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母親有老年痴呆現在不分晝大喊大叫影響到上高二的孩子,怎麼辦
建議你送養老院!
家裡有老人患這種病真的是一言難盡! 對正常人真的、真的是一種折磨。不分白天黑夜的喊叫鬧騰,各種各樣的作。
我爸就是這病,已經不認人,不能自理了。就是飯量大,腿腳好,一刻不停的在家拆家,家裡幾乎沒有完整的東西了,到處吐東西,四處拉尿。
我每天只能睡一兩個小時,他走哪我就跟到哪,一刻不敢鬆懈,出去買菜都是趁他睡著了跑著去,經常回來都是一屋狼藉再重新消毒打掃。
咱們年紀大概差不多,這個年齡的女性本身就是身體走下坡路的關鍵時刻,長期過度操勞、焦慮,很快就會累趴下。我就是心臟、甲狀腺、腰椎、膝蓋全都出了問題。心臟靠吃葯撐著,天天帶著鋼板的護腰支撐腰。
我也考慮疫情過後就送去養老院了,雖然心疼不捨得,但身體與精神經過這四五年的操勞真的撐不下去了。別怕外人怎麼說,沒有經歷過的人體會不到那種難,家裡實際情況不能允許時就送養老院吧,也有收失智老人的養老院。
分開住,夫妻倆個一人負責照顧一頭。等孩子高考完在決定住一起。遇到痴呆老人就是一場煉獄般的修行。沒伺候過的沒資格發言!
有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又有一個上高二的孩子,可以說你現在真的是到了一個風口浪尖的時候。對於這個生意養你的母親,你只能呵護的愛,才會覺得心安。對於自己上高二的兒子,你也是誠惶誠恐的陪著,怕孩子沒有一個學習的好環境,可是作為母親的本來就已經失去了意識。情商智商都很低了,在這種時候她大喊大叫確實是影響孩子的,我想作為女兒或者是兒子的此時此景,你可能也真的是找不到誰能替你照顧母親。所以說你才有一種很為難的窘境。我覺得在這種時候你再不就是陪伴著母親跟她聊聊嗑,轉移她的視線,讓他別喊。而且你還可以陪著母親出去走一走,散散步,這樣的話把家就給了孩子,孩子就會好好的學習,另外也要跟孩子說,學習的時候可不可以帶上耳機傾聽。而且作為孩子的你一定要懂得尊重長輩,姥姥得了這個病誰也是沒辦法,所以說要盡孝心,要克服這環境,只有好好的學習,克服著惡劣的環境,才是一個好青年好少年,所以說作為父親或母親的好好引導孩子,這樣就會把這短暫的時光過去。等到孩子上大學也就好了。
大家都說的挺好,但是養老院是不會收的,現在醫院有葯為什麼不去醫院,去精神病醫院有葯可控制病情的發展,但不能制愈,住院也行。第一不會走丟,第二裡面有吃有喝,第三有大夫給吃葯,我鄰居就這個病大夫給治的都認識家裡人了。
家裡有個病人,又有個讀高二的娃兒,這種情況我親自遇到過也體驗過。而且比你更甚……
在17年六月我母親癌症全身轉移,到九月下旬已經吃不下飯。那時我兒正讀高三上學期!
到陽歷18年二月,母親去世後,我兒子面臨高三畢業期沖刺!那個時候父親在極度的悲痛中,根本都幫不上忙,也不敢去打擾他……
所以在我兒子最後一學期間,為了給他改善生活,一個人買菜做飯。因為班主任同意就近的學生可以回家吃兩頓,然後飯後自行休息和復習。晚自習後還是在學校住!
