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走路好嗎

老年人走路好嗎

發布時間:2021-01-01 23:00:50

㈠ 老人總走步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老人走步的好處有:
1、增強心血管的機能。經常散步可以調節整個血液循環專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防止屬肌肉萎縮,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人在散步時下肢要支持體重,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鍛煉,同時身體向前位移,需參加活動的下肢肌肉群和身體其他部位協調配合,心臟則必然要加強收縮,加大心臟的血液輸出量,從而對心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2、提高機體代謝率。中老年人以每分鍾50米的速度散步,代謝率提高48%。如果每天步行1小時,走4000米~5000米,要消耗大約300千卡的熱量。
3、有助於消除疲勞。輕快的步行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是治療情緒緊張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劑」。
4、能大大提高腦力與智力的勞動率,並有助於改變急躁性格,增強對各種環境與事物的適應能力。
5、有益於心血管系統。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環,提高血管的張力,並將血管壁上的沉積物沖走,能有效地預防動脈硬化等各種心血管病。

㈡ 老年人多走路好不好

健身8步走走出健康路!

「健身八步走」對降低人體總膽固醇、血糖、血壓有明顯的作用,被運動醫學專家、心理學專家、營養學專家、醫學專家譽為「21世紀的健身法寶」。 第一個步法:大步走。通常走一小時,和用大步走、走20分鍾的效果沒法比!因為大步走,全身的肌肉參與運動量非常大,另外,在肌肉用力的情況下,血液循環的量也可以加大。所以真正要想練好走步,首先必須大步走。給大家的建議是:一個男同志,你回家走100米,用不超過100步走完,而一個女同志100米最好用不超過110步走完,這樣走的距離通常要比我們每一步大了10厘米到20厘米。 第二個步法:十點十分走。 水平抬臂這個位置叫九點一刻,再向上斜舉臂,這個位置叫十點十分。「十點十分走」,把胸挺起來,頭昂起來,每天堅持200步,我們很多人的頸椎會得到有效鍛煉。 第三個步法:行走中的呼吸鍛煉。 有兩種方法:一是每走一步的自由呼吸;第二種方法,就是行走過程當中踩著一、二、三、四的節律,可以有效提高我們肺部功能。一、二、三慢吸、深吸,第四步快呼,循環往復,可使氧氣和我

們肺泡之間的紅血球及二氧化碳交換的幾率增大,促使你全身充氧。 第四個步法:一定要扭一扭。 老年人走路的時候沒事扭一扭,過去老話里叫「搖頭擺尾扭一扭」。老年人的腰頸關節的靈活度差,每天走一走、扭一扭,扭就是良性的內臟按摩,對於防治大小便不暢等效果非常好。 第五個步法:高抬腿走。很多老年人從來不練抬腿,抬腿能力就越來越差。老年人骼腰肌的力量非常的重要,高抬腿走可以鍛煉它。大腿屈膝高抬,每天堅持高抬腿走100步,你會發現走台階都不怕了,抬腿而過。 第六個步法:認真走。 很多老年人走路的時候都有問題,就是腳腕萎縮造成的難以直行。大家還沒有意識到老人神經系統下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希望大家認真地走。每走一步,腦子一定要想著腳,要十個腳指頭走路。這樣,大腦會控制腳指頭每一個動作,這時候神經反復鍛煉的收獲是什麼呢?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調控能力,有效弱化小腦萎縮的高發。 第七個步法:「彈著走」。兩腳朝前,每走一步十趾都用力,特別是大腳指頭用力,把人彈起來。「彈」著走有幾種收獲,第一是腳指頭鍛煉,其次對於腳弓的鍛煉、腳腕的鍛煉,抑制拇外翻和減肥效果非常好。 第八個步法:倒著走。 倒著走要有參照物,注意安全。上身挺直,腿自然下落,前腳掌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手臂自然擺動,保持整體平衡。小心地先用腳指頭著地,重心在前面,稍微踩空了,也不會摔跟頭。這樣走可以強化腰腿肌肉,增強平衡,比正行耗氧多。

老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能選擇適合的走路方法。

㈢ 走路鍛煉,60歲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為好

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運動方式之一,經常走路可以使身體更加健康。跟其他運動相比,走路算不上是劇烈運動。走路的時候,關節和骨骼的摩擦,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能夠消耗熱量,這也是很多想減肥的人的一種減肥運動方式。

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醫生給出的標準是每天走路4000步以上就可以,速度也要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就提速,等到身體適應了才能逐漸提速,但也不能要求太快,畢竟是鍛煉身體,不是體育運動員,不需要超負荷的運動。

