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如何養生修心

如何養生修心

發布時間:2022-02-16 14:48:49

① 修心的方法

一、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
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樂於扶貧幫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就常有輕松之感。總之,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至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養生不可缺少的高級營養素。
二、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三、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
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精神樂觀,積德行善」。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眾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為樂觀是一種開放的心態。人高興時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變得樂觀、開朗,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四、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淡泊,即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清末張之洞的養生名聯說:「無求便是安心法」;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說明,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② 人怎樣去自我修心修行養身呢

善男子,若不修定,世間之事尚不能了,況於出世?若無定者,平處顛墜,心緣異法,口宣異言,耳聞異語,心解異義,欲造異字,手書異文,欲行異路,身涉異徑。若有修習三昧定者,則大利益,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者、定,二者、智。善男子,如刈菅草,執急則斷。菩薩摩訶薩修是二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如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善男子,如浣垢衣,先以灰汁,後以清水,衣則鮮潔,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先讀誦,後則解義,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勇人,先以鎧仗牢自庄嚴,然後御陣,能壞怨賊,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巧匠甘鬲盛金,自在隨意撓攪融消,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了面像,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先平地,然後下種,先從師受,後思惟義,菩薩定慧亦復如是。(乾隆大藏經《大般涅槃經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乾隆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阿難,如是清凈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凈,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凈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③ 如何修心 修性 修身

1、心善: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遠離抑鬱、神經衰弱等困擾,人就會健康長壽

2、心寬:人心寬,不僅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承擔和容納,而且意味著內在世界的開放,寬厚多恕的對人對事,是健康品質和高尚素質的體現,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佳療方。

3、心正:「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穩。相反,貪心太大,私慾無邊,整天讓它牽著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喪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煩惱、憂慮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4、心靜:內心的平靜,是心靈深處的恬然、安謐、舒適和自在。心靜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的一種精神境界。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3)如何養生修心擴展閱讀

修身養性的內涵:

1、戒生氣

古人雲:「氣大傷身。」生氣是人類負面情緒中的一種,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就會使身心受到損害。尤其對肝臟損傷嚴重,實際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2、戒自卑

自卑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要努力豐富自己,自強而後崛起。

3、戒嫉妒

與其將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時機做一些實事,提高自己便於更有競爭力。

4、戒小人

小人不但對我們的人生之路毫無幫助,反而會成為一塊在關鍵時刻讓你跌倒的絆腳石。

5、戒誘惑

我們要力戒權力、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

6、戒暴怒

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④ 如何修身養性

個人認為。。 最好的辦法。就是能有幾個脾氣好的朋友。性格好。。。常常和他們一塊。。出去吃吃飯。幾個人聊聊天。。
天天不要想那麼多事。。 。什麼事都要想開點。。。為人除事。要控制自己。。把事情做好。。

葯王孫思邈的養生妙法

葯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葯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⑤ 如何做到修身養性

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困惑,我們到底該怎樣做呢?做到以下幾點,我們的心也就放平了,也就達到了修身養性的目的了。