那一段時間里,我來不及悲傷,來不及思痛!老公整天上班!全是我一個人負擔所有的責任,既要擔心娃兒因婆婆的離去,而精神不集中!又要顧全父親的精神和身體狀況!而身邊又沒有多的人能夠幫村,所以讓我精神憔悴和身體上的疲憊,幾個月下來我瘦了十斤肉……
原來總是號召生一個怎麼怎麼好,可在我的身上,我不覺得獨生子女有多麼多麼的好……
盡是我一個人跑上跑下的,後來還把我的腰椎間盤突出給搞翻了,這時父親才勉強接過我身上的擔子,幫我照顧兒子。
好不容易把兒子送進了大學,就在去年大一的暑假他回來的七月。公公又倒下了,因腦梗死引起的中風住院。最開始他還恢復的可以,後來九月二號轉至康復科一直到十月下旬,身體狀況慢慢衰退。並出現了老年痴呆症狀!
那一兩個月他天天嘮叨一些人,一些久遠的和以後的事,常常是前言不搭後語!有時候跟他聊天,聊到聊到就不對勁了,因為他沒聊到同一件事上。只會越扯越遠!
到了十一月,他就有些亂整了,經常會無緣無故的亂扔東西,跟護工唱對台戲!一跟護工語言不和,就把桌子上的飯菜和抽屜里的葯全往地上扔,要不就是把垃圾桶的紙抓到病床上。往往這個時候,護工就會給我們打電話來,有時晚上還得下去做調解工作。而面對我們的時候,他會相對的老實些!
不知不覺的到了十二月份的頭幾天,他突然越來越糊塗,有時做完康復訓練後回到病房。他老覺得自己進錯了病房,有一天他問我,他覺得這個病房變了,我疑惑的問他怎麼變了,他說感覺又粉刷了一道!
十號那天,他突然對我們說他要去站(康復科訓練病人肢體的一個項目),當時可把我們高興壞了,以為他終於開竅了!如果照此下去,那麼他以後的康復就有望了!但是站的時候他又犯犟,把屁股撅的老高,。後來我給他拍了照,給他看並讓他去比較別人的站姿,結果他還老不高興!但是我也沒想到那張照片會是他最後一張……
然後我如往守到他一直到中午十一點,我說回去做飯,像往回他會點頭。可那天他一直把我望到,不出聲也不點頭。就那樣望著我,像是認不到我,又像是想永遠的記著我的樣子!現在想想心裡都心痛!
那個時候我也為他想了很多種措施和預防來作最後打算,但最後都還沒來的及實施,他就在十一號下午兩點離我們遠去了!到最後沒拖累我們……所以我希望樓主能想個兩全的辦法來,一不影響小孩的學習,二不錯過於老人的照看,三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和心痛……
老漢,馬上就要到你去世三個月了,現在的您再沒疾病疼痛,在那邊過得好嗎?會想念我們嗎?!
這個病是不可逆轉的,不是一天半天就治癒的。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要長久方案。如果有其他子女,能否商量讓他們暫時只看母親,這樣孩子學習能夠有相對安靜環境。如果沒有的話,就想辦法租房子住。租房子環境安靜的話,讓兒子每天吃完飯,洗漱完畢,過去學習和就寢。租房子就是兒子的學習和就寢地方。其他吃飯睡覺都在家。時間也就一年時間。租房的地方比較吵鬧,內就讓老人過去,照顧的人一起過去。租房地方不方便家人一起,就在家做飯洗衣服,那邊就是老人居住,不怕吵到別人。也是一年時間,等孩子考大學後,家裡一切恢復正常。沒有辦法的辦法,只能這樣退而求其次。
給孩子租間房子吧!要不就住宿。你老婆辛苦啦!
水都是往下流的啊!沒有媽媽影響,他成績呱呱叫了嗎?我們小時候淘氣哭鬧,甚至整夜熬人,媽媽可曾說把他送人吧?老娘沒有多少年了,她護你長大成人,餘生該你護著她了。照顧病人很煎熬,可是好歹還有個娘啊,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除了眼淚沒有任何辦法了!