㈣ 老年人走路到底對身體好不好

老年人也應該走路,但走多少路,怎樣走,需量力而行,不可強求。

㈤ 老人多走路對身體也不好,究竟每天走多久的路才最合適

我們都知道,走路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一天當中,我們都會經常走路,其實走路是一種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行為,走路也屬於一種健康養生的方式,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老人多走路對身體也不好,究竟每天走多久的路才最合適?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一般走半個小時左右是最合適的,下面我們具體來解釋一下。

走路對身體有很多的好處,比如說當人體在走路的時候有利於提高人體心臟的收縮功能,以及增加人體的肺活量,這對於改善人體內的肺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還有就是走路可以鍛煉我們的肌肉,能夠增加人體下肢的支撐力量以及保持人體的平衡度等,適當的走路也能夠激發大腦的活力,對於老年人來說還可以對於降低血糖有一定的效果。所以總結下來走路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額促進作用,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關於走路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㈥ 60歲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路為好

視情況而定,每個人的身體質素不同。老年人的鈣流失比較快,骨骼的活性不比年輕人。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了,而是一些走路運動,這些運動更適合自己。多走路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好好處。

㈦ 老年人走路健身每天走多少步最為適宜

老人每天健身走路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

1.大步走。通常走一小時,因為大步走,全身的肌肉參與運動量非常大,另外,在肌肉用力的情況下,血液循環的量也可以加大。所以真正要想練好走步,首先必須大步走。

2.十點十分走。 水平抬臂這個位置叫九點一刻,再向上斜舉臂,這個位置叫十點十分。「十點十分走」,把胸挺起來,頭昂起來,每天堅持200步,我們很多人的頸椎會得到有效鍛煉。

3.行走中的呼吸鍛煉。 有兩種方法:一是每走一步的自由呼吸;第二種方法,就是行走過程當中踩著一、二、三、四的節律,可以有效提高我們肺部功能。一、二、三慢吸、深吸,第四步快呼,循環往復,可使氧氣和我們肺泡之間的紅血球及二氧化碳交換的幾率增大,促使你全身充氧。


4.高抬腿走。很多老年人從來不練抬腿,抬腿能力就越來越差。老年人骼腰肌的力量非常的重要,高抬腿走可以鍛煉它。大腿屈膝高抬,每天堅持高抬腿走100步,你會發現走台階都不怕了,抬腿而過。

5.一定要扭一扭。 老年人走路的時候沒事扭一扭,過去老話里叫「搖頭擺尾扭一扭」。老年人的腰頸關節的靈活度差,每天走一走、扭一扭,扭就是良性的內臟按摩,對於防治大小便不暢等效果非常好。

6.認真走。 很多老年人走路的時候都有問題,就是腳腕萎縮造成的難以直行。大家還沒有意識到老人神經系統下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希望大家認真地走。這樣,大腦會控制腳指頭每一個動作,這時候神經反復鍛煉的收獲是什麼呢?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調控能力,有效弱化小腦萎縮的高發。

7.倒著走。 倒著走要有參照物,注意安全。上身挺直,腿自然下落,前腳掌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手臂自然擺動,保持整體平衡。小心地先用腳指頭著地,重心在前面,稍微踩空了,也不會摔跟頭。這樣走可以強化腰腿肌肉,增強平衡,比正行耗氧多。

拓展資料:

老年人不應選擇過於劇烈的方式,盡量不進行負重下的鍛煉,如爬山,爬樓,跑步,深蹲起等,這些運動方式會對下肢關節軟骨形成較大磨損,長期進行會造成軟骨退化加快,嚴重的會出現關節疼痛和積液,導致長時間不適。

可以選擇有氧的鍛煉方式,如平地慢步走,游泳,做操等,既能消耗大量的能量,也能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受到鍛煉,可以明顯減緩骨質疏鬆的進展,減少肌力的退化,對關節軟骨的磨損也明顯減少。網路「老年人鍛煉4大誤區」

㈧ 中老年人倒退行走有什麼好處

晨間偶可見三五結伴的中老年人揮擺雙臂,倒退著走,進行身體鍛煉,少數傳媒亦曾介紹某些鍛煉者的心得。本人無這方面的經驗,也無意對鍛煉者的體會加以否定。但從生理學角度分析,則這種鍛煉方式對中老年人不一定適合,起碼應持慎重態度,主要是防止跌跤和因心率加快所帶來的影響。

幾年前,美國出版的《健康》雜志上有作者提出,倒退步行或倒退跑步可以幫助有膝傷的運動員較快恢復,理由是這種運動方式能增強腿力,而比向前運動時所施加於膝關節的壓力卻要少40%。該作者認為,倒退步行的運動方式還可以加強心血管系統的鍛煉,心率明顯加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論點雖不無參考價值,但畢竟尚屬「一家之見」,並未得到普遍公認。更為重要的是,其結論是針對年輕力壯的運動員而作出的,對中老年人是否適合則值得商榷。

