、靳溝村、岳庄村、袁集村、趙老莊、趙家寨村、前小庄村、柿樹行村都相繼建設了村級文化大院,村級文化大院從原來的5座發展為14座,為群眾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二)文化活動氛圍特別濃厚。在文化先進村的影響下,我鎮的文化活動氣氛越來越活躍。每村都成立了文藝小分隊,鐵爐、劉崗、人和等村的舞獅、盤鼓、秧歌表演隊多次在新鄭市文藝調演中獲獎;每逢節假日,袁集村的村幹部都要組織本村的村民表演盤鼓、秧歌等節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生活情趣,使打牌賭博等不良生活現象幾乎在袁集村絕跡;辛店村村民白鐵柱等十幾名群眾自發組織表演團隊,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弘揚正氣,倡導新風,寓教於樂;鎮區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每天晚上都會來到鎮區新建的廣場,在這里或鍛煉身體,或唱上幾段戲曲,或參加秧歌表演,都紛紛表示我們的文化生活和城裡一個樣。2007年在鎮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全鎮群眾的積極參加下,我鎮成功地舉辦了辛店鎮第一屆戲迷大賽。(三)開展爭創和諧活動。突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和思想工作,在充分利用農村宣傳窗、宣傳欄、黨員活動室、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等陣地進行宣傳教育的同時,開展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加強農村群眾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相結合,提高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感染力和針對性、有效性。按照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的要求,以整治臟亂差和倡導文明新風為重點,積極開展爭創和諧活動。積極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引導群眾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帶動周邊鄉鄰,著力促進人際和諧,推動形成文明和諧社會新風尚。(四)廣電事業蓬勃發展。今年,加強和改善了廣播電視站的配套設施建設,對全鎮的有線電視進行光纖改造,達到與新鄭市有線電視同步。目前,鎮區周圍的村莊的實現了上述目標。同時,鎮有線電視台根據鎮各個時期中心工作,精心攝制好反映本地新人新事、宣傳政策法規的新聞宣傳片,在全鎮播放,宣傳我鎮兩個文明建設的成果。四、文化市場健康有序。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充分利用監控平台對網吧進行跟蹤監控,用「三次死亡制度」規范網吧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利用電子游戲機賭博行為,對鎮區周圍進行重點檢查,對帶有賭博性質的各種文化娛樂場所決不手軟。「掃黃」「打非」常抓不懈,每年進行專項整治行動,取締非法出版物、非法政治性讀物和黃、賭、毒宣傳品,打擊盜版,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極大地凈化了文化市場。文化娛樂方式不斷創新,象老的光碟、錄象廳、檯球、游戲機等落後的不合適宜的文化娛樂逐漸退出文化市場。
⑵ 辛店鎮的經濟
1978年, 糧食單產102公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東營區建立以來,全鎮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積極推廣使用先進種植技術,提高土地產出效益。1983年,糧食單產195.5公斤。1989年,糧食單產213.7公斤。2000年,糧食單產2 43公斤。隨著城區經濟的不斷發展,鎮委、鎮政府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積極引進名優特新品種和高新技術,不斷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的轉變。全鎮糧經作物比達到1∶1.2,初步形成南畜牧蔬菜、北水產蓮藕的城郊特色農業新格局。畜牧業重點抓養殖小區建設,全鎮重點養殖小區發展到15個,共有8個養殖專業村、270多個畜牧養殖大戶。水產養殖面積達到8500畝,水產品種和新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水產品總量達到2650噸,實現總收入1970萬元。全鎮冬暖式大棚發展到1000餘棟, 其中有600餘棟引進以色列麥卡比椒、櫻桃西紅柿、凱特杏等新品種。藕池總面積達到3000畝。突出林果、花卉建設,加快了全鎮綠化進程,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8.1%。
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650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農民吃穿有餘,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1978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為69元,1983年為165元,1989年為710元,2000年達到4620元。 1997年,東趙居委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瑪琅、孫路、茶坡等村居基本達到小康標准。 截止2000年底,全鎮共建成別墅式小康村4處,規劃建設新村12處,所有新村主要街道都進行了硬化,排水設施、路燈、公共綠化等配套工程全部完善。村村通上了電話,建成了12個有線電視村,戶戶喝上了自來水,衛生水人口普及率達90%。1999年,鎮幸福院被評為省一級敬老院,有50多位無兒無女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鄉鎮建設 近年來,鎮委、鎮政府對城鎮建設工作十分重視,對轄區內村居、住宅小區、商業街等進行全面調整規劃。1992年、1996年,東趙村、辛店居委會分別被山東省建委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1999年,鎮幸福院被評為市級綠化美化花園式先進單位。