兒比娘重要自然覺得苦惱、煩惱、恨。娘比兒重要時自然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兒子會一邊學習,一邊替你照顧你娘。親身經歷:我的孩子一到練琴時都會生氣、發脾氣,後來一段時間姥姥和我們一起住。一到練琴時孩子都要交待姥姥一句:「姥姥,我去練琴了,你別去打擾我!」每次都是不到10分鍾姥姥都去屋裡找孩子聊她的人生。每次孩子都說:姥姥,我再拉5遍停下來你再說話。只有姥姥把孩子的琴拿走時孩子才找我告狀。我發現:姥姥來我家後孩子練琴狀態比以前好了,也比以前更懂事了。
送老人院
B. 老年痴呆症離家出走
這位知友,老人老年痴呆症離家出走,一是要及時報警,二是動員親朋好友尋找,冬天天冷,不及時找到,老人會出危險的。
每次看到與老人有關的尋人啟事,常常少不了「老年痴呆」的描述。
為什麼這些老人總愛往外跑呢?痴呆老人離家出走有很多原因,藉助幾個簡單的小寶物,就可以做好預防。
寶物一:離家出走去找家 ,放個舊照片
痴呆患者總想外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記憶退化導致的。老人只有以前的記憶,只記得以前的家,對現在這地方感覺很陌生,很不踏實,所以就總會想跑出去找自己的家。
家人可以在家中放一些患者的舊照片,或者患者喜歡、熟悉的東西,讓患者對這個家有歸屬感,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家,願意待在家中。
寶物二:年輕片段記心中,看成長記錄
老人記憶力衰退了,對年輕時的片段卻會記得特別清楚。總想著尋找以前的人,如已去世的配偶或者朋友。經常有老人會突然想起該去接孩子放學了。其實女兒已長大成人,就在身邊。
這種情況下,可以陪老人一起看一些過去的記錄。如女兒從小到大成長的照片,告訴他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去接了。千萬不要讓老人自己出去,老人出去了很容易迷路。
寶物三:夢境也當成現實,玩小孩玩具
有些老人白天嗜睡,會對夢中的一些場景信以為真。如夢到故友約他出去打牌,就急匆匆往外跑,而這位故友很可能已經去世,或遠在他方。老人對現實和夢境不能很好地分辨,跟隨以前的記憶找朋友,物是人非會讓老人更加迷糊。
痴呆老人一定要有人陪伴。老人有這種情況,不要強行制止,要慢慢跟老人說清楚,或者轉移老人的注意力,用些小工具,如小孩玩具,來陪老人一起玩。家人也可以將門鎖安裝在患者不容易找到的地方,或安裝兩把鎖或大門發聲感應器(門一動就叮咚響),避免一時疏忽讓老人外出。
寶物四:精力過剩要出門,帶個信息卡
有些老人生病以前有很多喜好,如打球、散步、養花等,生病之後,家人就想讓老人安心養病,這也不能動,那也行不通。老人在家覺得很無聊,就想出去走走,打發時間。
痴呆老人外出運動也有好處。家屬可以定時陪同患者在外散步、活動,避免老人獨自外出。外出人雜,可以在老人身上裝一個信息卡,寫清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家屬姓名、電話號碼,還可寫上身患疾病、血型,讓老人出門時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C. 四川一老人患阿爾茨海默病把女兒當媽媽,還出現了哪些症狀
阿爾茲海默症的症狀喲,認知功能的減退,神經精神狀態惡化,記憶力減退。四川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老人將自己的女兒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就是認知上出現了一定的功能減退,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認知出現問題已經是很嚴重的一種狀況了,初期的症狀還有記憶力減退等。
阿爾茲海默症,我們通常會把它稱為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前期是記憶力減退,接著是精神狀態惡化,學習能力下降,無法記憶最近發生的事情,無法學習新的技能,這都是比較典型的症狀。所以對待阿爾茲海默症的病人一定要足夠的耐心和無限的關懷。