首先,中老年人多數反應比較遲鈍,靈敏度較差,向前走動途中遇到障礙時通過對視覺的刺激可立即停步;而倒走則偏離障礙反射波,很容易被絆倒或因失去平衡而跌跤,後果難以設想。

此外,倒退步行比向前步行要多消耗78%能量,心率要增加47%;倒退跑步比向前跑步要多消耗31%能量,心率增加15%。由於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儲備都有不同程度的減低,能否承受倒退步行所增加的負擔值得懷疑,至於原來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應當認真對待。

總之,倒退行走的鍛煉方式是否益處多多,尚可進一步探討,也可能對不同個體反應不盡一致。但無論如何,就中老年人而言應十分慎重,以免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㈨ 中老年人每天堅持走路,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中老年人多走路是有很多好處。鍛煉是好事,懶惰是壞事。人類的衰老過程實際上是人體逐漸氧化的過程。我們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尤其是在身體上。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強壯,精力充沛。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會充滿活力。但是當我們越來越老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體素質不如以前了,免疫力和體力也大大降低了。所以老年朋友們每天堅持走一會兒,就會發現自己的的身體變輕了,許多疾病也就慢慢消失了。

在走路散步的同時還可以加快腸胃的蠕動,沿著馬路走路的同時,按摩腹部可以加快腸道的消化速度。堅持經常走路不僅有好處。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對人體是不可或缺的。