心善: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遠離抑鬱、神經衰弱等困擾,人就會健康長壽

⑥ 怎樣養身,修身養性

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怕也沒用。養身首先要修身養性。一些老人怕的是老景凄涼,例如老年喪偶,子女星散,剩下個空巢獨居。人生一世,在人海中倥傯往返,如今落得個獨自一人,好不孤寂,夜來人靜時,四壁闃然,環顧茫茫,彷彿沒個安排處。遇上這類情景,生活便需作一番擘劃,驅散這茫然心態,擺脫那孤寂困境,重新打造起一幅快活的老年人生圖景來。老年人如何修身養性養身?首先應以精神解脫為先,例如老伴先行,那麼切莫在家裡懸掛老伴的照片,以免時刻看到而傷神。要想清楚夫妻二人決無同死之事,活下來的只有自己快活地活下去才是正事。子女各有工作,不可能環繞在你膝下,他們的幸福前程對你便是最大的告慰,何必有斤斤計較常年都團聚一起之想?況且社會之日趨現代化,大家庭之離析為必然之勢,你要拉也拉不回來。總之,這個精神累贅必須驅趕凈盡,方可獲得你生活的自由。 然後,著手攬合起一個小小的老人圈子,自然都是退下來的,人不必多,五六人足矣,定期集合,無拘束的談天說地,有歧見也不妨,爭論而不傷和氣,切磋商榷,反倒是增進見識之一途。此外,讀書、下棋、會餐、旅遊,只要興之所至,無所不可,此乃陶冶心情、放鬆胸懷、忘憂驅孤之養身法也。 在傷獨處時,力求尋些樂而忘憂的開心事做做。老人大抵喜愛流連於山水景色的,在登山涉水時,極目遠眺,甚是相得。例如我這個空巢老人,雖孑然一身,卻自得其樂,無事時便一人到頤和園的後山,此地風景幽美,樹木雜陳,我獨坐於石上,仰面長空,吞吐大氣,風起時,靜聆松濤之聲響,如浪濤之起伏,群獸之疾走,此時我的心胸頓覺經受過陣陣盪滌,種種糾纏於記憶中的煩惱事、疙瘩事無不一掃而空,而達於心曠神怡之境界也。 與自尋樂趣的情形相反,切不可去自尋煩惱,凡不喜看見或不願看到的事就是煩惱事。我最不喜參與某些熟面孔較多的場合,因為那幾張熟面孔我實在不願看見,我想,那幾張熟面孔也不願意看見我。但是狹路相逢,偏偏在某一個場合遇到,我回來後足足有幾天不愉快,自此立誓此類場合永遠不去,去了會使我心靈不寧,精神受挫,受挫則足以妨礙養心,養心受損,也就不得養身也。 人生在世,煩惱事是數不盡的,幾十年間總有幾件最使人揪心的事,到老了尤不易忘卻,因不易忘卻便會時常想到,這是最妨礙養心的。例如我,一生中得罪過人,人也得罪過我,精神上的欠人欠我的死結總也解脫不開,這是最傷害身心健康的。我想解脫之法,只在尋找常使人快樂的事,快樂事充滿了生活,便把這類煩惱事驅趕開去,我深覺得,活得愈快樂,煩惱事愈不會上我心頭。 凡事在於心順,心順乃養心之本,心順則益氣,氣順則身不受損,身不受損則臻於健康。因之,養心為養身之先。

⑦ 修心養生的方法

每天按揉自己的穴位,腎經是人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那麼每天按揉這三條經絡就會增強體質,如果不知道經絡的走向和具體的穴位可以買張人體經絡掛圖對照按揉,堅持下來就會增加體質,得到健康的養生保健。腎經主要按揉太溪、復流、湧泉三個穴位、脾、胃二經主要是腿上的穴位。

閱讀全文

與如何養生修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孩子被吼時父母在想什麼 瀏覽:502
廣州色弱只能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6
快一百歲的老人送什麼 瀏覽:970
濰坊老年大學地點 瀏覽:21
看望敬老院老人Word 瀏覽:564
老人得心梗後怎麼辦 瀏覽:361
老年人泡什麼酒 瀏覽:137
血脈養生方多少錢 瀏覽:755
答謝宴男方的父母該說什麼話 瀏覽:582
順豐快遞員有退休金嗎 瀏覽:881
婆婆得老年痴呆親戚讓吃保健品 瀏覽:339
農村養老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錢 瀏覽:916
上海養老保險計算器2015 瀏覽:64
市文聯敬老院組織活動 瀏覽:644
憂鬱症的人懂得孝順 瀏覽:419
事業單位人員上養老保險嗎 瀏覽:723
體檢平安福是什麼 瀏覽:505
孝順父母作200 瀏覽:809
幼兒園大班班級重陽節活動方案 瀏覽:124
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反應 瀏覽:859