我們身邊如果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病人,一定要對他們很耐心,因為他們已經不能正常的照顧自己了,甚至會將事情做得越來越糟糕,但這並不是他們所想要看到的結果他們也在努力的生活,我們應該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和耐心,來幫助他們繼續在這個美好的社會生活。
D. 河南一老人送娃上學,卻將娃忘在了家裡,這是否是老年痴呆的症狀
個人覺得老人將孩子忘在家裡,這種情況應該是屬於老年痴呆吧,畢竟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本來就是目的送去學校,結果將孩子忘在家裡,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是搞忘了,因為其他的事情疏忽了都有可能,但我個人覺得更傾向於是老人有老年痴呆的現象。
實際上老年痴呆並不可怕,主要是因為現在國內老齡化比較嚴重,而且老年人本身記憶力各方面就比較差,而且再加上身體機能各方面退化,就會導致老年痴呆越發嚴重,我們不僅在生活中電視上也都看到過,也都了解到過。
一、老年痴呆
其實在我們國內有專家專門記錄過,我們痴呆的人數還是比較多,主要是分配在一些老年人身上比較多,其實也是要分輕度和重度的老年痴呆,因為種植老年痴呆非常嚴重,完全就是上一秒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了,而輕度老年痴呆就不一樣,輕度老年痴呆雖然說有一定的記憶能力,也肯定不會記憶太深刻吧,也會隨時忘記。
E. 四川一百歲老人記憶困在3歲把女兒當媽媽,她究竟患了什麼病症
父母是我們精神支柱,媽媽這個詞,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就是精神糧食。小時候媽媽就是我們保護傘,有什麼困難,喊一聲媽媽就可以了。可是我們長大了,我們成了媽媽依靠。
四川有一位百歲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好多記憶都抹去了,唯一記著媽媽。將自己女兒,喊媽媽。我想這個老人是想媽媽了,記憶里媽媽。我們都說老小孩,其實老人是年輕時太勞累,現在只記起媽媽。
就像四川這個百歲老人,記憶停留在三歲,把女兒叫媽媽。女兒照顧媽媽,讓我們看到,父母對孩子愛是無私,也說明媽媽偉大。我們都一個偉大母親,我們也要做一個偉大父母,幸福就在身邊,常回家陪陪父母,每天給父母打個電話。
F. 患老年痴呆的父親認真對待女兒布置的作業,兒女如何避免父母患老年痴呆
網路上面有這么一則小視頻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為了防止老年痴呆的父親病情更加嚴重,女兒每天在上班之前都會給父親布置作業,父親在家沒事的時候就會認認真真的完成女兒布置的這些作業,等待女兒回家時要檢查。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講,患老年痴呆這種病情是比較常見的。而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老年痴呆,作為子女們也會想盡各種辦法在咨詢醫生的情況下,盡量幫助父母來緩解病情。接下來就教大家幾個小妙方,從日常中的飲食以及行為方面來幫助父母避免患上老年痴呆。
最後如果家裡面的老年人已經出現了老年痴呆病情,建議家裡面一定要隨時留下一個人照顧好老人。畢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辦法獨立生活。尤其是記憶嚴重受損的情況下,一個人外出很容易走失。同時在老人身上也要留下子女的聯系方式,這樣以防出現意外情況下,能夠有陌生人及時聯繫到家屬。
G. 拾荒老人
新學期開學,志媛在女兒學校附近租了一套小房子,免得這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每天早起往學校趕。
房子是那種單位早期的福利分房,小區不大,收拾的干凈。