㈩ 老年人跑步好還是快走好

快走和慢跑都是簡單易行、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形式,成為很受歡迎的大眾健身手段。對於年輕力壯的青少年來說,以跑步作為鍛煉方式是毫無爭議的,但近年來,步行作為相對安全有效的體力活動形式,越來越受百姓熱捧。連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這就使不少中老年人難免產生糾結:快走和慢跑,我該怎麼選?
運動機制不同,但快走和慢跑有著相似的健康效益
人體在處於行走模式時,身體的重量至少有一條腿在支撐,這時提供支撐力的是人體的骨骼。而跑的時候則存在肌肉爆發用力,使身體處於瞬間騰空無支撐的狀態;當人體騰空後,支撐腿落地時,肌肉再次作用,對人體進行緩沖保護。
走路時,主要是下肢和腰、胯部的肌肉在用力。而跑步由於存在瞬間騰空過程,因此需要全身多部位協調以保持身體平衡,參與發力的部位更多,因此,相對於走路而言,更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
長期堅持快走和慢跑,並有一定的運動強度作保證,都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使心臟收縮時血液輸出量增加、降低血壓和血脂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利於體內毒素排出並有效緩解身體機能老化。有利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延緩人體衰老進程,降低死亡率,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慢跑比快走有著更佳的健身效果
▲相對於快走,慢跑的減肥效果更好
由於軀干、腿的做功速度不同,慢跑與快走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能耗存在極大差異。研究發現,相同速度下,或是完成相同距離的一段路程時,慢跑所消耗的熱量明顯高於快走;而在速度比較慢的時候,慢跑的能耗甚至可以達到快走的1.7倍。以每分鍾130步的速率慢跑與以同樣速度快走相比,每小時可多消耗4千卡熱量,多減掉26克脂肪。
▲相對於快走,慢跑有著更高的強心效率
前面說過,無論是快走還是慢跑都有增強心肺功能的效果,而你的運動是否對心肺產生有效的刺激,主要取決於運動是否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足夠的強度。我們通常用運動後的即時心率來衡量運動強度。美國心臟病協會(AHA)推薦,適宜(安全而有效)的運動後心率應為最大心率(220-年齡)的50%—85%。具體您在這一范圍的哪個區段,還要看您的年齡、體能基礎和鍛煉目的等因素。如體質較弱者和年齡較大者,運動後的適宜心率一般不能超過最大心率的60%;以減肥為主要目的的有氧鍛煉,其適宜心率區間一般在60%—70%之間,而以強化心肺功能為主要目的的鍛煉,其適宜心率范圍則應該在70%—85%之間。
同快走相比,慢跑無疑在提升心肺功能方面有著更高的效率。假如您的年齡是50歲,您想通過有氧鍛煉提高心肺功能,那麼您的運動後心率大約在每分鍾130左右。如果慢跑20分鍾就能達到這一效果,但快走則可能需要30—40分鍾。正是由於慢跑相對於快走在刺激心肺功能方面更為「經濟」,對於那些平時工作忙或家務比較多,不能抽出大量時間進行鍛煉的人更為合適。
▲相對於快走,慢跑有著更全面的鍛煉效果
長期堅持跑步鍛煉,有助於提高下肢的肌肉力量。同時,也正因為跑步時經歷了一個騰空過程,出於維持身體平衡的需要,軀乾的其它部位(上肢和腰部等)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用力,這樣,不僅能增強人體的核心力量,還能適當地鍛煉人體的協調和靈敏能力,而這些都是快走難以達到的效果。另外,跑步時在騰空並下落的時候,肢體所承受的地面反作用力要遠遠大於快走,有利於刺激骨質的再生,因此慢跑在增強骨質、延緩骨質疏鬆方面的作用也要好於快走。
同慢跑相比,快走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前面說了這么多慢跑的好處,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前面提到,在進行慢跑時,身體會經歷騰起到下落的過程,在落地的同時,人體自然會受到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這時,雖然我們的肌肉能夠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力量還是會作用到膝蓋處。有研究表明,跑步時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是自身體重的5—7倍,長期的壓力作用就有可能對膝蓋造成損傷。而快走的機體運動並不像慢跑那麼劇烈,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沒有跑步那麼大,因此適度的快走給膝蓋帶來的損傷風險也相對較小。另外,由於跑步的運動強度更大,它對心肺系統具有更強的刺激作用,因此心肺系統存在急性病症的患者應避免進行跑步鍛煉。總的來說,以下三種人不適合進行慢跑練習:
1、體重嚴重超重或過於肥胖者。建議BMI指數(體重kg/身高cm2)超過30的人應盡量避免慢跑鍛煉。
2、下肢骨關節已有損傷且尚未完全康復者,或骨關節有退行性病變者。
3、有以下病患者
1)近三個月內曾發生過心絞痛者;
2)做輕微動作就覺胸痛者;
3)重症心瓣膜病患者;
4)患先天性心臟病,運動能引起發作者;
5)病理性心臟肥大者;
6)高度心律不齊者;
7)服降壓葯後,血壓仍在180(收縮壓)/110(舒張壓)毫米汞柱以上的嚴重高血壓病患者。
還有各種內臟病急性發作階段的患者,如肝炎患者轉氨酶升高時期、活動性肺結核、急性腎臟病、糖尿病較嚴重的階段和具有出血和出血傾向的患者,如支氣管擴張吐血、消化道出血患者等,都不適宜跑步。
選擇快走還是慢跑,應因人而異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排除以上列出的不適合跑步的人群,作為基本健康的鍛煉者,當然會做出有利的選擇,即以慢跑為主要的有氧鍛煉手段。
2、體重嚴重超重者或有輕度慢性疾病但在醫生指導下採用有氧運動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者,宜用快走作為主要運動干預方式
3、網路上不乏年紀偏大者不能進行跑步鍛煉的說法,其實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認識誤區。研究證明,人的骨骼和心肺系統對中等強度的運動量有較強的適應性,只要在鍛煉中將「持之以恆」和「循序漸進」這兩個原則有機結合起來,老年人也完全能夠適應跑步鍛煉,只是相對於年輕人來說,其跑量、速度應適當下降,或者其運動後的適宜心率應該適當降低,一般應在最大心率的50%—60%。
4、即使是健康的中老年人,在選擇快走還是慢跑時,也應因人而異。對於初始鍛煉者,或以前雖然一直鍛煉,但一直以快走為主的鍛煉者,可以從快走開始,以走跑結合的方式,隨著心肺系統的逐步適應,漸漸向慢跑過渡。

與老年人走路好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保交上30年退休多錢 瀏覽:844
如果父母學習都不好如何培養孩子 瀏覽:75
麗江的養老金什麼時候發放 瀏覽:380
父母是打工的怎麼描寫工作環境 瀏覽:647
2018年養老金還會張嗎 瀏覽:176
2015年農村養老金標准 瀏覽:715
研究生體檢可以做什麼 瀏覽:879
怎麼給長壽花用營養液 瀏覽:661
有關重陽節的短語 瀏覽:866
50歲換了15個工作 瀏覽:508
煙台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怎麼辦 瀏覽:610
最長壽鵝 瀏覽:52
老年公寓入住人員護理標准 瀏覽:54
太平頤泰康養老社區哪個好 瀏覽:239
老年人再婚為什麼不找離婚女人 瀏覽:75
老輩長壽 瀏覽:93
不照顧父母犯什麼法 瀏覽:186
西藏養老金上調西藏養老金上調 瀏覽:571
50歲女人證件照 瀏覽:251
老年人的好處作文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