⑶ 辛店鎮的大事記
1928年8月,黃河由利津縣的王家院、棘子劉決口,北自哨頭、東營,南至萬全,沖毀民舍甚多,人畜傷亡無數。
1929年8月, 黃河由利津縣的紀家莊決口,哨頭、東營、辛店、萬全等村遭受水災。
1939年7月28日, 國民黨地方武裝劉景良部在東營村殺害村民74人, 燒毀房屋480多間。
1941年5月22日,國民黨魯北行轅主任何思源集結國民黨山東保安部隊3000餘人,攻佔成寨、周家、辛店、耿井、瑪琅一帶。28日晚,楊國夫指揮八路軍清河區主力部隊將周家、成寨之敵大部殲滅。
1946年6月, 中共廣饒縣委決定,將八區北部的部分村莊劃出建立辛店區,機關駐地辛店。
1949年10月,廣饒縣辛店區改為廣饒縣九區。
1956年1月,廣饒縣九區復改為廣饒縣辛店區。
1958年1月, 廣饒縣辛店區撤銷,將辛店、李佛等鄉合並組成縣轄辛店鄉,機關駐地辛店。
是年9月,辛店、西營兩鄉合並組成東風十四社。
是年12月,東風十四社改為辛店人民公社。
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32120鑽井隊在東營村打出華北地區第一口見油井--華8井,經測試,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是為勝利油田的發現井。
1963年12月7日,東營-淄博市辛店公路竣工,為境內最早的瀝青公路。
1964年3月,辛店人民公社撤銷,重建辛店區,轄辛店、西營、耿井、成寨4個公社。
1966年5月,辛店區劃歸墾利縣。同年7月,建立縣轄辛店公社。
1982年3月,辛店公社改為北辛店公社。
1983年10月,北辛店公社劃歸東營市東營區。
1984年4月,東營市第一個農民自願組成的經濟聯合體--辛店運輸合作社成立。
是年7月,撤社改鎮,稱辛店鎮。
1985年9月,辛店鎮投資48萬元,建成辛店幸福院,52位孤寡老人住進幸福院。
1986年3月,山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授予辛店鎮「山東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是年10月1日,建成東營市第一家鄉鎮影劇院-東營影劇院。
1987年9月,辛店村玻璃鋼廠被中國玻璃鋼協會吸收為正式會員。
1988年, 全鎮社會總產值10228萬元,成為東營市第二個、東營區第一個產值超億元鄉鎮。
1989年12月,辛店鎮投資400萬元建成東營水泥製品廠。
1990年,辛店鎮「兩個文明」建設通過省級驗收達標,被省政府命名為「明星鄉鎮」。
1991年10月3日, 耿井水庫建成蓄水。庫容量2000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
1993年1月, 東營市首家民辦股份制集團公司--南里實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下設14個國內公司,3個國外公司。
1994年2月,辛店鎮被中共東營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東營市「十強鄉鎮」。
1997年,辛店鎮敬老院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定為「全省模範敬老院」。
1998年,符合選招條件的78名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
1999年3月,辛店鎮被中共東營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東營市「六強鄉鎮」。
2001年3月,東營區鄉鎮街道規模調整,撤銷辛店鎮,設立辛店街道辦事處。。
⑷ 辛店鎮的社會事業
17個行政村改善條件創文明
張寶芳說,辛店鎮發展彎頭管件特色產業的最終目的,是為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辛店鎮專門聘請省規劃設計院專家制定了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現在,辛店鎮擁有兩橫四縱的路網工程,交通便利;建有220KV和110KV變電站各一座、萬噸水廠一座;擁有新型衛生院、高標准中小學4所,居民給用水、排水、垃圾清理工程設施完備;餐飲娛樂、美容、購物等傳統服務業檔次水平不斷提高;信息通訊、商場中介、物流、金融等新興服務業快速興起。
希望新區所在地,辛店鎮卜老橋村是全鎮17個村中率先富起來的村。從2002年至今,卜老橋村先後4次鋪設村級公路,總長近5000米,使村民出行無泥路,並且在道路兩旁栽上了綠化樹。2006年,村集體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村民活動中心,豐富了農民的業餘生活,同年建起了一個能同時容納100多位老人的敬老院,凡本村年滿70周歲,無兒無女的老人均可入住,並免費提供食宿,冬天24小時供應暖氣,讓每個老人舒舒服服安度晚年。
張寶芳說,去年辛店鎮成立了「辛店鎮矛盾排調中心」和「辛店鎮便民服務中心」,推行為民辦事全程委託代理制,並選派優秀機關幹部到村一級組織任職,使幹部「身」入基層,「沉」進農村,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
環境整潔優美、道路通暢、民居整齊漂亮、農民生活豐富多彩,一個嶄新的生態文明城鎮正在形成。 簡介:近日,孟村彎頭管件業再傳喜訊,辛大管件市場在河北省2004年度生產資料類市場成交額排名中,躋身全省十強,位居第四位。
孟村回族自治縣辛大管件市場始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以辛店鎮為中心,東西長10公里,南北長40公里的彎頭管件專業市場。市場內擁有企業642家,加04年市場交易量達160萬噸,交易額28億元。
近年來,孟村縣委、縣政府下大力對辛大管件市場進行規范改造,實施了「十里經濟長廊改造」工程。同時,加強市場硬體設施建設,努力提高市場承載力,提升管件市場的整體形象,積極打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如今市場內新老滄樂公路、武港路、希望大道、辛大、辛滿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擁有110KV、220KV和35KV變電站各一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同時縣委、縣政府在辛大市場設立無干擾區,收費部門未經許可不得進入企業,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市場內寬松的發展空間,優質的部門服務,使企業如魚得水,彎頭管件業的集聚優勢在市場內得到了充分體現。如今,江豐保溫管道、渤海無縫、新星管件等一批企業通過技改、擴建、遷建完成著企業的「二次創業」;鑫怡、昊宇、華洋、永昌、亨泰等一批投資超千萬元域外企業紛紛落戶辛大管件市場。