志媛搬來沒多伏螞久就發現了一個拾荒的老太太。
老太太幾乎天天都會光顧小區的幾個垃圾桶,她年齡看起來有七十多歲,梳著整齊的短發,頭發已經全白了。
老人家穿著厚厚的棉衣褲,外面的罩衣、外褲齊整。她胳膊上總是帶著一副灰白色的套袖,左手提著一個大大的編織袋,右手裡提著一個竹子做的類似夾子一樣的工具,步履蹣跚的在小區里行走。
有一天志媛接女兒放學,剛進小區,女兒看到老太太,忽然就跑了過去,把手裡的飲料瓶遞給老人家。
「老奶奶,給你!」
「好孩子」老人低頭看著女兒微笑著說。志媛注意到老人伸出的手上帶著乳白色的塑膠手套。
「媽媽,以後咱們家的瓶子,紙盒子都給我行嗎?我要給老奶奶。」目送老人的背影緩慢離去,女兒對志媛說。
「好的!你負責交給這個老奶奶。」志媛摸摸女兒的小腦袋錶示同意。
志媛心想老人家慈眉善目,這么大年紀還出來為生活忙碌,讓人看著真是心疼。
偶爾志媛會遇到老人推著一個小自行車,車框里是放著裝滿飲料瓶子的塑料袋,後座上綁著疊的整整齊齊的紙片子,志媛想應該是去外面賣。
每隔幾天女兒就會在老奶奶翻垃圾桶的時候,帶著自己收集好的瓶子、紙片等東西匆匆下樓。志媛站在樓上透過玻璃看著女兒把東西交給老人,兩個人似乎還要聊幾句,女缺嘩埋兒才回來,那個場面總會讓志媛心裡暖暖的。
志媛發現在女兒的眼裡飲料瓶、舊報紙雜志以及快遞盒子都成了她的「寶貝」。現在在外面喝完飲料小丫頭都會把塑料瓶子一直拿在手裡,捨不得扔。放學的路上發現飲料瓶也會興奮的撿了帶回來,志媛也積極配合女兒,她希望女兒的這個愛心小行動能一直堅持下去。
起初志媛以為老太太是小區外面的人,後來才發現老人就住在這個小區,家就在志媛租住的出租屋前面的那個樓上,因為也沒有見過有人陪伴老太太,志媛想著應該是獨自生活的老人。
近期這些日子志媛沒有見到老太太的身影,女兒收集的「寶貝」也累積的多了,因為看不到老奶奶,小丫頭也幾次三番的問志媛,志媛也有些擔心老人,是不是生病了沒人知道。
小區蘆賣門口的保安張師傅是個熱心人,小區里家家戶戶的事情他知道的八九不離十。志媛搬過來不久就跟他熟識了,於是志媛去向張師傅打聽老太太的情況。
通過張師傅的講述,志媛才知道了老太太的事情。
老太太姓朱,今年七十八歲,老頭去世多年。她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外地工作成家,據說發展的不錯。女兒在本地一所大學任教,已經是是教授級別的人物。兒女們孝順,都要接老太太同住,可她稱自己生活能夠自理,堅持獨自生活。
大約五年前朱老太太開始撿廢品,不僅在自己住的小區,每天還會到周邊小區,以及公共場所去撿飲料瓶子、廢紙片子等等賣錢。
她的女兒最初對媽媽的做法不能理解。老太太自己有退休工資,子女們每個月還會給母親生活費,平日里的吃穿女兒時不常的就會買來,按說老人根本不缺錢花。因此娘倆因為這事沒少生氣,一個大學教授也沒法說服老太太。
張師傅說最終還是朱老太太的兒子從中做了工作。兒子認為母親出去撿廢品也不失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出去活動活動挺好。只要母親高興那就由著她去做,孝順更多的時候是順著老人的意思去辦,只要注意安全就好。
最後女兒跟母親約法三章,在給母親規定活動范圍、活動時間的同時,還配備了一些相應的裝備,諸如袖套、手套、竹夾子等等。
現在周末老太太的姑娘來看母親的時候,車子後備箱里經常會有一個大黑塑料袋,各種收集來的廢品交給老人,老太太看著那些廢舊報紙什麼的比看著給她的吃吃喝喝都高興。
老太太人不錯,小區里組織獻愛心、捐款什麼的,她從不掉隊,金額比著年輕人只多不少,這小區的住家戶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的。
這幾天朱老太太有點不舒服,她的女兒接她到家裡去住幾天。張師傅說小區車棚里都堆了好多住家戶給老人收集的廢品了。
聽完張師傅的講述,志媛立刻回家把老奶奶的行蹤報告給了家裡的小丫頭,還告訴她小區車棚里已經有好多給老奶奶收集的東西了。
小姑娘沒有遲疑拿著那些「寶貝」就奔了車棚。志媛回味著剛才張師傅的話,心裡默默的給老人家點贊,給老人的兒女點贊,也給小區里的住家戶們點贊。
大學堂無戒90天挑戰營第9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