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最需要什麼樣的護理
老年人體質弱,一旦生病,多數情況下都會面臨卧床修養,這時候就需要卧床護理了,這也是老年護理中較為困難的一項。卧床老人困擾著家裡,除了一些注意事項,卧床老人護理用品的准備也是很重要的。老人護理用品有哪些?本文將介紹卧床老人護理用品和老人護理方法。
老年護理用品有哪些
1、防褥瘡氣床墊 什麼都可以不備,但是防褥瘡電動床墊必須配。防褥瘡氣床墊定期對兩個氣囊輪換充氣和放氣,從而使卧床人身體的著床部位不斷變化,既起到了人工按摩的作用,又能促進血液流通、防止肌肉萎縮,而且工作起來連續不斷,不需人工干預。因為卧床老人護理的最大要點就是勤翻身,別得褥瘡,而防褥瘡氣床墊能夠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有效防止褥瘡發生。
2、褥瘡葯 卧床老人因長期卧床不起,軀體重壓與摩擦而引起的的以局限性淺表皮破損,形成褥瘡,且瘡口易久經不愈,購買的褥瘡葯最好是專葯專用。
3、醫用氣圈 主要配合褥瘡消毒液使用,因為褥瘡患者的瘡口要裸露在外,於空氣接觸,利於瘡口乾燥、清潔。
4、接便器 主要用於收納卧床老人大小便。
5、多功能護理床 便於老人日常護理。
6、輪椅 輪椅是肢體傷殘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重要代步工具,老人卧床太久不利於身心健康,可以用輪椅經常推老人出去走走。
卧床老人護理 怎樣扶助卧床老人向床頭移動
1、放平靠背架,取下枕頭放於椅上,使老人仰卧,屈起雙膝;
2、護理人一臂伸入老人肩下,一臂托住老人的臀部,在抬起老人的同時,囑老人用雙手握住床頭欄桿,並指導老人用雙足抵住床面挺身上移。放回枕頭,再支起靠背架,使老人卧位舒適。
怎樣扶助卧床老人翻身
1、仰卧老人要向一側翻身時,先使老人兩手放於腹部,兩腿屈膝,護理人一前臂伸入老人腰部,另一臂伸入其股下,用臂的力量,將老人迅速抬起,移近床緣,同時轉向對側。
2、抬起老人頭肩部,並轉向對側,在老人的背部放置軟枕,以維持體位,胸前放一軟枕,支持前臂,使老人舒適。
3、將老人上腿彎向前方,下腿微屈,兩膝之間,墊以軟枕,防止兩腿之間相互受壓及摩擦。
卧床老人的口腔護理
1、器具:鑷子一把、棉花球,壓舌板一塊(或用竹筷代替)、漱口葯液(常用生理鹽水,1:5000呋喃西林或3%硼酸溶液)。
2、方法:讓老人側卧,面向護理者,用壓舌板輕輕撐開頰部,以鑷子夾取漱口液棉球,由內向外,沿牙齒的縱向擦凈牙齒內外兩側,咬合面,舌、口腔粘膜,硬齶等處,洗畢,幫助老人漱口,擦乾麵部。若口腔粘膜有潰瘍,可撒錫類散或青黛散.。如有假牙,應幫助老人取下,用冷水刷洗,讓老人漱口後戴上。
怎樣協助老年人排痰
1、適當多飲水;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著涼,預防感冒。
2、經常改變身體位置,定時拍背。特別是早晚病人陣咳前,鼓勵病人做深呼吸,以便將痰咳出。
3、蒸氣吸人:將開水倒人茶杯或裝有菊花、青果、胖大海等中葯的茶缸中,口對杯中吸人熱蒸氣,每次15~30分鍾,每日2-4次,可濕潤咽喉,稀釋痰液,有利排痰。
4、簡易吸痰器:適於痰液壅盛時,用一根較粗的消毒導尿管接在100毫升的注射器上,將導尿管一端插入患者口腔深部,吸出痰液;另置一碗清水,隨時沖洗導尿管,以防止粘痰堵塞。
5、患者突然粘痰堵塞、影響呼吸時,要分秒必爭,立即用手絹或紗布包住食指,伸向病人咽部,掏出痰液;或口對口吸出痰液。
❷ 老人破皮的傷口一直難癒合,發炎流水怎麼辦,用什麼塗抹能結痂能直接塗抹在破皮處嗎
先用碘酒酒精抄清理消毒傷口,然後用些消炎葯壓成粉末撒在傷口上(不過敏的啊),別太多,外面蓋上一層干凈(無菌的你肯定沒有)紗布保護創面,別把葯蹭沒了。然後晚上打開用棉簽輕輕清理掉分泌物和殘留葯粉,再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後再用一小塊紗布蘸上碘伏(浸透,這兒是碘伏啊,不是碘酒,碘酒太刺激了些,碘伏葯店有售)浸在創面上,外面再蓋一層干凈紗布保護(貼上別掉了)。第二天起來打開看下是否有好轉,如有好轉請再重復一遍今天兩次換葯,第三天如果更好了應該就不用葯粉了,直接用碘伏覆蓋或酒精覆蓋就行。如果第二天仍不見好或更不好,就只能盡快到醫院處理下了。而且你家老人是否有糖尿病啊?導致傷口不易癒合。最好查下。是否有發燒你沒說,如果有那就得到醫院驗下血看下傷口,要口服或靜點消炎葯了。
❸ 老年人身體破皮怎麼辦求解!天熱由於長時間卧床腰背臀多處破皮.
首先應該更換體位:
正常人即使每天較長時間卧床也不會發生褥瘡,卧床病人之所以容易發生褥瘡,與病人長時間沒有改變體位密切相關。
對於癱瘓或床上活動困難的病人,要制定具體的翻身計劃以定時翻身。一般來說,白天每兩小時幫病人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三小時翻身一次,翻身動作要輕,避免拖、拉、推的動作。
褥瘡多發生在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及受壓部位,所以每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卧位姿勢不同,受壓點相應有所不同。仰卧位時以枕骨粗隆(後腦勺處)、肩胛部(背部)、肘、骶尾部(臀部)、足跟等受壓為主,側卧位則以耳部、肩部、肘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內外踝(俗稱足眼)受壓為主,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卧位著重檢查不同的受壓點,以確定有無皮膚損傷。有條件的家庭,可幫病人鋪上專門的氣墊床,這可減輕病人局部的受壓情況,預防褥瘡。
第二是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
防止皮膚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時,必須隨時進行清洗和更換尿墊,以保護皮膚免受刺激。床鋪要經常保持清潔乾燥,平整無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時更換。
第三是局部按摩:
對於受壓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時應給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發現受壓皮膚出現硬結時,要在減壓的同時給予50%酒精局部按摩。
按摩時不要用手指,要用手掌的大、小魚際肌(即拇指和小指下方的兩塊肌肉),注意不要和按摩處的皮膚產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每個部位每次按摩3~5分鍾。如果皮膚已經破損,發生潰瘍感染,這時最好不要擅自處理,應請社區醫護人員上門協助護理,以防感染進一步擴散。
許多卧床病人不是死於他本身患有的疾病,而是死於並發的褥瘡感染,因而對長期卧床的病人來說,褥瘡是個躲在疾病背後、必須日夜防範的殺手。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可能減少卧床病人的褥瘡發生機會。
以上就是關於長期卧床病人預防褥瘡的三個方面的介紹,褥瘡雖然比較難以治癒,但並不是不治之症,一定要樹立信心,積極面對,只有堅持治療,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盡量避免最嚴重的結果出現。
將此篇文章設為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