該市場由孟村縣辛店鎮政府主辦,1997年10月,經申請批准,滄州市工商局同意,將辛店、辛大、冀東、渤海4大市場及10個工業小區合並,變更登記為孟村縣辛大管件市場。1999年9月,經省工商局批准,冠名「河北省」字型大小。同年10月,被省政府評為省百強市場、省十大生產資料市場。2000年後,市場成交額突破30億元。
近年來,在孟村縣委、政府的領導下,辛店鎮黨委、政府大力開展市場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引導教育企業戶誠實守信,促進了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目前,該市場已享譽國內外,彎頭、法蘭、管件產品不但輻射全國各地,而且已打入國際市場。該市場的發展,為孟村民族經濟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 ●2007年12月21日 鑫方盛集團與孟村縣人民政府簽訂關於建設《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協議書;
●2009年2月9日 《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被列入2009年第一批省重點建設項目;
●2009年2月20日 孟村縣政府、辛店鎮政府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全力保障《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項目的順利建設;
●2009年5月13日 河北省領導、滄州市黨委書記、市長等領導親臨《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項目現場考察;
●2009年8月4日 縣政府領導針對《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建設要求,召集各主管部門召開專題會議,保障項目順利開展;
●2009年8月20日 《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作為省重點項目,符合《河北省貫徹落實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意見》的相關政策,優先列入省級服務業基建項目庫;
●2009年10月16日 孟村縣黨委書記等領導親臨現場考察,詳細詢問《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建設的相關情況,認真聽取了具體負責人的詳細匯報。
前景展望
這里,崛起了中國彎頭管件之都,
這里,聚集著國際五金行業翹楚,
這里,即將矗立起一座財富之城,
這里,正欲騰飛起一條盛世蛟龍。
中國國際五金城依託「中國彎頭管件之都」的產業文化,以打造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的商貿平台為戰略目標,以品牌市場為標准,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配套服務設施。從布局合理的營業區、現代化的商務辦公大樓、設施先進的產品展示中心到強大的倉儲物流配送、信息服務以及市場特有的信用品牌擔保服務、龐大的電子商務服務、一站式產品采購體系。優良的軟硬配套平台構成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成為專業化品牌市場的強大支柱,無可置疑將成為全國五金行業繁榮的新中心。
放眼萬里,展望未來,中國國際五金管件城將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五金管件產品批發集散基地,其磅礴氣勢也必將領跑中國,傲視國際! 孟村回族自治縣希望新區興建於2002年10月。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位置坐落於滄州東南部中國彎頭管件之鄉-孟村回族自治縣城北,辛店鎮以南。由武港路、滄樂路、辛大路、孟李路圍合而成,希望大道縱貫南北。新區南倚山東,東臨渤海,北靠津京。距黃驊和神黃鐵路40公里,距石黃高速15公里,距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4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快捷。
希望新區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2002年,縣政府聘請天津大學專家對新區進行規劃設計,按功能將希望新區規劃成為管材加工、管件物流、高薪技術、商貿流通、生態公園等五大區域。
建區伊始,希望新區堅持以工業立區為目標,以招商引資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優越環境為保障,自加壓力,負重奮進,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先後投資2億多元完成了以希望大道為主幹
道的五縱八橫路網、以110-220kv兩個變電站為中心的電網、供排水網、電信、有限電視、信息寬頻網等配套建設,實現了「五通一平」。截至目前已有6個投資超億元、23個投資超千萬的企業入駐,總投資20多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管件特色產業園。
希望新區按照縣委、縣政府「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全力推進軟硬環境建設,逐步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對符合條件的入區企業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天侯服務,全程代辦一切手續,努力使客商以最低門檻進入,最低成本經營,得到最高效益回報。真正把希望新區建設成為投資者的沃土,創業者的樂園,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創新的示範和經濟建設的龍頭。
⑸ 蓬萊都哪裡有敬老院或養老院
1 蓬萊市紫荊山敬老院 地址:港南路61號
2 蓬萊市潮水鎮敬老院 地址:蓬萊潮水中學附近
3 蓬萊市大辛店鎮敬老院 地址:蓬萊市第二人民醫院遇駕夼衛生所附近
⑹ 河南省新鄭市敬老院在哪個地方找到敬老院給懸賞
要私人的辛店鎮北門口西300米路南。公辦敬老院好像還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