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誰知道常州武進康福老年公寓的簡介啊急急急急急急!!!!!!!
常武最大民營養老院里享福 (中國江蘇網消息) 5位古稀老人在午後暖暖的陽光沐浴下,坐在院子里開心地聊著家常,身後的護理人員手腳麻利地給他們端茶送水,還偶爾插上兩句,讓老人們的聊天氣氛愈加活躍……上星期,當記者來到位於武進湖塘定安東路的武進時,見到了這溫馨的一幕。 在創辦者薛克劍夫婦近8年的努力下,這家老年康復中心已成為目前常武地區規模最大的民營養老機構。 之所以創辦老年公寓,還要從9年前,薛克劍父母的遭遇說起。當時,薛克劍的父母年逾8旬,身體欠佳,就住進了我市某大型醫院的老年康復病房。 「原本送二老進去就是看中了醫院專業的護理,但一年下來各種費用就花了16萬。」這讓當時月收入僅2000元左右的薛克劍,感到十分吃力。而周邊一些鄰居家老人的類似遭遇也讓薛克劍陷入了思索。 「我也懂醫,為什麼自己不辦家老年康復中心呢?」想到這里,曾在武進嘉澤醫院和常州市帆布廠衛生所就醫數十年的薛克劍,毅然辭去了帆布廠衛生所所長之職,決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回家創辦康復老年公寓,既可以照料父母,節省昂貴的護理費,同時也可以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做些健康護理、醫療保艦康復理療,獻上一份愛心。 2000年初,薛克劍和當時同為廠醫的妻子張玲華花費80萬元在湖塘花東二村選購了4個大戶共550平方米的住房作為經營場所,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並在2000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了康福老年公寓。「出乎我們的意料,招牌一掛出去,就引來了不少老人。」薛克劍十分興奮地向記者回憶起當年創業之初的經歷,「一開始的時候僅有8名老人入住公寓,後來來住的人越來越多,把4個房間擠得滿滿的,連加床的都不夠了,後面來的,只能掛號等著。」 隨著康福老年公寓的「超負荷」運轉,擴大規模已成當務之急。今年1月8日,薛克劍夫婦倆投資近百萬元買下並裝修了湖塘定安東路上一幢三層一幢四層、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把老年公寓整體搬遷至此並改名為武進老年康復中心,這也意味著他們的養老事業正從蹣跚學步進入羽翼漸豐的快速成長期。 「我們中心剛搬來兩個月,就已經住了50多位老人了。」薛克劍告訴記者,現在的康復中心可比以前大多了,有72個房間、300多張床位,每間都配備了獨立衛生間,空調、電視、淋浴也一應俱全。 「不但硬體設施好,這里的服務也讓我們感到溫暖。」今年80歲的李金梅老人和她老伴在薛克劍的康復中心一搬來就住了進來,她告訴記者,這里的10多位護理每天都是24小時服務的,一有什麼事就能隨叫隨到,連一日三餐,都會親自送到老人們的手上,「對於行動不便的,茶水、用餐都是護理人員一勺子一勺子慢慢喂進去的。」 不光是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薛克劍豐富的行醫經驗更讓老人們能安心在老年康復中心度過晚年。「上個月15日,我們這有位老人突發腦梗塞,就多虧薛克劍及時搶救啊!」李奶奶告訴記者,來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齡都在80歲,最大的一位都已經98歲了,由於年紀都比較大了,平時總會犯些小毛小病,薛克劍總能手到病除,避免了到醫院就診的麻煩。 「這里條件不錯,那收費怎麼樣啊?」正和薛克劍閑聊時,記者碰巧遇到了前來詢問的石奶奶和她兒子,為了找個合適的養老院,他們找了不少地方,都沒找到滿意的,「醫院價格太貴,公辦的養老院條件不錯,可人都滿了,而且離家太遠,子女去看望也不方便。」石奶奶聽別人介紹說自家附近薛克劍夫婦開的老年康復中心不錯後,今天決定來看看。 在聽到薛克劍告訴她每月只要700元後,石奶奶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現在請個鍾點工到家照顧我,都比來這里貴多了,還沒這里這么細致。」 (常州日報)
㈡ 普洱市振興大道104號康福老年公寓屬哪個社區
普洱市振興大道104號康福老年公寓,屬於常山街道荷花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